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完美版)

二次备课
通用版
年级:五学科:语文单元:第二单元任课教师:张猛
课题
7、珍珠鸟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指名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__贪玩__尽职古怪__温柔可亲__一声不响__怕__勇猛
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4.特点层次。
新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教案(含反思)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⑥指名读这段话。
⑦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
⑧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
⑨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
⑩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2】
(4)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5)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6.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
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识记故事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重要内容。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3.通过多次朗读,学生能够提高朗读的音调和节奏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表演。
2.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在课文中进行理解和思考。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情感目标1.通过展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体会爱情的美好与复杂。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2.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有节奏地进行朗读。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认知。
2.在朗读中让学生能够把握好音调和节奏,做到情感真切。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分析笔记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文的朗读稿,并熟悉故事情节。
3.课堂准备录音设备和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热情。
2. 学习•讲解《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或朗读,教师点评。
3. 拓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感世界。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表演•学生自由分组表演《贾宝玉与林黛玉》中的片段,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贾宝玉与林黛玉》进行深入理解,提高朗读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下节课将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逐渐推测资料干涸裹挟突如其来
陨石彗星熔岩痕迹拍摄荒凉寂寞
(二)我能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说地球和火星是“孪生兄弟”?
(三)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个人加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
(2)让学生仔细阅读五个句子,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3)教师评议,看词语填得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4.教学第四部分。
(1)学生读八个成语。
(2)教师指出这些词中都含有“看”的字眼,让学生在词中找找看,拿不准的可以查查字典。
(3)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2.火星上的水未能留住是因为火星比地球______,对物体的吸引力也______,气体脱离火星不需要______的速度。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上的水______,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_______,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便___________。
3、我会选
侵占侵入侵袭袭击
1.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有些地方变成沙漠了。
()()()()
jiā chù sì yǎng xiào lǜyòu rén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教学内容】教科书P18~21 内容。
【教学目标】1. 会写课文 11 个生字,会认“瑜、幔”等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揭示课题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长江边上,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神奇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课件,简单了解《三国演义》。
2.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再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
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汇报交流。
(1)借箭的原因:1~2 自然段;借箭的经过:3~9 自然段;借箭的结果:10 自然段。
(2)概括课文大意。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三、略读“借箭原因”,体会人物内心1. 通过课前的阅读,我们了解到周瑜妒忌诸葛亮,要陷害他。
那么周瑜是怎样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这个任务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1~2 自然段,认真研究他们的对话,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2. 周瑜与诸葛亮在对话时,心中各自是怎样想的?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分角色朗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我们共同体会周瑜的暗藏杀机、心怀鬼胎,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不动声色。
3. 那么,“草船借箭”之后,周瑜对诸葛亮又有何评价呢?(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出示此句,学生齐读)接下来,我们重点研究“借箭的经过”,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篇1[教学目标]1、认识“辆”“匹”“册”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一辆车、一匹马”等6个数量短语,初步养成使用量词的习惯,对于不同的事物使用不同的量词。
2、熟读并背诵《字母表》。
能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一一配对。
3、学会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形近字的字形,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4、熟读并背诵《春晓》,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光。
5、阅读《阳光》,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量词,背诵古诗。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理解诗文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出示生词卡片。
教师领读生词,学生跟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2、仔细观察,这一组词语有什么样的特点?(都是以“一”开头的词组,揭示量词的概念)3、学习量词。
出示相关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根据图片上的信息,来说一说物体的数量。
如,老师问:一车?生答:一辆车。
4、量词的用法:这些量词都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单位,针对不同的事物,所使用的量词也不一样。
量词不可乱用,要使用恰当。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量词?说一说。
(一只鸡、一头牛、一朵花、一个苹果)二、字词句运用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语文园地一中的《字母表》,指名背诵,分小组背诵,评选出最熟练小组。
(2)教师利用展示《字母表》,仔细观察每一组大小写字母,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同桌展开游戏活动,一个同学出示大写字母,另一个同学从字母卡中找出对应的小写字母,然后两个同学将字母卡同时放在桌上,一起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上“找一找,连一连”的内容。
学生完成课本练习,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行对答案,对全对的同学提出表扬。
