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导学案认识运算符数的相反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导学案认识运算符数的相反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导学案认识运算符数的相反数1.导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

其中,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是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

本导学案将介绍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关于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的内容。

2.认识运算符在数学中,运算符是用来表示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的符号。

在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加号(+)和减号(-)这两个常见的运算符。

2.1 加号(+)加号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加的运算符号。

例如,如果有两个数2和3,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它们的和,即2 + 3 = 5。

2.2 减号(-)减号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减的运算符号。

例如,如果有两个数5和3,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它们的差,即5 - 3 = 2。

3.数的相反数数的相反数是指与该数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

例如,如果有一个数3,它的相反数是-3。

相反数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3.1 相反数的性质- 相反数相加的结果是0。

例如,3 + (-3) = 0。

- 相反数相减的结果是0。

例如,5 - 5 = 0。

4.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的重要性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步,它对于孩子们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和逻辑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4.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孩子们可以学会运用符号进行数学运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2 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有助于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比如,理解相反数可以帮助孩子们准确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4.3 培养数学计算能力通过不断练习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孩子们可以逐渐提高数学计算能力,为将来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5.总结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运算符和相反数,孩子们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希望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对认识运算符和数的相反数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pdf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pdf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课后小记:第二课时:拼一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导学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导学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导学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63页,内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我们要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理解其中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每位同学准备一本数学书,一支笔,一张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有32个苹果,我吃掉了7个,还剩下多少个?2. 例题讲解:我们来看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例子,比如58减去7。

我们从个位开始减,8减去7等于1,然后十位上的5不够减,我们需要从百位借1,百位上的数减1变成4,十位上的数加10变成15,然后再减去7,得到8。

所以58减去7等于51。

3. 随堂练习:同学们试着用这个方法计算32减去7,45减去8。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我会写上58减去7的步骤,以及得到的答案51。

七、作业设计1. 25减去82. 43减去63. 67减去2答案:1. 25减去8等于172. 43减去6等于373. 67减去2等于6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复习今天的内容,通过不断的练习,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运算规则,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项基本的运算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我们需要理解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两位数减去一位数时,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需要从百位借1。

这个过程是退位减法的核心,也是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

我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同学们反复体验这个过程,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学案(2)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学案(2)

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2.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1.整理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数的运算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其中包括进退位的运算。

48+2= 78-30= 55+7= 84-60= 63-6=44+5= 20+45= 47+30= 60-30= 93-8=2.混合运算:83-20+5= 60+14-7=3.估算:如估计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买40瓶水够全班同学喝吗?(二)解决问题1.看图,列式计算。

(1)一图一式(2)一图二式(3)一图四式(三)常见的量1.简单计算20元+17元= 100元-45元= 40元-25元=1元+5角= 5角+5角= 2元2角+3元= 8元7角+3角= 1元2角+8元8角= 1元-3角= 2.会认钟面上的时刻,并会用两种写法进行书写。

(四)空间与图形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辨认物体的位置。

(五)统计与概率1.2.下面是二(1)班同学画的统计图。

(1)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表格式).doc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表格式).doc

【你的支持是我努力的动力,谢谢!】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第一单元导学案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一)年级一年级认识图形(二)(1)教学内容:2-3页例1 做一做教学目标1. 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2.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积累观察、比较、操作的活动经验,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2.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准确认识图形。

教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板书设计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反思与评价环节一、复习,探究新知环节一、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环节一、1、指名说一说图形的名字2、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学生小组讨论并且环节二、巩固发展:环节三、提高练习环节四、总结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环节二、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5.第二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里。

6、第3题:数一数有几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环节三、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环节四、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环节二、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一年级1,2,3,4,5,6数学导学案

一年级1,2,3,4,5,6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导学内容:位置——上下学习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

2、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感受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有所体验。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认识物体之间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会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一、自学提纲1、观察课本第一页主题图,然后和同桌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了些什么?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AHA12GAGGAGAGGAFFFFAFAF下。

3、明确三种物体的位置关系。

(汽车、火车、轮船)——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桥上有————在跑桥上还有————正在行驶桥下还有————4、用学具摆一摆,同桌相互用上、下说一说摆的结果。

5、观察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在我们的教室上面有几层?二、展示互动1、把你看到的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2、请你再选择另外两个物体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小组内或全班说。

——在——的上面——在——的下面三、效果检测AHA12GAGGAGAGGAFFFFAFAF1、完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2、根据参观的教学楼填空。

(1)()年级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上层。

(2)()年级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下层。

3、猜一猜。

小红住在小刚的楼上。

小刚住在小强的楼上。

AHA12GAGGAGAGGAFFFFAFAF第二课时:前、后导学内容:位置——前后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能从具体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

2、初步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

学习重难点: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能从具体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

