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医疗纠纷主次责任划定的标准是什么?【热门下载】
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制度

*******医院医疗纠纷、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各科室: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明确医疗事故责任,便于有关责任人吸取教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防范和较少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因医疗纠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进行责任划分,制定此方案。
一、医疗纠纷(事故)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纠纷(事故)是指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患者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医疗行为、诊疗活动、服务态度、行政管理、医德医风等引发的不满和争议或对患者造成损害后果的差错、事故。
二、医疗纠纷(事故)处理程序我院医疗纠纷实行分级调解,共分三级调解。
(一)科室一级调解处理科室发生纠纷后,先进行内部一级调解,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应立即调查纠纷原因,积极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并做好调解工作。
将矛盾在科内化解,属于医疗纠纷科室自行协调解决。
凡由科室自己解决处理的医疗纠纷(涉及经济问题,科室自行承担),医院不再追究科室及个人责任。
(二)医院二级调解处理科室调解有困难的,无法继续调解的移交到医院投诉办公室进行二级调解。
属于医疗纠纷医院解决。
1、科室向医务部提交时须同时附有下列材料:相关医务人员对纠纷经过书面陈述;科室对纠纷初步评估,包括责任认定及处理意见等。
2、需要进行专家论证的,医务部会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分析。
3、医务部负责汇总专家组的论证意见制定纠纷解决方案,经院长同意后,协调解决。
(三)医院领导进行三级调解处理对于复杂疑难的纠纷或涉及到病人死亡等情况,经科室和医疗投诉办公室调解后仍然无法处理的,医院领导出面协助解决的。
三、医疗纠纷(事故)鉴定小组医疗纠纷(事故)鉴定小组由医务科根据纠纷性质抽调医院专家组成院内纠纷鉴定小组,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存在的缺陷、判定科室有无过错,能否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过失,判定科室和当事人承担责任大小,主要责任人及次要责任人,根据情节及后果严重程度下达处罚决定,根据纠纷的性质提出进一步整改措施。
四、医疗纠纷责任承担与处罚医疗纠纷责任承担原则:凡是医疗纠纷医院解决的,依据产生的不良后果及责任程度,对所在科室及当事人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
医疗纠纷责任划分标准

医疗纠纷责任划分标准1. 引言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医疗活动产生争议,发生了医患矛盾和纠纷。
在医疗纠纷中,划分责任是关键的问题。
医疗纠纷责任的划分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公平、合理、科学的方式确定各方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医疗纠纷责任划分的标准。
2. 医疗纠纷责任划分标准在医疗纠纷责任划分中,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1 医疗行为是否规范医疗行为是否规范是划分医疗纠纷责任的重要标准之一。
医疗行为应符合医学伦理、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尽到合理的注意和谨慎的处理,确保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如果医生的行为违背了这些规范,导致了纠纷的发生,医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2 纠纷结果是否可预见纠纷结果是否可预见也是划分医疗纠纷责任的考虑因素。
对于一些医疗纠纷情况,如果医生可以预见到可能发生的不良结果,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和避免,那么医生的责任应相对较小。
然而,如果患者发生了医疗纠纷,而医生没有提前预见到这一结果,并作出合理措施进行干预,那么医生可能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2.3 患者是否存在特殊情况在划分医疗纠纷责任时,患者是否存在特殊情况也需要考虑。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先天性疾病、过敏反应、不良体质等特殊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增加医生的治疗难度和风险。
如果患者未向医生提前告知这些特殊情况,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患者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然而,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也应该尽到合理的关怀和了解,合理判断患者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3. 责任划分的原则在划分医疗纠纷责任时,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划分的公正和合理:3.1 事实导向性划分医疗纠纷责任应立足于事实。
需要对医疗纠纷发生的经过进行全面、客观、细致的调查和了解,对相关证据进行充分的收集和分析。
只有基于事实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做出公正的责任划分。
3.2 综合权衡责任划分需要进行综合权衡,综合考虑医生的医疗行为、患者的特殊情况以及纠纷的结果等因素。
主次责任赔偿怎么算

