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佩茱萸簪菊花_节日庆典

合集下载

重阳节民俗有什么活动介绍

重阳节民俗有什么活动介绍

重阳节民俗有什么活动介绍一、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二、簪,菊花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三、吃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四、登高,旅游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五、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重阳节各地习俗国内【江西省】XX县九月九日篁岭举办晒秋节婺源篁岭古村还保留较好的“晒秋”生产生活现象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河北省】XX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陕西省】XX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XX市】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XX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安徽省】XX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福建省】XX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XX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XX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广西省】XX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XX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四川省】旧时XX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河南省】xx年中国民协授予XX市XX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并在西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国外【韩国】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日本】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重阳节的神话传说《续齐谐记》记载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民间演化版本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毕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九九重阳有什么习俗以及会做什么

九九重阳有什么习俗以及会做什么

九九重阳有什么习俗以及会做什么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九九重阳有什么习俗以及会做什么,欢迎阅读!九九重阳的习俗1、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无处无之”。

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

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重阳习俗插茱萸佩菊花庆祝节日

重阳习俗插茱萸佩菊花庆祝节日

重阳习俗插茱萸佩菊花庆祝节日重阳节,又称为秋日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在这一天庆祝,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祝福。

在这一天,有许多与重阳习俗相关的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插茱萸和佩菊花。

本文将介绍重阳习俗的起源和意义,以及插茱萸和佩菊花的庆祝方式。

重阳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据说最早源于唐朝。

传说唐朝的一位大臣发现自己九个儿子在九月九日都相继去世,非常伤心。

为了消除厄运,他找来了一位智者的建议,他树立了宴会来减轻他的痛苦。

他把酒和食物带到了附近的山上,以此纪念他的儿子。

这个传统渐渐扩展到整个国家,演变成现在的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敬老节日,人们会去探望年长的亲戚和长辈,并为他们祈祷吉祥和健康。

此外,重阳节也成为了良辰吉日,许多人在这一天举行婚礼、祈福或出行,以迎接好运。

此外,重阳节还是一个登高的好日子。

人们会选择爬山,运动身体,展望美好的未来。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

茱萸是一种被认为能辟邪、驱瘟的植物,也是延年益寿的象征。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将茱萸插在家门口或者佩戴在身上,以避邪和祈求平安、健康。

茱萸的香气也被认为可以驱散厄运和邪气。

佩菊花是重阳节另一个重要的习俗。

菊花是秋季的代表花卉,寓意着金秋时节的繁荣和吉祥。

人们会将菊花佩戴在身上,或者摆放在家中,以祈求好运和繁荣。

菊花的香气也可以带来愉悦和宁静的心情。

在重阳节期间,许多城市还会举办菊花展览,展示各种各样的菊花品种,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庆祝重阳节的同时,人们还会一起品尝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传统的糕点,它由粳米和各种坚果、干果制成。

这些成分被认为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

人们相信吃重阳糕可以消除疲劳和增加生命力。

重阳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呈现了中国人传统敬老的价值观和对长辈的尊重。

插茱萸和佩菊花是重阳习俗中的重要环节,它们象征着吉祥、繁荣和长寿。

通过庆祝重阳节,人们希望能够祈求平安、健康,并将这种传统习俗传承下去。

重阳节手抄报:老人节的习俗文化

重阳节手抄报:老人节的习俗文化

重阳节手抄报:老人节的习俗文化重阳节手抄报:老人节的习俗文化重阳节手抄报:老人节的习俗文化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古人这天要身佩茱萸(药用植物),登高远望,饮菊花酒,以避邪祛灾。

唐宋时,过重阳节又增加了吃糕的内容。

因糕与同意,吃糕也就被赋予登高的含意了。

重阳节的习俗,除了登高、吃糕外,还有其他的哦!重阳节的习俗1、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饵,即古代之糕。

《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

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

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

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重阳节的习俗2、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

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

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

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

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

重阳节插茱萸赏菊花的传统民俗

重阳节插茱萸赏菊花的传统民俗

重阳节插茱萸赏菊花的传统民俗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举行。

重阳节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活动是插茱萸和赏菊花。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茱萸又称为“斛木”,寓意驱邪、避灾、祈福。

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早早起床,尤其以老年人为主,他们会用茱萸枝叶装饰自己的房屋,或者佩戴茱萸花环,以求斥凶避邪,祈福平安。

