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106例分析

合集下载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经验分析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经验分析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经验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总结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本院40例糖尿病足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各20例,对比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疼痛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高,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

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值得临床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糖尿病足;护理体会;满意度在糖尿病并发症当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即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作为慢性疾病的一种,在我国目前的发病率约为5%-10%之间,但患糖尿病的患者此病的发病率则达到25%左右。

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再通术及血管转流术等),这些方式虽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本文当中,对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展开研究,见正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糖尿病足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10例糖尿病足患者。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8、12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9岁,下限值34岁,年龄平均值(56.48±5.21)岁。

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0、10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8岁,下限值36岁,年龄平均值(58.02±5.19)岁。

对比2组糖尿病足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小(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本组糖尿病足患者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式,包括:常规的用药指导,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做好基础护理等。

观察组:给予本组糖尿病足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进行治疗及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护士为本组患者做好术前护理:护士为患者做好入院护理,询问记录本组患者的家族史、患病史、过敏史等,对患肢受损、感染严重的患者,术前给予患者清创、消毒并给予VSD引流。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重建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重建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 ,DFU )是糖尿病足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已成为慢性创面的主要原因[1],有资料显示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85%发生在足部溃疡后[2]。

目前治疗DFU 主要集中在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局部血运等方面[2,3],但效果不甚理想[4]。

我们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利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DFU 患者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重建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利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21例糖尿病足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3±9)岁,左足12例,右足9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抗感染、监控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支持治疗;术中于患侧胫骨中段内侧面上做一范围约1.5cm×8.0cm 骨窗,安置专用横向外固定牵引架,酌情行患足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 ),术后第5天开始缓慢横向搬移骨窗;术前、术后测量踝肱指数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评价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恢复情况。

结果21例患者中20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随访12.4个月,20例患足创面均得到愈合;术后踝肱指数及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足功能达到正常运动和日常生活需要。

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可以重建患足微循环网,促进溃疡创面愈合,有利于患肢周围血管及周围神经恢复,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确切、保肢成功率高的优点,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骨搬移;Ilizarov 张力⁃应力法则;血管再生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重建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体会王建波贾中伟魏杰DOI :10.11655/zgywylc2020.09.004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人才培养项目(2017JD20)作者单位:031800山西省榆社县中医院骨科(王建波);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贾中伟、魏杰)通信作者:贾中伟,Email :doctor_jiazw@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 plus microcirculation reconstruction for treatment of dia ⁃betic foot ulcer Wang Jianbo *,Jia Zhongwei,Wei Jie.*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Yushe County Hospital of Tra ⁃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xi 0318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 plus microcirculation reconstruction (TTT ⁃MCR)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21cases of diabetic foot treated with TTT ⁃MCR between March 2017and March 2019.The subjects comprised 16males and 5females,with a mean age of (63±9)years,presenting foot ulcers 12on the left and 9on the right.All patients were given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care such as anti ⁃infective therapy,blood glucose monitoring,and correction of hy ⁃poalbuminemia before operation.During the operation,fenestration of about 1.5cm ×8.0cm in size was made on the medial surface of middle segment of the affected tibia.A specially designed transverse external fixation and traction frame was installed.Foot debridement and vacuum suction were done as appropriate.Slow transverse transport of the bone fenestration was started on the 5th day after operation.The ankle brachial index and 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 (MNSI)scor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measured,and recovery of peripheral blood vessels and nerves were evalucated.Results Twenty of the 21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to 20months (mean:12.4months).These 20patients experienced successful healing of the foot ulcers.The ankle brachial index and MNS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aseline (both P <0.05).The foot function on the affected side was competent for usual exercise and daily activities.Conclusion Surgery with 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 may reconstruct the microcirculation,promote healing of ulcer wounds,and facilitate the recovery of blood vessels and peripheral nerves of the affected limb.This technique seems to be advantageous in terms of simple procedure,clinically definite efficacy,and higher chance for limb ⁃sparing,and therefore can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diabetic foot ulcers.【Key words 】Diabetic foot ulcer;Bone transport;Ilizarov tension ⁃stress rule;Vascular regeneration治的DFU患者2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44~81岁,平均(63±9)岁;糖尿病病程3~21年,平均(10±8)年;左足12例,右足9例。

