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之道

合集下载

本草纲目养生之道

本草纲目养生之道

本草纲目养生之道养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本草纲目养生之道是什么呢?本草纲目养生之道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草纲目养生之道的解释1、保养生命;维持生计。

汉荀悦《申鉴·政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

” 唐韩愈《与李翱书》:“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刼,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

”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夫鸟兽杂处,角力以养生。

”2、摄养身心使长寿。

《庄子·养生主》:“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宋陆游《斋居纪事》:“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同年储梅夫宗丞,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

”3、畜养生物。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 赵阅道为人清素,好养生,知成都,独与一道人及大龟偕行。

”4、谓驻扎在物产丰富、便于生活之处。

《孙子·行军》:“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 张预注:“养生,谓就善水草放牧也;处实,谓倚隆高之地以居也。

”5、生育。

《史记·日者列传》:“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养生’得太多了,就有人满之患。

”6、指奉养父母。

《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 焦循正义:“孝子事亲致养,未足以为大事,送终加礼,则为能奉大事也。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送死养生,立后继绝。

”中医常见的五种养生方法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养生之道传统智慧

养生之道传统智慧

养生之道传统智慧在如今繁忙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

然而,我们常常忽视了传统智慧中富含的养生方法。

传统智慧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之道,从饮食到运动,从调养心身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健康的生活状态。

本文将介绍一些传统智慧中的养生之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养生的方法。

一、饮食养生的智慧1. 中医养生理论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在传统智慧中,人们注重平衡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例如,饮食多样化,避免偏食;注重五谷杂粮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遵循季节变化,选择当季蔬果等。

这些饮食养生的智慧帮助人们调理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 食物疗法食物疗法是一种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传统智慧中,人们通过食物疗法来解决各种健康问题。

例如,食用蜂蜜可以润肺止咳;吃鱼可以滋补肾脏;饮用茶可以清热解毒等。

这些食物疗法来源于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二、运动养生的智慧1. 太极养生太极是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之一。

太极拳以它的柔和、缓慢、流畅的动作闻名。

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有助于调节身心,舒缓压力,并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实践太极拳有助于改善身体协调性,增加柔韧性,提高心肺功能,延缓衰老。

2.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样,既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又富有文化底蕴。

例如,八段锦、五禽戏等体育活动,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调理身心,增强体质。

这些传统体育活动在传承中凝聚着丰富的智慧,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发扬的运动方式。

三、调养心身的智慧1. 冥想和气功冥想和气功是调养心身的传统智慧。

冥想通过集中注意力,缓解压力,提高专注力和意识水平。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平衡体内能量,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这些传统智慧的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和紧张。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传统智慧中,养生也包括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包括规律作息,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等。

养生之道10句名言

养生之道10句名言

养生之道10句名言养生之道不仅是健康的升华,更是一生之悟性、道德和智慧之本源。

每一句名言都把这种养生行为表达得淋漓尽致,下面10句名言将为你指明养生之道:1、人的生命并非由体力决定,而是由心态决定。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生理上的健康当然不可忽视,但养生不只是健身、养身,更重要的是调节自己的心态。

情绪的积极乐观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心理压力,调节体内的免疫系统,让身体更加健康。

2、管理自己就是管理生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陶行知管理自己有助于人们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和仪式,如有规律的作息、节制饮食以及运动锻炼。

要想养生,必须对自己有所了解,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心理需求,并积极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3、内外须适应,身体自然康健。

《素问秋疫论》通过有节律的运动和调节饮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维持身体的生理机能,以及维持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平衡。

外界环境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还和自身的情绪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4、生活中要坚持三件事,切忌懒惰,避免熬夜,不过度劳累。

《伤寒论》只有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身心健康。

因此,要避免懒惰,保持适当的作息和休息,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三焦”的平衡,使身体处于更健康的状态。

