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8 水的电离及影响因素
专题38 水的电离及影响因素

专题38 水的电离及影响因素【基础回顾】一、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1、水的电离平衡: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自电离:简写为(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电离平衡常数:2、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25℃时 Kw =1.0×10-14mol2?L—2,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w增大。
如100℃时Kw=1.0×10-12mol2?L—2。
3、无论是纯水还是酸、碱,盐等电解质的稀溶液,水的离子积为该温度下的Kw。
二、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1、酸和碱:酸或碱的加入都会电离出 H+或OH-,均使水的电离逆向移动,从而抑制水的电离.2、温度:由于水的电离吸热,若升高温度,将促进水的电离, [H+]与[OH—]同时同等程度的增加,pH变小,但[H+]与[OH-]始终相等,故仍呈中性。
3、能水解的盐:不管水解后溶液呈什么性,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4、其它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活泼金属与水电离出来的 H+直接作用,使[H+]减少,因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特别提醒】溶液中的c(H+)和水电离出来的c(H+)是不同的:①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可以水解的盐或活泼金属促进了水的电离.②常温下溶液中的c(H+)>1×10-7mol/L,说明该溶液是酸溶液或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c(H+)<1×10-7mol/L,说明是碱溶液或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技能方法】水电离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生c(H+)和c(OH-)的计算1、注意区分溶液组成和性质的关系: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2、温度相同、pH相同的溶液对水的电离程度影响并不一定相同。
水的电离平衡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温馨提示】(1)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时,一定用 c(H+)计算pH;呈碱性时,一定用c(OH-)计算pH。 (2)若强酸(pH=a,体积为V酸)强碱(pH=b,体积 为V碱)混合后呈中性,则有:V酸/V碱=10(a+b- pKW)
1.(2010· 广东茂名4月调研)已知在100 ℃的温度下(本 题涉及的溶液其温度均为100 ℃),水的离子积KW= 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0.05 mol· L-1的H2SO4溶液pH=1 B.0.001 mol· L-1的NaOH溶液pH=11 C.0.005 mol· L-1的H2SO4溶液与0.01 mol· L-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为6,溶液显酸性 D.完全中和pH=3的H2SO4溶液50 mL,需要pH=11 的NaOH溶液50 mL
2.碱性溶液 步骤:先求出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即c(OH-), 然后根据KW求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即c(H+),最 后求出溶液的pH。 c(OH-)的求算式与酸性溶液中c(H+)的求算式 相似,只需把公式中的H+改为OH-,酸改为碱即 可。 说明:若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混合 后溶液体积近似等于混合前各溶液体积之和,即 V混=V1+V2。
【考点释例2】将pH=3的H2SO4溶液和pH=12的 NaOH溶液混合,当混合溶液的pH=10时,强酸和 强碱的体积之比为( B ) A.1∶9 B.9∶1 C.10∶1 D.1∶10 【解析】pH=10时,c(H+)=1×10-10 mol· L-1, c(OH-)=1×10-4 mol· L-1。
【解析】0.05 mol· L-1的H2SO4溶液中c(H+)=0.10 mol· L-1,pH=1。 2.(1)pH=a的CH3COOH溶液稀释100倍后所得溶 液pH < a+2(填“>”或“<”)。 (2)0.01 mol/L CH3COOH溶液的pH > 2(填“>”或 “<”)。 (3)0.1 mol/L CH3COONa溶液的pH > 7(填“>”或 “<”)。
高中化学 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水电离的影响因素
(1)酸、碱均抑制水的电离,完全电离或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酸式盐也抑制水的电离
(2)温度升高可促进水的电离
(3)凡是易水解的盐可促进水的电离
(4)活泼金属与水电离出来的H+反应,促进水的电离
导电性(单质、溶液、熔融状态导电)
(1)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如金属;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如氯化钠溶液;半导体的空穴导电和电子导电
(2)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条件下,共价键不发生断裂,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因此不能导电。
如:液态H2SO4、液态HCl、液氨等。
但是,它们虽然液态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影响,共价键被破坏,形成阴阳离子,能够导电。
离子化合物在液态下(熔融状态)和在水溶液中,离子键被破坏,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都能导电。
所以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而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水溶液中才导电。
水的电离平衡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可以发生微弱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O H++OH-。
25℃时,水电离出来的c(H+)=c(OH-)=10-7mol/L
注:水的电离是永恒存在的,不研究水溶液的体系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不要忽略H+和OH-共同存在。
导电能力的强弱与什么有关
1.首先离子浓度,如果离子浓度越大的话,导电能力就越强,传递的电量也就越大。
2.第二,离子所带有的电荷数当离子电荷越高,导电的能力也就越高越频繁。
与之相反,导电的能力就越差。
3.第三,物质中自由移动的电子越高的话,那么导电性就越强。
