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更换九件物品保健康
健身房管理规定

健身房管理规定健身房管理规定健身房作为一个公共场所,为了保障每一位顾客的健康和安全,需要制定一些管理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健身房管理规定,以帮助保持健身房的秩序和良好环境。
一、入场登记1. 必须提供个人身份证明以进行入场登记。
二、安全规定1. 顾客在使用设备前应熟悉使用方法,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工作人员咨询。
2. 禁止在健身房内跑步或进行其他强度较大的锻炼活动时佩戴夹带有显眼的饰品,如项链、手镯等,以防安全隐患。
3. 健身场地内不得吸烟、喝酒或使用任何禁用物品。
4. 在使用器械或重物时,请遵守正确的使用方法,以防受伤。
三、衣着规定1. 顾客应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类,并遵守基本卫生要求。
2. 禁止穿着露骨的服装或涂抹过于浓重的香水,以确保公共卫生和其他顾客的舒适度。
四、卫生要求1. 使用完毕器械和器材后,应将其归位并保持整洁。
2. 顾客在使用器械前应自备毛巾,以便清洁体育器械。
3. 若有大量出汗,请使用健身房提供的毛巾或纸巾进行擦拭,并勿将汗水滴在地板上。
4. 勿在健身房内吐痰,如有需要,请使用健身房提供的垃圾袋。
五、使用设备和场地1. 顾客需按时预约使用健身房内的设备,超时需重新等待。
2. 在高峰时段,每位顾客的使用时间可能会有限制,以便给更多的人使用机会。
3. 禁止擅自调整设备的设置,如果需要帮助,请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
4. 使用完毕器械后,请将其调整为原位,以便下一位顾客使用。
六、场地秩序1. 禁止在健身房内吵闹、大声喧哗或进行妨碍他人正常活动的行为。
2. 顾客在场地内请注意礼貌待人,禁止进行人身攻击或言语侮辱他人的行为。
七、员工指导1. 请遵循员工的指导,执行员工的要求。
2. 如有任何问题或困惑,请随时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和建议。
八、违反规定的处理1. 如果发现有顾客违反规定,工作人员有权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警告、终止使用资格等。
2. 对于严重违反规定或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工作人员有权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追究法律责任。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一、公共场所的法人代表(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须进行健康检查(每年一次)、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合格证明且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三、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顾客用品用具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等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换一消毒。
四、公共场所经营者须根据规模、项目设置清洁、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并保持正常运行。
五、公共场所消毒间须独立密闭设置,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消毒设施和消毒设备,且运转正常;消毒程序符合要求,消毒记录及时规范。
六、公共场所须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
七、公共场所经营者采购洗化用品、消毒产品等公共卫生用品时须索取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并建立台账。
八、公共场所经营者须制定公共场所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方案),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应当立即处置,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九、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室内须有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有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十、公共场所经营者须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信誉度等级及卫生检测结果。
公共场所卫生“五四”制一、四加强即加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加强与监督部门之间的联系。
二、四统一即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量化分级公示牌;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卫生管理制度;统一配发一套卫生管理档案盒(内有制度、各类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等九项内容)。
三、四建立即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卫生档案制度;建立洗化用品、消毒产品等索证制度;建立台帐登记制度;建立化妆品、消毒产品等进货入库检查验收制度。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3篇)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一、公共场所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公用品消毒间,上下水设施齐全,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各类公用消毒设施和保洁设施。
二、落实专人负责公用品的清洗、消毒工作。
三、公共场所内茶具、拖鞋等公用品须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供顾客使用的公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四、公共场所内公用的保洁设施,经清洗、消毒后公用品必须分类保洁存放。
五、公用品须配备专用的保洁设施,经清洗、消毒后的公用品必须分类保洁存放。
附:(一)物理消毒。
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
100℃作用____分钟以上。
可用于饮具、盆、毛巾、床上用棉织品的消毒。
2、红外线消毒。
125℃作用____分钟以上。
可用于饮具、盆的消毒。
(二)化学消毒。
用含氯、溴或过氧乙酸的消毒药物消毒。
1、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的消毒溶液浸泡____分钟,可用于盆、饮具的消毒或用于物品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2、用____%-____%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升的消毒液中,浸泡____分钟,可用于拖鞋消毒。
化学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卫生用品索证、验收制度一、专人负责采购,采购人员要有相应的经历、资历及较强的责任心。
二、客用化妆品索证时,应向供货方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及产品近期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购买消毒产品,应向供货方索取国产或进口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
四、客用化妆品、消毒产品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采购设立专人验收并造册登记,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一、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从业人员健康证”才能上岗工作。
二、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三、从业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遵守“五四制”即勤洗澡、勤换工作服、勤理发、勤剪指甲。
幼儿园卫生保健十项制度

幼儿园卫生保健十项制度一、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1.幼儿园要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整洁与清洁,定期进行大扫除。
2.学校要配备专业的清洁人员,制定清洁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3.幼儿园应有明确的消毒制度,保证食品、餐具、玩具等物品的消毒。
二、幼儿健康管理制度1.幼儿园要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病史等情况。
