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MicrosoftWord文档

合集下载

兰州战役Microsoft Word 文档

兰州战役Microsoft Word 文档

兰州战役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城市攻坚战之一,我军战史把它与上海战役并列为“著名的城市攻坚战例”。

这一伟大战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兰州人民的自豪。

在纪念兰州解放60周年之际,再次将那段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呈现给人们,用以告慰为兰州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同时也是为了让全省军民铭记参与解放兰州的全体将士和支前群众的感人壮举,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从而进一步振奋精神,大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一、解放西北兰州战役成为决定整个进程的关键兰州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甘、宁、青、新的交通枢纽,解放前是西北政治、军事中心,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

马家军在此苦心经营几代人,根基深厚,气焰嚣张。

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尤其是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在军事、政治、经济上濒临绝境,我人民解放军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战略劣势的地位,解放全中国成为历史的必然。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过长江的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残敌,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及江南的大片领土,并开始向东南、中南、西南进军。

国民党政府分别向台湾、广州、重庆败退。

在这种情况下,仍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集团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盘踞西北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部和退缩西南的白崇禧身上,企图保住西北和西南地区,待机卷土重来。

4月28日,毛泽东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员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从太原前线召回北京,商讨制定了“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战略决战方针。

按照这一方针,第一野战军在“扶眉战役”中消灭胡宗南主力后,趁胜追击“二马”(马步芳部亦称“青马”,马鸿逵部亦称“宁马”)。

毛泽东致电嘉勉彭德怀:“打胡胜利极大,甚慰。

不顾天热,乘胜追击打马战役是很对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MicrosoftWord文档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MicrosoftWord文档

林则徐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班第六组2011年12月14日目录1、小组概况及分工2、小组会议记录一3、小组会议记录二4、小组会议总结5、林则徐的正面评价(1)林则徐生平简介(2)主要思想著作(3)广州禁烟时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4)治理水患(5)林则徐对新疆的贡献6、林则徐的负面评价(1)禁烟侧面(2)弛禁与严禁(3)历史罪人7、林则徐的最终定位8、参考文献讨论历史人物林则徐的会议记录(一)时间: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15:30——16:30地点:10栋202主持:记录人:与会人员:会议内容:A:1、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2、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

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从个人角度看,他身居高官,却独娶一妻,足见他对感情的忠贞,也坚实的反映了他的清高与不朽。

B:林则徐的人物正反评价正面评价:1、"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林则徐打破历来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2、林则徐既不代表地主阶级,也不代表农民阶级,他是民族英雄,代表的是全民族的利益。

在他内心有"八哀",他会为处于灾难中的百姓声泪俱下,也会为贫苦农民彻夜难寐,这样的人,是超然于阶级之上的民族英雄。

东北古代史释注——山海经中的东北古国MicrosoftWord97-2003文档

东北古代史释注——山海经中的东北古国MicrosoftWord97-2003文档

山海经中的东北古国《山海经》这本书,不是民间散书,也是经过古代中央政府审撰印发的书。

所以,对《山海经》中的内容不能轻易否定。

除去一些粗糙、怪异内容,这本书实在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和地理书籍。

为此,从本书中探讨一下东北古国。

《山海经·海外东经》载:“建平元年四月丙戊,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主省”。

显然,《山海经》最后校勘,是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的事。

按理说,这时期出书的内容,真实程度应该是很大的。

但其中让人莫名其妙的地方很多,很费解。

《山海经》中的东北古国,虽然记载不少,但有些零散:《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所载的内容,应该是书中所说“海内西南陬以北者”,其中,“陬”是角,或边远地方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个经所载的内容,应该是位于中原以西的地方。

但所记述的内容中,却出现了东北地区的历史概念。

比如:“东胡在大泽东”。

东胡是在商周时期,于东北出现的国度。

这个“大泽”,似应是渤海。

但后面还有“北海”等概念,从地理位置上说应该是指渤海。

与古人字字斟酌的惯用写法思量,大泽,应指渤海北部的湿地。

还说:“夷人在东胡东”。

说明夷人与东胡,是两个古代民族集团。

夷人在东胡东侧,不同于东胡,夷人也被称为东夷、九夷等,指著多的东方或东北民族。

“貊国在汉水东北,在近于燕,灭之。

”貊国被燕国灭掉,貊国东北依然有些国家。

这几个记载,都与东北的历史相符。

但其“汉水”应该是辽水。

其中的“燕”,应该是周分封的燕国。

燕存在时间很长,秦统一中国,最后灭掉的燕国。

汉时,也有燕国,被称为后燕。

都位于现河北、辽宁一带,不在中国西侧。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孟鸟,也有人称之为灭蒙鸟,是古代传说中的大鸟。