比如,塑料的电子数不高,导电性差;而铁的电子数高,导电性就高。
高考化学 备考校小题精练 水的电离及影响因素试题

冠夺市安全阳光实验学校专题36 水的电离及影响因素(满分42分时间20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常温下,水存在H2O H++OH--Q的平衡,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向水中滴入少量稀盐酸,平衡逆向移动,K w减小B.将水加热,K w增大,pH减小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H4Cl,c(H+)=10-7mol/L,K w不变【答案】B【解析】点睛: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变大。
酸和碱可以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盐通常都能促进水的电离。
2.下列微粒中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 H+ B. OH- C. S2- D. Na+【答案】D【解析】【详解】A.加入氢离子,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故A不选;B.加入氢氧根离子,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故B不选;C.加入硫离子,硫离子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减小,促进了水的电离,故C不选;D.加入钠离子,钠离子不水解,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故D选;故选D。
3.常温下,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①K+、Cl-、NO3-、S2-②K+、Fe2+、I-、SO42-③Na+、Cl-、NO3-、SO42-④Na+、Ca2+、Cl-、HCO3-⑤K+、Ba2+、Cl-、NO3-A.①③ B.③⑤ C.④⑤ D.②⑤【答案】B【解析】【分析】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小于1×10-7mol/L,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所以,溶液可能为酸溶液或碱溶液,再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
【详解】【点睛】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1)有难溶物质生成;(2)有挥发性物质生成;(3)有水等弱电解质生成;(4)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5)有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发生;(6)有络离子产生等,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即可发生。
高考化学复习: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中和滴定
• (3)“考”指示剂的选择 • ①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 • ②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
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 • ③石蕊溶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指示剂。 • (4)“考”误差分析
9
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
• 试判断下列溶液在常温下的酸、碱性(在括号中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 ①相同浓度的HCl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
• ②相同浓度的CH3COOH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
• ③相同浓度的NH3·H2O和HCl溶液等体积混合(
)
• ④pH=2的HCl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正
Kw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水的电离程度 c(OH-) c(H+)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6
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
• (4)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体系变化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Kw
水的电离程度 c(OH-) c(H+)
温度
升温 降温
其他:如加入Na
7
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
出的pH值只能是整数;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因为氯水呈酸性的同时呈现强氧化 性(漂白性)。 • ②pH计测量法。
12
酸碱中和滴定
• 1.“中和滴定”考点归纳 • (1)“考”实验仪器 •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其中常考的是滴定管,如正确选
择滴定管(包括量程),滴定管的检漏、洗涤和润洗,滴定管的正确读数方法等。 • (2)“考”操作步骤 • 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 • 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 • ③计算。
水的电离程度

水的电离程度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合物,它的化学性质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其中一个关键的性质就是水的电离程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的电离程度,包括电离的定义、水的电离过程、电离常数、影响电离程度的因素以及电离程度的应用。
1. 电离的定义在化学中,电离是指当物质溶解或者在水中发生反应时,其分子或离子会分解成带电的粒子,称为离子。
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生成过程被称为电离。
水的电离程度即指水分子分解为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程度。
2. 水的电离过程水的电离过程可以通过反应式表示:H2O ⇌ H+ + OH-在纯净水中,水分子以动态的平衡状态存在。
一部分水分子会自发地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另一部分会逆反应重新结合为水分子。
3. 电离常数电离程度可以用电离常数(Kw)来描述,Kw等于氢离子浓度([H+])和氢氧根离子浓度([OH-])的乘积。
在25摄氏度下,纯净水的电离常数等于1.0x10^-14,即[H+][OH-] = 1.0x10^-14。
