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资料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PPT课件 图文

细 胞
质
高
液细 泡胞 膜膜
外界溶液
细 胞 壁
H2O
低
质壁分离复原结果
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自动分离与复原的 外界溶液: 葡萄糖、KNO3、乙醇、甘油等
植物细胞吸水方式: 成熟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吸水 未成熟植物细胞:吸胀作用吸水(主 要依赖细胞内的亲水物质,如蛋白质、 淀粉等)
质壁分离实验的应用: (1)判断细胞的死活; (2)测定细胞液的浓度; (3)比较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细胞壁 全透性 细胞液
细胞核
液泡膜
细胞膜 细胞质
原 生 质 选择透过性 层
成熟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植物细胞发生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原生质层内外具有浓度差
植物细胞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植物细胞吸水 植物细胞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植物细胞正常,无变化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植物细胞失水 质壁分离
三、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1、质:原生质层
壁:细胞壁
2、原理:见课本
3、材料:成熟植物细胞,且细胞质带
颜色
4、外界溶液:质量浓度为0.3g/ml蔗
糖溶液;清水
5、步骤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有一个紫色的中央大液泡 低倍镜观察 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蔗糖溶液
吸水纸吸引
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 低倍镜观察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发生质壁分离
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装片
吸水纸吸引
清水
液泡逐渐变大,紫色变浅 低倍镜观察 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 原生质层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PPT 课件

例2.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 (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 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 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 渗透压 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 质的渗透压 注释: A、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 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 入细胞,A错误; B、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 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错误; C、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 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 D、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 的渗透压,D错误. 故选:C.
①葡萄糖是以何种方式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 协助扩散 ②为了满足主动运输对能量的需求,你觉得小肠上皮细胞的 线粒体会集中分布在哪? ③由于主动运输的原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明显大于 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你觉得葡萄糖又是以何种方式通过 上肠上皮细胞膜进入到组织液? 主动运输
6、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的应用
①作物的合理灌溉,既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又降低土壤 溶液的浓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②盐碱地中植物不易成活或一次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都是因为土 壤溶液浓度过高,超过根细胞液浓度,导致根吸细胞不易吸水甚至失水造 成的。
③糖渍、盐渍食品不宜变质的原因是在食品外面和内部形成 高浓度溶液,使微生物不能在其中生存和繁殖。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复习课件PPT课件

第1页/共21页
注:半透膜两侧浓度差越大,达到动态平衡 时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第2页/共21页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渗透作用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③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 动态平衡。
。
(3)法囊藻细胞吸收K+和Cl- 的方式对活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 ,
这种吸收方式的实现,必须依赖的生理活动是 呼吸作用 。
(4)法囊藻细胞吸收的各种离子数量与海水中相应离子的数量不
成正比例,这与法囊藻细胞膜上的 运载各种离子的载体数量有关。
第18页/共21页
4.探究实验——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
①发生的条件: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细胞壁); 活细胞(死细胞的细胞膜变成全透性的)
② 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第4页/共21页
方法步骤
1、制作装片 2、先低倍后高倍观察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 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重复几次,使得洋葱鳞片叶表皮浸 润在蔗糖溶液中。 4、高倍镜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5、方法同3,让已质壁分离的细 胞浸润在清水中。 6、高倍镜观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19.实验室有新配制的蔗糖溶液(0.9 mol/L)和硝酸 钾溶液(0.45 mol/L)各一瓶,另有蒸馏水一瓶,因忘 记贴标签,仅凭肉眼已无法鉴别。你能以活细胞为材料 设计一个鉴别方案,将这三瓶液体区分开吗? 实验材料:3瓶液体、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适量、清 水。 实验用具:刀片、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 镜等。 实验步骤: (1)对三种未知溶液进行编号标记。 (2) 制3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作标记,用低 。
注:半透膜两侧浓度差越大,达到动态平衡 时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也越大。
第2页/共21页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渗透作用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③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 动态平衡。
。
(3)法囊藻细胞吸收K+和Cl- 的方式对活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 ,
这种吸收方式的实现,必须依赖的生理活动是 呼吸作用 。
(4)法囊藻细胞吸收的各种离子数量与海水中相应离子的数量不
成正比例,这与法囊藻细胞膜上的 运载各种离子的载体数量有关。
第18页/共21页
4.探究实验——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
①发生的条件: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细胞壁); 活细胞(死细胞的细胞膜变成全透性的)
② 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第4页/共21页
方法步骤
