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代际消费观研究——80后与父辈的比较
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doc

80后一代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情感因素动机是促使个体进行行动的驱使力。
这种驱使力通过一种紧张状态产生,这种状态作为未被满足的需要的结果存在。
一些消费者行为学家区别所谓的理性动机和情绪动机,情绪动机是指根据个人或主观标准来选择目标(如荣誉、恐惧、喜爱或者地位)。
消费者的“80后”一代的受教育程度与上一辈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多拥有知识资本,以脑力劳动为主,是形成中国新生中产阶级的重要支柱,也是未来市场消费的主要支持者,但是他们受本身现实收入的限制,在消费层次上较平民化,,但观念上受广告影响较大,崇尚白领品质生活,对各类名牌产品如数家珍,即倾向上的高端化和行为上的低端化。
他们作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核心,但是在人际交往上往往缺乏成熟的思维,社会力量薄弱。
他们在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殊行为都带有浓重的情感因素影响,希望在消费中得到VIP的重视和服务。
学习因素消费者学习是一个过程;就是说,由于新的知识,它不断发展变化(可能由阅读、讨论、观察和思考得到),或者是实际经验、新得知识或个人实践都会作为反馈,并为未来相似情况下的行为提供基础。
学习理论家认为要使学习发生,特定的基础元素是要具备的。
大多数理论包含的元素是动机、暗示、反应和强化。
动机是基于需要和目标的。
动机作为学习的一种刺激。
如果动机刺激了学习,那么暗示就是产生动机的刺激物。
个体怎样对驱动或者暗示做出回应——他们怎样行动——构成了他们的反应。
即使反应不公开,学习也会发生。
强化则增强了由特别的暗示或刺激导致的某种特定反应产生的可能性。
青年的消费行为,方式为会受到家庭方面长期教育或父母榜样行为的深刻影响,但在踏入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后,开始初步的独立于父母的自主消费,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的消费群体圈,此时在消费观念上,由开始的谨慎性慢慢过渡到越来越开放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也开始更多地受到周围的同学、朋友,或群体中的领袖消费者,时下最流行的偶像等参照群体的影响,整个消费心理随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和过渡,开始产生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80后农民工与80前农民工之比较

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URN AL OF S UN YAT — S E N UNI VE RS I T Y
No . 5 2 01 3 Vo 1 . 5 3 Ge ne r a l No . 2 4 5
第5 3卷
( 总2 4 5期 )
区发展 成 为世界 工厂 , 外 资大规模 进 人 中国 以及 本 土 的私 有 企业 崛起 , 商 品 短缺 转 变而 成 消 费 主义 , 信 息 网络 技术 快速 运用 和大 众化 , 全球 化浪潮 几乎 波及 中国每一 个偏远 的山村 , 但 基本 的社 会 管理 体 制依
旧一 如 3 0年 前 。 “ 新 生代 农 民工 ” 已经成 为备 受关 注 的话题 , 有关 研 究 也成 为社 会 学 和社 会科 学 的显 学 。本 文在 大 规 模 问卷调 查数 据 的基础 上 , 试 图描 述与 分析新 生代 农 民工 的特征 , 并 与 以往 相关研 究对 话 。
向城市 和沿 海地 区流 动 的历史进 程 。现在 , 这 一过 程 已有 3 0余 年 , 当初 外 出或没 有 外 出 打工 的农 民 已 哺育 出下一 代 , 他们 之 中外 出打工 的人 被 称 为 “ 新 生代 农 民 工 ” 。和 老 一 代人 不 同 , 他 们 成 长 于市 场 经 济 的孕 育 、 萌芽 、 成长 和基本 成 型的过 程之 中。这一 过程 表现 为珠 三角 以及后来 的长三角 和 东南 沿机制
了9 0后农 民工 的特 征 , 他认 为这 一群 体对 土地 和 农村 的依 恋减少 , 进 城打工 是 为 了改 变 自己的 生活 , 不
想 回农村 ; 城 市文 明对 他们 具有 巨大 的吸引力 , 生 活相 对优 越 , 忍 耐力 和 吃苦精 神不及 父 辈 , 在 服 务行 业 就业 的 比例 上升 ; 心理 平衡 较 差 , 难 以接 受 “ 被 歧 视 ”, 已经 具 有 了 朴 素 的但 有 些 盲 目的平 等 和 民主 观 念, 对城 乡差 距 、 一城 两制 现象 不认 同 , 要 求平 等 就业 、 平等 权利 ( 韩长 赋 , 2 0 1 0 ) 。
“80后”与“90后”消费者行为的比较研究

“80后”与“90后”消费者行为的比较研究摘要: 本文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角,对“80后”和“90后”这两个消费世代进行了比较,发现他们在电子产品和旅游消费,网络购物、媒介接触以及消费观念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为企业营销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80后”;“90后”;世代;消费者行为;营销1研究背景“8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第一代,他们成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环境中,追求个性、享受生活是他们与父辈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如今,大部分“80后”都已经从校园走向了工作岗位,在社会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消费领域,同样也不例外。