4. 影响电离程度的因素水的电离程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液中其他溶质的影响。
较高的温度会增加水分子的动能,促进电离的发生,从而增加电离程度。
压力对水的电离程度的影响较小。
当溶液中存在其他溶质时,会干扰水的电离平衡,从而影响电离程度。
5. 电离程度的应用水的电离程度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水的电离程度直接影响反应的速率。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水的电离程度决定了溶液的酸碱性质。
此外,水的电离程度还在生物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生物体内许多生化过程的进行。
综上所述,水的电离程度是指水分子分解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程度。
它由电离常数来描述,受到温度、压力和溶液中其他溶质的影响。
水的电离程度在化学反应、酸碱性质和生物化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进一步研究水的电离程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水的化学性质。
考点突破:水的电离

[基础自主落实]考点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H2O+H2OH3O++OH-或简写为:H2OH++OH-。
25 ℃时,纯水中 cH+=cOH-=1×10-7_mol·L-1;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与cOH-都相等。
2.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
1 室温下:KW=1×10-14。
2 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W 增大。
3 适用范围:KW 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4KW 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 H+和 OH-,只要温度不变, KW 不变。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1 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KW 增大;温度降低,抑制水的 电离,KW 减小。
12 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
3 加入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4 加入能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促进水的电离。
4.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改变条件电离平衡K移动方向W升高温度右移增 大加入酸或碱左移不 变加能水解的盐 或活泼金属右移不 变小题热身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纯水中 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25 ℃时,·L-1NaHCO3 溶液加水稀释后,nH+与 nOH-的乘积 变大×23 已知某温度下 CH3COOH 和 NH3·H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 10mL 浓度为·L-1 的 CH3COOH 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 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4 在蒸馏水中滴加浓 H2SO4,KW 不变× 5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促进了水的电离,cH+增 大,KW 不变× 6 向水中加入 AlCl3 溶液对水的电离不产生影响× 7100 ℃的纯水中 cH+=1×10-6mol·L-1,此时水呈酸性× 2.KW=cH+·cOH-中,H+和 OH-一定由水电离出来的吗 提示:不一定,如酸溶液中 H+由酸和水电离产生,碱溶液 中 OH-由碱和水电离产生,只要是水溶液必定有 H+和 OH-,当溶 液浓度不大时,总有 KW=cH+·cOH-。
水的电离反应

水的电离反应水的电离反应是指水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自身的离子化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下面的方程式来表示:H2O ⇌ H+ + OH-在这个方程式中,H2O代表水分子,H+代表氢离子,OH-代表氢氧离子。
水的电离反应是一个平衡反应,可以向前或向后进行。
水的电离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对于理解酸碱性、pH值等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深入探讨水的电离反应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应用。
一、水的电离反应的原理水的电离反应是基于水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
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连。
在水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比氢原子大,在共价键中,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这使得水分子变得极性,具有极性分子的特性。
由于极性分子的特性,水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电离反应。
在电离反应中,一个水分子会失去一个氢离子(H+离子),变成氢离子(H+),同时剩余的部分会形成氢氧离子(OH-)。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氢离子和氢氧离子可以重新结合形成水分子。
二、影响水的电离反应的因素水的电离反应受到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1. 温度:温度对水的电离反应有明显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水的电离度越高,电离反应向右方向进行的速率越快。
反之,温度越低,电离度越低。
2. 浓度:水的电离度与水溶液中H+和OH-离子的浓度有直接关系。
当H+或OH-离子的浓度增加时,电离度也相应增加。
在纯水中,H+和OH-离子的浓度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 压力:压力对水的电离反应影响极小,因为水的压力变化对水的电离度几乎没有影响。
三、水的电离反应的应用水的电离反应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1. 酸碱性:水的电离反应直接决定了溶液的酸碱性。
当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高于OH-离子时,溶液呈酸性;当H+离子和OH-离子的浓度相等时,溶液呈中性;当OH-离子的浓度高于H+离子时,溶液呈碱性。
