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儿科-婴儿期护理
执业医师儿科考试重点

执业医师儿科考试重点执业医师儿科考试是医学类考试中的一项重要考试,考察考生对儿科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些与执业医师儿科考试相关的参考内容:1. 儿童生长发育:了解儿童的正常生长规律和发育阶段,例如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青春期等。
掌握判断儿童发育是否正常的方法和指标,包括体格指标、生理发育指标和智力发育指标。
2. 儿童营养: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和常见的营养问题,例如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支持,儿童肥胖和短小症的防治等。
掌握儿童食物选择、膳食搭配和营养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儿童常见疾病: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例如儿童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和免疫相关疾病等。
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掌握常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4. 儿童心理健康: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例如分离焦虑症、抑郁症、孤独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了解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和评估方法,掌握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和心理支持技巧。
5. 儿童计划免疫:了解儿童计划免疫的疫苗种类、推荐接种时间和接种方法。
掌握儿童计划免疫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常见的接种后反应和处理方法。
6. 儿童传染病:熟悉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例如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流感和肺炎等。
了解儿童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掌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7. 儿童常见急症:了解儿童常见急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例如儿童窒息、溺水、脑外伤和中毒等。
熟悉儿童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巧,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和急救药物应用等。
8. 儿童特殊情况关怀:了解儿童特殊情况关怀的内容和方法,例如早产儿、出生缺陷儿、残疾儿和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等。
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掌握特殊儿童的评估和支持方法。
9. 输液和给药:掌握儿童输液和给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执业医师儿科笔记

执业医师儿科笔记一、绪论。
1. 儿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 范围:从胎儿到青春期儿童的健康与疾病防治。
- 特点:- 基础医学方面: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与成人有不同。
例如,小儿骨骼发育未成熟,在X线片上表现与成人不同;小儿的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需求相对较高。
- 临床医学方面: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与成人有差异。
如小儿肺炎多起病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明显,而且病情变化快。
2.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此期母亲的健康状况对胎儿发育影响极大,如母亲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可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
此期小儿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感染等疾病,如新生儿败血症。
- 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对营养需求高,但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如婴儿腹泻。
- 幼儿期:1岁至满3周岁之前。
此期小儿智能发育迅速,活动范围增大,但识别危险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事故,如烫伤、误服药物等。
- 学龄前期:3周岁至6 - 7岁入小学前。
此期小儿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但免疫力仍较低,易患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等。
-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 - 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女12岁,男13岁)。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系统发育接近成人,学习成为主要活动。
- 青春期:女孩从11 - 12岁开始到17 - 18岁,男孩从13 - 14岁开始到18 - 20岁。
此期体格生长加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趋于成熟,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也非常迅速。
二、生长发育。
1. 生长发育规律。
-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例如,婴儿期和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
-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在青春期前进展缓慢。
执业医考儿科知识点1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知识点一儿童分期及特点1.胎儿期:指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至胎儿出生约40周(280天)。
特点:此期完全依赖母体而生存,孕母的健康对胎儿的存活与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最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流产、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
2.围生期:指自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内特点:此期是生命中最危险的时期,小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同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3.新生儿期: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内。
早期新生儿为第1周新生儿,第2-4周称晚期新生儿。
特点: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尤以早期新生最高。
4.婴儿期:又称乳儿期,指出生后至1周岁。
特点: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消化紊乱与营养障碍性疾病多见,免疫功能变化大,婴儿6个月后经胎盘从母体获得的IgG逐渐消失,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见,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5.幼儿期:指1周岁后至满3周岁之前。
特点:体格生长速度稍减慢,智力发育较快,开始行走,活动范围增大,好奇心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差,意外事故较多见,饮食变化大,饮食过渡,营养障碍性疾病及腹泻病亦较多见。
6.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入小学前。
特点:体格生长较为缓慢,但稳步增长;②智能发育加快.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儿可塑性较大,因此应进行早期教育,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卫生习惯;④意外事故较多见,其他疾病减少;7.学龄期:又称为小学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女孩12岁,男孩13岁)。
特点:体格稳步生长,但相对较慢;除生殖器官外各器官外形至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是学习的重要时期;④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免疫性疾病、近视、龋齿等开始增多,心理、行为问题也开始增多。
8.青春期:又称为少年期,中学学龄期,指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一般从11-12岁至17-18 岁,男孩从13-14岁至19-20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新生儿相关考点速记