1、制作装片 2、先低倍后高倍观察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 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重复几次,使得洋葱鳞片叶表皮浸 润在蔗糖溶液中。 4、高倍镜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5、方法同3,让已质壁分离的细 胞浸润在清水中。 6、高倍镜观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19.实验室有新配制的蔗糖溶液(0.9 mol/L)和硝酸 钾溶液(0.45 mol/L)各一瓶,另有蒸馏水一瓶,因忘 记贴标签,仅凭肉眼已无法鉴别。你能以活细胞为材料 设计一个鉴别方案,将这三瓶液体区分开吗? 实验材料:3瓶液体、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适量、清 水。 实验用具:刀片、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 镜等。 实验步骤: (1)对三种未知溶液进行编号标记。 (2) 制3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作标记,用低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共39张PPT)

(2)根据运输方向: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 动运输。
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因素
•【例2】 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 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 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多选)( )。
A.曲线O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 K+载体数量未达到 饱和且能量充足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 K+过多,细胞大量排 出K+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曲线BC、FG段的形成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关 思维导图:
•特别提醒 表中“高浓度”、“低浓度”是指运输的离子或小分 子本身的浓度,而不是它们所在的溶液的浓度。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比较
物质出入细 胞的方式 运输方向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低浓度→高浓 度 需要 消耗
主动运输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是否消耗能量
不需要 不消耗
需要 不消耗
图例 小肠上皮细胞吸 O2、CO2、H2O、甘油、 红细胞吸收 举例 收葡萄糖、氨基 乙醇、苯等出入细胞 葡萄糖 酸、无机盐等
规律方法 坐标曲线题的解法 (1)理解纵坐标与横坐标表示的含义 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即纵坐标 随着横坐标的变化而变化。 (2)学会曲线中限制因素的判断 在曲线上升阶段,限制其增长的因素为横坐标 所表示的因子,如图中限制 EF段的因素为氧气的 相对含量;当曲线不再上升时,限制其增长的因 素需要从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如图中限制 FG 段的因素为载体数量 ( 内部因素 ) 和 温度(环境因素)等。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被动运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

【解析】选D。由于图甲中的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图甲中的液面高度先上 升到一定高度后保持不变;图乙装置漏斗中葡萄糖浓度大,导致液面上升,由于 葡萄糖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导致半透膜两侧浓度差降低,所以漏斗中液面会降 低。
2.如待漏斗
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
【素养案例】 如图是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外有不同浓度的同一种溶液S1和S2,实 验起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开始时S1浓度大于S2浓度 B.渗透平衡时S1浓度大于S2浓度 C.渗透平衡时无物质透过半透膜 D.如果将S2浓度适当降低,则渗透 平衡时液面差更大
3.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如图表示透析袋 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解析】选B。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后,蒸馏水将不 断向透析袋中扩散,蔗糖溶液浓度随之下降,但受到透析袋容积的限制,到一定时 间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保持相对稳 定。
2.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转运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种转运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B.甘油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 C.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该物质的转运速率 D.在该物质转运过程中转运蛋白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解析】选D。分析图可知,该物质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运输过 程中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该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 方向是顺浓度梯度,A错误;甘油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运输,特点是从高浓度一侧 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B错误;协助扩散不消耗 能量,动力是浓度差,则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不会提高该物质的转运速率,C错误; 图中转运蛋白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形状发生了变化,D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课时作业
解析: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 (即方式a)运 输,A错误;方式a与载体无关,只与浓度有关,B错误;方式 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抑制 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而与自由扩和 协助扩散无关,D错误。
答案: C
生物 必修1解析: 图Ⅰ中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但相应物质进入细 胞不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水、 CO2和O2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出细胞的;图Ⅱ中物质的运输过 程既需要载体蛋白也需要能量,对应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其中葡萄糖除了进入红细胞外,进入其他细胞均为该方式。性 激素为脂溶性物质,是以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的,而胞吞 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生物 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记知识纲要]
生物 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背关键语句] 1.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是浓度差。 2.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 散。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载体数量。
课时作业
解析: 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 过程中既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又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 协助。由于细胞膜上不同离子的载体数目不同,故细胞吸收不 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相同,A错误;低温会抑制酶的活 性,导致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降低,B错误;只有活细胞 才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且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 择透过性,因此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活细 胞中,C正确;叶肉细胞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 子,D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全章章末高效整合精讲ppt课件

