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子热运动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详解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详解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课件展示]: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用10-10m 为单位来量度。

气中大约有 2.7×× 肉 眼 光学显微镜 × 电子显微镜√启发引导:(1)空气瓶中颜色变化了,说明了什么?引导:分界面变模糊说明了什么?[播放视频]:金与铅的扩散现象。

[师生总结]:气体、液体及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

并通过气体、液体及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总结并板书]: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固定形状有无固定体积固态很大液态较大较大气态很大计】:§16.1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扩散:(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由于分子、原子的尺度非常小,无法借助于肉眼和普通显微镜观察到,所以对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给物质构成建立模型,如对粉笔进行切割、观察定在黑板上的粉笔字等,可以看到,看似连续的物体其实是由更小的颗粒组成的,那么物质就是由更小的、肉眼看不到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热运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一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利用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和固体扩散的视频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比较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速度,得出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而得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可以利用实验来说明,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在不同情况下对外表现不同。

利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来解释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加深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透明玻璃管、酒精、水、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2个)、玻璃板、装有硫酸铜和水的量筒(放置20天和10天)、红墨水、水(温度不同)、胶头滴管、铅柱(两个)、美工刀、钩码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5分钟)展示长喙天蛾吸食花蜜、煮食物画面,思考天蛾是如何发现花蜜的?你能闻到食物的香味吗?学生观看图片,了解长喙天蛾是根据四溢的花香来寻找花蜜的。

导学案:第13_1节 分子热运动(解析版)

导学案:第13_1节  分子热运动(解析版)

第13.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解析版)【学习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学习重点】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第2-第6页,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分子_、_原子_构成的。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如图所示,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3.打开盛有酒精的瓶盖,一会我们闻到了酒精的气味,其原因是酒精的分子运动到鼻子里去了。

4.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间隙;(3)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气体中发生,液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发生;(3)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5.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6.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还存在斥力。

7.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微弱,因此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分子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所以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气体大,比固体小,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位置,所以液体具有流动性。

8.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合作探究】分组进行以下探究活动,最后归纳总结:探究一:气体扩散实验多媒体展示气体的扩散实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1.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上面的瓶子里有棕色的二氧化氮。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二氧化氮密度大,放在上面,因为受到重力作用向,不能说明二氧化氮的分子本身是运动的。

13.1 分子热运动(复习讲义)(解析版)

13.1 分子热运动(复习讲义)(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物质的构成及分子动理论★ 2 216二扩散现象★ 3 3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3 3一、物质的构成及分子动理论: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2.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固体分子排列整齐,气体分子可以到处流动。

【例题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核组成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答案】C【解析】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

故选:C。

【变式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证明了()A.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质子是可以再分的 D.中子是可以再分的【答案】B【解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证明原子是可分的;故选:B。

【例题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A.10﹣4米 B.10﹣6米 C.10﹣8米 D.10﹣10米【答案】D【解析】解:根据分子的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故选:D。

【变式2】分子是自然界中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宏观世界的物质都是由粒子组成。

以下粒子中: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病毒,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直径的尺度其数量级为10﹣10m=0.1(填写单位),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直径约为10﹣7m。

【答案】化学;病毒;nm。

【解析】解:分子是自然界中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病毒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直径的尺度其数量级为10﹣10m=0.1nm。

故答案为:化学;病毒;nm。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归纳

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二、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

2、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的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3)机械运动和分子的热运动的区别: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可直接观察到,而分子的热运动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距离变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举例:固液很难被压缩。

分子间距离变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举例:固液很难被拉伸。

分子间距离太大时,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举例:气体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甚至为零。

破镜难以重圆的原因。

3、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见书6页)四、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人教版 物理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 物理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组成的,且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且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2.通过实验以及弹簧弹力的类比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认识的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体会物理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宏观扩散现象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体会物理方法在物理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神奇的物质世界、物质的组成、气、液、固态的扩散、布朗运动)、烧杯、胶头滴管、热水、凉水、内聚力演示器(自制削铅器)、弹簧小球模型、弹簧测力计。

学生:红墨水、带细线的塑料平板、注射器。

【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从生活中熟知现象切入主题。

[故事讲述]小明刚进家门,对奶奶说:“奶奶,你炒的菜真香!”奶奶有点不高兴的说:“你这孩子,难道我煎好的鱼就不香了吗?”小明趴在奶奶耳朵旁边说了一句话,奶奶高兴的笑了起来。