(5)学生拿出练习本,开始默写《字母表》,查漏补缺。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课本上的两组字,教师指名读,及时正音。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各有怎样的特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优质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故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写读后感的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内容。
二、教学准备
1.备好习作写作讲解的范文。
2.确保学生已经读过相关故事或文章。
3.准备展示板或电子设备,用于展示范文和教学素材。
三、教学流程
1.导入
–给学生简要介绍写读后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2.阅读故事
–让学生阅读相关故事或文章,确保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范文分析
–展示习作范文,逐段分析范文的结构、语言表达和观点。
4.写作讲解
–讲解写读后感的写作步骤和技巧,包括感想提炼、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
5.写作实践
–让学生根据所读故事或文章内容,开展写读后感的实践活动。
老师可给予指导和建议。
6.讨论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7.总结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提升写读后感的习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11个生字,认识新生字如“瑜、幔”等。
2.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研究、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XXX、XXX等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悟XXX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揭示课题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引出故事背景。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简单了解《三国演义》。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
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汇报交流,概括课文大意。
三、略读“借箭原因”,体会人物内心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XXX把造箭的任务交给XXX的心理活动。
2.分角色朗读XXX和XXX的对话,了解两人的心理活动。
3.探究“草船借箭”之后,XXX对XXX的评价。
四、合作探究,领悟神机妙算,感悟人物形象1.自读课文,找出XXX“神机妙算”的表现。
2.画出有关语句,并进行批注。
3.探究人物形象,领悟XXX的神机妙算。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感受人物形象,领悟XXX的神机妙算。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学生自主阅读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在全班交流中,我们可以探讨一下XXX的神机妙算,他都算到了什么?首先,XXX算到了天。
在大雾漫天的情况下,XXX和XXX都能看到对方的面容,这说明他们都有着极高的智慧和洞察力。
XXX在三天前就预见到了这场大雾,这让他暗自得意。
而这场大雾也让XXX无法派出兵力,XXX借箭的计划得以实现。
其次,XXX算到了人。
他笑着说:“雾这样大,XXX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这个笑容中蕴含了多重意味,他在XXX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也在讽刺XXX的多疑和XXX的自不量力。
此外,XXX还算准了XXX不会泄密,他对XXX的了解让他可以放心地借船,而XXX也果然没有向XXX透露这个秘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二单元教学内容:1、精读课文:《猫》、《珍珠鸟》、《老人与海鸥》。
2、略读课文:《海豚救人》、《草虫的村落》。
3、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3、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4、识字27个,会写生字27个。
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知道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都是人类的好伙伴。
2、通过学习课文,得到有益的启示。
过程方法:读议结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主题内容教学,在理解的基础上,重视朗读的指导,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心阅读,关注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课时安排:10课时6、猫教学内容:学习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学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2、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过程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自学课文A.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
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
B.查字典: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C.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
小朋友再读一遍。
划分段落。
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部分。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
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
(释:无忧无虑)△(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
(释:尽职)(突出:"非┉┉不可┉┉")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6.比较读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①说它贪玩吧它很老实比较读再比较比较,体会体会②它很贪玩"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7.根据板书指点:说它老实(可是)贪玩贪玩(可是)尽职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
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
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8.指导朗读。
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9.继续往下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
例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用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都可以讲。
自己讲书要点:(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
突出有关词语:长短不同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粗细各异(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一、继续精读课文。
第一部分,第三节。
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
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
"既┉┉又┉┉""虽┉┉但更多的是┉┉"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
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__贪玩__尽职古怪__温柔可亲__一声不响__怕__勇猛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
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4.指导:概括意思,这一部分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部分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第二部分1.你们再看第二部分的第一句,在这部分中的地位怎样?(总起概括)。
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
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
("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4.特点层次。
二、练习背诵。
三、说话练习。
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
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6、猫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响古怪怕勇猛好玩具小猫也不哭更可爱胆子越来越大摔抱打教学反思:7 珍珠鸟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方法过程:通过多读,查找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情感态度: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一、引入: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二、学习课文: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2)“屋里飞”: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也变了。
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