浓度之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
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镜―检→刚刚发生质壁
分离时所需时间的比较→判断细胞液浓度大小(时间越短,细胞
液浓度越小)。
生物 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4.比较一系列溶液的浓度的大小 同一植物的相同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镜―检→记录刚 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 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 KNO3 和蔗糖溶液) 相同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镜―检→只发生质壁分离 现象→溶质不能通过原生质层的溶液(如糖溶液)。 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溶质能通过原生质层的溶液(如 KNO3 溶液)。
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结 果
生物 必修1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解析: 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之外的部分。 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ab段 原生质体体积变小,液泡内失去水分,故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 大,B正确;只有活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c段因细胞 吸 水 使 原 生 质 体 体 积 增 大 , C 错 误 ; 用 一 定 浓 度 的 KNO3 溶 液,可得到类似乙二醇溶液的结果,D错误。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都 是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其运输的动力都是浓度差,与
O2浓度无关。 (2)主动运输方式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在O2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PPT课件(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素养·探究】——母题追问 (1)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 若要使漏斗液面上升的更高,可采取什么措施? 提示:向漏斗中添加一些蔗糖或其他不能通过半透膜的 溶质。
(2)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 若在平衡状态下向烧杯中添加少量葡萄糖(不能通过半 透膜),漏斗液面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提示:漏斗液面下降。因为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降低了。
2.教材中渗透装置漏斗液面达到平衡状态时,试比较漏 斗内外侧液体浓度的高低,并分析原因。(科学思维) 提示:(1)漏斗内是蔗糖溶液,烧杯中是清水,蔗糖溶液 浓度>清水。 (2)漏斗内的液体浓度高,保持向上的吸水力,当吸水力 与液柱的重力相等时达到平衡。
【素养案例】 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 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在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
小于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_____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吸水。
【激疑】 动物细胞长时间处于低渗溶液中细胞形态会发生什么 变化? 提示:细胞膨胀,有可能涨破。
3.水进出植物细胞(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植物细胞所形成的“渗透装置”。 (1)半透膜(原生质层):_细__胞__膜__、__液__泡__膜__以__及__两__层__膜__之__ 间的细胞质 ___________。
()
A.液面上升的速率先加快后减慢,最终维持稳定 B.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的速率逐 渐增大 C.当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 膜扩散 D.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
【解题导引】 (1)回忆关键知识点:水分子扩散的速率与浓度差大小 的关系:浓度差越大,扩散的越快。 (2)认清渗透平衡的本质:渗透压(长颈漏斗的吸水力)= 液柱的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 胞的质 壁分离 及复原
实验现象:
蔗糖 溶液
清水
中央液 泡大小
变小
逐渐恢复 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 的位置
原生质层脱 离细胞壁
原生质层恢 复原来位置
细胞 大小
基本 不变
基本 不变
得出结论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成熟的植物细胞靠渗透作用吸水。细胞液 与细胞外界溶液发生了渗透作用。
2.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交流
1.实验结果与你与预期相吻合吗?它是否支持你所作出 的假设?如果有的结果与预期有所不同,你认为应当作 怎样的解释?
2.如果没有细胞壁,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只发生渗透作用的吸水或失水
3.如果滴加的是0.5克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 么不同?
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导致植物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 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具 有普遍性。
巩固练习
1.以下可以发生渗透作用的是( A.煮熟的马铃薯条放入水中 B.把干种子放在清水中 C.烈日下菠菜叶子下垂 D.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
D)
2.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 b 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水
3.用小滴管在表皮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盖上盖 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液体。
4.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原生质缓慢收缩,逐渐出现与细胞壁 分离的现象,直到原生质收缩成球状小团,与细胞壁完全分开。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清水,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收, 使清水置换蔗糖溶液。
6.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质壁分离现象缓慢复原。
设计 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
方案 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再将细胞浸润
设计实验
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
预期 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 结果 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
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进行实验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
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 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想象空间
发挥空间 想象力,想象 一个近似球型 的细胞,其细 胞膜的磷脂双 分子层的三维 立体结构!
胆碱 磷酸 甘油
脂肪酸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
溶于脂质的物质
●
细胞膜
白细胞吞噬病毒的过程
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的浓度 差,一般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
课题一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4.如果将红细胞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呢,细胞有什么 变化?原因?
