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船舶动力课程设计指导书型号(通用版):6ESDZ 76160汇总

合集下载

船舶辅机课程设计

船舶辅机课程设计

船舶辅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船舶辅机的基本构成、原理和维护保养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会:•掌握船舶辅机的基本构成和原理;•了解船舶辅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部分船舶辅机的基本构成和原理(理论课环节)1.1 船用起重机的构成和原理•船用起重机的构成及主要组成部分介绍;•船用起重机的原理及工作原理说明;•船用起重机的工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1.2 船用发电机的构成和原理•船用发电机的构成及主要组成部分介绍;•船用发电机的原理及工作原理说明;•船用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1.3 船用空气压缩机的构成和原理•船用空气压缩机的构成及主要组成部分介绍;•船用空气压缩机的原理及工作原理说明;•船用空气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船舶辅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实践课环节)2.1 船用起重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船用起重机的使用方法介绍;•船用起重机的维护保养方法说明;•实操操作演练。

2.2 船用发电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船用发电机的使用方法介绍;•船用发电机的维护保养方法说明;•实操操作演练。

2.3 船用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船用空气压缩机的使用方法介绍;•船用空气压缩机的维护保养方法说明;•实操操作演练。

课程设计要求为了使本次课程设计的效果最大化,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在课后结合资料进行深入探究;-按照教师指导,认真准备实验,并确保安全操作;-通过实操操作,学生要认真总结、记录操作要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评估课程设计的评估重点在于对学生实操操作能力的实际考察。

评估方式包括理论测试和实操考核两个部分:•理论测试(占30%):考核学生对船舶辅机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操考核(占70%):考核学生对船舶辅机的实操操作能力。

评估标准根据操作要点、操作流程、操作操作规范等来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达到60分即为合格。

船舶电气设备手册

船舶电气设备手册

§11-1.船舶电力系统概述
本节主要内容有两个部分
1.电力系统组成特点: 主要掌握组成、作用和特点。 2.电力系统基本参数: —— 三个基本参数 电制、额定电压、额定频率
一、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船舶电力系统由电源、配电装置、电力网和负载组成。 电源:发电机组和蓄电池。 发电机组(柴油机,基本电 源),蓄电池作为小应急电 源。 配电装置:由开关、母线、 保护电器、自动化装置、测 量装置等组成。作用为分配、 保护监测控制。
学习第十一章应该注意的点
第十一章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船舶电力系统如何组成?有什么特点? 2.船舶电站容量与发电机组数量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轴带 发电机装置有什么特点和类型? 3.船舶配电板由什么组成?有哪些作用和特点? 4.万能式空气断路器组成原理是什么?对发电机采取什么保护 ?保护原则是什么? 5.船舶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条件是什么?若不满足有何后果? 6.手动与自动并车的方法与整步原理如何? 7.船舶应急电源有哪几种?应急发电机组起动控制系统应具有 什么功能?船舶蓄电池装置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进行维护保养? 8.接岸电应满足什么条件?检测保护装置应具有什么功能? 本章要点多、分布广,是重点章。—— 侧重:组成、原理、原 则、规定、方法和特点。
[第一节要点]:电力系统组成(定义);特点;基本 参数(三个)。
§11-2.电站容量与发电机组数量
本节主要内容有两个部分
1.电站容量与发电机组数量确定原则:
注意:电站容量确定原则的原因。确定机 组数量时考虑的因素。
2.电站容量计算:
主要知道电站容量确定时考虑的因素,同 时了解方法和手段。
一、确定电站容量和选择 发电机组数量的基本原则
船舶电力网:电缆、电线总称。 分类:动力、照明、应急、低压和弱电等5种电网。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部分,包括主机、辅机、传动装置等;3. 帮助学生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性能指标及其对船舶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船舶动力装置的优缺点,并能够提出改进措施;2. 培养学生具备船舶动力装置操作、维护及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船舶动力装置相关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船舶动力装置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航海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3. 培养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问题,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船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为高中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船舶动力装置的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根据以上分析,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列出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并解释其作用;3. 学生能够分析船舶动力装置的性能指标,并评价其对船舶性能的影响;4. 学生能够针对特定船舶动力装置,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5.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就船舶动力装置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有效沟通;6. 学生能够关注船舶动力装置的能源、环保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教材章节:第一章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内容:动力装置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船舶中的作用。

