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延续
文化传统延续例子

文化传统延续例子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们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许多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或者遗失。
然而,一些文化传统却能够延续下来,成为了民族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中国的春节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统延续的例子。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盛大庆祝。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比如贴春联、包饺子、走亲访友等。
这些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习俗,更是中国人对于家庭、友情和社会的情感表达。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的恒河节。
恒河节是印度教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数百万的
印度教徒会前往恒河边沐浴,以此来洗净自己的罪孽。
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数千年,成为了印度文化的一部分。
在西方,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
腊的传统体育盛会,后来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和发扬。
这一传统不仅仅是体育竞技,更是对于和平、友谊和团结的追求。
这些例子都表明,文化传统的延续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自己
的历史和文化,更能够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归属感。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传统,让它们继续在当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存。
延续优良传统的成语

延续优良传统的成语有:
1.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
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
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2.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
的道路。
3.发扬光大:发:发展;广大。
多指继续提高,进一步发展。
4.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批某种思想、
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5.薪火相传:薪:柴;火:火种。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比喻
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6.承上启下:接连前面和后面。
形容连接或关联的紧密。
7.继古开今:继往开来的意思,指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多
用于形容文艺作品。
8.开创未来:开拓创新,创造未来。
9.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整个道德体系中。
后来泛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
10.绳其祖武:绳:继续;武:足迹。
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
比喻继承祖业。
传统文化延续存在的力量和意义

传统文化延续存在的力量和意义
传统文化:永恒之光与当代意义
一、开篇:永恒之光
传统文化,如同一束永恒的光,在历史的长河中照亮了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
它既是过去的记忆,也是未来的希望,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深厚的底蕴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文化的根基:历史与传承
1.历史深度: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形成的。
这种沉淀不仅仅是时间的积累,更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它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2.传承之力:文化的传承往往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得以延续。
无论是口头传说、文字记载还是艺术表现,都是人们为了传承文化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三、文化的力量:认同与凝聚
1.民族认同: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
它帮助一个民族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与其他民族区分开来。
2.社会凝聚: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传统文化如同磁石,吸引着人们围绕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四、文化的意义:指引与创新
1.历史指引: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2.创新驱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
相反,它鼓励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意义。
五、结尾:当代使命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不仅要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更要努力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
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上古世的文化传统如何传承?

上古世的文化传统如何传承?
一、口头传承
在上古世,文字尚未出现之时,人们主要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承文化传统。
长辈们会将自己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传授给后代,通过口口相传,保持文化传统的延续。
这种方式虽然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传承
古代的文化传统在上古世主要依靠实践来传承。
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来传承文化价值观念和技艺。
比如,在制作美食、编织工艺、农耕技术等方面,通过实践传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并发展。
三、象征传承
上古世的文化传统也通过象征符号的传承来延续。
人们会用图腾、绘画、雕刻等方式将文化传统的精髓传达下来,这些象征符号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价值和传统意义,通过代代相传,文化传统得到了延续。
四、祭祀传承
在上古世,祭祀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传承方式。
人们通过祭祀神灵、祖先等方式表达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敬畏,同时也在祭祀过程中传承和传播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使文化传统得到传承并弘扬。
五、传统节日传承
上古世的文化传统也通过传统节日得以传承。
人们在特定的日期举行庆祝活动,通过各种仪式、表演、礼仪等方式传承文化传统。
传统节日成为了人们弘扬文化传统、传承文化价值观念的载体,保持了文化传统的延续。
传承的作文

传承作文传承,是文明的火种,是历史的纽带,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是文化与智慧的延续。
在这篇作文中,我们将探讨传承的意义,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从书法、绘画到京剧、茶艺,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现代社会,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传承这些文化,如举办书法比赛、京剧演出,以及开设茶艺课程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家族传统的延续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族传统是家族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家训和家风,它们代代相传,成为家族成员的行为准则。
通过家庭教育,长辈们将这些传统传授给下一代,使家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
三、技艺的传承技艺的传承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传统的手工艺,还是现代的科技技能,都需要一代代人的学习和传承。
在手工艺领域,如刺绣、剪纸、陶瓷制作等,许多工艺大师通过收徒授艺,将精湛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人,使得这些技艺得以流传。
四、精神的传承精神的传承是文化传承的核心。
它包括了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教育中,我们强调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学习历史英雄的事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五、传承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也给传承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能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全球化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我们需要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结语传承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它要求我们既要珍惜和保护传统文化,又要勇于创新和改革,让传承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通过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新常态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新常态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新常态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需要认识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认识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和延续过去的形式,而是要将其内涵和精神传承下去,通过创新和发展使其与时俱进,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二、传承路径的方法和途径1. 教育传承:教育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新常态下,需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体系中,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化对其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2. 文化活动传承:文化活动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节庆、展览、演出等活动,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 科技传承:科技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助力。
在新常态下,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让更多的人通过新媒体渠道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4. 社会参与传承:社会参与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需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中,如捐赠文物、资助文化项目、支持传统文化研究等,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在新常态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等因素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一些传统文化本身的保护和传承困难等。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1. 加强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保护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
2. 提高文化自觉:通过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等途径,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觉性,让中国人更加自豪并积极地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节日与传统的延续》高中作文800字

