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 1.邓稼先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1.邓稼先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1.邓稼先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3七下·长春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答案】B【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解析】【分析】A.诲人不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这个成语与此处“向老师提问”的语境不符。

C.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成语意思,切忌望文生义;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2.(2023七下·松原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屏嶂.(zháng)鸣咽.(yàn)B.咀嚼.(jiáo)骨.碌(gū)C.哺.育(pǔ)气魄.(pò)D.淳.朴(chún)污秽.(huì)【答案】D【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解析】【分析】A.有误,“屏嶂”的“嶂”应为“障”,且“障”应读作“zhàng”,“鸣咽”的“鸣”应为“呜”,“咽”应读作“yè”。

B.有误,“咀嚼”的“嚼”应读作“jué”。

C.有误,“哺育”的“哺”应读作“b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

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

【最新精品】语文: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最新精品】语文: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11邓稼先一、自主学习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孕.育选聘.大厦.无垠.夐.黯.曛.铤.筹.划签.字颤.抖燕.然嫣.红挚.友彷徨..罗布泊.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马革裹.尸3、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孕育:无垠.:筹划:嫣红:挚友:彷徨: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妇孺皆知: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知人之明:马革裹尸:层出不穷.:燕然勒.功: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

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2、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② ③ ③ ④ ④ ⑤⑤ ⑥3、作者在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 、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 、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D 、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4、作者在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答;5、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邓稼先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邓稼先献身的事业,却亮过一千颗太阳。

他被誉为“两弹元勋”,他获得了“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他是一个“大写的人”!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走近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吧!一、初读课文勤积累1、读准下列生字。

宰割()筹划()彷徨()仰慕()惨悴()难堪()日曛()选聘()勒功()兽铤()2、填对下列成语。

可歌可()()为人知当之无()锋芒()露家()户晓妇()皆知马革()尸鞠躬尽()二、整体感知明大意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______,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_____。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______,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_____、_____和_____,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_____________。

三、研读赏析作探究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1、让我们聚焦一首歌――《中国男儿》,它是杨振宁对邓稼先的人格最富诗意的评价与总结,也是全文情感的高潮与爆发点。

(1)、朗读这首歌词,应读出_______的气概和_______的情感。

(2)、这首歌赞颂了中国男儿__________的精神。

(3)、品析歌中的一个词:奇丈夫的“奇”。

邓稼先“奇”在何处?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可见,他不是一个普通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可谓________奇。

第二部分,赞扬了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光辉人生,可见________奇。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突出他的忠厚平实,不引人注目,可见________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宰.割(zǎi)B. 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筹划(chóu)C. 热泪盈眶.(kuāng) 说.服(shuì) 呼啸.(xiào)D. 彷徨.(huáng) 挚.友(chì)至死不懈.(xiè)答案:B解析:分析:A项“鲜”应读xiǎn;C项“眶”应读kuàng; D项“挚”应读zhì。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面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B.殷.红(y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ǎn)C.燕.然(yān)癌.症(ái)鞠躬尽瘁.(cuì)D.彷徨.(huáng) 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答案:D解析:分析:D项“泊”应读pō。

点评: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忠厚朴实锋芒必露当之无愧B.马革裹尸蓬断草枯任人宰割C.难堪大厦筹划呼萧D.仰慕暑名阔别颤抖答案:B解析:分析:A项中“必”应为“毕”;C项中“萧”应为“啸”;D项中“暑”应为“署”。

点评: 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殷红诞生阔别选聘B.谣言戈壁援助逝世C.妇儒癌症决胜胆识D.睿智叱咤氢弹博士答案:C解析:分析:选C。

C项中“妇儒”应为“妇孺”。

点评: 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任人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可歌可泣.(小声哭,流泪)鲜.为人知(新鲜)B.家喻户晓.(说明)至死不懈.(松懈)死而后已.(停止)C.当之无愧.(愧疚)截.然不同(截止)锋芒毕.露(全、都)D.永恒的骄傲..(值得自豪的)马革.裹尸(皮)知人之明.(眼力)答案:D解析:分析:A项“鲜”应释为“少”;B项“喻”应释为“明白、知晓”;C项“截”应释为“割断”。