2. 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部分- 教材章节:第二章 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部分- 内容:主机、辅机、传动装置、推进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某沿海单桨散货船螺旋桨设计计算说明书

某沿海单桨散货船螺旋桨设计计算说明书

某沿海单桨散货船螺旋桨设计计算说明书刘磊磊20081013202011年7月某沿海单桨散货船螺旋桨设计计算说明书1.已知船体的主要参数船长 L = 118.00 米 型宽 B = 9.70 米 设计吃水 T = 7.20 米 排水量 △ = 5558.2 吨 方型系数 C B = 0.658 桨轴中心距基线高度 Zp = 3.00 米由模型试验提供的船体有效马力曲线数据如下:航速V (kn ) 13 14 15 16 有效马力PE (hp ) 2160 2420 3005 40452.主机参数型号 6ESDZ58/100 柴油机 额定功率 Ps = 5400 hp 额定转速 N = 165 rpm 转向 右旋 传递效率 ηs=0.983.相关推进因子伴流分数 w = 0.279 推力减额分数 t = 0.223 相对旋转效率 ηR = 1.0船身效率 0777.111=--=wtH η4.可以达到最大航速的计算采用MAU 四叶桨图谱进行计算。

取功率储备10%,轴系效率ηs = 0.98 螺旋桨敞水收到马力: P D = 4762.8 hp根据MAU4-40、MAU4-55、MAU4-70的Bp --δ图谱列表计算:项 目 单位 数 值 假定航速V kn 1314 1516V A =(1-w)V kn Bp=NP D 0.5/V A 2.5BpMAU 4-40δP/D ηO P TE =P D ·ηH ·ηOhp MAU 4-55δP/D ηO P TE =P D ·ηH ·ηOhp MAU 4-70δP/D ηO P TE =P D ·ηH ·ηOhp据上表的计算结果可绘制PT E 、δ、P/D 及ηO 对V 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从PTE—f(V)曲线与船体满载有效马力曲线之交点,可获得不同盘面比所对应的设计航速及如下表所列。

螺旋桨最佳要素P/D、D及ηO5.空泡校核按柏利尔空泡限界线中商船上限线,计算不发生空泡之最小展开面积比。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major during the final semester . The course aims at developing learners’
modern methods of marine power plants design. Students enrolled in this course will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study the proces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marine shafting system and shafting centering
Materials)
其它 (More)
备注 (Notes)
论文 30%,大作业 40%,组内互评 10%,答辩 20%
1) 《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轮机分册》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编 国防工业出版 社 2)船舶动力装置 徐筱欣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船舶动力装置设计 高鹗 任文江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装置设计指南 李建光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NA413
学时 (Credit Hours)
32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Curriculum Design of Marine Power Plant
备注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 300-500 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A5.1,A5.4) 5. 掌握推进轴系的流程设计、较中设计方法;(A5.1,A5.4) 6. 掌握船舶供热系统、船舶电站设计方法和流程;(A5.1,A5.4) 7. 掌握船舶管路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设计方法;(A5.1,A5.4) 8. 掌握机舱规划布置的内容和方法,;基本掌握机舱布置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船舶动力装置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船舶轴系及传动装置设计、管路系统设计、主机与螺旋桨选型设计、推进轴系的振动及控制、船舶动力装置总体设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方法。

2.设计思路船舶动力装置是轮机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观点,掌握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方法,灵活应用过去所学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设计的问题,为今后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重点讲授船舶动力装置的原理与设计,使学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组成;船舶推进装置、船舶传动设备等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布置设计原则;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的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船舶推进系统、轴系、管系、船、机、桨工况配合,机舱布置与规划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以后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编排如下:- 1 -(1)船舶动力装置引论: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常用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原理及特点,介绍推进装置的配置形式。

要求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和类型、柴油机动力装置;理解蒸汽动力装置、燃气轮机动力装置;了解联合动力装置等。

(2)主柴油机原理与选型:船用主柴油机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主机选型论证方法。

要求掌握主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理解柴油机推进装置的选型分析;了解柴油机推进装置功率传递过程。