5、把活动适当丰富,就能把精力散发出去,其间也能吸收学问,这就是思想养生。

《清明上河图注疏》要想养生,不仅需要调节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思想养生。

要多关注社会动态,了解不同文化,增长见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拓宽思维、提升自我,以达到身心健康。

6、把感官活动认真整顿,适度的色彩、甜美的音乐、芳香的味道,都能保持心情的安宁。

《论语》色彩、音乐和味道都能引起人们的感官,从而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态。

更使用这些感官,放松身心,消除疲劳,也是养生之道。

7、滋阴养血,逆气止痛,阴阳平衡,药物调和。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指出,调和身体健康的双重要素是阴阳平衡,养阳和滋阴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过程,阴阳平衡才能让药物更有效的调和机体的健康。

健康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之道

健康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之道

健康养生知识健康养生之道健康养生知识健康养生之道,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健康养生知识健康养生之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健康养生知识1、锻炼最佳时间早晨太阳出来之后锻炼时间是最好的。

尤其是到了下午身体的状态已经处于最高点,所以在下午4点到6点之间进行锻炼,或者吃完饭半个小时之后锻炼是最合适的。

2、睡眠的最佳时间成年人睡眠的时间一定要达到七个小时左右,午休要有半个小时的时间。

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一些,尤其是到了晚上12点到凌晨三点,此时一定要进入深度的睡眠状态。

3、晒太阳的黄金时间晒太阳最佳的时间段是上午8点到10点,下午的16点到18点,因为在这个时间段紫外线中的a光束是比较强的,能够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让骨骼变得更加强壮。

每天坚持晒半个小时的太阳时间,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要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每次吃饭前一个小时可以适当的吃水果,能够保持身材的苗条。

要保持健康的体重,不能让身体过度的肥胖,不能吃油腻的食物,饮食要做到清淡为主,多参加体育锻炼,每天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有氧运动。

健康养生之道5、喝饮料的最佳温度在喝蜂蜜水、热牛奶、咖啡、茶叶时尽量让水温控制在62℃左右,在水烧开的时间不能过长,因为开水会产生一定的三氯甲烷,容易致癌。

6、最佳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控制在20℃到24℃是最舒适最舒服的,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在22.8℃,同时生理功能也处于最佳状态。

7、开窗通风的时间一定要注意居住环境的通风和散气,尽量是在下午14点到16点开窗通风。

保持居住环境的相对湿度在60%左右,尽量不要在房间内放置容易引起过敏的花粉,过敏体质的人群不适宜养宠物。

一定要有良好的养生小常识,不能让身体过度的肥胖,适当的晒太阳,多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上的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能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放松自己,立秋后要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来改善气候的干燥。

养生之道大全

养生之道大全

一、1、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

2、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3、一日一枣,长生不老4、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5、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养生不健康二、1、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2、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3、小小黄瓜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4、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很管用三、1、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2、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3、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4、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5、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四、1、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2、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3、饭前喝汤,胜过药方4、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5、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五、1、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2、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3、常吃素,好养肚4、宁可无肉,不可无豆5、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六、1、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2、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3、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4、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5、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七、1、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2、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3、先睡心,后睡眼4、药补食补,不如心补5、饭养人,歌养心1、常吃宵夜。

会得胃癌。

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

吃太多。

对身体不好。

3、鸡的臀部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

应是饭前吃水果。

6、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

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时不要吃蕃茄,最好饭后吃。

8、早上醒来。

先喝一杯水。

预防结石。

9、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

会胖。

10、少喝奶茶。

因为高热量。

高油。

没有营养价值可言。

长期饮用。

易罹患高血压。

糖尿病。

等疾病。

11、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12、远离充电座。

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

切忌放在床边。

13、天天喝水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

膀胱癌不会来。

15、白天多喝水。

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

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

养生之道的介绍

养生之道的介绍

养生之道的介绍养生之道的词语释义名称:养生之道English:Regimen拼音:yǎng shēng zhī dào解释: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出处:《中国气功四大经典·总序》:“它不仅是养生之道,长寿之星,而且是探讨与研究生命奥秘。