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邓稼先》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邓稼先》同步练习邓稼先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邓稼先献身的事业,却亮过一千颗太阳。

他被誉为“两弹元勋”,他获得了“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他是一个“大写的人”!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走近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吧!一、初读课文勤积累1、读准下列生字。

宰割()筹划()彷徨()仰慕()惨悴()难堪()日曛()选聘()勒功()兽铤()2、填对下列成语。

可歌可()()为人知当之无()锋芒()露家()户晓妇()皆知马革()尸鞠躬尽()二、整体感知明大意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______,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_____。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______,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_____、_____和_____,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_____________。

三、研读赏析作探究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1、让我们聚焦一首歌――《中国男儿》,它是杨振宁对邓稼先的人格最富诗意的评价与总结,也是全文情感的高潮与爆发点。

(1)、朗读这首歌词,应读出_______的气概和_______的情感。

(2)、这首歌赞颂了中国男儿__________的精神。

(3)、品析歌中的一个词:奇丈夫的“奇”。

邓稼先“奇”在何处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可见,他不是一个普通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可谓________奇。

第二部分,赞扬了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光辉人生,可见________奇。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突出他的忠厚平实,不引人注目,可见________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11 .邓稼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可歌可泣___鲜为人知___鞠躬尽瘁___锋芒毕露___热泪满眶___马革裹尸___层出不穷___风悲日曛___二.据拼音写汉字至死不xiè___妇rú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péng ___断草枯家喻户xiǎo___兽tǐng___亡群燕然lè___功常fù___三军三.词语填空当之无___死而后______然不同知人之___盖世无___德高望___公而忘___两___清风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 . 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鞠躬尽悴锋芒必露B . 鲜为人知可歌可气鞠躬尽瘁锋芒毕露C . 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锋芒毕露D . 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鞠躬尽悴锋芒毕露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悔的。

B . 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遥言所说的那样。

C .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D .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擎友。

3. (2分) (2017九下·大石桥期中)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辍学镌刻唾手可得未雨绸谬B . 谩骂威慑水泻不通冥思遐想C . 赃物挑衅怏怏不乐因地制宜D . 阑珊风骚自出心裁笑容可掬4. (2分)选出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鲜为人知鲜:新鲜,奇异B . 鞠躬尽瘁鞠躬:一种礼节C . 家喻户晓喻:比喻D . 阔别:长时间的分别5. (2分)指出书写有误的一项()A . 鲜为人知家喻户晓锋芒毕露B . 可歌可泣妇孺皆知潜心贯注C . 鞠躬尽粹风悲日曛杂乱无章D . 截然不同马革裹尸博学多识6.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____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____邓稼先去了,____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A . 假使可就B . 如果而竟C . 如果可就D . 假使而竟7. (2分)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决定方案时,要有()的胆识,又要有()的判断。

同步练习语文: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同步练习语文: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邓稼先一、自主学习、根据“提示”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孕.育选聘.大厦.无垠夐黯...曛铤筹...划签.字颤.抖燕.然嫣.红挚.友彷徨..罗布泊.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马革裹.尸、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孕育:无垠.:筹划:嫣红:挚友:彷徨: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妇孺皆知: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知人之明:马革裹尸:层出不穷.:燕然勒.功:、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

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②③③④④⑤ ⑤⑥ 、作者在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作者在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答;、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邓稼先
一、自主学习
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
孕.育选聘.大厦.无垠.夐.黯.曛.铤.筹.划签.字颤.抖燕.然
嫣.红挚.友彷徨
..罗布泊.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马革裹.尸3、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宰割:署名:
奠基:开拓:
元勋:仰慕:
孕育:无垠.:
筹划:嫣红:
挚友:彷徨: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
燕然勒.功:
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

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2、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③ ③④ ④⑤
⑤⑥
5、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答案
1.2、B 3、D 4、不是。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告诉读者,他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
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

这样写,语言简练,蕴含丰富,更能给读者回味的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