著名投资银行百富勤早在2006年就大胆预言,“从现在到2016年,将是中国的一个消费繁荣期,‘80后’一代将步入成年,并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①。
与此同时,“90后”也悄然长大。
2008年,第一批“90后”跨入大学校园,这是“90后”首次以一个群体的概念出现在社会视野中。
这一代年轻人是改革开放的完全受益者和信息时代的完全体验者,也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成长起来的一代。
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等时代大背景使得“90后”一代可能有着许多与“80后”一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特征,对这两代人消费行①丁家永,探究心理特征把握消费潮流:再谈“80后”一代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J],市场观察,2007,5,P20-21.为的比较研究成为中国消费世代理论发展和差异化营销实践的必需。
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消费世代的实证研究,大都将1980年以后出生的消费者划分为一个世代(例如:阳翼,2008①)。
对“80后”、“90后”消费行为的研究多为单独对其中一个群体的定性分析(例如:丁家永,2007②),而没有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将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将“80后”和“90后”作为两个不同的世代进行比较,以找出“80后”、“90后”在以下三方面的异同:电子产品、服装和旅游等方面的消费,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的接触,以及消费观和感情观等观念。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心理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心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心理。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出生于 80 后、90 后,成长在物质相对丰富、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
他们普遍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有部分人接受了更高程度的教育。
这使得他们在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消费观念上都与老一辈农民工有了较大的差异。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消费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更多地是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他们注重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品牌和时尚感。
在购买衣物时,他们不再只关注价格便宜和耐穿耐用,而是更倾向于选择款式新颖、设计时尚的品牌服装。
在饮食方面,他们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饱腹,而是愿意尝试各种特色美食,追求口味和健康的平衡。
社交和娱乐消费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支出中占据了重要的比例。
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结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
因此,在闲暇时间,他们会选择与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唱 KTV、聚餐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放松身心,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他们的社交和娱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他们热衷于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与他人交流,玩网络游戏,观看网络直播等。
在消费观念上,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超前消费意识。
他们不像老一辈农民工那样习惯于储蓄,而是更愿意通过贷款、信用卡等方式提前享受商品和服务。
例如,在购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他们会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以减轻一次性支付的压力。