2024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完整版)

2024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完整版)

2024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完整版)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被提出来已经有很长时间,虽然被广泛的采用但是一直没有临床的指南等,最近经过专家的探讨达成了一个共识,并除了临床指南,下面山东君泰安德外固定架将为大家分享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希望能帮到大家。

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附图)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被提出来已经有很长时间,虽然被广泛的采用但是一直没有临床的指南等,最近经过专家的探讨达成了一个共识,并除了临床指南,下面山东君泰安德外固定架将为大家分享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希望能帮到大家。

背景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和局部神经异常所致的踝关节以远的皮肤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2]。

其流行病学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花费的特点。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约为6.3%,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较大,介千1.5-16.6%之间[3,4]。

严重的糖尿病足通常伴有一系列局部并发症,如坏疽、深而大的溃疡、骨髓炎、感染和慢性创面。

患者还可能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例如心脏病、败血症或肾衰竭。

截肢是治疗严重糖尿病足的最常见方法。

目前在Wagner III或以上的糖尿病足患者中,90%的人最终将被截肢[5,6]。

中国最近的研究显示,45%的糖尿病足为W agner3级以上;总截肢率介千18-28%[7-9]。

糖尿病足的死亡率比大多数癌症还高,其死亡率最高达11%。

我国天津地区的调查发现糖尿病足患者5年死亡率为32.7%[11]。

此外,糖尿病足医疗费用高,2017年全球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7270亿美元,中国为1100亿美元[12],故糖尿病足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对千严重肢体缺血的糖尿病足患者,尽管目前微创腔内内介入治疗、血管旁路手术两种血管重建手术作为缺血性足部溃疡的首选治疗方案,但仍有40%的患者不符合介入或外科血管重建的治疗指征,故很多病人最后被认为截肢是最好的选择。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尉志刚;贾中伟;于瀚;蔚晋斌;魏杰【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8月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1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足Wagner分级及Texas分类法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于患侧胫骨中段内侧面上做一范围约2 cm×10 cm骨窗,安置专用横向骨搬移外固定牵引架,酌情行患足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术后第5天开始缓慢横向搬移骨窗(每日1 mm);术前、术后检查触觉、痛觉及温度觉.测量踝肱指数(ABI),并进行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MNSI).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神经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及周围血管和周围神经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5个月.13例患足创面得到愈合.术后患肢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ABI及MNS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可以重建患肢小腿以下微血管网,促进周围神经恢复,促进创面愈合,手术操作简便,保肢成功率高,是治疗糖尿病足理想方法之一.【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18(027)012【总页数】6页(P892-897)【关键词】糖尿病足;骨搬移;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血管再生【作者】尉志刚;贾中伟;于瀚;蔚晋斌;魏杰【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糖尿病足(DF)是一种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结构破坏,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分析马敬伟;赵琳琳;马德春【摘要】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糖尿病足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及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住院时间(10.21±1.25)d、手术时间(50.25±2.12)min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1.25±0.21)月、血糖控制平稳时间(3.21±1.01)d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血糖控制平稳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8(009)009【总页数】2页(P6-7)【关键词】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分析【作者】马敬伟;赵琳琳;马德春【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长春130000;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长春130000;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长春1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研究显示,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足部溃烂情况,对于该类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1-2]。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所有糖尿病足患者的收取时间为2015年5月10日—2016年5月11日,电脑随机分为两组。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精神异常患者。

纳入标准:糖尿病足患者9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糖尿病史均超过5年。

观察组年龄在45~80岁,平均年龄(59.21±1.02)岁,20例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护理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护理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胫骨横向移动技术处理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住院的72名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病人,将两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全面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护理后患肢创伤面积、焦虑自我评估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踝臂指数(ABI)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P<0.05)。