主次责任赔偿怎么算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纠纷和事故。
当这些事故导致了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时,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责任赔偿。
对于责任赔偿的计算方式,主次责任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会介绍主次责任赔偿的计算方法。
责任赔偿的分类在讨论主次责任赔偿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责任赔偿的分类。
根据法律规定,责任赔偿可以分为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主要责任是指直接导致损害的责任,而次要责任是指与主要责任有一定关联但并不直接导致损害的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次要责任可能会减轻主要责任的承担。
主次责任的判断在确定主次责任之前,我们需要先判断各方的责任。
这通常需要法院和相关专业人士的参与。
在判断责任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风险程度:有些行为或活动更容易导致损害,这些行为或活动的责任往往会更重。
2.违约情况:如果某一方没有按照约定行事,导致了损害,那么该方的责任往往会更大。
3.相关法规:某些行为可能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这些行为导致的损害,责任也会更重。
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将责任进行评估,并确定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承担比例。
主次责任赔偿的计算方法在确定了主次责任比例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计算责任赔偿的金额。
责任赔偿的计算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财产损失:包括财产损失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直接与事故相关的财产损失,如修理费用、替代品购买费用等。
间接损失是指由直接损失所导致的其他损失,如无法正常工作带来的收入损失等。
2.人身伤害赔偿:如果事故导致了人身伤害,那么需要对受伤方进行赔偿。
人身伤害赔偿通常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
3.精神损害赔偿:在某些情况下,事故可能导致受害方遭受精神损害,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通常较为复杂,涉及到被害方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
根据主次责任的比例,我们可以将上述赔偿金额分配给主要责任方和次要责任方。
具体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定。
医疗事故次要责任标准

医疗事故次要责任标准
医疗事故次要责任标准是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且这种过错与患者受到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形下,医疗机构承担的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赔偿责任中的次要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的情形。
具体来说,当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形时,应当认定为医疗事故: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技术规范
规定的;
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的;
3.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的;
4.未按照规定实施医学检查、检验、治疗和护理的;
5.使用未经批准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6.因过失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
7.其他违法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形只是医疗事故赔偿责任中的次要责任标准,并不意味着只要医疗机构存在上述情形就一定构成医疗事故。
在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患者的损害程度等。
因此,在发生医疗事故后,患者及其家属应该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
部门投诉,并要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同时,也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争议。
医疗纠纷进行责任追究赔偿及责任认定的相关规定

医疗纠纷进行责任追究赔偿及责任认定的相关规定一、背景介绍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生、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的过失或者疏忽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者不满的情况。
为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定,明确了医疗纠纷责任的追究和赔偿机制。
二、责任追究的原则1. 法定责任原则:医生、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患者的伤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过失责任原则:当医生、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的过失或者疏忽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时,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3. 举证责任原则:在医疗纠纷中,患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医生、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存在过失或者疏忽,而医生、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则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过失或者疏忽。
三、赔偿的相关规定1. 赔偿范围:医疗纠纷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伤害赔偿金等。
具体赔偿金额根据患者的伤害情况、医疗纠纷的性质和医生、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的过失程度来确定。
2. 赔偿方式:医疗纠纷的赔偿可以通过商议、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进行。
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赔偿方式。
3. 赔偿责任:医疗纠纷的赔偿责任主要由医生、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承担。
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追究其他相关人员的赔偿责任,如护士、药师等。
四、责任认定的相关规定1. 责任认定程序:当发生医疗纠纷时,责任认定程序普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患者提出投诉或者申请:患者可以向医院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投诉或者申请。
b. 调查取证:医院或者卫生行政部门将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取证,采集相关证据。
c. 专家评估:医院或者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请相关专家对医疗纠纷进行评估,给出意见。
d. 责任认定:根据调查取证和专家评估的结果,医院或者卫生行政部门将对医疗纠纷进行责任认定。
2. 责任认定的标准:医疗纠纷的责任认定普通根据以下几个标准进行:a. 医疗事故的发生:医疗纠纷责任的认定需要证明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划分

