[翻译学,汉语,视角]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 into English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
translatology
作者: 郭旭明
作者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永州425100
出版物刊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3-7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生态翻译学 全球化语境 汉语文化负载词 英译
摘要:汉语文化负载词负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其英译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输和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
全球化语境下,英语世界化和全球文化"美国化"趋势明显,英语文化负载词在汉语语境中的传输远多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语语境的传输,中西文化交流极不平衡。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
按照生态翻译学观点,改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生态环境和优化其翻译策略可促进汉语文化负载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在英语语境的传输,并维护汉语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民族身份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作者:孔繁博来源:《商情》2014年第31期【摘要】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角度对翻译进行综合整体性研究,并提出“以译者为中心”及翻译过程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
本文以葛浩文英译《丰乳肥臀》为例,结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特点,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视角探究该理论对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诠释力。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汉语文化负载词《丰乳肥臀》一、引言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语言是文化活动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自然反映着文化特色。
那些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被称为文化负载词汇(culture-loaded words),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功不可没。
而作为作者最力荐的一本,《丰乳肥臀》中有大量的词汇反映了中国民间习俗。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将这些承载特殊文化烙印的词汇用另外一种语言传达出来而又不失原味?作为西方强势文化的代表,葛浩文如何在翻译中保持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做到适应性选择?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以葛浩文译《丰乳肥臀》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探究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特点。
二、生态翻译学和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的概念是近年由国内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
持生态翻译学观点的学者会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胡庚申,2008:13)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看,译者进行翻译时,需要从“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着手,使译文能够达到多维转化的程度。
翻译原则也被定义为“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胡庚申,2008:13)(二)汉语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文化人类学家将文化因素归纳为技术-经济、社会、观念和语言四大系统。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文化负载
词的英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翻译对于文化生态平衡和语言生态平衡的影响。
在这个视角下,研究《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研究中文化负载词英译之前,需要对文化负载词本身进行深入的了解。
文化负载词是指词语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意义的词语。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有许多文化负载词,如“额尔古纳河”、“草原”、“牛”等。
这些词语不仅代表着物质文化,还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
其次,在研究中文化负载词英译时,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
英译中需要寻求合适的英语词语来表达原文中的文化负载词,同时应该避免直译和借词。
例如,“额尔古纳河”可以翻译为“Erguna River”,表达出河流的地理位置和原
有的文化含义,而不是直译为“Eerguna River”。
同时,在翻译“草原”时,可以选择“grassland”或“steppe”来表达原有的文化含义,而不是直译为“prairie”。
最后, 在研究中文化负载词英译时,还需要考虑语境和文体的因素。
在翻译中,语境和文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的语境和文体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例如,在非正式文体中可以使用俚语或俗语来表达文化负载词,而在正式文体中则需要使用更为正式的词语。
总之,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研究《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同时还需考虑语境和文体的因素。
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保证翻译的文化生态平衡和语言生态平衡。
浅谈框架语义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 谈 框 架 语 义 学 视 角 下 汉 语 文 化 负 载 词 英 译
赵菊菊 ( 宿迁学 院 2 2 3 8 0 0)
