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胀接接头当量双筒模型直径的计算

合集下载

液压计算公式太多怎么办?一个表格就搞定了!

液压计算公式太多怎么办?一个表格就搞定了!

液压计算公式太多怎么办?一个表格就搞定了!
表格领取方式在文章末尾。

液压系统设计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很多公式,通常手算不仅慢而且容易算错。

并且参数改变还得重新算。

有了这个表格,再也不必为液压计算而烦恼了!
1、油缸计算
包括常用的油缸推力、速度等计算,还包括油缸压杆稳定、强度和刚度等的计算。

2、泵、马达的计算
3、油箱、热平衡的计算
如果设计液压油箱,有时需要对热平衡进行校核,从而判断是否需要散热器。

4、蓄能器
5、缝隙、管路
包括常用的压力油管、回油管、吸油管内径的计算,还包括管路压力损失、液动力的计算等。

6、液压油的计算。

当量直径的计算方法g

当量直径的计算方法g

当量直径的计算方法
当量直径
定义:把水力半径相等的圆管直径定义为非圆管的当量直径在总流的有效截面上,流体与固体壁面的接触长度称为湿周,用字母L 表示。

总流的有效截面积A 和湿周L 之比定义为水力半径,用字母R 表示
R=A/L
对于圆形截面的管道,其几何直径用水力半径表示时可表示为 A=1/4*πd^2
L=πd 则R=A/L=1/4*d→d=4R 即圆形截面的管道几何直径为4倍的水力半径。

对于与圆形管道相类比,非圆形截面管道的当量直径D 也可以用4倍的水力半径示D=4A/L=4R
所谓矩形管道的当量直径是一种假想的圆形管道的直径, 这种圆形管道具有与已知的矩形管道相等的单位管长摩擦阻力。

当量直径分两种, 即等速当量直径和等流量当量直径。

如果某一圆形管道中的空气流速与已知的矩形管道中的空气流速相等, 并且单位管长的摩擦阻力也相等, 则该圆形管道的直径就称为已知的矩形风管的等速当量直径。

如果某一圆形管道中的空气流量与已知的矩形管道中的流量相等, 并目单位管长的摩擦阻力也相等, 那么, 这一圆形管道的直径就称为此矩形管道的等流量当量直径或流量当量直径。

换热器中当量直径计算
1.圆管的当量直径为圆管的内径i D
2.壳侧最小通道当量直径K D
114[(2]h 2[(2]h 2{[S1(2]+h }{[S1(2]+h }K S d S d D d d δδδδδδδδ-+-+==-+-+)(-))(-))(-))(-)
注:1S ——迎风面(横向)管间距;d ——管径;δ——管子壁厚;h ——翅片间距。

液压胀管中胀接残余接触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及分析

液压胀管中胀接残余接触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及分析
第3 1卷 第 3期
21 0 0年 9月
电 站 辅 机
Po r S a i n Au ii r u pm e t we t to x la y Eq i n
V o . No 3 1 31 .
Se t 201 p. 0
文 章 编号 :6 2 0 1 2 1 0 —0 60 1 7 — 2 0( 0 0) 30 0 —5
液压胀管 中胀接残余接触压 力的理论计算 方法及分析
陈 光 张 继 革 ,
( . 海 电 气 电站 设备 有 限公 司 电 站辅 机 厂 ,上 海 2 0 9 ; . 海 交 通 大 学 , 海 2 0 4 ) 1上 000 2上 上 0 2 0 摘 要 : 点 对 液压 胀 管 中胀 接 残 余接 触 压 力的 几 种 理 论 计 算 方 法 , 行 了讨 论 分 析 。在 此 基 础 上 , 用 AN Y 重 进 利 S S
1 概 述
液压胀接 是通过胀 管设备将 液体压力 均匀施加
于 管 子 内壁 上 , 壁 发 生 弹 性 变 形 并 与 管 板 接 触 ; 管 继
论, 将胀管 简化成带 孔 的无 限大平板 , 对胀管接 头的 残 余应力 和残余变 形 作 了初 步 的试验 探 讨 , 出胀 提
接 理 论 ; 9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is和 P d os y2 用 有 限 的 17 Kr p o h rk [ 利 圆环 结 构 代 替 无 限 大 圆 板 , 出 等 效 套 筒 的 概 念 , 提 称
中 图分 类 号 : M 2 . T 6 17
文 献 标识 码 : A
Th o e i a l u a i n M e h d a d Ana y i e r tc lCa c l to to n l ss