”养生之道的基本简介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

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

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

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

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

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

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健身活动。

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

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

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

关于养生的金句

关于养生的金句

1.养生之道,不只在于身体之康,更在于精神之健。

内外兼修,方为养生之道。

2.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养身,身心兼养,方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3.以虚养生,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4.养生之道,健康为先。

愿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常伴,幸福无忧。

5.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
6.养生之道,常饮清水,心安神宁,百病不扰。

7.养生真经,九窍畅通,通则不病,病则不通。

锻炼按摩,可令其通,青菜萝
卜,也令其通。

8.养生贵在养心。

养心重要是为自己的心松绑;静心在退,洁心在空,宽心忘
坎,忍心大度,用心心康。

9.深秋风云变幻,养生心情恬淡;血液供氧变慢,呼吸宜深不浅;添衣可以保
暖,抗寒冷水洗面;下午坚持锻炼,动作后急先缓;摸索养生细节,健康自然不难!
10.一日三餐,食之有道,养生自有其规律。

11.养生之道,当于“眠、食”二字悉心体验。

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
胜于珍药矣。

服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处刻,亦足摄生矣。

什么是养生之道

什么是养生之道

什么是养生之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什么是养生之道》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重视寻找益寿延年等养生之道。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养生之道,希望对你有用!4大养生之道养身养身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重视寻找益寿延年等养生之道。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养生之道,希望对你有用!4大养生之道养身养身便是从物质基础上养护生命,注意的方面:服食,饮水,运动,休息......养气暂时的理解还是呼吸吐纳,使人体内在小气场和外在大气场和谐共振,共生。

养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心之行血、肺之呼吸、脾之运化、肝之疏泄、肾之封藏、胃之受纳、小肠之化物、大肠之传导、三焦运行津液与元气、膀胱之气化、胆贮存与排泄胆汁以及四肢之屈伸、躯干之俯仰、目之视物、耳之闻声、口之摄食、舌之感味......人体所有生理活动,无一例外都是在心的主宰下进行的,若心神正常,人体各部分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则身体安泰,反之若心神不明,人体各部分得不到应有的协调和统一,各自为政,疾病由是而生,甚至危及生命。

比如心神不足则精神恍惚、失眠健忘,常常是提笔忘字、张口忘言;热扰神明则会出现神昏谵语;痰迷心窍多致举止失常或不省人事;痰火扰心更可怕——神志狂乱,登高而呼、弃衣而歌、呼叫骂詈(k,责骂),不避亲疏。

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养欲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

清心寡欲,专心致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面这些词,我们在小时候学语文时,都没有深刻理解过,如今,上了点岁数,生活阅历也丰富了,慢慢地,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也越发的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养生之道
发表时间:2010-07-21T17:21:50.717Z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3月下旬供稿作者:魏金香;刘兆欣[导读] 无论对于传承祖国医学,还是繁荣体育科学知识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魏金香;刘兆欣(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00)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依托于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其形式多样,有着良好的养生防病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总结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理论渊源,健身防病治病作用及其理论基础。

旨在为传承祖国医学传统文化并应用到体育科学领域中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运动养生;养生思想;养生方法;导引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256-01
1 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理论渊源
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其最早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保健御疾的实践中,《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滞积,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导引之术到了秦汉晋唐时期得到了全面发展。

如华佗采取导引、吐纳、熊经鸟伸之术,研究了虎、鹿、熊、猿、鸟五禽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编成一套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导引术,即五禽戏。

现代医学证明,由于五禽戏动作编排的科学性。

故运动后可清利头目,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人体体质,对消化不良、冠心病及神经衰弱等,有预防和防止复发的的作用。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其著名医著《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养性十法,即:一曰吝神,二曰惜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事,八曰返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明代高濂在其著作《遵生八笺》中提出了根据四时调理脏器的五脏导引法,并多次强调导引运动的养生保健作用。