摘 要 :随着全球化 进程的加快 ,汉语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汉语是 十分博 大精深 的,它与中华民族 的历史文化息 息相 关 ,汉语文化 负载 词英译是世界 全球 化发展 的需求 ,但是 由于汉语这种语 言的特 殊性 ,其文化 负载 词在英译研 究的过程 中,研 究者面 临的很 多大大小小的 问题。 而且 随着时代 的发展 ,中国飞速进步的经济状况 ,汉语 文化 负载词 的英译 受到了很 多国 内外学者的关注,本 文结合框 架语 义学 ,谈谈汉语 文化 负 载词 英译 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策略。 关键词 :框架语 义学 汉语 文化 负栽词 英译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是具 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 ,随着历 史的沉淀 ,数 千年 累计下来 的民族文化也在不断的得到升华 ,世界 多元化观点 的提 出 ,使 得很 多外来 文化进入 中国,这也是全球化发展 的必然结 果 ,同 时汉语 文化也 开始走出国门 ,语言是人类交流 的重要 通道 ,因为 每个 国家语 言的特殊性 ,随着出现的是翻译 ,而翻译 与文 化语境是息 息相 关 的 ,特别 是汉语 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在翻译 的过程 中应该结合 最合 适 的语 境 ,才能英译为最通顺 、最易懂 的语言 。 框 架语义学的概念 在 词 汇 的 教 学 中运 用 语 义 学 是 近 年 来 逐 渐 开 始 流 行 的 教 学 方 法 , 框架 语义学是语义学 中的一种 ,框架语义学 的提 出要 归结多 年前 被提 出的框架理论 ,它是建立在人们 的感官认知上 的,就 框架本 身的意义 来讲 ,它可以认为是将抽象 的词转化为人们周 围的一 些事物 或者具体 的环境 。在语言的研究 中,框架语义学可 以很好 的帮助人们对词 语 的 理解 ,特别是帮助人们理解一些外来 的词 汇 , 人 们在学习外语 的过程 中 ,因为文化的差异 ,翻译过来之后 即使字 面意思是一样 的 , 但 是可 能仍 然可能会 出现词语使用错误 问题 ,这是因为不同语境下 ,同一个 词语可能会有相反的意思 。框架语义学 可以根据 实际的事物 以及人们 生存 的环境来对词语进行理解 ,这样不仅 有利 用语言 的学 习 ,还能避 免词语在使用过程 中出现错误 的现象 。 二 、框 架 语 义 学 视 角 下 汉 语 文化 负 载 词 的 英 译 文化负载词是指可 以体现语 言承载的文化信息 、反映人 类的社会 生活的一些词语 ,中国历 史 文化是 悠 久又 有 内涵 的,经过 时 间的沉 淀 ,汉语文化负载词逐渐 与一些 民族风俗行为习惯相融合 ,汉语逐 渐 开始往 国际化 的方 向发展 ,英汉互译词 典的出现 ,加快 了汉 英语言 的 发展 ,虽然很多汉语都可 以很准 确的被 翻译成英文 ,但是 对与一些 特 定的汉语文化负载词 的英译 的过程 中 ,还是存 在不少问题的 。 就汉语本身而言 ,是 十分 多元 化的 ,相同读音的词语 ,可能在 实 际运用 的过程 中,会 因为语境 的不同 ,其表达的意思也不 同 ,而相 同 的词语 ,读音不 同,其意思也可 能不同 ,汉语 文化负载词是 在特定 的 环境下形成 的,其 中可能包含 了中国博 大的文化信息 ,在 其英译 的研 究过程 中,运用框架语义学可 以结合具 体的环境和语境 ,更 好的表达 其正确语义 。如今 ,很多 中国传 统词语 直接运用到英文 中的现象也 不 少 ,例如 :麻将 ( M a h j o n g) 、功夫 ( K u n g F u)等 ,都是有汉语直接 音译为英语 ,而这些词是属 于汉语 文化负载词的 ,也可 以说 是基于框 架语义学的视角下形成 的汉语文 化负载词的英 译 ,因为这 些词都是 在
从翻译特性视角探析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

“ i s s u e ”则 表示有 争议 的问题 ,台湾是 我国 的固有
中 。翻 译具 有社会 性 、文 化性 、符号 转换性 、历 史 领 土这 是不 争 的事 实 。 因此 “ T a i wa n q u e s t i o n ”更
要进行字对字 、词对词的转换便可。然而在实际的 本进行意义再生 。译者要在翻译过程 中遵循以下三
翻译 中 ,这种单 纯 的基于 符号转 换 的翻译 却存在 不 种原 则 :去字梏 、重组 句 、建空 间 ,来克服 翻译 实
足 。经常 要考虑 到语 境或 者文化 因 素 。如 “ 猴 年马 践 中可 能遇到 的种种 困难 。 月 ”不 能 直 接 译 成 “ Ho r s e mo n t h i n mo n k e y
收 稿 日期 :2 0 1 7 — 1 — 8
作 者简 介 : 肖美琪 ( 1 9 9 2 一 ),女 ,辽宁盘锦 人 ,辽 宁师范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在 读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英 美文学 。
1 1 8
四川文化 产业职业学院 ( 四川省 干部 函授 学院 ) 学报
2 0 1 7 年 第2 期
性 、创造 性 五种 不 同特 性 。 本文 以翻译 的 五大特 符合我 国政治立 场 。
性 为视 角 ,采用案 例分析 方式 对汉语 文化 负载 词的 英 译进行 研究 。
一
( 二 )文 化 性
语 言和文化 相辅相 成 ,相 互影 响 ,不可 分割 。
语 言是文化 的载体 和传 声筒 ,也是文化 的一 部分 。
【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8 7 8 4 ( 2 0 1 7 ) 0 2 — 1 1 8 - 3
生态翻译视角下文化负载词汉译英的三维转换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9247.2020.01.019生态翻译视角下文化负载词汉译英的三维转换胡 敏(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摘 要:文化负载词带有强烈的社会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精准翻译文化负载词对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㊂生态翻译注重在语言㊁文化㊁交际三个维度进行转换,使译文能够准确传递文化内涵㊂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过程中,利用语言维度㊁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适应性转换,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㊂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三维转换 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47(2020)01-0068-02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T r a n s l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e L o a d e dW o r d s 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E c o -t r a n s l a t o l o g yH U M i n(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 ,T o n g l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T o n g l i n g 244000,A n h u i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C u l t u r e l o a d e dw o r d s h a v e s t r o n g s o c i a l a n d r e g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t