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特色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即通过发展具有地域特色、产品特点鲜明的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能够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目前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改进。
首先,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农业是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保障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然而,目前我国特色农业产业化中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许多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生产效益低下。
二是市场开发不够。
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开发是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但当前的市场开发工作还不够,很多地区特色农产品只局限在当地销售,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三是缺乏品牌建设。
品牌是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我国很多特色农产品缺乏品牌建设,导致产品销售较为困难,品牌溢价能力不强。
四是资金支持不足。
特色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种植养殖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与推广、市场开发等多个环节。
然而,目前的资金支持体系还不够健全,政府投入不足,银行贷款难度较大,制约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面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
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特色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向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二是加强市场开发和销售渠道建设。
积极拓宽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体系,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化、品牌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
着力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
四是完善资金支持体系。
龙岩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 3 农产 品加 工率 、商 品 率稳 步 提 高 永定 红 柿 、 .
又如在 推广 地方 优 良畜 禽 品种 和 外 引 良种 中不够 重 视 保 种和提 纯 复壮 ,以致原 种 品种 退化 。
龙头 企业 规模 小 、带动 能 力 不强 、农 产 品优 质 率 和 加工 层 次 较 低 、科 技 含 量 不 高 、农 民 组 织 化 程 度
竹 、蔬菜 等 原料供 应 基地 7O .8万 h m ,建成 1万家
生猪 规模 养 殖 场 ,其 中建 立 无 公 害 生 猪 养 殖 场 8 4 家 ,规模 达 10万 头 ,带 动 农 户 1 . 0 2 8万 户 , 比增
产 品少 ,一般 产 品多 、优 质 产 品 少 的状 况 如 在 水 果 生产 中 , 重数 量 、轻 质 量 ,没 有 形 成 品 牌 水 果 ,
级 以上 龙头 企业 新 增 固定 资产 投 资 2 O . 3亿 元 ,比 增 3 . % ; 实 现 销 售 收 入 6 3 6 亿 元 , 增 长 9O .5
特 色 产品等 四大 加工 产业 群 。
1 4 基 地 规模 不 断 扩 大 . 20 0 4年 全 市 市 级 以上 龙 头 企 业 带 动 柿 子 、青 梅 、花 生 、甘 薯 、茶 叶 、林
化带 动 农业 产业 化 ,以项 目为 载体 , 以农 产 品加 工 为重点 ,大力推 进农 业 产业 化 工 作 ,取 得 了明显 的 成 效 。但 也存 在 着 创 新 意 识 不 强 、发 展 步 子 不 快 、
零 的 突 破 ;省 级 龙 头 企 业 达 到 l l家 ,新 增 2家 ;
福建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初步 形 成 区 域特 色 的 产 业 集群 。全 厚 的 发 展 条 件 。 备 了具 有 区 域 特 约 2 %。居 全 国 第 一 。 “ 一五 ” 具 0 十 期
省 乡镇 企业 农 产 品 加 工业 经 “ 十五 ” 色 的 农 产 品 资 源 体 系 。 {步 形 成 间 。 省 应 继 续 大 力 发 展 以 安 溪 铁 已9 了 我 计 划 实 施 . 已 形 成 以 资 源 体 系 为 具 有 区域 特 色 的农 产 品 加 工 体 系 , 观 音 、 夷岩 茶 和 闽 东 名 优 绿 茶 为 现 武 依 托 . 工体 系 为 载 体 的 较 合 理 区 具 有 发 展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的 区 位 优 代表 的 精 包 装 名 优 茶 、 档 茶 。 将 加 高
策 扶 持 力 度 不 够 . 业 肖 接 融 资 能 企
力 弱 等六 个 方 面 。
三 、 建 省 发 展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福 发展 对 策
( 确 定 雨 点 发 展 领 域 。福 建 一) 农 产 品资 源 丰 富 , 产 品种 类 繁 多 , 农 要 根 据我 省 农 产 品 的资 源 优 势和 产 业优 势 , 势利 导 . 先 发展 优 势 产 因 以
居全 国第 二 、 三 位 。 第
工产 值 11 元 , 3亿 要以 市 场 为 导 向 , 业带 动 和 名 牌 产品 开 发 是 沿 海水 产 3茶 叶 加 工 业 。 福 建 省 茶 叶 产 .