2. pH值: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pH= -log[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8 水的电离及影响因素【基础回顾】一、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1、水的电离平衡: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自电离:简写为(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电离平衡常数:2、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25℃时 Kw =×10-14mol2L-2,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w增大。
如100℃时Kw=×10-12mol2L-2.3、无论是纯水还是酸、碱,盐等电解质的稀溶液,水的离子积为该温度下的Kw。
二、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1、酸和碱:酸或碱的加入都会电离出 H+或OH-,均使水的电离逆向移动,从而抑制水的电离。
2、温度:由于水的电离吸热,若升高温度,将促进水的电离, [H+]与[OH-]同时同等程度的增加,pH变小,但[H+]与[OH-]始终相等,故仍呈中性。
3、能水解的盐:不管水解后溶液呈什么性,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4、其它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活泼金属与水电离出来的 H+直接作用,使[H+]减少,因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特别提醒】溶液中的c(H+)和水电离出来的c(H+)是不同的:①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可以水解的盐或活泼金属促进了水的电离。
②常温下溶液中的c(H+)>1×10-7mol/L,说明该溶液是酸溶液或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c(H+)<1×10-7mol/L,说明是碱溶液或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
【技能方法】水电离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生c(H+)和c(OH-)的计算1、注意区分溶液组成和性质的关系: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2、温度相同、pH相同的溶液对水的电离程度影响并不一定相同。
如PH=3的盐酸和NH4Cl 溶液,前者抑制水的电离,后者反而促进水的电离;pH=10的NaOH溶液和CH3COONa3、常温时,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7mol/L的溶液,因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
4、水的电离的影响因素只有三种,促进(有能水解的离子)、不影响(强酸强碱盐)、抑制(加入酸或者碱、强酸的酸式盐)【基础达标】1.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NaCl ②NaOH ③H2SO4④(NH4)2SO4,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④>③>②>①B.②>③>①>④C.④>①>②>③D.③>②>①>④【答案】C【解析】从四种物质分析可知②NaOH、③H2SO4抑制水的电离,①NaCl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④(NH4)2SO4促进水的电离,在②③中H2SO4为二元强酸、产生的c(H+)大于NaOH产生的c(OH-),抑制程度更大,故顺序为(由大→小)④>①>②>③。
2.下列操作会促进H2O的电离,且使溶液pH>7的是()A.将纯水加热到90 ℃B.向水中加少量NaOH溶液C.向水中加少量Na2CO3溶液D.向水中加少量FeCl3溶液【答案】C【解析】将纯水加热到90℃,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c(OH-)>10-7molL-1,pH<7,A错;向水中加少量NaOH溶液,水中c(OH-)增大,pH>7,但水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即水的电离受到抑制,B错;向水中加少量Na2CO3溶液,与H+结合,水中c(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OH-)增大,c(OH-)>c(H+),pH>7,C对;向水中加少量FeCl3溶液,Fe3+与OH-结合为弱电解质Fe(OH)3,水中c(O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H+)增大,c(H+)>c(OH-),pH<7,D错。
3.室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水加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 w不变B.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增大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D.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c(H+)【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主要有:升温促进电离;加酸、碱抑制电离;加入能水解的盐促进电离;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定值;A、将水加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促进水的电离,K W增大,错误;B、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增大,正确;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溶液中c(OH-)增大,错误;D、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醋酸根离子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c(H+),错误。
考点:考查了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4.25 ℃时,K W=1×10-14,100 ℃时,K W=1×10-12,这说明(双选) ()A.100 ℃时水的电离程度较大B.100 ℃时水的酸性增强C.K W与温度无直接关系D.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答案】AD【解析】由题意可知,温度升高,K W增大,即c(H+)c(OH-)增大,说明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向右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故正确答案为AD。