i m e s .A c c u r a t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c u l t u r e l o a d e dw o r d s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c u l t u r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E c o l o gi c a l t r a n s l a t i o n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s o f l a n g u a g e ,c u l t u r e a n d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o t h a t t h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a n a c c u r a t e l y c o n v e yc u l t u r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C h i n e s e -E n g l i s h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c u l t u r e l o ade dw o r d s ,t h e q u a l i t y of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a nb e i m p r o v e db y m a k i ng us e o f t h e a d a p t i v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 l a n g u a ge ,c u l t u r e a n d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d i m e n s i o n s . K e y wo r d s :c u l t u r e l o a d e dw o r d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大多由语句结构㊁词语意义及语用等三个因素组成,其中又以词语意义的作用最为重要,它从侧面反映了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而民族文化的最新发展,其最早的体现也是在词汇的不断更新上[1]㊂文化负载词被赋予了浓重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个性,也是最能体现语言特点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大多是单一存在于某种特定文化,无形之中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㊂准确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能更好传达中国文化的精髓,实现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2],这也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一㊁文化负载词概述 语言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关键组成因素,不仅能真实的反映出国家和民族物质文化发展㊁宗教信仰的差异㊁风俗习惯的不同等生活内容,而且能够决定各自民族特有的思想行为表达方式㊂因此,在不同的民族之间,不同体系的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c u l t u r e -l o a d e dw o r d s)[3]㊂文化负载词是整个语言系统中,承载整个语言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典型标志之一,是本民族文化中专有的词汇组合和习惯用语,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化负载词代表了民族在悠久的文化历史进程中累积而形成与其他民族存在显著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是民族文化的象征㊂文化负载词是特定文化中,特有的一类事物词汇表达,是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专有成果㊂文化负载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属于一个国家文化中所特有;二是客观映射一个国家人民的社会生活习俗;三是在其他语言中缺乏对应的译语词汇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要求较高,不仅需要译者能够准确恰当地理解他国文化中的信仰㊁习俗㊁审美价值观等方面,而且能够忠实地传达本国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才能真正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㊂目前常用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情况包括:一是直接省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导致译文文本的文化内涵丢失;二是只依赖于纯粹的音译,文化内涵的传递则关联于传播程度和读者的文化水平;三是组合使用音译和注释的方法,虽然描述了文化内涵,但是译文显得比较繁琐;四是采取替换的方法,使得词汇进行归化,导致原有词汇文化内涵不够全面,但是能够使读者较为容易掌握和了解[4]㊂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常用的翻译方法虽然能够基本完成翻译要求,但是大多没有完全传递出文化的内涵,运用起来并不完善,而生态翻译学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㊂二㊁生态翻译学及其相关理念 (一)生态翻译学的起源 生态翻译学是由胡庚申在2001年首次提出来的,以原有的翻译适应选择理论为基础,以选择和适应为落脚点和出发点,重点研究分析了翻译的各个环节,运收稿日期:2019-12-20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安徽旅游外宣文本翻译研究(S K 2016A 0924) 作者简介:胡 敏(1980-),女,安徽黟县人,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㊂86第37卷第1期2020年2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 .37,N o .1F e b r u a r y ,2020用了生态理论的科学性,从生态学的角度深入研究翻译所需要的整体性,开创出了一种新型的翻译理论和研究领域[5]㊂生态翻译学是运用了自然科学的思想来分析阐述翻译的过程,最大的创新就是跨越了学科之间的限制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完善,生态翻译学也取得了不少杰出的成果,为翻译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㊂(二)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属性生态翻译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中尤以三维转换属性最为突出㊂具体来说,三维转换涵盖了语言维㊁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㊂其中,语言维转换的具体含义就是指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的不同阶段㊁不同层次上,进行相对应的选择转换语言形式㊂而文化维转换重点关注的是翻译前后文化在本质和表现形式上的具体差异,全面阐述了不同语言文化的深刻内涵,有效避免从翻译后的文化理念来理解原文的误区[6]㊂翻译时,除了要求翻译人员进行转换语言具体信息,传递表达文化具体内涵以外,还要把翻译的重心落脚在交际层面,以此来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确保原文的实际意图能够在译文中得到具体体现㊂(三)生态翻译学发展方向生态翻译学的存在与发展前提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而是从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入手,作为一种融合的生态学翻译途径进行深入研究[7]㊂生态翻译学的主要应用,是以生态翻译系统的整体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工具,综合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主要叙事方法,描述并阐释语言翻译的内在本质㊁翻译过程以及相关标准和原则等关键内容㊂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突破学科限制,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研究理论,是符合社会和学术发展的潮流及趋势,也是从崭新的角度,对传统翻译学理论的有益补充和完善㊂三㊁文化负载词汉译英的三维转换(一)在文化维度上进行适应性的转换翻译为了更加准确高效地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应综合运用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办法指导具体翻译工作㊂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大多会重点关注两个语言文化的本质内涵,加强文化理解和信息传递等[8]㊂这也就要求翻译者克服因为社会生活㊁民族观念等不同所带来的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能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准确传递出相同效果的语言翻译㊂翻译者要十分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发展历史,能够熟练运用其对应的俗语㊁短句等来代替源语言中的文化负载词,使得翻译之后语言的受众能够最大限度还原源语言相对应的语境,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㊂(二)在语言维度上进行适应性的转换翻译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功能上,汉语文化负载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翻译上存在诸多的困难,但是能够有效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地位㊂进行不同语言的翻译时,高明的翻译者能够谨记语言体系的特征,不会把不同语言体系文化内涵加以混淆,而是利用调整源语言的结构来适应目的语言的内涵[9]㊂汉语注重意合,句式表达时经常采用单句叠加,达到强调的效果㊂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因为英语侧重于形合,往往运用更多加强句子的气势和语气来取得类似效果,这样达到了更加精准的翻译目的㊂(三)在交际维度上进行适应性的转换翻译世界上现存的任何一种体系完整的语言,都有着自己独具风格的表达形式,成为与其他语言的区分标志㊂在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尤其重视双语的交际维度,以及进行交际维度适应性的选择转换[10]㊂汉语中存在的文化负载词如果采取简单的直译方式,翻译后的语句会使听者无法正确理解其实质内涵而引起不必要的误解㊂因此就需要在保留原有的文化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增添一些必要的㊁具有解释性质的补充,从而使听者能够更加清楚㊁明白㊁无误地理解原意㊂四㊁结语翻译是进行语言之间转换的过程,语言㊁文化㊁交际是生态翻译学中语言转换的三个维度,在翻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在语言表达逻辑中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㊂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又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㊂综合运用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方法,准确形象地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有利于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传递文化的精髓㊂参考文献:[1]景芳,段成.从语域理论视角浅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中华文化论坛,2017,39(3):110-116.[2]周筱雨,鲍芳.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探究旅游英语的 三维 转换:以‘临海概览“中汉语特色结构英译为例[J].戏剧之家, 2019,17(1):216-218.[3]孙宪梅.试论跨文化交际中汉语负载词的翻译[J].才智, 2019,26(21):209.[4]王海,王海潮.岭南文化负载词对外译介的语用模式:以19世纪上半叶在华英文报刊文本为例[J].中国翻译,2017,26 (2):47-55.[5]任霄雅.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视角下‘前赤壁赋“译文的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19,31(13):168-169. [6]刘瑞玲,杨思雨.生态翻译学 三维 转换策略研究:以‘野性的呼唤“为例[J].海外英语,2019,15(13):177-179. [7]邵宇杰.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生态翻译 三维 转换分析[J].海外英语,2018,29(6):138-139,156.[8]王树菊,郑景婷.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17 (3):25-29.[9]林明明.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21(17):55-56.[10]郭芮.译员角色空间内的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48):26-27.(责任编辑文双全)96胡敏: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生态翻译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

生态翻译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
曹婷
【期刊名称】《教育界》
【年(卷),期】2016(000)027
【摘要】生态翻译学是基于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它认为汉语文化在英语环境中进行成功的传播,要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这样有利于维护其在全球语言文化环境的民族身份及其平衡.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恰当地适度地采用异化翻译策略.