这种超前消费的观念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他们陷入债务危机。
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时也非常注重个性化和自我表达。
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独特品味,不愿意随波逐流。
例如,在选择发型、饰品和家居用品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风格进行挑选,而不是盲目跟风。
80后消费特点和影响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80后消费特点和影响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08计算机专业——卫凡(E10814133)如今市场上越来越有影响的消费主力可能就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简称“80后”。
俗称QQ族或新新人类。
这批人比起他们的父辈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从小受到呵护,依赖成性,无法了解拥有兄弟姐妹的好处。
所以在教育界由于这种特性而常常受到指责。
然而80后具有独立个性、有思想、追求酷、彰显个人本色,又受到营销与企业管理界的重视。
(一)80后消费心理特征(1)情感:80后受教育程度与上一辈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多拥有知识资本,以脑力劳动为主,是形成中国新生中产阶级的重要支柱,也是未来市场消费的主要支持者,但是他们受本身现实收入的限制,在消费层次上较平民化,,而观念上受广告影响较大,崇尚白领品质生活,对各类名牌产品如数家珍,即倾向上的高端化和行为上的低端化。
他们作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核心,但是在人际交往上往往缺乏成熟的思维,社会力量薄弱。
他们在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殊行为都带有浓重的情感因素。
(2)学习:青年的消费行为方式会受到家庭方面长期教育和父母榜样行为的深刻影响。
但在踏入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后,开始初步的独立于父母的自主消费,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的消费群体圈。
此时在消费观念上,由开始的谨慎性慢慢过渡到越来越开放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也开始更多地受到周围的同学、朋友、群体中的领袖消费者,时下最流行的偶像等参照群体的影响,整个消费心理随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和过渡,开始产生变化。
在各种影响中学习,建立起新的消费观,消费心理经历了一个学习、成熟的过程。
原来的生活消费观开始被商家构建的“新生活”概念打破,并通过不断的宣传暗示青年消费。
其结果便是产生了许多非必需品,或是奢侈品的购买。
(3)个性:这一代的青年人,成长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时期,生活水平较上一辈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独立、自我的个性特点。
他们认为“我就是我”、“Nothing is impossible”、“just do it”,崇尚个性化,风格化。
第八章 中国世代消费差异

8
8.1 消费者世代
8.1.2中国消费者的世代划分:
H.肖特 (Hellmut Schütte,1998)
8.2 中国E世代的消费行为
8.2.3中国E世代特征
中国内地E世代特征
• 对新鲜事物保持强大的好 奇心和参与感 • 具有强烈的成就欲 • 肯定金钱的价值 • 崇拜“数字精英”和“知 识英雄” • 善于把握并利用机会 • 热衷于各类尝试 • 强调人人平等 • 传统等级观念淡化
台湾E世代生活形态
• 喜欢休闲、注重自我学习 • 喜欢玩PC、唱KTV、听音乐 、参加社团活动、集邮集物 • 杂志爱看体育报道、休闲类 、科学和工商管理类 • 关心教育、官商勾结等社会 问题 • 饮料促销方式中喜欢“加量 不加价” 21 • 注重品牌和广告
23
“80后”的“消费新人类”
• ——他们是精致文化的拥护者。他们永远不会让头发不加整理地 出现在别人面前,不会只有一条皮带,对服装的区分远不止是休闲服 和运动服这么简单。比如看足球,他们一定会穿上自己拥护的球队的 队服;如去夜店,他们的穿着一定会适合那种鬼影(或魅影?)攒动 的气氛;如去海边,他们一定会把自己装扮成阳光少年。 ——他们最怕和别人不一样,但更怕和别人一样。就拿牛仔裤来 说,当别人穿“Lee”,穿“苹果牌”时,他一定要穿“李维氏”;如 果别人都穿起了“李维氏”,他一定要穿“501”;如果“501”也无 法出位,那就只好再去找纪念版,找“BIGE”。 ——他们消费各种与原始功能无关的附加值。比如说,在买下一 部几千块钱的手机之后,他们会再花几百块钱买最好看的皮套和可以 更换的彩壳。 ——他们喜欢高档,这自然不需要理由。他们也能迁就低挡,因 经济条件时常不允许他们面面俱到,但他们绝对讨厌中档,因为这样 做既不能满足消费的欲望,又要花费不多不少的钱。 ——他们不怎么积蓄,因为他们无法积蓄。在一笔收入尚未进帐 的时候,他们就早已规划好了它的用途。当然,偶尔也会看到他们省 吃俭用去存钱,但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手中多了一件足以 炫耀的东西。
“两代”之间的消费观念有什么不同?

