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概论课复习指南
2011上学期概论课复习指南

2010-2011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指南一、考核说明考试范围:课程所有内容,重点是第8-15章;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7月15日下午14:00-16:00试题题型: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论述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案例分析题:(1题,共20分)。
二、各章复习重点第1~7章略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怎样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经历十多年的过程,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它的确立及其两方面内容)3、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先富”和“共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4、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3、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3、关于建设和谐文化。
4、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如何理解“和谐”的科学内涵?2、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3、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
4、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3、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概论”课考试要求和复习指南

请认真阅读:期末考试基本要求(以下为主校区要求,北科由任课老师另行规定和通知)一、期末考试满分100分卷面成绩作为考试成绩二、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
考试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请关注各院系的通知。
三、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布1、单项选择题40-50个,每题1分,共40-50分。
(选择题复习题库可作为复习参考。
复习时单项、多选都要复习,多选会以组合的形式,以单选的形式来考)2、材料论述题3个,每题10分,共30分3、议论文共20-30分四、期末考试为全校统一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即由非任课老师来命题,任课老师一律不参加命题。
五、主观题包括材料论述题和作文,不提供具体复习题目,只提供有关原理和知识点。
请按照复习指南并结合教材复习,考试时运用有关原理,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评分中结合实际阐述部分占有相当比重,切勿完全死记硬背。
六、本复习指南为全校(主校区)各专业统一要求,在博客上公布。
任何学生请勿询问任课教师复习范围、具体题目,更不得以任何借口要求老师透题、划题、缩小复习范围等(为着以考试违纪处理)。
七、考试时客观题部分为填涂答题卡,请带2B铅笔和橡皮八、开学补考题型为单选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材料论述题(3题,每题10分)、议论文(30分)。
考试复习题库、考试难度与期末考试相同。
不再另行安排考前辅导答疑。
有其他不明情况,请发邮件至liangkeshijian@问询2014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期末复习指南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赋予其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概论》课程复习提纲1、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2、题型:单选题1×25=25分;判断题1×15=15分,多选题2×5=10分;简答题3×6=18分;材料题1×14=14分;论述题2题(8+10)=18分(1)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251(2)为什么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93-295(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03-305(4)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367-369(5)“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指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三大外交政策是什么?327(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191(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30(8)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236(9)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233(10)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48(11)如何处理“先富”与为“共富”的关系?195-197(12)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284(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51(14)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328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
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15)如何认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012-2013概论课复习指南

2012-2013概论课复习指南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形成、内涵及意义
3、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体系及历史意义
4、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意义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思想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道路和基本经验
7、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和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意义?
8、社会主义的本质基本内涵和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如何代表和发展先进生产力?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意义
10、改革开放的性质和依据是什么?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内涵
13、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15、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试题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
三、简要分析题(共20分,每题5分)
四、辨析题(共30分,每题6分)
五、材料分析与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2012级《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安排

(4)主体:即正文。首先,需要介绍调查所得到的基本情况,应注重具 体事实与统计数据的利用,可兼用数字、表格、图示说明;其次,重 点分析所调查事情或现象的产生背景、原因、实质,揭示出其重要意 义或危害性;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有关部 门恰当处理问题提供参考。
报告提交与评阅
• 实践报告提交纸质版本。5000-10000字为宜。排版务必整 洁、美观,报告封面上必须注明所在院系、专业、姓名、 学号(团队合作完成且选课为同一评阅老师的,可共同提 交一份报告,并在封面“姓名学号”栏逐一标明)。
• 各专业(班级)学习委员负责收集并核查实践报告,按学 号次序归类(附学生名单),于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送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办公室,地点:磬苑校区社科 楼B211,电话:63861302。
(5)注释或参考文献:调研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 说明,注释放在加注页的下端;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按 文中引用的先后,排序,且在文中引用处用右上角标注明。
(6)附录:使用问卷调查的,必须附上完整的问卷清样及相关统计数据; 访谈资料之图片、文字记录直接附后,视频、音频资料,标注清晰, 直接联系论文评阅老师备份。
• 2.实践组织:学生本人可根据参考选题确定社会实践的内 容和方式,并积极取得所在院系党团组织的支持,按选题 在所在院系团委指导下独立或组建团队完成,遇有理论疑 难问题可与评阅教师联系。
调研报告基本规范
(1)标题:写明调查对象的名称及内容。
(2)摘要及关键词:摘要应反映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 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
2013年版的概论课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提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版大学生自主学习提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来说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跟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一个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
从一个人民倍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
2012-2013第二学期同浙毛邓三复习大纲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大纲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及精髓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6、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含义 124.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4;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15 5.我党在21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 286.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297.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6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即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8、 51 9.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55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64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612.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7213.我国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哪些新的内容和特点 7414. 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8115.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8116.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931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 9918.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何时开始的 10619.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08三、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20. 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1152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 11722. 社会主义原则 11823. 发展才是硬道理 12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242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28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25.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概论复习教案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1、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 P205 • 2、建设创新型国家P207 人才是核心 科技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 • 3、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 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P208 工业化与信息化 • 科、经、资、环、人力 • 5、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P211(生产、生活、 乡风、村容、管理)与第六章和谐社会总要求 联 系 民公诚充安人 • 6、统筹区域发展 西部 中部 东部 东北 P213 • 7、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P216 • 内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 • 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9-1956改造完成 过渡性质的社会P90 49-56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 2、五种经济成分 几大阶级力量 P90-91 • 3、土改结束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与资 产阶级矛盾 注意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的变化 • 4、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 P9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 程和理论成果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说
•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与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P3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 想 邓小平理论 P7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P7 • 4、胡锦涛 在党的十七大和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30周年上宝贵经验的概括 “十个结合” (了 解)P10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
• 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性质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P162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 个阶级的革命 •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P163 •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B 性质与特点:非对抗性 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 C 解决方法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 D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概论课复习指南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形成、内涵及意义
3、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体系及历史意义
4、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意义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思想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道路和基本经验
7、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和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意义?
8、社会主义的本质基本内涵和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如何代表和发展先进生产力?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意义
10、改革开放的性质和依据是什么?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内涵
13、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15、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试题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
三、简要分析题(共20分,每题5分)
四、辨析题(共30分,每题6分)
五、材料分析与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