其中“孟”的解释:古人兄弟排行中,嫡出长者为伯,庶出长者为孟。

二、三、四子,依次为仲、叔、季等。

孟,有非正规的、亲的“长”或“大”的意思。

貊国东北是古肃慎的地方,汉时为邑娄,以后分别称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满等。

《五河县志》(1142~1985)大事记MicrosoftWord文档

《五河县志》(1142~1985)大事记MicrosoftWord文档

《五河县志》(1142~1985)⼤事记MicrosoftWord⽂档《五河县志》(1142~1985) ⼤事记2007-07-08 17:02来⾃五河吧(1142~1985)南宋绍兴⼗⼆年(1142年),南宋与⾦议和,以淮河为界,五河⼝属⾦。

开禧⼆年(1206年),南宋军陈孝庆收复五河⼝。

端平⼆年(1235年),遗民回归,五河⼝置隘⼝屯⽥。

1241年),五河⼝陷于蒙古军。

1245年),淮西招抚使吕⽂德败蒙古军收复五河⼝。

咸淳七年(1271年)六⽉,始置五河县,并于五河⼝置淮安军,属淮南东路。

元⾄元九年(1272年),废淮安军,改为招信军,五河属之。

⾄元⼗七年(1280年),五河改属淮南路泗州。

⼤德三年(1299年)五⽉,⼤⽔泛滥,船⾏⼊市中。

⾄正⼗六年(1356年),⼤旱,淮河绵亘百⾥皆涸。

明洪武初年,由苏州移民2.8万⼈来五河定居。

洪武四年(1371年)⼆⽉,本县改属临濠府;六年九⽉,改属中⽴府;七年⼋⽉,改属凤阳府。

天顺⼆年(1458年),始修《五河县志》。

嘉靖⼆⼗五年(1546年),知县萧⽂明迁治所于浍河北岸(今县城)。

嘉靖三⼗六年(1557年),知县⾼珍在治所始建砖城。

崇祯⼗六年(1643年),知县王师保将儒学堂迁于城西鸣凤岗⼤成殿。

清顺治⼗年(1653年),知县丁裕初续修《五河县志》。

康熙⼗年(1671年),知县李云景撤去夫役。

雍正⼆年(1724年),升泗州为直⾪州,五河县改属泗州。

乾隆⼗九年(1754年),知县魏应嘉修筑城墙230丈。

咸丰四年(1854年)九⽉廿七⽇,捻军张乐⾏部由凤阳、临淮⽔陆并下,翌⽇攻占县城。

咸丰⼋年(1858年)三⽉,蒙亳捻军⾸领张隆、李允等部东进,⼗九⽇克县城,知县孙超随潜逃。

咸丰九年(1859年),正⽉⼗四⽇,捻军由五河东湾向虹乡(今泗县境)撤去。

清提督李世忠豫胜营驻扎五河。

同治三年(1864年),豫胜营撤防。

知县裴俊德在豫胜营遗屋设书院。

同治⼋年(1869年),凤阳关部道黄吉元办五河盐厘总局。

第二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Microsoft Word 文档

语言学发展简史第二发展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有的人也称历史语言学或称历时语言学。

实际上有细微差别。

发展时间:大约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

一、几个概念:历史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某种语言或各种语言的发展史,确定语言的谱系(族系)。

比较语言学——通过比较不同语言或方言的语音、词形变化、语法结构等来研究语言的特点和对应关系,确定语言的谱系(族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通过对比不同的语言或方言,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历史继承方面的同源现象,确定它们之间的亲源关系,并构拟共同原始母语。

二、产生过程历史语言学产生之前,已经有人做语言的历史研究,主要有两个错误结论(谬论):一、拉丁语是从希腊语演变而来;(欧洲一些语言从拉丁语演变来是正确的)二、一切语言皆始源于希伯来语。