二 、 建 省 发 展 农产 品 加 工 业 以 发 展 深 加 工 为 重 点 . 施 龙 头 企 福 实
工 业 现 状 分 析
1分 布 较 齐 全 . 导 产 业 地 位 . 主
5 业 链 已趋 完 善 。近 年 来我 把 该 产 业 集 群 培植 成 我 国农 产 品 加 . 产
福建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了福 建 省 设 施 农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和 主 要做 法 .针 对 该 省 设 施 农 业 发 展 中 的 资 金 投 入 不 足 、 械 化 程 度 不 高 、 准 机 标 化 产 业 化 水 平 不 高 、 展 不 平 衡 、 制 不 健 全 、 系 不 完 善 、研 发 技 术 落 后 、 理 人 才 匮 乏 等 问题 ,提 出适 合 发 机 体 管
88
敏 ,研 究 员 。
陈 义挺 等 福 建 省设 施 农 业发 展 现状 与对 策
1 福 建 省 设 施 农 业 发 展 现 状
培农 户 中 .8 % 0 以上 均 在 自己承包 土地 上建 设 农业 设 施 . 自主经 营 .通过 农户 一 经纪人 ( 或外地客商) 市 一 场 ( 或公司) 的市 场 链 进行 销 售 国有农 业 企 业 ( 如蔬
院 双 百 行 动项 目 ( o b x 1 1 ;福 建 省 民 革 调 研 项 目。 N :s m l 0 )
收稿 日期 :2 1— 1 1 ;责 任 编 辑 / 青 根 ;编 辑 部 E m i :r n @ 6 . o 。 0 2 0— 2 凌 - a l d k 1 3 cm
② 陈 义挺 (92 ,博 士 ,副 研 究 员 。 17  ̄) ③ 通 讯 作 者 :陈
( 建省 农 业科 学院 果树研 究所 福 建福 州 3 0 1 ; 1福 5 0 3 2福 建省 农 业科 学院 福 建福 州 3 0 0 ) 5 0 3
摘 要 设 施 农 业 是 现 代 化 农 业 的 重 要 标 志 ,是 可 持 续 发 展 的重 要 支 柱 ,是 农 民增 收 的 重 要 途 径 。 本 文 概 述
制 .使 生 产 资 源 等各 要 素得 到优 化 配 置及 高效 利
福建省现代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K e wo d y r s
s st r vd eee c sf r h e eo me to d r g iul r n u ty oa op o ierfr n e ed v lp n fmo en a rc t a i d sr o t ul
业示范基地及建立专业村镇 , 福建 省 茶叶 、 果 、 菜 、 水 蔬 花
卉 、 用 菌 、 产 、 畜等 许 多富 有 地 方特 色 的农 产 品 脱 颖 食 水 禽
而 出 。 溪铁 观 音 、 鼎 白茶 、 春 芦 柑 、 州 水仙 花 、 靖 安 福 永 漳 南 绿麻 竹 、 和 珀 溪 蜜 柚 、 霄 早 熟 枇 杷 、 安 青 梅 、 宝 香 平 云 诏 天 蕉 、 海 浮 宫镇 的杨梅 、 浦保 鲜 蔬 菜 、 山水 产 品等 规 模 龙 漳 东 效 益 明显 , 打造 了一 批 有区域 特 色 的现 代 农业 。 建 省农 业 福 产业 的持 续 、 康发 展 , 推进 全省 农业 农村 经济 发 展发 挥 健 对 了 巨大 作 用 , 业 地 位大 幅 提升 , 要 表现 : 过对 种植 业 产 主 通 结构 调 整 , 进 农 村 经济 发 展 、 促 农业 增 效及 农 民 增 收 ; 过 通 扩大 农产 品 出 口 , 加 出 口创汇 ; 增 由于农 业 是典 型 的劳动 密
农 村经 济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Hale Waihona Puke 21 年第 2 01 4期
福建省现代农 业产 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 少平 赖 正锋 - 吴水金 李 跃森 张 玉灿 。
(福 建 省 农 科 院 闽 台 园 艺研 究 中心 , 建 漳 州 33 0 ; 福 建 省 农 科 院 农 业 生物 资 源 研 究 所 ) 福 6 0 5
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农业产业化是指通过农业生产要素的集约化、规模化和集中化,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发展方向。
然而,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农业产业化问题1.农村土地流转难:农民对土地情感较为复杂,在一些地区,农民对土地的情感认同较高,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农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使农业产业化进程受阻。
此外,农民培训不足,缺乏科学种植和管理知识,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推进。
3.农业生产组织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农民个体经营,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业生产组织机制不完善,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规模经营难以实现。
4.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些农民存在谋取利益最大化的不良行为,使用传统农药、化肥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农业投入品,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对策1.加强农业土地流转: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建立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给大型农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强化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增强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建立农民培训基地和示范基地,向农民展示农业技术的先进性和效益性,唤起农民的积极性。
3.推进农业合作社建设: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进行农业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能力,促使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
4.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标准制定: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农产品安全问题。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和购买意愿。
福建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织 17 0 8个 , 总产 值 2 3亿元 ,带 3
动种 养 基 地 10 10万 亩 。 农 户 28 1 万户 ( ) 新 增就业人 员 l 次 。 2万 人 ,促 进 农 户 圭 增 收 1 . 三 9 1亿 元 。
点 ;猪 、牛 、羊 等 大 牲 畜 生 产 性
能 和 品 质 大 大 提 高 . 涌 现 出 了 以 福 清 、 新 罗 肉 猪 、 光 泽 肉 鸡 、 永
产 加 工 流 通 环 节 有 长 足 进 步。 20 00年 全 省 共 新 增 浅 海 开 发 面 积
沿 海地 区经 济作 物 带。 水 果、 蔬 菜 、花 卉 等 经济 作 物 生 产 和 加 工
得 到 较 快 发 展 。 三 是 闽 西 北 等 内
构调整 已取得一 定的 成效
销 售 总 额 达 到 9 5亿 元 。 二 是 奶 .