结论:在对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病人实施横向胫骨转移术的同时,进行综合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术后的疗效。

关键词:胫骨;慢性;横向骨搬移术;溃疡;治疗;糖尿病足糖尿病足长时间的溃疡和深层次的皮肤损伤,加重病人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

为了早日摆脱患有糖尿病足部的慢性溃疡,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舒适度,促进病人的康复,从而达到改善手术疗效的目的。

本文对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间的72名病人进行了随机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试验共收集72名患有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的病人,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入选条件:①由医院伦理委员会签署、病人和家人的同意;②在手术之前,通过体征、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其临床表现均达到了《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③符合横行胫骨移植的适应症。

排除条件:①严重的肝脏和肾脏病变;②恶性疾病;③凝血功能不全;④术后无耐受性。

两组的基本数据比较,P>0.05,两者之间存在比较。

1.2方法1.2.1手术方法对72名患有慢性溃疡的糖尿病足部进行了横向胫骨移植。

在手术之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药物的调理,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血糖的效果。

保持在正常的水平。

对患者足溃疡进行清创,并将坏死组织切除。

在胫骨的下半部,进行外科手术。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术前处理 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显示,患肢
动脉及以上血管通畅,无明显闭塞。术前控制空腹血 糖 <6.1mmol·L-1。所有患者术前 2次创面分泌物 细菌培养 结 果 均 为 阴 性。 对 创 面 进 行 必 要 清 创,以 VSD敷料覆盖,5d更换 1次。对合并电解质紊乱和 低蛋白血症患者给予对症处理。 2.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仰卧。 麻醉起效后,以无菌手套或无菌敷料覆盖溃疡面。在 胫骨中 1/3内侧面标记骨窗位置,长 10cm、宽 2cm [图 1(1)]。分别在骨窗内距上下缘约 3cm、左右缘 约 1cm处做 2个长约 0.5cm的切口,间隔约 4cm; 经两个切口分别钻入 1根直径 3.0mm的斯氏针,安 装外架横杆及连接装置;沿外架横杆,在骨窗两端距 连接装置约 5cm处分别钻入 2根直径 4.0mm斯氏 针,2根斯氏针间隔约 2cm[图 1(2)]。拔除骨窗内 的两根斯氏针,拆除外架横杆和连接装置,沿标记的 骨窗位置做 U形切口,仔细分离皮下组织,按照皮肤 切口方式 U形切开掀起骨膜。沿标记的骨窗边缘用 直径 2.0mm克氏针连续间隔钻孔,然后用微型摆锯 沿克氏针孔迹切割并游离胫骨块,切割期间用生理盐 水为术区降温,防止烫伤[图 1(3)]。用分离的骨膜、 皮肤原位覆盖胫骨块,再次安装并调节外架,使胫骨 块处于解剖位置,分层缝合关闭切口[图 1(4)]。
中医正骨 2019年 6月第 31卷第 6期 JTradChinOrthopTrauma,2019,Vol.31,No.6 (总 457)· 57 ·
(1)标记骨窗位置;(2)预安装支架;(3)暴露骨窗,游离胫骨块;(4)复位骨膜与皮肤,再次安装支架
图 1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手术过程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11-28T11:04:16.4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1期作者:邬云琦[导读]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吉林油田总医院医务科 138000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2017年09月--2018年09月,对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8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4例。

常规组行常规手术,研究组行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血糖控制平稳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糖尿病足患者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后的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足;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效果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0%,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5%左右的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一旦发生溃疡后,治愈难度将会大大增加,最终面临截肢的结局。

糖尿病足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加重了患者家庭负担。

据相关报道指出,糖尿病足的治疗费用高出单纯糖尿病治疗费用的5.4倍,若是足部引起第二次溃疡,治疗费用将会再一次提升至2.8倍[1]。

保肢是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最高境界,并使保留的肢体存在一部分功能。

但糖尿病足患者的保肢治疗为临床难点。

鉴于此,本文特此以6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观察对象,特此分析了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的效果。