历史语言学建立的时间:1786年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在加尔各答亚洲学年会上宣读论文《三周年演说》为标志。

演说有这么一段话:“梵语,不论其历史如何,有绝妙的结构,比希腊语更完善,比拉丁语更丰富,比二者提炼得更高雅,但它与二者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上都非常相似,这种相似不可能是偶然的。

这种相似如此明显,任何哲学家在研究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时都不能不认为,这些语言来自于同一始源语,而这种始源语也许不存在了。

由于类似的道理——虽然不那么有说服力,可以认为哥特语和凯尔特语也与梵语同源而来。

”举例如:母亲二三梵语mātā dvāu trayah希腊语mētēr duo treis拉丁语māter duo trēs有人对此评论说:“……学者们在希腊语和拉丁语以外,出乎意料地碰到了第三种古典的语言。

这看起来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它却动摇了……拉丁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蜕变了的希腊语的一种随随便便的想法。

……同样过去认为拉丁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同样认为是从拉丁语蜕变(蜕变:意味着是同一种语言)。

……梵语的故乡远离欧洲,其遥远的文化背景不是希腊——罗马文明(文化)之下希腊语、拉丁语或其他欧洲之间的情形,梵语与它们毫无关系。

昆体良 Microsoft Word 文档

昆体良 Microsoft Word 文档

昆体良昆体良(公元35——95年)是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和演说家,生于西班牙埃布罗河上游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上。

少年时代,昆体良在罗马的文法学校接受教育,后来曾主办罗马的修辞学校,是罗马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

他在修辞学校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著有《雄辩术原理》一书,共12卷。

这部著作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践,也总结了昆体良长期从事修辞学校教学的经验,是西方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

精雕细刻公元35年,在西班牙美丽的埃布罗河上游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上,诞生了古罗马伟大的教育家昆体良。

当时的西班牙是罗马帝国的属地,它的首府是当时罗马帝国的文化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云集着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

同时,还有许多雄辩术传授者,昆体良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昆体良受到良好的教育。

后来他做过一段时期的律师,30岁以后,受命主持罗马的拉丁语雄辩术学校,在这一片园地上,他辛勤地耕耘了20年。

与此同时,他还做兼职律师,常常被邀请作辩护人。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他积累了丰富的雄辩术经验,成为当时罗马最负盛名的教师。

因此,当他从雄辩术的讲坛上退休之后,他的朋友马斯路斯等人,便请求他能够写本关于雄辩术的书。

开始,昆体良并没有接受,因为,这位一向谦虚的退休教师,深知许多在他以前的希腊罗马杰出的作家已精心地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并且留下大量遗产,自己是没有资格按朋友的约请来做这方面的书的。

他的这一看起来似乎非常有说服力的藉口,正好为朋友们提供了说服他的理由。

他们辩解说,以前的作者关于雄辩术方面的意见多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人们从这些矛盾的观点中很难做出抉择。

因此赋予他以这样的使命是合理的。

即使不能有所独创,只要能对以前的观点做出明确恰切的判断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昆体良被说服了。

然后,他用了两年时间,写出了长达12卷、约合中文65万字的宏篇巨著——《雄辩术原理》。

在写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昆体良除了应付那些不得不做——如给多密善皇帝的两个外侄孙任家庭教师的事务之外,写作过程的大量时间用在研究上,如查阅各种资料,广泛阅读有关著作等。

归有光项脊轩志 Microsoft Word 文档

归有光项脊轩志 Microsoft Word 文档

项脊轩志归有光导入这是一篇在文学史上既有地位又有特色的散文——《项脊轩志》。

自古以来,“文以载道”是正统文章家的标准,文章必须传达儒家思想。

到归有光生活的明代中期,更是盲目拟古,在形式上也模仿古人。

这样,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双重限制(两座大山)实际上把散文引向了一条死路。

这时,大胆站出来,横扫这股恶劣文风的大手笔,就是归有光。

给文坛吹来新风气的代表作品就是这篇《项脊轩志》。

知人论世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

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五岁读书,八岁丧母。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了解作者生平:5岁——读书;8岁——丧母;23岁——娶妻;28岁——丧妻;35岁——中举;60岁——中进士)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合称“唐宋派”。