(3)船舶轴系设计:轴系的任务和组成,轴系零部件的选型与设计方法。

要求掌握轴系的布置设计、传动轴机构与设计、尾轴管装置的结构与设计;理解轴系部件的结构与选型;了解轴系负荷与合理校中。

(4)后传动设备原理与选型设计:传动设备的结构原理与特点,以及选型要求。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说明书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说明书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民用船舶推进轴系设计设计者:陈瑞爽班级:轮机1302班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15年7月一.设计目的主机与传动设备、轴系和推进器以及附属系统,构成船舶推进装置。

因此,推进装置是动力装置的主体,其技术性能直接代表动力装置的特点。

推进装置的设计包括轴系布置、结构设计、强度校核以及传动附件的设计与选型等,而尾轴管装置的作用是支承尾轴及螺旋浆轴,不使舷外水漏人船内,也不能使尾轴管中的润滑油外泄,因此,尾轴管在推进系统设计中意义重大。

本设计是根据指导老师给出的条件,对船舶动力装置进行设计,既是对课程更深入的理解,也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锻炼。

二,设计详述2.1:布置设计本船为单机单桨。

主机经减速齿轮箱减速后将扭矩通过中间短轴传给螺旋桨轴和螺旋桨。

本计算是按《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6年)(简称《海规》)进行。

因此,我们将轴系布置在船舶纵中剖面上,其中,轴的总长为9000mm,轴系布置草图及相关尺寸,见图1。

图12.2:轴系计算(一):已知条件:1.主机:型号:8PC2-6型式:四冲程,直列,不可逆转,涡轮增压,空冷船用柴油机缸数:8缸径/行程:400/460mm最大功率(MCR):4400kW×520rpm持续服务功率:3960kW×520rpm燃油消耗率:186g/kW·h+5%滑油消耗率:1.4g/kW·h起动方式:压缩空气3~1.2MPa生产厂:陕西柴油机厂2.齿轮箱:型号300,减速比3:1。

3.轴:材料35#钢,抗拉强度530MPa,屈服强度315MPa。

4.键:材料45#钢,抗拉强度600MPa,屈服强度355MPa。

5.螺栓:材料35#钢,抗拉强度530MPa,屈服强度315MPa(二):轴直径的确定根据已知条件和“海规”,我们可以计算出轴的相关数据,计算列表见表3.1:表3.1轴直径计算考虑到航行余量,轴径应在计算的基础上增大10%。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1、进一步掌握舰船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掌握船机浆设计工况选择的理论和方法;3、掌握工况船舶采用双速比齿轮箱速比优先选计算方法;4、掌握主机选型的基本步骤方法;5、初步掌握船机浆工况配合特性的综合分析方法。

二、基本要求1、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本设计;2、方法合适,步骤清晰,计算正确;3、书写端正,图线清晰。