新生兒胎黃的預防調護:1.預防1)妊娠期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晶。
不可濫用藥物。
如孕母有肝炎病史,或曾產育病理性胎黃嬰兒貴,產前宜測定血中抗體及其動態,並採取相應預防性服藥措施。
2)注意保護新生兒臍部、臀部和皮膚,避免損傷,防止感染。
2.護理1)嬰兒出生後密切觀察皮膚顏色的變化,及時瞭解黃疸出現時間及消退時間。
2)新生兒注意保暖,提早開奶。
3)注意觀察胎黃患兒的全身證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難、驚惕不安、兩目直視、四肢強直或抽搐,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和治療。
新生兒硬腫症的治療:1.複溫是治療的首要措施。
輕症患兒在溫水浴後用預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熱水袋,水溫從40℃漸增至60℃,體溫可較快上升至正常。
中度和重度患兒可先安放在遠紅外線開放型保暖床上,將溫度調節到高於小兒體溫1.5~2℃處,約每30分鐘能使體溫升高1℃,隨患兒體溫的上升繼續提高保暖床的溫度,當體溫達4℃時可移至封閉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溫在5℃左右。
為減少輻射失熱,在稍離小兒身體的周圍罩一透明塑膠布。
將頭面部露出塑膠布外,頭上戴一小帽保暖。
複溫除上述方法外還可採用溫水浴、溫鹽水灌腸各種方法。
如正在用靜脈補充液體或高營養液時,可在瓶的周圍用熱毛巾包裹,使進入體內的液體有一定溫度。
供給的氧也要預熱。
2.營養和液體要保證供應足夠的熱卡和液體,開始時熱卡至少應達到基礎代謝的需要,以後漸加至正常需要量。
因低溫時心腎功能減低,輸液量不宜過多。
對低血糖小兒適當提高葡萄糖進入量。
3.藥物(1)對心腎功能較差者可給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藥物,因小劑量有擴張腎、腦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
多巴酚胺有增加心肌收縮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可和多巴胺合用。
也可用其他藥物如654-2,若面色、心率好轉即靜滴維持,繼續治療一周。
(2)抗生素的應用對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腫症尤為重要,對腎臟毒性較大的藥物盡可能少用。
寒冷損傷綜合征雖可能發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廣譜抗生素預防。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医考试)是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业资格考试,被视为中医师执业的基本门槛。
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医从事儿童医疗保健和治疗的专业领域。
在中医考试中,中医儿科学是必考科目之一,考生需要通过该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本文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些中医儿科学的速记要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1. 中医儿科学概述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为基础,针对儿童特点和疾病规律,研究儿童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保健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儿科基础理论、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科保健等内容。
2. 儿科基础理论儿科基础理论是中医儿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其中包括儿科气色学、儿科辨证学、养生学和生长发育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儿童体质的特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等知识点。
3. 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儿科学中涉及了很多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例如,脾胃虚弱型的小儿腹泻可以采用健脾和胃、行气消积的治疗方法;肺热宿痰型的小儿咳嗽可以采用清热化痰、润肺化痰的治疗方法等。
4. 儿科保健中医重视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中医儿科学也不例外。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保健方法。
例如,婴幼儿腹泻的预防要点包括合理喂养、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等;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要点包括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流通、适度增加室内湿度等。
以上仅是中医儿科学的一些速记要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综合利用教材、习题和模拟试卷进行复习。
此外,考生还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来积累技术和经验。
希望以上简要介绍对考生备考中医儿科学有所帮助,祝愿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复习:婴儿的合理喂养

1.喂养方式婴儿期的喂养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三种方式。
母乳喂养最理想,好处甚多,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率与死亡率均大大低于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儿,既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又经济、省时、方便,现在全世界都重视提高母乳喂养率,以利于下一代的健康。
(1)母乳喂养:正常分娩的健康母亲于产后半小时即可尝试喂哺,此时乳汁分泌量虽少,但新生儿已有吸吮能力,婴儿吸吮可促进乳汁分泌。
因此产后争取母婴同室,便于哺乳和照顾。
早产儿或虚弱儿可推迟到24小时之后哺乳。
哺乳一般间隔3小时,开始每次哺乳为5分钟,以后可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
第3个月起,每日哺乳6次,每次间隔4小时。
第5~6个月起可改为每日5次,并逐渐养成夜间不哺乳的习惯。
哺乳前应将储存于乳头的“宿乳”挤出,并用手轻轻揉按乳房,使乳汁流畅,并用温开水清洗乳头后再喂。
哺乳应采用坐位,将婴儿斜抱怀中,哺乳完毕后,母亲将婴儿直抱,头依母肩,母用手轻拍小儿背部,将哺乳时吸入的空气排出,以防溢乳。
再轻轻将婴儿放于小床,取右侧卧位,头略垫高,有助于乳汁进入十二指肠。
婴儿啼哭未定时,不宜哺乳。
产后哺乳初期,乳汁分泌量不足,乳母可煎服黄芪、当归、川芎、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等中药,有利乳汁分泌,或用猪蹄煮木通,饮鲫鱼汤、鸡汤等。
艾灸膻中,针刺少商、后溪、乳根、合谷等穴,也可增加乳汁分泌。
乳母患严重心、肾疾病、精神病及活动性结核病,禁忌哺乳,如患急性传染病或乳腺炎可暂停喂哺,病愈后再继续哺乳,如仅产后乙型肝炎血清抗体或抗原阳性,只要肝功能正常,目前认为可给婴儿哺乳。
(2)人工喂养:母亲因种种原因不能亲自喂哺,只能采用动物乳(牛、羊、马乳)、乳制品或配方乳喂哺,或采用代乳品喂养,称为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虽不如母乳喂养好,但如能选择优质乳品,调配合适,也能保证婴儿营养需要。
哺乳奶量可按体重计算,每天每千克体重100~110毫升,并加入5%~8%糖,以增加牛奶热量。
若用奶粉,按重量比为1:8,即1克奶粉加8克水,按体积比为1:4,即一平汤匙奶粉加四平汤匙水,加糖同前。
儿科护理临床知识点总结