《节日与传统的延续》高中作文800字标题:节日与传统的延续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积淀,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深远的影响,它们以各自的方式诉说着我们的历史、文化和信仰。
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代表着希望和生机。
在春节期间,我们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这些习俗都是我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中秋节,则是团圆的象征,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家团聚,共享月饼,赏月,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正在逐渐被忽视。
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送祝福,而忘记了传统的贺卡和亲自拜访;家庭聚会也更多地选择在餐馆进行,而不是在家里亲手烹饪。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个假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每一个习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纽带,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使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并保护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
学校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和熟悉这些节日的历史和意义;家长也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尊重和热爱这些传统节日,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到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传统文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节日庆祝方式,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节日的庆祝活动中来,通过网络分享节日的故事和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节日的影响,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节日与传统的延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只有当我们珍视并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我们的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薪火相传的句子

薪火相传的句子1. 传统文化是薪火相传,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2. 只有薪火相传,我们才能让美好的传统文化继续延续下去。
3. 只要有人继承着,薪火就不会熄灭,文化的火种就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4. 让薪火从一代传到一代,我们才能让文化的热情永远不会熄灭。
5. 薪火相传代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6. 只有靠着薪火相传,我们才能让祖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在后人中流传下去。
7. 薪火传承的意义在于让我们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8. 只要我们不断弘扬传统文化,不断传承薪火,我们的民族就会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
9. 薪火相传是我们民族文化有源不断的动力,是我们民族文化永葆生机的根源。
10. 我们应该通过薪火相传,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子孙后代。
11. 薪火相传的使命不是简单的接力赛,而是一种责任和使命,需要我们亲自去实践和努力。
12. 只有薪火传承下去,我们才能看到蓝天白云下,人们欢聚一起的美好景象。
13. 一方面,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另一方面,也要为之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14. 我们应该珍惜薪火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也应该不断创新,打造出更加优秀的文化传承形式。
15. 薪火相传是一种艰辛的过程,但是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练,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6. 通过不断的薪火传承,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逐渐走向世界,为整个人类进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7. 我们应该尊重过去,珍惜现在,同时也抱有更为美好的未来愿景,不断燃起薪火,让文化不断发展进步。
18. 薪火相传需要不断的接力努力,虽然过程充满困难,但是最后得到的结果将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19. 通过薪火相传,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从中获得启示和鼓励。
20. 只有不断地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潜力,不断增强文化的內涵,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薪火相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延续
发表时间:2017-10-16T13:40:45.3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作者:廖文宇
[导读] 更多的是要挖掘传统建筑的意向、文化、精神内涵,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意义的建筑形象。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每个拥有建筑文化的民族都会发展他们钟爱的形式元素,这些形式就如同他们的语言、服饰和民间传统一样拥有特殊的地位。
因此,本文从两个时期来论述传统的利用:解放前早先传统的延续和解放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性、传统和可识别性。
关键词:传统的延续;可识别性;现代主义
在现代建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的建筑已经失去了可识别性,我们迷失了。
我们中国古代建筑曾经独树一帜,美轮美奂,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如今,我们想要有自己的建筑特色还得从传统建筑中取经。