三、已知条件1、船型及主要尺寸(1) 船型:单机单桨拖网渔船(2) 主尺度序号尺度单位数值1 水线长M 41.02 型宽M 7.83 型深M 3.64 平均吃水M 3.05 排水量T 400.06 浆心至水面距离M 2.5(3) 系数名称方形系数Cb 菱形系数Cp 舯刻面系数数值0.51 0.60 0.895(4) 海水密度ρ =1.024T/M32、设计航速状态单位数值自航KN 10.4拖航KN 3.83、柴油机型号及主要参数序号型号标定功率(KW)标定转速(r/min)柴油消耗率(g/kw·h)重量(kg)外形尺寸(L×A×H)mm1 6E150C-1 163 750 238 2500 2012×998×13252 6E150C-1 220 750 238 3290 2553×856×14403 8E150C-A 217 1000 228 2700 2065×1069×14054 8E150C-A 289 1000 228 3500 2591×957×14055 6160A-13 164 1000 238 3900 3380×880×15556 X6160ZC 220 1000 218 3700 3069×960×15127 6160A-1 160 750 238 3700 3380×880×15558 N-855-M 195 1000 175 11769 NT-855-M 267 1000 179 1258 1989×930×151110 TBD234V8 320 1000 212 4、齿轮箱主要技术参数序号型号额定传递能力kw/(r/min)额定输入转速(r/min)额定扭矩N*m额定推力KN速比1 300 0.184--0.257 750--1500 1756.2--2459.849.02.04,2.5,3,3.53,4.12 D300 0.184--0.257 1000-2500 1193.64--2459.849.04,4.48,5.05,5.5,5.9,7.633 240B 0.184 1500 1756 30--50 1.5,2.34 SCG3001 0.16--0.22 750--2300 30--50 1.5,2.3,2. 5,3.55 SCG3501 0.257 750--2300 1.3,2.3,2. 5,3.5,46 SCG3503 0.257 1000-2300 4.5,5,5.5, 6,6.5,77 SCG2503 0.184 1000-2300 4,4.5,5,6, 6.5,78 GWC3235 0.45--1.35 --1800 4283--12858112.72.06,2.54,3.02,3.57,4.05,4.955、双速比齿轮箱主要技术参数序号型号额定传递能力kw/(r/min)额定输入转速(r/min)额定推力KN速比1 GWT36.39 0.42--1.23 400--1000 98.07 2--62 GWT32.35 0.52--1.32 --1800 112.78 2--63 MCG410 0.74--1.84 400--1200 147.0 1--4.54 S300 0.18--0.26 750--2500 49.03 2.23,2.36,2.52,2.565 SD300 0.18--0.24 750--2500 49.03 ,4,4.48,4.6,4.95四、计算与分析内容1、船体有效功率,并绘制曲线2、确定推进系数3、主机选型论证4、单速比齿轮箱速比优选,桨工况特性分析5、双速比齿轮箱速比6、综合评判分析五、参考书目1、《渔船设计》2、《船舶推进》3、《船舶概论》4、《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设计分册)六、设计计算过程与分析1、计算船体有效功率(1)经验公式:EHP=(E0+△E)△√L ①式中:EHP------船体有效马力,△------排水量(T),L------船长(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内容:船舶轴系设计2、设计要求:依据给定参数,完成如下工作:①确定中间轴、螺旋浆轴以及推力轴的材料和轴径;②计算出各轴承的负荷;③进行轴系合理较中设计;④绘制轴的零件图2张,锻造图1张。

3、设计参数主机与螺旋浆相关数据①型式:二冲称、直列、回流扫气、废气涡轮增压低速柴油机②持续转速:124 转/分;1小时转速:130 转/分分组 A B C D E F G H I J K 持续功率(马力) 2500 3200 3600 4100 4720 5350 6190 7320 7740 8160 9010 1小时功率(马力) 3362 4263 4780 5313 5940 6573 7650 8898 9400 9890 10900 主机飞轮重G1(吨)0.68 0.90 1.00 1.10 1.18 1.28 1.32 1.45 1.48 1.52 1.60 螺旋浆重G2(吨) 4.8 5.4 6.5 7.6 8.5 9.6 10.5 11.4 11.8 12.2 13.0分组 A B C D E F G尺寸a 3950 3750 3650 3550 3450 3250 3050尺寸b 7035 6835 6635 6435 6235 6035 5835尺寸c 6250 6200 6100 6000 5900 5800 5700尺寸d 6250 6200 6100 6000 5900 5800 57004、我的分组数据为:ac5、说明:①轴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设计。

②螺旋浆轴与螺旋浆的连接方式及其连接尺寸可合理设定。

③对于题目中出现的不合理数据,对其加以说明,数据不必修正,对其引起的后果加以讨论。

④单位必须全部采用国际单位制(遇有工程单位制的参考资料一律转换成国际单位制)!6、设计参考资料:①《船舶动力装置设计》陆金铭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②《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朱树文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③《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轮机分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一)已知条件1.主机型号:6ESDZ 76/160型式:二冲称、直列、回流扫气、废气涡轮增压低速柴油机持续功率:2500吨 持续转速:124 转/分 1小时功率:3362马力 1小时转速:130 转/分 主机飞轮重:0.68吨2.螺旋浆直径:5490 mm 重量:4.8吨(二)中间轴选材与基本直径的计算(按1989年钢质海船规范)1.中间轴材料:35号钢,优质碳素钢 其化学成分为 :C=0.32~0.39、Si=0.17~0.37、 Mn=0.50~0.80 , σb>30Mpa ,σs>315 Mpa , 属于中碳钢,综合力学性能好,主要用于制造齿轮、轴类零件等2.中间轴基本直径d090d = (1.1)式中,P —轴传递的最大持续功率(kw ),取P=2646kw n —轴传递的转速,取n=124转/分 σb —轴材料的抗拉强度,取σb=530Mpa c —系数,取c=1.0)184862(1242500903+•= 263.8mm 因本轮按冰区级别为B Ⅱ级进行加强,取增加8% d 0. 则中间轴基本直径d 应为:d=263.8×(1+8%)=277mm考虑磨损后重新加工的余量,取d=305mm, 轴承处的轴径d= 320mm 。