液压计算公式 - 副本

液压计算公式 - 副本
油缸选择计算公式
油缸缸径(cm)
A=F÷(P×100)
工作阻力(N)工作压力(Mpa) 20000 6
平方根 3.258176062
圆周率 10.61571125
活塞面积(cm²) 33.33333333
活塞杆杆径
6.516352125
注意单位,红色为计算得数,紫色为变动数,在实际选型中油缸缸径要大于实际缸径。
压力选择计算公式
油缸半径(cm) 4 平方 16 圆周率 3.14 活塞面积(cm²) 50.24 活塞杆杆径
P=F÷(A×100)
工作阻力(N) 20000
工作压力(Mpa) 3.98089172
注意单位,红色为计算得数,紫色为变动数,在实际选型中压力要大于实际压力。
泵流量选择计算公式
油缸半径(dm) 0.4 平方 0.16 圆周率 3.14
Hale Waihona Puke 油泵排量(L/min)注意单位,红色为计算得数,紫色为变动数,在实际选型中功率要大于实际功率。
油缸厚度计算公式
管壁厚度(mm) 2.068965517
t=P×D÷200÷S
S=δ (材料抗拉强度)÷5(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 5 S 11.6
油缸外径(mm) 82.06896552
油缸内径(mm) 抗拉强度(kg/cm²) 80 58
Q=A×V×60
活塞面积(dm²)推杆速度(dm/min) 工作阻力(N)工作压力(Mpa) 0.5024 0.4
注意单位,红色为计算得数,紫色为变动数,在实际选型中流量要大于实际流量。
电机功率选择计算公式
油缸半径(cm) 平方 圆周率 电机转速 1450 10
Pi=P×Q÷60÷0.85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液压胀接的二维模型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液压胀接的二维模型

设计计算 收稿日期:2002-07-23作者简介:王海峰(1976-),男,山东临沂人,助教,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化工设备结构与强度。

文章编号:1000-7466(2003)01-0014-04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液压胀接的二维模型王海峰,桑芝富(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09)摘要:液压胀管研究中采用二维单管模型可大为简化胀接接头的分析,如何选取等效套筒代替管板对分析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以正交试验减少计算次数,采用ANSYS 软件模拟液压胀接过程,将所得的数据回归得到了等效套筒外直径与材料、几何尺寸和胀接压力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换热器;液压胀接;二维单管模型中图分类号:TQ 051.5 文献标识码:A2-D model on heat exchanger hydraulically expanded tube -tubesheet jointWANG Hai -feng ,SANG Zhi -fu(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 g 210009,China )A bstract :The tube -tubesheet joint analysis can be greatly simplified by considering a single tube surrounded by an annularsleeve representing the tubesheet ,which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is utilized to min -imize the nu mber of calculation ,and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 used ANSYS ,the relationship bet ween the e -quivalent sleeve diameter and material ,dimension and internal pressure is presented .Key words :heat exchanger ;hydraulically expanded ;2-D single -tube model符 号 说 明p *———胀接接头的残余接触压力,MPa R i ———单管模型管板孔的内半径,mmp i ———胀接压力,MPa R o ———单管模型管板孔的外半径,mm σst ———换热管材料的屈服强度,MPa k t ———管子外、内半径比E ttan ———换热管材料的切向模量,MPa k t =r o /r i σss ———管板材料的屈服强度,MPa k s ———管板外、内半径比E stan ———管板材料的切向模量,MPa k s =R o /R iE t ———换热管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D s ———单管模型等效套筒外直径,mmE s ———管板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D s =2R o μt ———换热管材料的泊松比t ———换热管名义壁厚,mm μs ———管板材料的泊松比c ———管子与管板之间的间隙,mm r i ———换热管的内半径,mm h ———管板的厚度,mm r o ———换热管的外半径,mmD e ———管板开孔直径,mm 液压胀接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连接方法,国内外已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

液压系统计算公式

160
有杆腔压力(bar)
0
伸出杆受压力(吨) 8.0
油缸安装方式 一端自由,一端固定
两端铰接
一端铰接,一端固定 两端固定
末端系数ψ2 0.25
1
2 4
材料 抗拉强度(Mpa) 屈服极限(Mpa)
Q235 375~460 185~235
20号钢 ≥410 ≥245
缸筒需用应力
材料抗拉强度 安全系数 油缸试验压力
410 1.4 36.115
壁厚≤缸径/10 壁厚>缸径/10
Py D 2
D 2
0 .4 Py 1 .3 Py
1
σ=σb/n
σb n=5 Py
出缸流量 9.19 22.12
系统流量(L/min) 系统压力(bar) 效率 系统功率(Kw)
42 160 0.9 12.4
无杆腔压力(bar)
油缸参数 缸径(mm) 80
杆径(mm) 50
行程(mm) 480
安装距(mm) 400
无杆腔面积 (c㎡) 有杆腔面积 (c㎡) 油缸面积比
伸出速度(M/min) 收缩速度(M/min)
50.27 30.63 1.64
3 4.4
无杆腔体积 (L) 有杆腔体积 (L) 体积变化 (L)
入缸流量 流量(L/min)
流量(L/min) 全差动流量(L/min)
2.41 1.47 0.94
15.08 13.48 13.48
伸出阻力 (Ton) 收缩拉力 (Ton) 回油背压 (bar)
30
无杆腔压力(bar)
20
有杆腔压力(bar)
0
596.83 652.94
SUN平衡阀-油缸