此外,插茱萸还有预防感冒、驱除虫鼠的功效,因此重阳节这一天也被视为“千万鬼节”,人们也会在房屋门前以及床下摆放一些茱萸枝叶,以辟邪消灾。

赏菊花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重阳时节,正是金秋时分,菊花盛开。

人们常常会在这一天前往公园、景区或私人花园观赏菊花的美丽。

赏菊花本身是一种审美活动,人们欣赏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菊花,赞叹它们的美丽和芬芳。

赏菊花也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欣赏,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重阳节的习俗还包含一些其他活动,比如登高、踏秋、品尝重阳糕等。

登高是为了迎接金秋的到来,代表着迈向新的人生阶段,也象征着瑞气升腾、事业蒸蒸日上。

踏秋则是在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出门旅行,或者徒步郊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是为了感受丰收的喜悦。

重阳糕是一种传统的节日小吃,由糯米、豆沙、核桃等食材制成,味道香甜可口。

重阳糕寓意着人们的团圆和健康,也被视为是传统的祭品。

重阳节插茱萸赏菊花的传统民俗在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代代流传。

这些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插茱萸和赏菊花,人们祈求吉祥如意、健康平安,并在芝麻糕和重阳糕的甘美食物中享受团圆和温馨的氛围。

重阳节的到来,让人们更加珍惜生活,感恩亲朋好友,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9月9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其他节日

9月9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其他节日

9月9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其他节日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为双九节。

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习俗来庆祝。

一、登高赏菊
重阳节登高赏菊的习俗自古有之。

人们会登高山、爬塔楼,极目远眺,饱览壮美河山。

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人们会赏菊、咏菊、画菊,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

二、佩戴茱萸
茱萸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重阳节时人们会佩戴茱萸以避邪避病。

茱萸不仅可以驱邪,还可以作为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

三、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美食之一,它是用米粉、芝麻、红枣等制成的。

重阳糕具有软糯可口、香甜美味的特点,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四、饮菊花酒
菊花酒是一种用菊花和糯米酿制的酒,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效。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饮菊花酒来庆祝节日,同时也可以滋补身体。

五、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空旷的地方放风筝,欣赏风筝在蓝天白云中飞翔的美景,感受自然的魅力。

这些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每个习俗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这一天,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美食和美景,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

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

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介绍2017-09-10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习俗呢?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一: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饵,即古代之糕。

《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

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

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

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重阳节的六大传统习俗二: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重阳节的民俗器物

重阳节的民俗器物

重阳节的民俗器物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长寿、康健和幸福的祝福。

除了祭祖、登山、赏菊等传统活动外,重阳节的民俗器物也是这一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阳节的民俗器物丰富多样,代表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祈福和遥防邪气的期盼。

以下是一些与重阳节密切相关的民俗器物。

1. 菊花:在重阳节期间,菊花是不可或缺的。

古人认为菊花有延年益寿、辟邪驱鬼的功效,所以重阳节登高赏菊成为了人们的传统习俗之一。

现代人们常以菊花来装饰居室,或送给亲朋好友,以祝福他们长命百岁。

2. 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专属植物。

人们喜欢在重阳节佩戴茱萸,将其挂在门上或戴在身上,以驱邪避祸。

茱萸被视为喜庆和神秘的象征,同时也被认为具有防灾避祸的作用。

3. 菖蒲:菖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草本植物,在重阳节时被人们广泛使用。

人们相信菖蒲能辟邪并保驾护航,因此经常将其插在庭院或门前,以祈福家人平安和康健。

4. 雄黄酒:雄黄酒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酒,也是重阳节的特色饮品。

人们会在重阳节时饮用雄黄酒,以祈求辟邪、保健和延寿的效果。

雄黄酒的制作原料多种多样,一般会加入雄黄粉、草药等,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药用价值。

5. 荷叶饭:荷叶饭是重阳节时的传统美食之一。

人们会用荷叶将糯米饭包裹起来,再蒸煮而成。

荷叶饭饱满香糯,吃起来口感独特。

传说中荷叶有辟邪驱毒、消暑健胃的功效,所以制作荷叶饭也是为了祈福平安和健康。

6. 彩线:重阳节时,人们还会使用彩线进行祈福和驱邪。

彩线是以五彩丝线编织而成的编绳,人们会将它系在手腕上,或在门口悬挂,以祈求好运和远离凶祸。

以上所提到的重阳节的民俗器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个地区的习俗和民俗器物也会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

然而,它们都代表了人们对幸福、祥和、健康和长寿的追求和祝福。

重阳节的民俗器物不仅仅是装饰和礼物的象征,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习俗:佩茱萸簪菊花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

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

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

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1/ 2
时必须防虫。

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

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

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

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