(三)螺旋浆轴的选材与轴径计算螺旋轴材料选35号钢。

按上述中间轴径d 公式(1.1)计算,但系数c 取1.26。

故螺旋浆轴的计算基本直径d p 为:d p =d ×1.26=305×1.26=385 mm(四)推力轴的选材与轴径计算螺旋轴材料选35号钢。

仍按上述中间轴径d 式(1.1)计算,但系数c 取1.10。

故推力轴的计算基本直径d t 为:d t =d ×1.10=305×1.1=336 mm(五)轴承负荷计算1.轴承负荷图的有关数据(1)螺旋浆轴:按有关线图查得重量系数ψ=1.16,则螺旋浆轴的单位长度重量:m d pN 100762.18.9108.74385.014.321.14q 432⨯=⨯⨯⨯⨯⨯=⋅⋅⋅=γπψ8.67*103(2)中间轴:按有关线图查得重量系数ψ=1.04。

L=21460mm,L/d=21460/280=76.642233.140.2801.047.8109.84890/44d q N mπψγ⋅⨯=⋅⋅=⨯⨯⨯⨯= (3)推力轴:按有关线图查得重量系数ψ=1.81。

L=1445mm,L/d t =4.692233.140.3081.817.8109.810300/44t d q N mπψγ⋅⨯=⋅⋅=⨯⨯⨯⨯=2.轴段惯性矩 (1)螺旋浆轴:(2)中间轴:44343.140.2800.30106464I d m π-==⨯=⨯(3)推力轴:44343.140.3080.44106464t I d m π-==⨯=⨯3.轴段负荷简图:4.各轴段相对刚度:计算各轴段刚度时,忽略铜套影响,取弹性模量E 均相等。