【总页数】2页(P126,128)
【作者】曹婷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模因论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
2.生态翻译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
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外宣英译
4.翻译生态环境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为例5.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以《生死疲劳》为例1 概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稳健增长,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自身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以期促进东西方交流。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直接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活动方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但中国网友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感受到外国文化,外国网友亦是如此,近期更有新闻爆出外国网友对我国IP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追得不亦乐乎。
此时,如何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流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问题。
回顾中国历史,翻译在不同的时期为促进跨文化交际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文化特色词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其种类繁多,内涵丰富,这就决定了它本身的翻译难度。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填补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上的空白,莫言的获奖是世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肯定,将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给年轻作家带来更多的机会。
与此同时,小说作为文化传播的特殊载体,蕴含着大量的文化意象,而如何联系文本的生态环境对此类意象词进行适应与选择成为当下有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2 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逐步转变,保护自然已成为全人类关注的话题,许多国家开始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此背景下,生态理念逐步进入了包括翻译学在内的许多社会科学领域。
生态翻译学也就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也是社会文明转型的体现。
顾名思义,生态翻译学涉及两个学科,生态学和翻译学。
从原文的内部生态结构出发,进行翻译作品的选择,在翻译过程中,原文的内在生态结构被另一种语言再现。
它不是片面强调翻译过程。
因此,生态翻译学必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主张运用生态视角和生态合理性对翻译进行全面审视。
生态翻译学是由清华大学的胡庚深教授首次提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一国的民族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维度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寻求最佳翻译,促进中外交流。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英译现状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为了更好的融入世界,中国需要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关注中国文化。
汉语文化负载词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又反映了新时代的发展动向。
只有准确的对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才能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中国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比较新的翻译理论。
该理论是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在2001年国际翻译大会提出的。
它借鉴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原则,强调从生态角度对原文进行翻译,即所谓的“翻译适应选择论”。
“适应”与“选择”是生态翻译学的基本标准,译者首先要适应原文的生态环境,然后再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原文的生态环境进行选择,从而表达出具有新意的译作。
最佳的适应和选择造就了最佳的译文。
要实现“最佳”就要进行多维度地适应和选择。
所谓的多维度是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
以这三个维度为视角,进行适应性选择,从而整合出适应度最高的译作。
三、文化负载词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包含社会习俗、历史典故、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以及行为规范等。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是文化的载体,记录了所有的文化现象。
所谓的文化负载词就是指那些最能体现文化信息并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词汇。
它是文化诸因素最直接的反映,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的集合,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四、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的主体性,通过译者在生态环境中进行多维的选择和适应,从而产生出最佳的译作。
本文将分别从生态翻译学所涉及的三个维度对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
1.语言维。
语言维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的选择转换。
汉英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是不同的,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重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特点,实现最佳翻译。
例如:(1)众人拾柴火焰高 The fire burns high when everyone brings wood to it(2)打铁还需自身硬 One has to be very strong if he wants to strike the iron. 以上范例均出自主席的演讲,译者虽然都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但仍然很好的表达了意思,传达了原语中的文化内涵。
2.文化维。
文化维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双语文化内涵的表达与传递。
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
英汉这两种语言深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深刻的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只有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准确的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Do 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这几句谚语在英译时没有直接进行翻译,而是使用了英语背景的读者所熟悉的文化负载词来替代,既传递出双语文化的内涵,又有助于英语文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3.交际维。
交际维则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胡庚申,2011:5-9)例如一些特色词汇的英译,(1)三严三实:Three stricts and three honests (“being strict in morals, power and self-discipline,” along with “being honest in decisions,business and behavior.”)(2)四个全面:Four comprehensives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Party discipline.)这些都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词汇,在外国文化里并没有对应的词,因此在翻译时,要在后面加一些注释,以方便外国读者更好的理解。
五、结语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现状,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维度,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适当的适应和转换,以实现最佳译作,从而达到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素惠.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的生态翻译学视角[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田[J].中国翻译,201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