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6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7年09月--2018年09月,并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4例。

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7例,女性观察对象17例,年龄44-79岁,平均(58.9±1.3)岁;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9例,女性观察对象15例,年龄44-78岁,平均(58.7±1.2)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106例分析
作者:曹敏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年第03期
【摘要】;目的:探究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本院106例有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治疗。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术后溃疡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关键词】;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高压氧治疗;糖尿病病足溃疡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1],患者的足部会出现大面积的溃疡症状,给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在临床上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对患者的糖尿病足的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起到了比较优秀的控制和治疗效果。

但是通过研究,在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进行治疗的同时结合高压氧治疗的措施,可以更加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帮助患者的病情得到尽早的康复。

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随机选取了106例患者。

用随机分组将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

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在51~74岁,平均年龄(64.8±5.3)岁。

研究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在52~73岁,平均年龄(63.8±5.9)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在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等专项检查,对患者足部溃疡的部位进行分泌物的收集[3],并进行药敏试验寻找患者最佳的治疗药物,让患者的溃疡感染情况进行缓解。

在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后,寻找患者胫骨结节下5cm的距离作为开端对患者进行切口。

切口的形状为弧形,长度约为10~12cm,切口沿着胫骨棘内侧进行切口。

选取胫骨内侧的骨搬进行大约10cm×2cm大小的骨窗的选取。

在选取的骨窗上切开患者的骨膜,在保留患者内侧骨膜的基础上揭开患者的骨膜,在已经选取好的最适宜的位置进行骨搬移针的植入。

在植入骨搬移针后,对患者进行固定针和骨搬移针固定架的植入。

在成功进行以上的步骤之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彻底的清理,和各层组织的缝合。

在患者成功进行手术之后,要对患者进行骨窗的外横向的搬出,这项工作要在患者的手术进行5d之后开始进行。

每天移除1mm,到患者复位要经历8次。

在患者的固定维持4~6周后,对患者X线片的复查,观察患者的骨窗是否愈合,若患者的骨窗开始初步的愈合则对患者的固定架进行拆除。

在手术后,依然要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对患者进行消毒针的注射,保证患者不会出现伤口的感染。

对患者进行一定的营养支持,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一定的了解,并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对照组只进行上述的治疗措施,但是研究组要在进行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的治疗措施。

该治疗措施要利用压力为0.20~0.25MPa压力的高压氧舱,将患者放置在高压氧舱内。

指导患者进行稳压面罩的佩戴,患者进行吸纯氧一个半小时。

该过场分为3次进行,每1次进行30min,中间的两次间断让患者进行时长为10min的休息。

对患者进行每天1次的高压氧治疗,这样的治疗保持14d。

研究组的患者根据上述的措施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也同时接受相同的护理服务,及包括对患者血糖的控制,饮食的调整,生活习惯的干预等。

1.3 疗效观察指标
显效:溃疡愈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随没有痊愈,但是患者的溃疡面积逐渐缩小,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愈合。

对两组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14d后患者足溃疡创伤面积的好转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方式治愈率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2.2 两种在患者溃疡的愈合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溃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患者处于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出现糖尿病的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生占很大一部分。

患者的足部会出现溃疡的症状,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要进行截肢治疗。

这种并发症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遭到严重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如何对糖尿病足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是研究的重点话题。

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的措施在临床上的运用对糖尿病足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措施通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让患者的组织进行修复和再生。

但糖尿病足患者中大部分为老年人,老年人的组织再生能力有限,新陈代谢的速率明显相对于年轻人更低更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采取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对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06例糖尿病足的患者进行了探究。

研究组采取了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在治疗效果和患者足部的溃疡缓解速度上都有较为有效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中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病情恢复的速率。

参考文献
[1];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热衣木,沈玉国,孙德昱.高压氧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8):1827-1829.
[2];唐才良,晁生武,李毅,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9,14(01):39-45.
[3];王莉华,李彦,罗涌.糖尿病足高压氧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26(09):790-7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