2.幼儿园要定期进行体检,检查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3.学校要建立健康教育制度,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疾病防控制度1.幼儿园要建立健全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现疑似传染病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控制传播。
2.学校要加强疫情监测与控制,定期进行幼儿健康检查。
3.幼儿园要加强卫生宣传,提醒幼儿家长注意幼儿的健康状况。
四、饮食安全制度1.幼儿园要制定饮食安全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
2.学校要建立食品供应商评估制度,选择安全可靠的供应商。
3.幼儿园要加强饮食卫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安全防护制度1.幼儿园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2.学校要组织消防演习和安全疏散演练,保证幼儿的安全。
3.幼儿园要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儿童保健技术指导制度1.幼儿园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保健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保健技术水平。
七、睡眠保健制度1.幼儿园要为每个幼儿提供适量的午休时间,保证幼儿的充足睡眠。
2.学校要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定期更换床上用品,保持清洁卫生。
八、口腔保健制度1.幼儿园要加强口腔保健宣传,教育幼儿正确刷牙的方法和重要性。
2.学校要每年组织口腔保健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问题。
九、常见疾病防控指导制度1.幼儿园要建立常见疾病防控指导手册,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等,供教师和家长参考。
2.学校要提供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幼儿园师幼的防控能力。
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1.幼儿园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包括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办法(4篇)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劳动者劳动保护,确保劳动场所的安全和劳动条件的合理,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组织,以及其他招用劳动者的单位。
第三条劳动保护用品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用来保护劳动者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工具、设备和用品,包括但不限于防护设备、防护服装、防护手套、防护镜片、防护面罩等。
第四条各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并将其向劳动者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第五条劳动保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具有相应的质量证明和使用说明书,并且保证与劳动活动的特定环境相匹配。
第六条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配备和维护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保护用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工作和使用状态。
第八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当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不得擅自移除或者更改劳动保护用品。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档案,包括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记录、发放记录、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以保证劳动过程中的安全。
第二章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和配备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在采购劳动保护用品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选择,确保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与劳动活动的特定环境相匹配。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采购劳动保护用品应当按照采购程序和规范进行,明确质量标准和数量要求,并保留采购记录。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保护用品的种类、数量和用途,做好劳动保护用品的储存、保管和发放工作,确保及时提供给劳动者使用。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向劳动者提供适合其工作环境和工种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及时更换损坏或者失效的劳动保护用品。
第三章劳动保护用品的维护和保养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劳动保护用品定期检查和维修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检查周期。
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4篇)

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劳动保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的各种设备、器具、用品和材料。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企业在工作场所配备和应用适当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一、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1.根据工作风险评估确定配备种类和数量:每个工作岗位都存在不同的安全和健康风险,企业应根据工作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各个岗位需要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的种类和数量。
2.合理选择劳动保护用品:劳动保护用品的选择应考虑其适用性、舒适性、保护效果等因素。
企业可以根据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法规推荐的产品进行选择,也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与供应商沟通选择适合自己企业需求的产品。
3.确保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和合格证书:企业在采购劳动保护用品时,应严格把关供应商和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具备相应的合格证书。
同时,企业应建立产品质量档案,便于跟踪追溯。
4.充分为劳动保护用品提供经费:企业应合理预算劳动保护用品的经费,并及时采购和更新劳动保护用品。
不得为了节省成本而降低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和数量。
5.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专属劳动保护用品:劳动者的体型和需求不同,企业应为每一位劳动者提供合适的个人专属劳动保护用品,确保其能够正确佩戴和使用。
6.提供配备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培训:企业应为劳动者提供有关劳动保护用品的知识培训,包括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保养和维护等内容,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和维护劳动保护用品。