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

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

他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曾说:“夫诗者,出于情而已矣。

”《沈次谷先生诗序》又认为“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者也”,而“至情”就是“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泰伯至德》。

正因为归有光肯定“匹夫匹妇”的“至情”,所以,他的一部分散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写得相当感人。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画生动;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关于《项脊轩志》林纾在《畏炉论文》中赞誉本文“叙细琐之事,能使熔成整篇”,“琐琐细细,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

历史 Microsoft Word 文档

历史 Microsoft Word 文档

历史一、中国(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远古人类⑴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⑵北京人(北京周口店距今70万—20万年)--旧石器时代北京人特点:①直立行走(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②制造工具(打制石器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巨大进步);使用天然火(照明—扩大生活领域;御寒;驱兽—增强自卫能力;③吃熟食—延长寿命);④过群居生活。

距今约1.8万年)--新石器时代特点:制造工具(磨制石器,骨针);人工取火;装扮(衣服,装饰品)2、聚落⑴半坡聚落(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黄河流域)特点:①有居住区和窑场;②房屋多为半地穴式的(起保暖作用);③种植粟(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④饲养猪、狗等家禽;⑤使用磨制石器;⑥彩陶。

⑵河姆渡聚落(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7000年长江流域)特点:①使用磨制石器;②房屋为干栏式;③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④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禽;⑤制造和使用黑陶钵;⑥挖掘和试用水井。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①同:时代相同,都是新石器时代;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都定居生活;都为农业生产 ②异:房屋结构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农作物不同⑶大汶口(距今四五千年前 山东大汶口)--父系氏族3、 传说时代的文明炎帝(神农氏)共同打败蚩尤华夏族(2)禅让(推举产生部落联盟)尧--舜(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国家的产生(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定都阳城。

禹传子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禅让制---世袭制制度: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灭亡: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2)商朝灭夏原因:桀奢侈残暴,引起人民强烈不满;商强大。

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开放与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宋元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盛,理解开放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
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开放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强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
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表现。

教学难点:元朝时开放与交流的原因。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马可波罗像,猜猜他是谁?(学生答),你能说说他的情况吗?(学生答)现在,让我们与马可波罗一起远行吧!出示丝绸之路图,请学生结合地图,说一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的路线。

提示:路线应为“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到达哪里。

”(学生讲述路线)师:这就是丝绸之路,它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二、新授: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什么叫“遣唐使”?为什么日本会派那么多遣唐使来中国?
(遣唐使就是派遣到唐朝的使臣。

为了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2.仔细观察唐朝钱币与日本钱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你知道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端午节、登高节、服饰等)
4.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尊重鉴真?
在学生回答第4个问题时,先给学生看鉴真东渡的示意图和录像,增加感性认识。

(鉴真六次东渡,出生入死不怕艰险的精神令人感动;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在佛教、建筑、艺术、医学等方面的文化,贡献巨大)
鉴真东渡示意图
(过渡)鉴真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在唐朝与天竺交流中同样也有一位杰出使者,他就是玄奘。

(展示图片)
二、玄奘西行
(本目内容比前一内容相似,相对来说学生更易掌握,采用比较玄奘与唐僧的比较法进行学习)
你们听说过玄奘吗?谁能讲讲你所知道的玄奘?
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到《西游记》中的唐僧。

设计探究题:
《西游记》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相同:他们都西游取经,历尽艰难险阻,最后获得成功。

不同: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以及他们与神仙妖怪之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而玄奘的经历则是真实的。

过渡:刚才比较玄奘与唐僧,现在我们再来比较玄奘与鉴真。

玄奘和鉴真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可以阅读课本和参考自我测评题2)
(1)共同之处:
都是僧人;都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都与佛教有关;都为实现目标历经艰辛,都有感人的事迹。

(2)不同之处:
方向不同、目的不同(鉴真去传播文化、玄奘去学习文化)、目的地不同、影响不同、是否归国、是否独行。

(3)我们能从玄奘和鉴真身上学到什么?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展示《唐长安城示意图》,让学生读图了解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城市规划气魄宏伟,街道整齐,有市有坊)
为什么说长安是一个国际性的都会,你能用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说明吗?
(活动目的让学生对长安城的布局加深认识,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贞观年间,有3位波斯商人到长安来做生意,住在长寿坊的旅店里。