儿科护理临床知识点总结一、新生儿护理1. 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生理特点主要包括新生儿皮肤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出生后呼吸道的湿润和通畅性下降、新生儿消化系统尚不成熟等特点。
2. 新生儿常见疾病:新生儿黄疸、窒息、感染性疾病等。
3. 新生儿护理要点:新生儿护理的要点主要包括保持环境的温暖、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观察新生儿的脐部、及时为新生儿清洗身体等。
二、婴幼儿护理1.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主要包括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脑部发育迅速、感知与运动的协调发展等。
2. 婴幼儿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儿童肺炎等。
3. 婴幼儿护理要点:婴幼儿护理的要点主要包括科学喂养、保持婴幼儿的个人卫生、及时识别婴幼儿的不适症状等。
三、儿童护理1.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主要包括身高和体重缓慢增长、骨骼和肌肉系统发育等。
2. 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疾病包括儿童麻疹、流感、疳积症等。
3. 儿童护理要点:儿童护理的要点主要包括保持儿童的个人卫生、加强儿童的营养、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等。
四、儿童心理护理1. 儿童心理特点: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感知信息的不完整性、对世界的认识存在矛盾、情绪表达不成熟等。
2. 儿童心理障碍:儿童心理障碍包括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抑郁症等。
3. 儿童心理护理要点:儿童心理护理的要点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合理安排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处理儿童心理问题等。
五、儿科常见护理技术1. 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脐部护理主要包括保持脐部的干燥和清洁、观察脐部的愈合情况等。
2. 导尿管护理:导尿管护理的要点包括保持导尿管的通畅、定时更换导尿袋等。
3. 气管插管护理:气管插管护理的要点包括定时清洁和更换气管插管、观察患儿的通气情况等。
4. 周围静脉导管护理:周围静脉导管护理的要点包括保持周围静脉导管通畅、避免导管感染等。
六、儿科护理常见问题及解决1. 婴幼儿常见营养不良问题及解决:通过科学喂养、增加食物的种类和摄取量、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等方法解决。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知识点精华篇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知识点精华篇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专门研究儿童的发育、生长以及各种儿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为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掌握儿科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儿科学知识点的精华篇:1.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护理是儿科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新生儿的抚触、按摩和早期接触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对于早产儿以及有特殊情况的婴儿,需要特殊的监护和护理。
2. 婴幼儿喂养:婴幼儿喂养是儿科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对婴儿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母乳喂养的技巧,帮助母亲解决喂养中的问题。
同时,对于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儿,也需要提供合适的配方奶粉。
3. 儿童发育评估:对儿童的发育进行评估是儿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之一。
包括体格发育、心理发育、语言发育和社交能力等。
儿科医生需要与家长合作,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以判断儿童的发育是否正常。
对于发育迟缓的儿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以帮助他们达到正常的发育水平。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熟悉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例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
对于这些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给出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提供针对疾病的预防建议。
5. 儿童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和途径,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制定接种计划。
同时,儿科医生还需要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测。
6.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儿科医生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心理问题,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和学习障碍等。
儿科医生需要进行心理评估和咨询,并在必要时转诊给心理专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7. 儿科急症处理: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处理儿科急症的能力。
例如,窒息、心脏骤停、溺水、中毒等紧急情况。
儿科医生需要紧急处理并进行抢救,以保证儿童的生命安全。
总之,作为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掌握儿科学知识对于提供儿童健康服务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期间生长发育迅速,护养方面除了要合理喂养之外,必须根据这一时期儿童的特点安排起居作息。
阳光及新鲜空气是婴儿成长不可缺乏的,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天和暖无风之时,将小儿啪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小儿肌骨强健,耐受风寒。
婴儿衣着不可过暖,入秋后要缓缓加衣,以锻炼耐寒能力。
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发育。
古人有头要凉、背要暖、腹要暖、足要暖等说法,可资护养参照。
婴儿要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要掌握婴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的生理特点,在哺乳、戏耍等的安排上,注意有利于使之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婴儿期是感知觉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听觉及其分辨能力迅速提高,要结合生活的实践,教育、训练他们由近及远认识生活环境,促进感知觉发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