二、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制度1.建立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购置、使用和管理符合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设立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岗位和责任: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岗位,负责劳动保护用品的选购、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同时,各级管理人员也应承担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责任。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定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一、公共场所的法人代表(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须进行健康检查(每年一次)、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合格证明且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三、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顾客用品用具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等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换一消毒。
四、公共场所经营者须根据规模、项目设置清洁、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并保持正常运行。
五、公共场所消毒间须独立密闭设置,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消毒设施和消毒设备,且运转正常;消毒程序符合要求,消毒记录及时规范。
六、公共场所须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
七、公共场所经营者采购洗化用品、消毒产品等公共卫生用品时须索取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并建立台账。
八、公共场所经营者须制定公共场所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方案),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应当立即处置,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九、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室内须有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有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十、公共场所经营者须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信誉度等级及卫生检测结果。
公共场所卫生“五四”制一、四加强即加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加强与监督部门之间的联系。
二、四统一即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量化分级公示牌;统一在公共场所内正面悬挂卫生管理制度;统一配发一套卫生管理档案盒(内有制度、各类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等九项内容)。
三、四建立即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卫生档案制度;建立洗化用品、消毒产品等索证制度;建立台帐登记制度;建立化妆品、消毒产品等进货入库检查验收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目录1、餐饮业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管理制度2、证照管理制度3、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4、公共用品用具购买、验收、储存制度5、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7、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8、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9、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管理制度10、卫生设施维护保养制度、11、卫生检查制度12、餐饮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六病”调离制度餐饮业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管理制度一、餐饮业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应置于醒目处。
二、应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做好自查和换洗、消毒等工作记录。
三、从业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从业人员操作时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四、应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保证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卫生管理办法》和相关卫生规范的要求。
五、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设置醒目的禁烟警语和标志,有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六、按规范设置专用消毒间、储藏间等功能间,配备清洗消毒和保洁设施,并有明显标识。
七、供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应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一客一换,并按照卫生标准清洗、消毒、保洁。
八、保持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墙壁、地面、屋顶、空调滤网无积尘无蛛网;有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
九、卫生用品(消毒剂)应按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
十、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储水池每年清洗消毒。
证照管理制度一、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依法办齐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等证照方可营业;各种证照禁止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时更换九件物品保健康【转载】
家里的一些东西用得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千万不要抱着“用一天,是一天”的心态,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舍”,会使你的健康受到威胁。
美国最新一期《预防》杂志近日就刊文提醒,周期性地对以下几种家庭物品进行清洗更换,对健康更加有益。
枕头每年换一次
头发和头皮上的油脂经过长期积累,会渗透到枕头的纤维和枕芯中,从而滋生细菌,容易引起过敏和呼吸道疾病。
如果你的枕头已经失去弹性,或有凹凸不平的现象,这就说明你的枕头该换了。
床垫5-10年换一次
尽管好床垫可使用9-10年时间,但质量再好的床垫经过长时间的磨损,支撑力也会下降,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此外,床垫上还会落下很多无法清洗干净的污渍,让我们直接与细菌同床共枕。
因此建议,最好5年换一次床垫,睡眠不好的人更应如此。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5年更换一次床垫的人群中,大多数人的睡眠质量比以前高,腰背疼痛的现象也更少。
每6周检查一次空调过滤器
一般情况下,家用空调的寿命都在15年以上,而过滤器的保养是否到位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最好每6周检查、清洁一次过滤器,尤其是在潮湿的天气。
存放2年以上的维生素类药品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测试发现,要想使维生素药品保持应有的药效,即便是在凉爽、干燥的地方保存,也只能存放2年。
因此,如果你家里有这样的药品,即使没有过保质期,最好也不要再吃了。
净水机6年一换
一般家庭用净水机是利用过滤、渗透的原理,去除自来水中的微生物、细菌等物质。
但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净水机的过滤功能不但会有所下降,不能起到彻底清洁的作用,还会滋生一些细菌,更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隐形眼镜清洗液3月一换
芝加哥大学医院眼科副教授路易斯·斯科拉法尼指出,清洗液的盖子一旦打开,细菌就会很容易找上门来,增加眼部感染的风险。
此外,存放隐形眼镜的盒子最好也3月换一次。
牙刷3-4个月换一次
美国牙医协会认为,牙刷毛磨损或用旧后,不仅不能起到清洁作用,反而使牙齿更容易“腐烂”。
眼部化妆品打开6个月后要扔掉
眼影、睫毛膏等眼部化妆品的包装打开后,会多次重复暴露在细菌环境中,连续使用6个月,其中的防腐剂基本不会再起作用。
如不停止使用,会加大眼部感染的风险。
外用酒精要用到最后一滴
即使暴露在空气中,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仍能保持稳定功效,并能有效杀死进入瓶中的任何微生物和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