医疗纠纷及事故的责任划分
1:违反计划生育条例,所出现的问题一切由谁违反谁负责。
2:因主治医生医疗文书缺陷形成的医疗纠纷事故,首诊医生负45%、医全院职工5%、院委会40%、法人代表10%。
3:因经治医生误诊,误治所形成的医疗纠纷及事故,责任人负55%、职工5%、院委会35%、发人代表5%。
4:因经治医生用药治疗不当(无明显依据),造成的医疗纠纷,责任人负60%、职工5%、院委会30%、法人代表5%。
5:因护技人员操作违规或技术明显差错,引起的医疗纠纷及事故,责任人负45%、科室10%、职工5%、院委会35%、法人代表5%。
6:因经治医生承诺未完成,引起的医疗纠纷、责任人负80%、职工5%、院委会10%、法人代表5%。
7:因其他原因引起的纠纷,经调查核实,主要责任人负50%、职工5%、院委员会40%、法人代表负5%。
8:患者无理取闹形成的医疗纠纷,医院任何人不负责任,而且同仇公敌,给予反击,对于反击表现突出者给予经济奖励,
无理取闹指:
1)院方诊疗无过错。
2)院方医疗文书无过错。
3)医生私自未许下任何承诺,故意找茬的。
4)护技人员操作无过错。
5)药物迟发过敏反应及皮试假阳性者。
6)患者对我院工作人员恶意,侮辱,咒骂,进行流氓行为的。
一级医疗事故赔偿金怎么规定的

一级医疗事故赔偿金怎么规定的2、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后应立即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
如病人死亡应主动提出尸体解剖。
3、组织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展开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发生的医疗纠纷由批准开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4、熟悉有关法规和制度。
5、处理医疗纠纷时,如出现患者及其家属殴打医务人员,扰乱医疗工作秩序,应及时报告保卫部门和公安部门,请求协助处理。
6、如系一般医疗纠纷,在调查后,则可由医务部(处,科)与病人协商解决。
如病人或家属不能接受,则将调查结果报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
7、医疗纠纷处理小组或医疗单位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具体研究,查找问题,吸取教训,制订出处理意见。
8、将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处理意见与病人或家属商谈,争取协调解决。
如确属医疗单位问题,必要时予以经济补偿或赔偿。
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应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9、如纠纷仍未能解决,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患者或患者近亲属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自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10、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根据鉴定结论和有关法规及制度作出相应处理。
11、如病人或家属对一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最终鉴定结论仍然不服,则可诉诸法院。
患者或患者近亲属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情况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2、根据法院判决结果作出相应处理。
二、一级医疗事故赔偿金怎么规定的1、医疗费赔偿金额=已发生医疗费用(不含原发病医疗费用)+预期医疗费用2、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收入标准(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3、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时间×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4、陪护费赔偿金额=陪护天数×陪护人数×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5、伤残生活补助费赔偿=伤残等级×医疗事故发生地的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赔偿期限6、残疾用具费赔偿金额=普及型器具的费用7、丧葬费赔偿金额=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8、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被抚养人的人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抚养年限9、交通费赔偿金额=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单据数额之和10、住宿费赔偿金额=住宿天数×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11、精神损害抚恤金赔偿金额=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年限(死亡最长不超过6年,残疾最长不超过3年)。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分级与处理有哪些规定

Innovation is the only way out. Eliminate yourself, otherwise competition will eliminate us.(页眉可删)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分级与处理有哪些规定导读:医疗事故的等级一共分成4级,一级医疗事故最为严重,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的都属于一级医疗事故,发生医疗事故纠纷以后的处理流程是,先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向患者进行通报解释,并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分级与处理有哪些规定?1、医疗事故的分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2、医疗纠纷的处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一级医疗纠纷主次责任划定的标准是什么?【热门下载】
医疗纠纷往往是在发生医疗事故之后而产生的,并且无论是一级的医疗纠纷还是十级的医疗纠纷,只要涉及到赔偿问题时都需要划分主次责任,负有主要责任的行为人会比次要责任的行为人赔偿的更多,在这里要跟大家介绍的就是一级医疗纠纷主次责任划定的标准。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一级医疗事故中主次责任可以划分为:
1、完全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赔偿全部损失的100%)
2、主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
3、次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
4、轻微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赔偿全部损失不超过10%)
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患双方各负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