液压常用计算公式之欧阳治创编

液压常用计算公式之欧阳治创编

液压常用计算公式1、齿轮泵流量(min /L ):1000Vn q o =,1000o Vn q η=说明:V 为泵排量(r ml /);n 为转速(min /r );o q 为理论流量(min /L );q 为实际流量(min /L )2、齿轮泵输入功率(kW ):说明:T 为扭矩(m N .);n 为转速(min /r )3、齿轮泵输出功率(kW ):说明:p 为输出压力(a MP );'p 为输出压力(2/cm kgf );q 为实际流量(min /L )4、齿轮泵容积效率(%):说明:q 为实际流量(min /L );o q 为理论流量(min /L )5、齿轮泵机械效率(%):说明:p 为输出压力(a MP );q 为实际流量(min /L );T 为扭矩(m N .);n 为转速(min /r )6、齿轮泵总效率(%):说明:V η为齿轮泵容积效率(%);m η为齿轮泵机械效率(%)7、齿轮马达扭矩(m N .):π2q P T t ⨯∆=,m t T T η⨯=说明:P ∆为马达的输入压力与输出压力差(a MP );q 为马达排量(r ml /);tT 为马达的理论扭矩(m N .);T 为马达的实际输出扭矩(m N .);m η为马达的机械效率(%)8、齿轮马达的转速(min /r ):说明:Q 为马达的输入流量(min /ml );q为马达排量(r ml /);V η为马达的容积效率(%)9、齿轮马达的输出功率(kW ):说明:n 为马达的实际转速(min /r );T 为马达的实际输出扭矩(m N .)10、液压缸面积(2cm ):说明:D 为液压缸有效活塞直径(cm )11、液压缸速度(min m ):说明:Q 为流量(min L );A 为液压缸面积(2cm )12、液压缸需要的流量(min L ):说明:V 为速度(min m );A 为液压缸面积(2cm );S 为液压缸行程(m );t 为时间(min )13、液压缸的流速(s m /):2114D Q A Q V V V πηη==,)(42222d D Q A Q V V V -==πηη说明:Q 为供油量(s m /3);V η为油缸的容积效率(%);D 为无杆腔活塞直径(m );d 为活塞杆直径(m )14、液压缸的推力(N ):说明:1F 为无杆端产生的推力(N );2F 为有杆端产生的推力(N );P 为油缸的进油压力(a P );o P 为油缸的回油背压(a P );D 为无杆腔活塞直径(m );d 为活塞杆直径(m );m为油缸的机械效率(%)15、油管管径(mm ):说明:Q 为通过油管的流量(min /L );v 为油在管内允许的流速(s m /)16、管内压力降(2/cm kgf ):说明:U 为油的黏度(cst );S 为油的比重;L 为管的长度(m );Q 为流量(min /l );D 为无杆腔活塞直径(m );d 为管的内径(cm )17、推荐各种情况管道中油液的流速:流速 吸油管 压力管 回油管 短管及局部收缩处)/(s m v 0.5-1.5 2-6 1.5-2.5 ≤10说明:对于压力管,当压力高、流量大、管路短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电站辅机》杂志(32卷)2011年总目次