“两代”之间的消费观念有什么不同?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消费观念的不断演变成为不可忽视的话题。
尤其是对于两代人来说,由于成长环境、教育方式和媒体影响的差异等因素,他们对待消费的态度和行为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为您揭示“两代”之间的消费观念的差异,并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对品质追求的差异1. 古道热肠的老一代老一代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长大,他们通常将消费与生活的基本需求联系在一起。
他们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更看重产品的质量和功能。
在购买产品时,他们会仔细考虑品牌信誉和口碑,追求物有所值的消费体验。
对于生活中的小细节,他们也能从中体现出对品质的追求。
2. 追求个性化的新一代与老一代人不同,新一代消费者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
他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产品和服务有更多的选择。
他们更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品牌形象和独特性。
不仅要满足实用性,还要能够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品味。
因此,新一代的消费观念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和情感价值。
二、对消费方式的差异1. 传统购物与线上购物的差异老一代人习惯于传统的购物方式,乐于走进实体店面,亲自体验产品并与销售人员进行交流。
他们更相信实物的真实感觉,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选择产品。
然而,新一代消费者更青睐线上购物,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商品搜索、对比和购买。
他们更重视便利性和快捷性,善于利用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并更倾向于线上社交分享和评价。
2. 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的差异对于老一代人来说,实物产品更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他们更关注物质的实用性和品质,倾向于购买有形的产品。
而新一代消费者则更注重无形的服务体验,更愿意为个性化、定制化和高品质的服务买单。
他们更看重体验,愿意为能够提供独特感受的服务付出更多。
三、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程度差异1. 老一代人的节俭与勤俭持家观念由于经历了生活物质匮乏的时期,老一代人对于节俭和勤俭持家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他们注重物质的价值,讲求节约和节制,对浪费和奢侈的行为持保守态度。
80后90后00后消费行为的分析实施报告

80后90后00后消费行为的分析实施报告80后、90后、00后是指不同时代出生的三代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报告将对这三代人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
一、80后消费行为的分析80后是中国开放后的第一批受益者,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家庭教育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因此他们相对于前辈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和自由。
80后消费行为的主要特点包括:理性消费、注重品质、追求个性和环保。
80后的消费观念较为理性,他们注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使用寿命,不轻易被营销手段所迷惑。
另外,由于80后成长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他们对信息获取更加便利,更有能力做出理性的消费决策。
80后注重品质,他们愿意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付出更多的金钱,不追求低价而降低品质。
他们对各类产品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更注重使用体验和产品的功能。
因此,对于品质优秀的品牌,80后愿意进行长期的忠诚消费。
80后追求个性,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愿意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支付更多的费用。
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希望通过购买个性化产品来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80后注重环保,他们对环保产品更加青睐,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更高的价钱。
他们相对于前辈更加意识到环保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具有环保特点的产品更加青睐。
针对80后的消费行为,我们建议企业在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上注重产品的品质和个性化。
同时,企业还需要关注环保需求,推出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以满足80后的消费趋势。