[设置疑问]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板书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通过熟知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更好的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听老师讲述生活片段,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小明应该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播放视频][提出问题]茫茫的宇宙及其中的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且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宇宙中的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们又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视频自学]观看视频,了解宏观宇宙及其组成物质的运动规律。

类比宇宙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猜想物质内部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

13-1分子热运动(解析版)

13-1分子热运动(解析版)

13.1分子热运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过关(共4小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答案】分子;原子;10﹣10m。

【解答】解: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很小,是肉眼看不到的,其直径约10﹣10m。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10﹣10m。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①相互接触;②无规则;间隙;③温度。

【解答】解: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①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②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故答案为:不停地做无规则;①相互接触;②无规则;间隙;③温度。

3.固体和液体之间的间隙比较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大,不能忽略。

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我们常说铁丝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同时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还有斥力。

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很大,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所以气体容易流动飘散,也容易被压缩。

【答案】斥;引;引;斥;大【解答】解:据分子运动论可知,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我们常说铁丝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同时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还有斥力;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很大,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所以气体容易流动飘散,也容易被压缩。

故答案为:斥;引;引;斥;大。

4.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乙图,此种研究物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叫类比法。

13-1分子热运动物理电子教案

13-1分子热运动物理电子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和相对应实验事例,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难点: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用微观理论定性解释宏观现象.
教学准备
及方法
教具和媒体
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
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
教学过程
调整修改
课题
引入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
一、物质由分子构成
构成物质的分子一般很小,直径一般在10-10m左右,物体内含有的分子数目一般很多,通过实例讲解分子数目巨大,让学生体会分子非常小。
联系化学中有关分子的知识思考
二、分子的运动
分子总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在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演示实验一:红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二:NO2气体与空气间的扩散过程
思考问题:打开香水瓶盖,提问: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香料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鼻子?
演示实验三:比较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快慢实验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做铅块间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实验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大津口中学
物理电子教案
学科:初中物理年级:四年级上 Nhomakorabea教师:谭会文
二〇一三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
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点: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教具:二氧化氮气体、两个广口瓶、玻璃板、凡士林或黄油、铅柱、用弹簧连结的乒乓球、烧杯、冷水、热水。

课前训练:
1、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2、钟表里旋紧的发条具有能,当指针走动时,是的能转化成的能。

3、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滚动一个小球,则()
A 只有重力对它做功
B 只有支持力对它做功
C 重力、支持力都不做功
D 重力、支持力都对它做功
4、用滑轮组将重100N的物体匀速提高1m,人对绳的拉力是60N,则人对绳做的功是A 60 J B 100 J C 120 J D 200 Ag ()
5、直升飞机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
A 动能变大,势能变小
B 动能不变,势能变大
C 动能变小,势能变大
D 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讲授新课:
一、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的直径很小,大约只有10-10m。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1、扩散现象:(1)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这是为什么?
演示实验:“气体扩散实验”。

说明:NO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来说密度大的物质在下,密度小的物质
2
在上,但现在密度大的物质的分子还是能渗透到上面密度小的空气中,这说明气体分子能互相扩散,从而说明气体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板书: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现象叫扩散。

(2)引导学生看图,介绍:液体和固体也会发生扩散现象,只是速度较慢而已。

(观看录象)
(3)扩散的快慢:分别在热水和凉水中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物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板书: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分子的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

(4)课堂练习:举出几个扩散现象的例子。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归纳。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问题: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既然分子在运动。

那么固体
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
◎做图中演示实验。

归讷板书
板书: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这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

▲分子间存在斥力。

这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这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小结: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达标测评:
1、分子运动论认为物质是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2、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当分子间的引力斥力时,分子处于平衡状态;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时的距离时,分子间引力斥力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

3、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子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盛水的杯子中扩散得快,这说明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 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C 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 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5、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是()
A 一根细铁丝很难被拉断
B 沾在物体上的灰尘能被抖掉
C 液体很难被压缩
D 用浆糊很难把两块木头粘合在一起
板书设计
§13—1 分子运动论
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变小,小于平衡距离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变大,大于平衡距离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远大于平衡距离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课后反思:学生对于扩散现象中区分分子运动与微小物体的机械运动有难度。

应加强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