2、初步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一、自学提纲1、观察:观察我们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2、我们教室的前面、后面都有些什么?AHA12GAGGAGAGGAFFFFAFAF3、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4、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5、根据他们三人的位置,说一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地最后面?6、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前、后的位置关系吗?二、展示互动摆1、把你看到的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课后小记:第二课时:拼一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表格式)101页.doc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表格式)101页.doc

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一)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二)》练习课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二)》练习课
环节一、
1、出示第四页你知道吗?中的图形。

提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图形吗?
拼出了什么图形?今天我们也用七巧板拼
一拼我们认识的一些图形。

2、要想拼出图形,就要先知道图形的特点,
谁来说说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特
点?
环节二、
完成第四页的例3 。

做一做
1.介绍一套七巧板都有什么?
2、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你会怎么拼?
比一比,看谁拼的方法多。

3、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吗?
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第二课时:练习课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第三课时:十几减几(第15页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第四课时: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第五课时:练习课
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
第六课时:用数学(P19:例3)
第七课时:练习课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第八课时:复习课(一)
第九课时: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第十课时:练习课 (单元整理和复习三) 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一课时分类和整理(单一标准)
第二课时分类和整理(不同标准)
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一、二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第三、四课时:读数、写数
第五、六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人民币导学案设计
《认识人民币》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简单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学习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学习难点:知道1元=10角
学习内容:
一、探究新知
1、仔细观察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的?
3、按什么分类?
4、怎样分类
5、1元等于多少角?
6、1角等于多少分?
二、巩固练习
1、用()个1角硬币才能换一个2角硬币。

2、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换一枚5角硬币。

3、应该用()个1角硬币才能换1元硬币?
4、在()里填上“>”“<”或“=”,并说明理由
4元()4角 70角()7元
《认识人民币》达标检测题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九第1题
认识大值人民币导学案设计
《认识大值人民币》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合作学习,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能进行正确的换算。

2、逐步培养自主探索、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逐步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正确换算及合理灵活地使用人民币。

学习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正确换算及合理灵活地使用人民币。

学习内容:
一、探究新知
1、辨认大面值的人民币。

2、大面值的人民币都有哪些?
3、一张贰元可以换___张壹元。

一张伍元可以换___张壹元。

4、一张10元可以换___张5元。

5、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兑换,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面值。

二、巩固练习
1、摆出下面的钱数
8元6角79元3角
37元14元
2、一张10元可以换__张2元和__张1元。

3、一张5元可以换__张2元和__张1元。

《认识大值人民币》达标检测题
1、填空。

一张贰元可以换___张壹元。

一张伍元可以换___张壹元。

一张贰拾元可以换___张壹元。

2、一张100元可以换几张20元,几张10元?
简单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简单的计算》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学习难点: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学习内容:
一、探究新知
1、请你用手中的人民币摆出1元2角。

边摆边说自己的想法。

并说一说你有几种摆法。

1元就是()角,再加上()个()角就是()角,也就是1元2角。

2个()角是1元,再添上()角就是1元2角。

2、12角=()元()角。

3、18角=()元()角
3、买一个圆气球和一个心形气球,要多少钱?
4、黄色气球比红色气球贵多少钱?
5、买一个黄色气球和一个绿色气球,要多少钱?
二、巩固练习
1、填空。

1元3角=()角。

11角=()元()角。

2、小明买了一快橡皮花了5角,买了一把小刀花了5角,小明一共花了多少元?
简单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简单的计算》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学习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及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及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
一、探究新知
1、你认识这些课外读物的名称吗?
2、每种杂志各是多少钱?
2、如果你有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二、巩固练习
1、58页做一做
2、练习十三第4题。

《简单的计算》达标检测题
1、60页7题
2、60页第8题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测试卷
一、连一连。

(12分)
1、把钱数和相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6分)
100元 2元 1元
2、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请连起来。

(6分)
7角 6角 8角 4角 3角 2角二、换一换。

(9分)
1、1张)张)张
2、1张)张)张
3、1张)张)张
三、填一填。

(30分)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分)
1元=()角 20分=()角 1角=()分 50角=()元
4元8角=()角9元6角=()角 75角=()元()角
27角=()元()角
2、填出各物品的价钱。

(8分)
3.50元 5.30元 0.50元 35.00元( )元( )角 ( )元( )角 ( )角 ( )元( )角圈出下面物品的钱数。

(6分)
17.30元 7.50元
3、数一数下面有多少钱。

(6分)
()元()角)元()角
四、算一算。

(14分)
五、3角+4角=()角 10角-5角=()角 5角+3角=()角
8元-5元=()元 8元+2元=()元7角-4角=()角15元-6元=()元8角+8角=()角=()元()角7角+5角=()角=()元()角1元5角-5角=()元六、完成下表。

(15分)
5元 8元 5元 20元 40元 20元
六、解决问题。

(20分)
2角 12元 5角 2元(1)买一支笔和一块橡皮一共要多少钱?
(2)洋娃娃比哨子贵多少钱?(3) 5元买1个哨子应找回多少钱?(4)笔比橡皮便宜多少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