《电站辅机》杂志(32卷)2011年总目次
电 站 辅 机 志 (2热器管束振 动机理 简析 ………………………………………………… …………… 牛忠华 , 沈丽莲 液压胀接接头当量 双筒模 型直径 的计算 ………………………………………… … 傅智勇 , 张继革 , 张光庆 污垢 热阻对 空冷凝 汽器换热 面积影响特性研究 ………………………………… … 周兰欣 , 周 玉, 边 防 大型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装置 的设计分析 …………………………………… … 李崇超 , 任显龙 , 红 李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 中对 国产 阻垢剂 的试验 ……………………………… …………… 聂 鑫 , 孙小军 除氧器用雾 化喷嘴 … ……………………………………………………………… … 刘 娜 , 刘中平 , 于 溪 轴流式送风机现场振动处理实例 …一 ……… …………………………………………………………・蒋颂吴 30 3 MW 燃煤锅炉一次风机的节能改造 ……………………………・ ……………一 朱大伟 , 良松 , 祥 朱 刘 电站集团的订单管理及一体化信息系统 的研究 ………………………… …………………………… 刘 奋 排烟风机位置对 主油箱运行 的影 响 ……………………………………………… … 桓现坤 , 滑端成 , 杨洪银 安全阀阀瓣 密封结 构的研究 …………………………………………………… …………… 国金莲 , 于海波 浅析 国内首台倒 置立式 1 6 MW 核电改造高加的设计特点及性能测试 …… … 张明宝 , 00 唐 卉, 李 红 对凝汽器附加流体 消能软件 的编程和开发 ……………………………………… … 王 健 , 王晓放 , 孙静远 核电汽轮机的去湿 防蚀探析 ………………………………・ ……一 ……………… … 高清林 , 钟健康 , 陈敦炳 氢冷发电机氢气湿 度超标 的原 因分析 ………・ ……………………………………一 莫宗宝 , 超 , 潇 徐 龙 A 10 P 00安注箱制造焊接工艺的研究 ………………………・ ……………………一 许庆和 , 张会生 , 吴 峥 30 0 Mw 汽轮机低压缸抽汽温度偏 高的经济性分析 …………………………… … 李富云 , 严正波 , 沈发荣 汽轮机轴封漏汽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 ……………………一 梁 柱 , 邓雨生 , 柯史壁 煤质变化对 煤水 比影 响的分析 ………………………………………………… …………… 马栋梁 , 朱延海 对大型循 环流化床锅 炉机组底渣输送方式 的探讨 ……………………………… … 丁岩峰 , 张春霞 , 孙奉 昌 烟尘浓度对 湿法脱硫 系统运行 的影响及对策 …………………………………… … 邹斯诣 , 孟驰伟 , 陈崇 明 基于 E t xJ S的 I T信息管理系统 的设计和实现 ………………………… …………………………… 张一洁 塔式太 阳能热发电的技术探讨 ……………………………………………………………… 孙 泓 ,毛申允 基于运行参 数的加 热器 给水端差简易计算模型 ………………………………… … 丁常富 , 关鑫源 , 郭江龙 电厂典型管壳式换 热器换热管选择探讨 ………………………………………… … 何克强 , 胡仁海 , 周彦伟 高压加热器管板计算方法 简析 ………………………………・ ……………………一 顾琼彦 , 虞 估, 奚 磊 香港南 丫电厂的高压加热器改造 ……………………………………………… …………… 钱松立 , 顾琼彦 水水热交换 器的设计制造 ………………………………………………………… … 刘 学 , 刘瑞梅 , 张明宝 印度瓦罗拉电厂部 分辅机 1 l l 1 …………………………………… …………………………… 刘建强 3 月 1 的选型特点 1 l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大型 电站辅 机设备 制造项 目执行 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 一………… 殷 志勇, ・ 何克强 盐酸清洗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中的应用 页 鹃 …………………………… …………… 聂 鑫, 0 U 粥 田 利 不锈钢设备酸洗钝 化及其 质量控制技术 ………………………………………… 王建林 ,陈娟华 , 徐建华 核电站控氮不锈钢 Z C 9 1 焊接技术 ……………………………………… … 陈 磊 , 2 N1 - 0 陈龙鹤 , 郭伟杰 含煤废水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探讨 …………………………… ……………………………… 李胜振 , 赵振宇 气化 微油点火技术 在三河 电厂 的应用 ……………………- …………… ………・ . . …………………一 梁 昌龙 电站空冷技术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一 ………………………………・ 裘顺奕 , 胡 阳 浅析我 国核电核岛辅机市场及发展策略 ………………………………………… … 祝 笛 , 乐永 星, 许庆和 小旁路高压加热器 的运行 与维护简析 …………………………………… ……… … 国金莲 , 张志鹏 , 李崇超 对高压加热器进汽通道 的研讨 …………………………………………………… ・ 何雨花 , 一 封华进 , 戴 敬 汽轮机快冷装置在 印度项 目上 的调试及应用 …………………… ………………………………… ……・施军 火 电机组进行劣质 煤掺烧 的措施分析 ………………………………………… …………… 金 日锋 , 邢希东 浅析锅炉燃 烧室本 体发生倾斜 的现象 ・ ……………………一 ………….………………… 李 政 , . . 袁红生 对吹灰器控制系统存 在问题 的分析及改进 …………………………………………………………… 原小宁 MP 2 0中速磨煤机动静风环改造 ………………………… ……………………… 尤卫群 , S8 吴运 国, 吕春俊 空冷机组散热器对 其它运行设备 的影响分析 …………………… ……………… 于在凤 , 刘旭平 , 苏晓峰 镍基材料火花光谱 标准控 制样 品的研究 ……… ………………………………… 李 健 , 朱艳玲 , 王建林 13 MW 机组前置泵叶轮车削后的节能效果分析 …………………………… …………… 孙伟鹏 , 06 冯庭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2卷 第 1期 2 1年 3月 O1