用 明 显。 目前 全 省 比较 上 规 模 、 与 农 民联结 关系 较 紧 密 的龙 头 组
业发 展迅速 。畜 牧 业呈上 升 趋 势
2 0 年 , 全 省 奶 产 量 比 增 1 . %. 00 46 使 奶 业 成 为 福 建 畜 牧 业 的 一 大 重
安溪 和 福 安 茶 叶 .同 安 和 龙 海 蔬 菜 .漳 州 花 卉, 连 城 地 瓜 干 .东 山鲍 鱼 、芦 笋. 宁 德 大 黄 鱼 .寿 宁和 古 田食 用 苗 等 .都 已发 展 到
相 当 规 模 , 产 值 超 亿 元 , 成 为 这
难 以进 入社 会 化 的 大 市 场, 既不
粮食等 种 植 业 产 品 向 优质 化 方 向 发 展。2 0 00年, 全 省 优 质 和 品 质 较好的 早 稻 品 种 占 早 稻 面积 的 比 例 达 4 .%。 比上年 提 高 了 2 84 5个
福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探索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 08—82 ( 00 0 2 9 2 1 )2—06 o 0 3一 3 名商标称号 ,1 1 家企业 获得 中国名牌称 号 , 3家企 业获得 中 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6家企业 获得福建省 著名商 标称号 ,9 4 5
家 企 业 获 得 福 建 名 牌 产 品 称 号 ; 业 从 业 人 员 3 .3万 人 , 企 25
表 1 20 — 06年市级以上龙 头企业规 模发展情 况 03 20
总产值增速 ( ) % 增加值增速 ( ) %
2 . 10 1 . 65
1. 38 1. 45
2 . 11 1 . 78
2 . 85 1 . 73
2 . 50 3 . 69
随着龙头企业规模 的扩大和效益 的提高 , 其对农业生 产 的带动作用也不 断增强 。20 0 6年 全省龙 头企业带 动农户 数 3 9 9 万户 , 8.1 比上年 同期 增长 5 4 , 中国家级 和 省级 重 .% 其 点龙 头企 业带 动农 户 11 7 9 . 1万户 , 占带 动农 户总 数 的 4 . 9 2 %。龙头企业带动和辐 射种植 面积 达 19 . 3万 亩 , 894 比上 年同期增 长 1. %。 03 表 1 近年来福建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基 地生产情 况表
比上年同期增 长 4 2 ,0 3— 0 6年均增长 5 7 ; 资总 . % 20 20 .% 工 额 3 .O亿万元 , 51 比上年 同期 增长 1. % ,0 3—20 2 5 20 0 6年均
新农村建设 , 具有重要意义。
一
增长 2 .% ; O 8 总产值 8 15 亿元 ,0 3— 06年均增长 2 . 0.1 2 0 20 1 0 ; % 增加值 18 1 元 , 6 .2亿 比上年 同期增 长 1 . % ,0 3— 45 20 2 0 年均增长 1. % 。 06 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素 的影 响。二是农业贷款风 险大 , 金融机构要求财产抵押贷 款 , 而种养产 品无法抵押 , 资金缺乏导致产品只能粗加工上市 , 企业的 效益就很难得 到提高 。
规模 , 提 高农 业组织化程度 , 促进农 民就业 致富增收 。发展农业 产 业化经营 , 对于推进现代农 业建设 , 夯 实农业基 础 , 扎实推 进海 峡
一
.