红细胞不吸水也不失水,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因为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浓度,所以单位时间渗入的水分 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水分子的运动达到动态 平衡,因此表现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自由扩散
2.协助扩散:
特征: 1.顺浓度梯度运输 2.需要载体参与 3.不需要消耗能量
(二)思考与讨论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因为二 者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
2.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共同之处是都不需要细胞 消耗能量。不同之处是:前者不需要蛋白质的协 助,后者必须有蛋白质的协助才能实现。
问题
1.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的情况吗?
2.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
3.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与半透膜?
2.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 原生质层 相当于半透膜
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提出问题(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吗?)
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因为,细胞膜同样具有有些物质可以通过,而有些物 质不能通过的特点。
问题二 什么情况下,红细胞会发生吸水或失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基质浓度时, 红细胞失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基质浓度时, 红细胞吸水。
课题一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总结】红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外界溶液与细胞质基质存在浓度差
是( D )
A.盐水中的Cl-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进行实验
1.剥取洋葱鳞茎的鳞片叶,外表皮紫色较浓的更好。用解剖刀 或刀片在叶片外表皮划一0.5 cm见方的“井”字。
2.用尖嘴镊从“井”字中央的一角小心地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撕下,平铺在载玻片中央。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一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水稻
番茄
初始浓度
0 Mg2+
Ca2+
Si4+ 离子
1.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是不是水
稻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 跨膜运输也是这样吗?
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 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 动的需要。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有选择吗?如果有,这种选择性有 普遍性吗?
运
运 输 速 率
运 输 速 率
输 速 率
浓度差 运 输 速 率
耗氧量
浓度差
细 胞 内 浓 度
(细胞外浓度)
思考!
浓度差
时间
上面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
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
(四)技能训练
1.K+和Mg 2+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 2.Na +和Cl -是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的。 3.提示:因为以上四种离子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较
①具有半透膜(主要)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
课题一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问题:细胞是否会发生渗透作用呢?
(一)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分析右图,一段时间后红细
胞会发生什么变化?
放到清水中,细胞不断吸水膨 胀直至胀破。
红细胞置于清水中
疑问?红细胞是否也是发生渗透作用呢?
课题一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探究】红细胞是否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问题一 红细胞的 细胞膜 相当于半透膜,为 什么?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半透膜:半透膜 是一类可以让小 分子物质通过而 大分子物质不能 通过的一类薄膜 的总称
渗透作用装置
分析实验现象
1.第一组装置的 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 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 管内液面升高。
2.第二组装置,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液面 还会升高吗?
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 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分析实验现象
3.第三组装置,清水换成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 果会怎样?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 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 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附:磷脂(膜脂)的运动有多种形式:
1.侧向扩散; 2.旋转运动; 3.摆动运动; 4.伸缩运动; 5.翻转运动; 6.旋转异构
一、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 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 蛋白的扩散。
1.自由扩散:
特征: 1.顺浓度梯度运输 2.不需要载体 3.不需要消耗能量
需要消耗
葡萄糖、氨基酸通 过小肠上皮细胞膜; 离子通过细胞膜等
三、胞吞和胞吐
一些大分子或物质团块的运输,是通过胞吞 和胞吐作用来实现的。 胞吞: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 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如果进入的是固态物质, 称为吞噬;如果进入的是液态物质,称为胞饮。) 胞吐: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 到细胞外的过程。
3.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 进行的,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所以统称为被动 运输。
二、主动运输: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需要 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 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特征:
1.逆浓度梯度运输
2.需要载体 3.需要消耗能量
课题一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思考】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 不可以,因为血红蛋白是大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
2.当外界溶液浓度过低时,红细胞会发生什么变化?原因 会发生吸水并且胀破 ,因为外界溶液浓度过低,红细
胞不断吸水,而细胞膜的伸缩性是一定的,超过了这个限 度,细胞就会破裂。 3.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易溶于脂
质的物质,也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质的
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
②1897年,Crijins和Hedin用红细胞做实验,同样也
证明分子的通透性与其在脂质中的溶解度有关,且溶解
度越大越容易通过。
动动脑
筋
你从以上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说明理由。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脂质
讨论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与什么?
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 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 水较多。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 镶嵌模型
细
胞 脂质(磷脂最丰富) 大约占50%
膜
的
主 蛋白质
大约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