相对刚度分别为:330.76100.25103.05BCI k L --⨯===⨯340.76 1.9250.30(5.835 1.925)100.774105.835 5.835CDk --⨯+⨯-=⨯=⨯340.30100.526105.7DE EFk k --⨯===⨯340.30100.659104.55FGk --⨯==⨯330.30 1.60.44 1.445100.120103.045 3.045GHk --⨯+⨯=⨯=⨯5.各节点的分配系数:=1Bλ''(简支端) 0.250.7640.250.0774BC C BC CD k k k λ'===++ 0.07740.2360.250.0774CD C BC CD k k k λ''===++0.07740.5950.07740.0526CD D CD DE k k k λ'===++0.05260.4050.07740.0526DE D CD DE k k k λ''===++其余各节点的分配系数为:0.5E λ'= 0.5E λ''= 0.444Fλ'= 0.556F λ''= 0.354Gλ'= 0.646G λ''=0Hλ'=(固定端) 6.各跨距端点的固定弯矩利用单跨梁的弯曲要素表,并考虑到弯矩分配法中的符号规定,求得各固定弯矩如下(将其填入“不平衡弯矩传递分配表”):233211(0.5)(4.8109.8 1.40.58.6710 2.3)83196/B M P b q l N m =-⋅+⋅⋅=-⨯⨯⨯+⨯⨯⨯=-232218.6710 3.0567211212B C ql M M ⨯⨯=-===N/m()232228.6710 1.92548903 1.9258 1.925 5.8356 5.83512 5.83512C M ⨯⎛⎫=⨯⨯-⨯⨯+⨯+ ⎪⎝⎭ ()223.9104 5.8353 3.9105.835⨯⨯⨯-⨯ 9871.97+2124.38 11996/N m =()321228.6710 1.925489014 5.8353 1.92512 5.83512 5.835D M ⨯=-⨯⨯⨯-⨯-⨯ -1381.23-12374.61 ()435.835 1.9254 5.8353 1.925⎡⎤⨯-⨯⨯-⨯⎣⎦13756/N m =-2221214890 5.713240/1212D E E F ql M M M M N m ⨯=-==-===22214890 4.558436/1212F G ql M M N m ⨯=-===()242222224890 1.6 1.0310 1.63 1.68 1.6 3.0456 3.04512 3.04512 3.045G M ⨯=⨯⨯⨯-⨯⨯+⨯+⨯ ()()230.7454 3.0453 1.4450.68109.8 3.0450.745 3.045⎛⎫⨯⨯-⨯+⨯⨯⨯-⨯ ⎪⎝⎭5515/N m =()241224890 1.6 1.031014 3.0453 1.612 3.04512 3.045H M ⨯=-⨯⨯⨯-⨯-⨯ ()24333.0450.7453.045 1.64 3.0453 1.60.68109.80.745 3.045-⎛⎫⎡⎤⨯-⨯-⨯-⨯⨯⨯⨯ ⎪⎣⎦⎝⎭8822/N m =-7.各点不平衡弯矩传递分配表:8.各点支反力10;B M=∑2147040 1.40.586702283196B R ⨯+⨯⨯=+ 133629B R N ⇒=20;B M=∑3210.58.6710 3.0583530= 3.0513299C R ⨯⨯⨯+⨯+4127.3510C R N ⇒=⨯244120;8670 3.050.589.7971010.40010 3.050C B MR =-⨯⨯+⨯+⨯-⨯=∑236249B R N ⇒=244210;8670 3.050.5 3.0589.7971010.400100B C M R =⨯⨯-⨯+⨯+⨯=1C R ⇒=2220;8670 1.9250.54890[(5.835 1.925)0.5 1.925]C M=⨯⨯+⨯-⨯+∑44110.39810 3.88610 5.8350D R -⨯-⨯+⨯=41 1.5510D R N ⇒=⨯214420;8670 1.925(0.5 1.925 3.910)4890 3.9100.55.835 3.8861010.398100D C R R =-⨯⨯⨯+⨯⨯+⨯+⨯+⨯=∑212210;4890 5.7 3.14 5.8 2.3040,=2.642E D D M R R =⨯⨯+-⨯-=∑得吨221110;0.86 5.8 3.14 5.8 2.3040,=1.192D E E M R R =⨯⨯--⨯+=∑得吨212210;0.86 5.8 2.304 5.8 2.1050,=2.532F E E M R R =⨯⨯+-⨯-=∑得吨同理得出:R C1= -18123N R C2=28631N R D1=37497N R D2=25840N R E1=23388N R E2=25098N R F1=24130N R F2=20767N R G1=15360N R G2=18498N R H =27269N 所以:R B = R B1+R B2 = 197505 N R C = R C1 + R C2 =10508 N R D = R D1 + R D2 =63337 N R E = R E1+ R E2 = 48486 N R F = R F1 + R F2 = 44897 N R G = R G1 + R G2 =33858 N R H = 27269N 9.校核载荷总重量:4704086700.6 1.4 3.05 1.9254890 5.835 1.925 5.7 5.7 4.55 1.6666410300 1.445=233756W N=+⨯++++⨯-++++++⨯()()总的支承反力:R=R B +R C +R D +R E +R F +R G +R H=197505+10508+63337+48486+44897+33858+27269=425860 N 10.轴承比压:螺旋桨轴(靠近螺旋桨)采用铁梨木轴承,则其长度:L=4D 另一螺旋桨轴采用白合金轴承,其长度:L=2D 中间轴轴承长度:L=0.8D 推力轴轴两端支撑轴承尺寸:L=D (D 为轴承孔径)所以:B 点22105189211038/40.353b N m ==⨯ C 点22851034146/20.353c N m==⨯ D 点2237315594950/0.80.28d N m ==⨯ E 点22185********/0.80.28e N m ==⨯F 点2225943413638/0.80.28f N m ==⨯ G 点2225788411167/0.80.28g N m==⨯ H 点:H 点负荷应包括推力轴前半部分重量,因此:1631910300 1.44531202?H N =+⨯=2231202328918/0.308h N m==11.轴承负荷的调整 可用以下方法调整(1)调低支承点的最高负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