电 站 辅 机
Po rSt to u ii r we a in A x la y Equ pm e i nt
Vo . 2 NO 1 I3 .
M a .2 r O11
文 章 编 号 : 6 2 0 1 ( 0 10 — 0 60 17 —2 0 2 1 ) 1 0 —4 0
液 压 胀 接 接 头 当量 双 筒模 型 直 径 的计 算
傅 智 勇 , 继 革 张 光 庆 张 ,
( . 海 交 通 大 学 , 海 2 0 4 ;2 上 海 电 气 电 站设 备 有 限 公 司 电站 辅 机 厂 , 海 2 0 9 ) 1上 上 020 . 上 0 0 0
摘 要 : 换 热 器的 管 子 胀 接 中 , 便 于 预 测 液 压 胀 接 层 间 残 余 接 触 压 力 , 多 孔 管板 结 构 简 化 为 双 筒 模 型 , 出 在 为 将 提 了一 种 能 够 有 效 确 定 当量 外 筒 直 径 的方 法 。采 用 AN YS有 限 元 软 件 模 拟 液 压胀 接 过 程 , 得 数 据 回 归 后 , 到 当 S 所 得
FU h — o g ,CH ANG Ig ,ZHANG a g qn Z i n y J e Gu n i ( .S a g a J a t n i e st ,S a g a ,2 0 4 1 h n h i io o g Un v r iy h n h i 0 0 0,Ch n ; i a
2. The Pow e a i r St ton Auxiir ui Plnt SEPG , Sh ngh ,20 90, Chi a) la y Eq p. a , a ai 00 n
Ab ta t I de O c nv ninty p e i tt e i a o a t r s ur e u t d fom he hydr ulc x nso oc s s r c : n or rt o e e l r d c he r sdu lc nt c p e s e r s le r t a i e pa i n pr e s
a d t i l y t e p r u u e mo es wi i o u a d l ,a fe t e me h d f r d t r n n h q i ae t n o smp i h o o s t b d l f t b n c l r mo e s n e f c i t o o e e mi i g t e e u v ln h v
r s ls fo n me ia i u a i n u e t e u t r m u rc lsm l t s d wi ANS i i l me t s fwa e a i l f r u a o h q i ae t o h YS f t e e n o t r , smp e o m l f t e e u v ln n e
Ca c l to f t l u a i n o he Equ v l ntDi m e e fH y a ia l i ae a t r o dr uI Iy c
E p n e b ’o Tu e h e o n x a d d Tu et 。 b s e tJ i t _ _
量 外径 计 算 公 式 。 用 实际 参 数 比较 了 多孔 管板 模 型 与 双 筒 模 型 的 差 异 , 果 表 明 所 提 出 的 双 筒模 型 的 理 论 公 式 其 结 计 算精 度 高 , 结构 简 单 , 便 于在 工 程 中 的 实 际 应 用 。 也
关 键 词 : 热 管 ; 压 ; 管 ;当量 直径 ;有 限元 ;残 余 触 压 力 ; 算 换 液 胀 接 计 中 图分 类 号 : 文献标识码 :
dim e e sbe n p o s d i he p pe a t r ha e r po e n t a rdurng t r c s ube e pa i n f a xc an r A nd a e n t i he p o e soft x nso orhe te h ge . b s d o he
dim e e s b e g ne a t rha e n ai d. T he dif r n e f e e c be w e n he or t e t p ous t ube h e m ode a t bi c a m o l a be n s e t l nd he no ulr de h s e c m p e t c u lp r m e e sa d her s t v e p e e t d t a hef m u a o u e t d bi c a o li o ar d wih a t a a a t r n t e ulsha e be n r s n e h tt or l fs gg s e no ulr m de s pr c s nd sm pl nd e y t pp id t c ua ngi e i . e ie a i e a as O be a le O a t le ne rngs K e r s: a xc an t y wo d he t e h ge ube; hy au i t be xp nson; e ui lnt a e e dr lc; u e a i q vae dim t r, fnie l e t r sd l c t c i t eem n ; e i ua ; on a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