其书中云:“生身以养为先,养身以去病为急。

”经曰:“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

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气存则荣,气败则灭,形气相须,全在摄养。

养气以保神,气清则神爽;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


2 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健身作用
2.1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散步作为一个具体的养生方法,主要体现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说明通过晨起散步,可以使精神愉快,胸怀舒畅,诗人陆游也认为散步有着积极作用:“人食毕,踌躇有所修为快也;食毕当行步中庭,如数里可佳,食讫踟蹰,长生”,其认为饭后应当散步,使脾胃受益可以增寿。

2.2 舒筋活络,防疾御病从医疗健身的角度看,五禽戏每一戏的动作都有不同的功效:虎戏,能旺盛精力,充沛脏气;鹿戏,可强肝益肾,增强脾胃功能;熊戏,则能安神壮体,平疏肝火;猿戏,可使人耳聪目明,脑健身轻;鹤戏,可以舒畅筋络,活血易筋。

实践证明,五禽戏对于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明显的。

并且对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病症,都有一定的疗效。

《吕氏春秋·尽数篇》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其书中十分注重运动,这与现代人倡导“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相符。

书中曰:“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朽溃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气不运行,气就滞积。

滞积在头部就造成肿疾。

疾滞积在耳部就造成聋疾,滞积在眼部就造成盲疾,滞积在鼻部就造成鼻塞、窒疾,滞积在腹部就造成胀疾、痔疾,滞积在脚部就造成痿疾。

2.3 怡情养性,愉悦身心陆游不但是一位著名诗人,也是一位养生爱好者,他喜爱吐纳导引之术,并喜爱看蹴鞠。

在他的诗中这样描述了这种运动。

《晚春感事》诗中写道:“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可见其对这种运动的喜爱,在兵荒马乱、饥荒不断的动荡年代,陆游能乱中取静,通过其各种爱好来怡情养性,自得其乐,所以其时对陆游能达八五高寿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3 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方法的防病治病作用
早在《内经》时代,古人就通过按跷,也就是按摩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云:“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导引按跷这些古代按摩方法可以治疗痿弱,厥逆,寒热等病。

4 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养生的理论基础
传统运动养生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中医学的阴阳、藏象、气血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调养“精气神”为运动要点,通过导引、吐纳、服气等方法,以达到舒筋活络,调和脏腑的目的。

4.1 中医理论基础平秘阴阳。

根据中医学“阴阳互根”的理论,人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是通过机体不断运动和变化中保持阴阳动态平衡来维持的,如太极拳与中医阴阳理论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在拳理的运用上,即:动静、刚柔、内外、急徐、虚实、松紧、开合、升降等,可使人肺腑、经络、气血协调有序,平衡,符合中医整体诊治和辨证施治,即阴阳消长,阴阳平衡,阴阳转化之观念,达到健身保健之功。

调和气血。

气血在体内的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运动来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及新旧气血交换。

4.2 西医理论基础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在我国传统运动养生法锻炼的过程中,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诱使情绪得到改善,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

它还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

而调心,意守以至于入静时对大脑皮层有调节作用,可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亦能对外感性有害刺激产生保护作用。

5 结语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在人们劳碌奔波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身健康,一些疾病常常乘虚而入,如何通过体育运动积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预防疾病是必须关注的课题,中华传统意守方法植根于祖国传统医学丰富的土壤之中,其多样的运动形式,良好的意守防病作用对于强健身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继承和发展传统运动养生方法并应用到现代体育科学领域,无论对于传承祖国医学,还是繁荣体育科学知识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红强.五禽戏健身原理探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47-48.
[2]王莉,项丽静.太极拳与中医理论关系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5):4-6.
[3]刘兆杰.我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简述[J].WorldHealthDigest,2006,8(3):83-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