他们在回国之前的一天之内完成以下任务再回到旅店:到小雁塔和曲江参观游玩;到西市买唐三彩;到东市买箫;到安兴坊与老友告别。

快快行动吧,请你设计一条省时又省力的最合理的路线。

(课后延伸)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结束语)同学们,历史已成为昨天,但因为有了昨天,我们才迎来了朝气蓬勃的今天。

今天的我们,只有沿着祖先的足迹,积极进取,才能去创造新的历史。

走过辉煌的昨天,走过崭新的今天,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坚定地走向灿烂的明天
第7课重大发明和科技创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唐末印刷业的发展情况,认识雕版印刷业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知道火药的发明及其在军事上的最初运用。

3、知道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以及它的设计者李春;了解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动手实践来体会雕版印刷的过程。

2、通过讨论,认识雕版印刷、火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通过“做赵州桥小导游”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提取课本信息的能力。

4、通过“我的创意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5、通过课余活动加深对家乡桥梁的认识。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认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科技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赵州桥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重点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1、对火药作用的正确认识。

2、对赵州桥设计原理的理解。

教法1、通过观察图片动手实践来体会雕版印刷的过
程。

2、通过“做赵州桥小导游”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提取课本信息的能力。

学法1、学生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已学过《赵州桥》,这是教学的有利条件。

2、初一学生对动手体验很感兴趣,在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要多方面搜集资料,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预习设计让学生提前预习和阅读本课,初步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在网上查找雕版印刷术、火药、赵州桥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神州五号”》发射情景),指导学生看图,图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005年10月12日,“长征二号”F火箭把“神州六号”飞船发射上空。

“长征”系列火箭代表了我国现代火箭的水平,而火箭这个名词在中国古代就有,那古代的火箭与现代的火箭有何区别呢?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雕版印刷
(本目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学习:通过说一说初步感知雕版印刷;通过让学生动手刻字来体会印刷术的过程;通过谈一谈来理解印刷术的发明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看视频)
1.说一说
雕版印刷是唐朝初年发明的,(展示图片印章和拓石刻印)那雕版印刷是怎样操作的呢?请同学根据图片说一说操作过程。

(展示印刷术三个步骤的图片)
2.试一试
你能用小刀和萝卜、橡皮、胶泥等材料刻你姓名中的一个字吗?
3.谈一谈
(1)你对刚才的刻字过程有什么体会?
(2)雕版印刷发明之前,书是手抄写的,那么雕版印刷相对于手抄写有哪些优点呢?它有没有缺点呢?
(3)你能想像一下雕版印刷术出现后会给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变化?
市场上的书会越来越多,书价会便宜些,读书人会更多,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

二、火药
1.火药的发明。

(展示图片,观看视频。

)火药的用途有哪些?(开山挖隧道、爆破、军事等)
2.火药用于军事。

介绍“火箭”(展示图片)比一比: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不同?
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是在中国古代火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是在火药发明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引燃剂即为黑火药,但仍然得借助于弓弩等机械力发射,功能在于纵火或延烧。

后来人们在普通的羽毛箭上绑上一个火药筒,点燃引线后借助于火药燃烧的燃气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箭自行发射,这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推进原理基本一致。

三、赵州桥
(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导游活动来加深同学对赵州桥的了解)由重大
发明的朝代唐朝导入隋朝的赵州桥(展示图片,观看视频。


阅读思考:
(1)为什么赵州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2)赵州桥的设计巧妙在哪里?
赵州桥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平拱式大拱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小组讨论交流)
假如你是河北赵县的一名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通过创意发明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我的创意:
许多发明都是来源与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你能提出你的创意吗?
通过课余活动加深对家乡桥梁的认识
课余探究(找一找、画一画)
古代桥梁主要有梁桥、拱桥和索桥三种(见每课一得)。

请你找一找、画一画家乡的桥梁。

欣赏河北民歌《小放牛》。

【板书设计】
一、雕版印刷术
二、火药的发明
三、赵州桥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我根据现实的情况找到相关的图片,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同时注意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如动手刻字,做关于拱型实验等,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历史,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