福建农把农业 产业 化经 营与推进农 村经济 结构调 整 、 发展县 域经济 、 实施 项 目带动战 略、 扩 大对外 开放等 紧密地结 合起来 , 制
1 . 龙 头企业规模 不够强大 , 带动 能力弱。龙头企业 是 “ 千家万
户” 农 民与广 阔大市场相连接 的桥梁和纽带 , 龙头企业 的规模状 况
直接影响着农户走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的地方龙头企业重复 建设 , 农产 品区域布局不 合理 , 基地生 产缺乏 规模 , 资源优势 发挥 或没有结合 自 身实际 , 在 确立主导 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有序流动 , 形成城 不够 。有 的地 区由于信 息滞 后 , 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新格 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 产业 中存 在趋 同性 , 缺乏特色 , 不能发挥农 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
单 的产 品分拣 、 包装等 占了较大 比重 , 农产 品的深加 工和产业链条 延伸方面不足 。我省农 产品在 国际 国内市场 的 占有率低 , 品牌效
应和产 品知名度不 高。
福建 围绕 区域特色 , 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 不 断完 善农业产 业化经 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 做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 , 创 立 了一
批具 有福建 特色 的农 产品 品牌 , 建设 了一批具 有区域特 色的优质 农产 品生产 经营基地 和农产 品市场 , 福建省培 育了一批 专业批发 市场 , 如福州 、 漳州 、 南 安的粮食 批发市 场 , 福州、 泉州 的水产 批发
4 . 产业化发展缺 乏有 力的资金 支持 。农业 产业 的产 出水 平很
产业 化组织达 1 0 5 0 o 个, 其中, 3 7 4 1 家农 业产业 化龙头 企业 年销售 收入 2 7 3 1 亿元 , 带动 6 8 3 万农户从 中收入 1 5 1 亿元 。截至 2 o 1 2年 6 月, 福建省共 有国家级农业 产业化 重 点龙头 企业 5 2家 、 省 级 以上 重点 龙头企业 2 9 9 家、 市级 以上 龙头 企业 1 4 2 6家 , 形成 了多层 次 、 广覆 盖 、 强带 动的龙头 企业 群 。如 , 安溪 县茶 叶企 业达 6 0 0多 家 ,
定 了一系列 政 策措施 。早 在 1 9 9 7年 福建 省 委 、 省 政 府就 发 出 了
2 . 龙 头企业与农户 的利 益机 制不 完善 、 联 结不 紧 密。完 善 的 利益 机制是农 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龙头企业 在带动农 户进 入市场的产业 化组织形式中 , 肩负着双重责任 , 既要保 证企业 自身利益 的实现 , 又要能够带动农户 , 并让 利于农 。但 目前福建省 大多数龙 头企 业与农 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不紧密 、 不稳定 , 利益纠纷 时有发生 。龙 头企业 与农户 双方 没有结成 风险共担 、 利益共享 、 互 助协作 、 联动发展 的关 系 , 因而 不能做 到 同甘共 苦 , 不能形成 长久
福建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
马 晓红
( 福建社科 院经济所 3 5 0 0 2 5 )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 , 依靠龙头企
业的带动 , 将 农产品生产 、 加工、 销售有机结合 , 实现一体化经 营的 生产经 营组织 方式 。 自2 0 世纪 8 o 年代 中后期在我 国出现 以来 , 迅 速发展 , 显示出旺盛 的生 命力 和广泛 的适应性 。这 种组织 方式符 合我 国农 业发 展的客观实 际 , 很 好地使小 规模农户 经营与 国内外
大市场有效对接 了起来 , 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 扩大农业经 营
二. 福建农业产 业化 中的主要 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 我省 农业 产业化经 营呈现 出 良好 的发展 态势, 涌现出一大于 } E 工农贸一体化、 产加销一条龙 的生产经营体
系, 但仍存在与新阶段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的互 惠互利合作 关系 , 农户很难 分享到农产 品加工增值 的好处和 流通 环节 的商业利 润。 3 . 产业发展 的层 次较 低 , 科技 含 量 不高。 目前 我省 农业 产业
《 关于加快农业 产业 化 的意 见》 , 2 0 0 1 年和 2 0 0 6 年 分别 制定 了《 福
建农业产业化十五规划》 和《 福建农业产业化十一五规划》 , 这些 文件 及大地促进 了福建 农业 产业化 进程 。2 0 1 1 年, 全 省各类 农业
市场 , 同安 的闽南果蔬 批发市 场 , 漳州和福 州花卉 批发 市场 , 古田 的食用菌批发 市场等 , 在搞 活农 产品流通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 福建农业 产业 结构趋 于优化 , 现代 农业发 展进 程加快 。福建
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 业的发展 , 带 动了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 , 进行
大一部分取决 于投 入的资本 。资金 支持不 力也 是制 约农业 产业化 的突 出问题 。金融支持是产业化发展 的主要 资本来 源。金融支持 力度较低 的主要原 因 : 一是农 产 品加工业 自身 的脆 弱性 。脆 弱性 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科技含量低 , 容 易受 到 自然灾害等
规模 较大的有 1 0 o 多家 , 年 产值 8 1 亿元 , 形成 了以国家级重点龙头
企业 为核心 , 省级 、 市级龙头企业为骨 干的蓬勃 发展新局 面。
化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占了绝大部分比重, 而市场开拓不足, 投入集 聚在生产加工环节 。从生产加工 内部来看 , 由于注重短期效益 ,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