二、90后消费行为的分析90后是中国开放后的第二批受益者,他们成长在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时代,受到了更多的国际化教育和开放式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因此,90后消费行为的主要特点包括:追求潮流、个性化、便捷和体验消费。
90后追求潮流,他们对时尚和潮流的关注程度较高,愿意购买与潮流相符的产品和服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 13 3 期 2 1 年第 4 02 期
总第 49 3页
・ 用研究 ・ 应
新时期农村代 际消费观研究
一
8 后 与 父辈 的 比较 O
吴 元
摘 要 :在中外经济思想史上存在着三种消费观一 节俭 消费观、侈糜消费观和适度消费观。本文通过
对农村 8 后与其父辈的比较 ,探讨了他们各 自的消费观,得 出 8 后青年所崇尚的是侈糜消 0 0 费观,而父辈们则反其道而行之 ,坚持 节俭消 费观 。这两种观念在现代社会里都属于不合 理 ,不科学的消费观念,并希望新时期的农村农民能学习和发扬适度消费观,使他们的生活 和 身心能健康成 长。 关键词 : 农村代际 比较 消费观 适度
美 国 作 家 兼 企 业 家 罗 伯 特 .. 崎 ( oe . 短期 看 ,在 社会 总需 求小 于社 会 总供 给 ,矛盾 的 T清 R brT t
Kysk) 《 ioai在 富爸 爸穷 爸爸》 一 书提 出 。财 商是 主要方面不是生产而是消费的条件下 ,奢侈消费
民至少 1 ,并且 城乡居 民生活消 费水 平差 距一 种情况 , “ O年 思前顾后 ,吃穿常有” “ , 精打细算 , 直 处 于扩大状 态 。【 是一 个严 峻 而不 争 的事 实 , 油盐不断” “ 】 这 , 粮收万石 ,也要粗茶淡饭”…节省 不能仅仅归结于农村经济水平 的地下 ,购买力不 成为一种习惯 ,深人人心的观念 ,剩菜剩饭要吃 ,
费渐渐紧跟 国际步伐 ,逐步上升 ,然而 ,中国有 是 中国农 民的典型特点 ,具体表现为 自给 自足 , 8 亿多农 民, < o 年中国农村经济绿皮书》指 自己动手 ,丰衣足 食 ,能不 消 费就不 进行 购 买消 ( 9 2 o 出,目前中国农村居 民生活消费水平落后城镇居 费 ,能节省就节省 。历来有很多俗语用来描述这
第 二 ,炫耀 式 消费偏 多 ,不务 实 。维 布伦 在
正是 由于有 以上 的这 些特 点 ,才导致 农 村 的
( 闲阶层 论》 中首 先 提 出 “ 耀 性 消 费 ” 的概 主力消 费群 体之一 的 8 ( 有 炫 0后父辈 他们 的整体 消费水 念 , 研究 欲 望 与炫 耀 性 消费 之 间 的关 系 。他 认 平 低 下 ,消 费观 念落 后 。适度 消费 观既 汲取 了两 并
生深刻而 重大 的影 响。 消 费观 是人 们对 消 费 的基 本 观点 和态 度 ,它
决定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8 后父辈的 0 第一 ,勤俭节约 ,杜绝浪费 。勤劳而节俭 ,
就 目前 而言 ,改革 的深入 和经 济 的发 展 ,使 消费特 点主要表 现在 :
我 国现阶段经济繁荣 ,商品充足。城镇居民的消
费观是 指人们 对 消费水 平 、消 费方 式 等 问题 的总 的消费观作 比较以探究他们的消费观念。 的态度 和看 法 。与生产 观 、交换 观和分 配观一样 , 消费观 是经 济伦 理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作 为 一 种观
念 ,消费观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 中的反映 , 但它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 ,并对其产
为, 当消费者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幸福后, 便有余 种消费观 的合理营养 ,又摒弃 了其中的不合理因
力去进 行 “ 炫耀性 的消 费”, 闲阶级 为 了某种 素,是我们应该坚持奉行的消费观。 即有 社会 地位 、名 望 、荣誉 而进 行 的一种 对非 生 活必
节俭消费观就是主张人们在消费时应最大限
足 。关键在于中国农村农民已经渐渐富裕起来 了, 电要省 ,甚至生病也不去看医生 ,斤斤计较 , 充 消费观念却迟迟跟不上进程。如何改变和提高农 满了小农式的朴实与精明。
作者简介 :吴元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
5 5
・
应 用研 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3 7 3 期 2 1 年第4 02 期 总第 40 4页
的投资。1 2 ] 这和勤俭节约并不冲突 ,这是身份的象 至今 日,这种消费观都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影
征 ,有钱 要让众 人 知之 。购 买一 些不 务实 的现代 响着人 们 的消费行 为和消费方式 。而 8 父辈 的 O后
生活必须品 ,买完之后即束之高阁 ,主要功能是 这一代 人正 是这种 消费观念所 引导 。
消费作为社会生活 的重要部分 ,是社会经济 民 的 消 费观念 就成 为一 个 迫 切需 要 解 决 的难 题 。
生 活 、文化 生活 与社会 生 活 的连 结 点 ,是 经济 领 本 文 主要选 取 了实施 计 划生 育后 的新 生代 ,具有
域与 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 ,而消 鲜 明特点的 8 0后和他们父辈 (0 6 年代出生) 5— 0
需品的消费。这种消费指 向的往往不是物本身. 而 度地 节 约物 质财 富 ,减少 甚 至杜绝 浪 费的一 种 消 是物所承载的地位 、身份 、品味等, 即其符号价 费观 。这 是人 类 历史 上形 成最早 、影响最 深 、历
值 , 言 之 ,这 种消费 是有 闲阶层在 名望 和身 份上 时最 长 的一种 消 费观 。可 以说 , 自人 类 产生 到 时 换
用来 给 人观摩 ,在 旁人 艳羡 的 目光 中得 到极 大 的 满足 。这 些人 是农 村 中 比较 富足 的少 数人 群 ,总 体数 量不 多 ,因而 农村 的 消费始 终低 下 ,消 费观 念 比较 落后 。 侈 糜 消 费观 这是一 种 与节俭 消 费观 完全 对立 第 三 ,消 费观念简单并 且保守 ,不懂得 理财 , 的 消费 观 ,它 主张 消费者 大量 地 、无节 制地 占有 财商 不足 。财 商 (iacl utn)一 词最 早由 和 消耗 物质 财 富 ,以满足 自身 的需 求 和欲望 。从 Fnni oet aQ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