5.【内蒙古巴市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知常温下的醋酸铵溶液呈中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醋酸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与纯水相同B.由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可推知NH4HCO3溶液pH<7C.1mol/L醋酸铵溶液中c(CH3COO-)<1mol/LD.在99mL的醋酸铵溶液中加入1mLpH=2的盐酸,所得溶液pH=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醋酸铵溶液中,醋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的存在对水的电离都有影响,促进水的电离,只是二者的水解程度相同,所以溶液呈中性,与纯水的电离程度不同,错误;B、醋酸的酸性比碳酸的书写强,所以碳酸氢铵的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所以碳酸氢铵的溶液呈碱性,pH>7,错误;C、1mol/L 醋酸铵溶液中,醋酸根离子的水解使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小于1mol/L,正确;D、醋酸铵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生成氯化铵和醋酸,若醋酸不电离,则所得溶液的pH=4,而醋酸会微弱电离,所以溶液的pH<4,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酸碱性的判断【能力提升】1.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最终使水电离的离子在溶液中表现为c(OH-)<c(H+)的操作是()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D.向水中加醋酸钠晶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金属钠,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离子浓度降低,使水的电离向右移动,碱性增强,c(H+)<c(OH-),A项错误;B.将水加热煮沸,溶液中的c(H+)=c(OH-),B项错误;C.向水中通入CO2后,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碳酸电离产生H+,使得c(H+)>c(OH-),C项正确;D.向水中加入醋酸钠晶体,CH3COO-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CH3COOH ,导致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碱性增强,c(H+)<c(OH-),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电离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2.下列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大于7的是()A.向NaCl溶液中滴加醋酸B.向KNO3溶液中滴加稀H2SO4C.向稀HCl溶液中滴加稀HNO3D.向NaOH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向NaCl溶液中滴加醋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A错误;B.向KNO3溶液中滴加稀H2SO4溶液显酸性,pH小于7,B错误;C.向稀HCl溶液中滴加稀HNO3溶液显酸性,pH小于7,C错误;D.向NaOH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溶液显碱性,pH 大于7,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溶液酸碱性判断3.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逆向移动,c(OH-)增大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呈中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由于氨水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产生的OH-使溶液中c(OH-),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OH-)升高,错误;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盐电离产生的H+使溶液中c(H+)增大,温度不变,所以K w不变,正确;C.向水中加入少量HCl,电离产生的H+,使水的电离平衡逆移动,c(H+)降低,但是平衡移动的趋势是微弱的,溶液中酸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增大的趋势大于平衡移动使离子浓度减小的趋势,所以c(H+)增大,c(OH-)减小,错误;D.将水加热,K w增大,c(H+)增大,pH减小,溶液仍然呈中性,错误。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离子浓度的变化、K w的改变的影响的知识。
4.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B.向水中加入Al2(SO4)3溶液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硫酸氢钠,则电离产生的氢离子,使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错误;B、向水中加入硫酸铝溶液,则铝离子水解,结合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使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溶液为酸性,正确;C、碳酸钠电离产生的碳酸根离子水解,是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碳酸根离子结合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导致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呈碱性,错误;D、将水加热到100℃,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仍相等,所以水为中性,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酸碱性的判断5.下列选项中的数值前者小于后者的是()A.25℃和l00℃时H2O的K WB.同温同浓度的KHCO3溶液和NH4HCO3,溶液中的c(HCO3-)C.同温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D.中和/L NaOH溶液所需CH3COOH和HCl的物质的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水的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5℃H2O的K W比l00℃时的小;B.HCO3-水解显碱性,NH4+水解显酸性,对HCO3—的水解起到促进作用,而K+对HCO3—的水解无影响,因此同温同浓度的KHCO3溶液中的c(HCO3-)比NH4HCO3大;C.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根据越弱越水解,同温同浓度的NaHCO3溶液的pH比CH3COONa溶液的大;D.中和25mL0.1mol/LNaOH溶液所需CH3COOH和HCl的物质的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