1 早先传统的延续
之前我一直认为传统是传统,现代是现代,两者分离并且对立的,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
因为在现代建筑开始的早期,和任何新生运动一样,现代运动也只是凤毛麟角。
比如说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多数建筑就仍然延续了之前的传统和本土方式。
甚至就连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都从传统中获益良多:赖特曾经声称自己工作的目的就是致力于“使保守成为一个褒义词”,并且强调“这丝毫不应否认伟大建筑固有的基本法则和秩序”;勒.柯布西耶也宣称历史是他唯一的真正老师;密斯.凡.德.罗有过之而不及,他将历史作为一种需要在现代建筑语言中提炼的原则和灵感之源。
由此可见,“现代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的差别似乎被过分夸大了。
为定义统一的现代主义,人们必须煞费苦心,要么将某一种风格锁定在某一个时期,要么将某一个时期与某一种风格捆绑在一起。
但是,各种所谓的风格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风格之间是有某种关联的,就像新艺术运动:尽管相对而言,新艺术运动本身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它强调有机、提倡从自然形态中抽象出形式的主张却影响深远。
如果没有像荷兰建筑师德.克勒克留下的那些杰出的表现主义建筑遗产,爱因斯坦天文台将难以设想。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看出早先传统的延续。
例如斯图加特火车站,它沿用了砌体形式,墙面质朴,外表敦厚,类似罗马风的形式,又能看到“红屋”的影子。
它的窗上虽然也沿用了拱券,但是已经简化了很多,而且是嵌在墙体中的,方形的开窗也很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
在入口处用了一个大大的罗马式半圆拱,加上一个挑檐板,仿佛新旧交融。
左侧外廊虽然也用了柱子,但是柱子被简化了,柱子还是通高的,大概有三层楼高,看上去很纤细,比例宜人,并且与右侧的横向开窗形成对比,柱式这一古典元素在这被运用的恰到好处,即使是到今天还觉得很现代,一点也不过时。
在斯图加特火车站,传统元素被活用的很好,传统与现代共存;还有鲁道夫.斯坦纳设计的瑞士歌德馆,该建筑用两个穹顶统领一个放射状的多边形平面,它被认为是一种代表宇宙的多面体,象征着人智学是一种信仰和理念体系的能量中心。
它的外表都是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即使是一个圆也要分成多段,歌德馆借鉴了印度的窣堵坡形象,还加入了世界山脉的主题。
但是与窣堵坡不同的是,歌德馆完全由混凝土建造,经典形象被新的材料重塑了。
并且,它矿物般的切面直达卷曲的屋顶,让人联想到朗香教堂,造型独特的爱因斯坦应该也受到过启发。
歌德馆不仅应用了传统还给后世的设计以启发,是一个有价值的建筑;另外还有林肯纪念堂,纪念堂位于国会大厦和华盛顿方尖碑的主轴线上是总统大道与位于波托马克河另一边的阿灵顿公墓之间的视觉连接。
当时为了避免削弱国会大厦的重要性林肯纪念堂没有使用穹顶,但是它面对主轴线,所以丝毫不影响他的神圣。
它明显借鉴了希腊神庙的形象,耸立于基座之上,外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
但是又有区别,其檐壁和楣构上的雕饰象征着美国各州和它们的统一;还有印度的总督府,它混合了各种历史语汇,平面组织采用了西方古典布局,外观则是参杂着印度传统的岩石护缘,上面有宽宽的凹槽。
红色和金色的砂岩属于公认的德里传统,而朝上的台盆和凸缘则是典型的莫卧儿或者拉吉普特人装饰的反转。
这栋建筑的穹顶独创性地融合了两种建筑原型:罗马万神庙和佛教窣堵坡,而且还是政治权力的象征。
它的挑檐深远,是为了适应印度的炎热气候,墙上还有类似佛教的龛一样的窗洞。
总督府巧妙地融合了西方和印度的传统,堪称殖民地建筑的一大奇迹。
2 发展中国家中的现代性、传统和可识别性
何为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是19世纪为了解决西方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而出现的形式。
当它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达到成熟后被发展中国家引进,发展中国家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从农村到城镇的转变,这样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都会有一定差距,其最后的效果也会大大折扣,毕竟发达国家有了多年的积累。
因此并不见得一味用现代建筑就是好的,于是,有一部分人就坚持沿用传统建筑。
但是,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一成不变的模仿、保守只能制造出传统建筑的赝品。
我们要做的是创造出适应当下,能对目前日常生活有意义的建筑形象。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避免伪地域主义,伪地域主义只是外表披着一些“历史”,其内部还是现代框架盒子式。
我们要的是现代的、真正的地域主义,是在总结当地传统经验之上并与成熟的现代建筑语汇相融合。
在这些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案例:
1:哈桑.法赛训练努比亚农民自建的圆顶屋。
圆顶屋采用的是当地的泥土建造,用了简单的元素建造——坯土和拱券。
圆屋顶很好的适应了当地的资源与气候,当地泥土资源丰富,而且泥土具有隔热功能,加上开窗又很小,使得室内温度较适宜。
2.查尔斯.柯里亚设计的甘地纪念馆。
这是一栋由庭院、廊道、凉亭以及水池围合成的建筑群,这些空间用清水砖柱墩支撑,混凝土横梁和天沟,金字塔形的瓦顶构成。
纪念馆的空间很通透,大多是半围合的,一看就让人想到乡村中典型的“户外空间”,而且中央的水池可以降低周围温度,很适应当地炎热的气候。
纪念堂之所以用这么质朴的材料和简洁的形式是为了体现甘地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简单生活形式的贡献。
3.多西设计的印度管理学院。
这是一个由连廊、庭院和轴线串联在一起的空间,其最大特点是上面有一连串的遮阳板,能够为下面提供连续的遮蔽空间。
它的建筑材料来源于当地,并且用了印度代表性的土黄色。
最后,对于中国传统的延续,一个很大问题在于传统是和政治或历史捆绑在一起的。
在政府眼中,政府办公建筑就一定会有一个高高的大台阶,门口必定放两个威严的狮子,建筑必定会在体量上“震慑”你,还有台阶的数量也会有要求。
这是统治者从历代宫殿、衙署上理解的传统。
还有,每当时代变革时,建筑就成了那个时代的象征被毁掉。
当这些情况有所改善,传统得到重视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现
在一提传统就盲目的仿古,导致了一大批假古董。
各个时期的风格、构件拼接在一起,不求甚解。
仿的好一点的还能骗骗人,不好的就像一个畸形儿。
显然,我们希望的传统的延续不是这样子,因为古代的建筑只能适应于当时的背景环境,如果不假思索的仿造其使用也是不方便的。
要想真正地延续中国的传统就必须要摈弃这种简单的模仿形式,更多的是要挖掘传统建筑的意向、文化、精神内涵,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意义的建筑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先觉汪晓茜. 外国建筑简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威廉J.R.柯蒂斯 20世纪世界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