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2021届江苏省八省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统一适应性考试考前热身模拟历史试题

2021届江苏省八省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统一适应性考试考前热身模拟历史试题

2021届高三新高考统一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河南安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戍嗣子鼎的铭文中有“王商(赏)戍嗣子贝廿朋”的字样;不少商代墓葬还发现海贝、玉贝、骨贝和青铜贝等天然和人工货贝,这反映出当时 A .贝巳成为财富的象征 B .贝主要用作随葬品 C .河南安阳最早出现贝D .青铜铸造技艺高超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韩非子言:“上无道揆,下无法守”。

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流派A .思想主张趋于统一B .富于社会批判精神C .民本思想成为主流D .体现统治者的需求3.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民族地区设置了与内地相同的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

该措施 A .加强了对中原地区的管理力度 B .加强了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C .打破了山川形便为惯例的划分D .体现了对民族地区的因俗而治4.明代后期出现了从嘉兴府(特别是海盐县)向松江输出棉纱的情况,以至当时流行的商人交通手册《水陆路程》等书中都提到嘉兴至松江水路上的“棉纺船”。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海盐用以纺纱的棉花,又是从松江输入。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方式的转变 B .经济作物的种植 C .货币制度的发展D .地区分工的差异5.研读下列一组历史图片,从中可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是,这些历史图片A .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B .呈现了古代手工技术的概貌C .可为古代体育文化提供佐证D .反映了工艺品影响体育发展江苏、福建、广东、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皇家园林付之一炬,文物损失不计其数。

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具体时间,中外记录存在差异。

关于1860年10月6日晚园明园的各方回忆如下表: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当晚正在北京城内办理亭务,“遥见西北火光冲天”,不胜惊骇。

八联考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八联考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八省联考 |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

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

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

这一变化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2.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

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

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3.唐中期以来,城隍神成为官府所规定祭祀的神祗。

各座城市的行政首脑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城隍的仪式。

城隍已被民众奉为专门守护城池的神祗,而且其神格及影响超过土地神。

当时,大众的城隍信仰浓烈是源于A.官府推崇神灵崇拜B.儒学正统面临挑战C.土地财富作用削弱D.城市经济功能凸显4.图1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

2024届江苏省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言论中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思想上最接近的是A.“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B.“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C.“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D.“绝圣弃智,民利百倍”2.有人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D.德意志统一的最终完成3.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这番话表明孝文帝意欲A.表明拓跋氏的宗教信仰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强化汉文化的根基作用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4.下表为轮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统计(1890—1911年)(单位:银两)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A.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C.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D.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5.汉昭帝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娃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据此可知,“文学”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罢行盐铁官营B.实施重农抑商C.抑末利重仁义D.注重勤俭节约6.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

2024届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届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后期,吴国自认为其始祖太伯是周族“后稷之苗裔”。

吴王夫差与中原诸国进行会盟时取得盟主地位,周天子称他为“伯父”。

这反映出,吴国A.摆脱了周王室的控制B.通过兼并战争建立霸权C.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D.利用宗法血缘壮大实力2.图1是战国和西汉时期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

图中农牧界限的变迁反映出图1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6题,共16题)、非选择题(第17题~第20题,共4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A.土地私有制度不断推广B.南方地区土地大量开垦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文景之治推动经济发展3.金世宗时期,先后创立女真字学、女真国子学和女真太学,学生都使用女真文儒家经典的教材。

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女真进士科,正式确立了女真、汉人分科取士的制度。

世宗特“以女真字《孝经》,分赐护卫亲军”学习。

据此可知,金世宗的改革意在A.推动女真族全面汉化B.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C.提高女真官员的文化素质D.沿袭北宋的崇文抑武政策4.明清之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中从轧棉到织布,一般都以家庭经营为主,但棉布织成之后,农家小户虽可以自己染布,但质量无法保证。

踹布是棉布染色之后的最后一道工序,也非普通农家二三劳力可以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