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除磷理论与工艺研究进展
反硝化除磷技术分析及展望

3 4 溶 解 氧 .
池进 入缺 氧 池完成 反 硝化 除磷 。
2 2 2 DEPHANOX 工 艺 _ . . . l¨ 2
D P E HANO 工艺 是在 A。 工 艺 的基 础 上 改 进 X N 而成 , 工艺 流程 如 图 3所 示 。 其
在反 硝 化除磷 工 艺 中 , 制 释磷 的厌 氧 条 件极 为 控 重要 。只有保 证绝 对厌 氧 , 聚磷 菌才 能 将溶 解性 c D O 转化 为 P HB储存 在体 内从 而充 分 释磷 L 2 。厌 氧段 的
D P E HAN ) - )探 讨 了反 硝 化 除磷 工 艺 的 影 响 因素 , 其 与 传 统 除磷 技 术 进 行 了 比较 , 对 其 发 展 进 行 了展 望 。 (x X 艺 , 将 并
关键词 : 反硝 化 除磷 技 术 ; 展 ; 望 ; 发 展 污泥 回流
中 图分 类 号 : 0 . X731
硝化 吸磷反 应 , 而不 是 将 其 作 为 限制 除磷 的 因素 。 由 此发 展 出反硝 化除磷 技术 , 用厌 氧 、 氧交 替 的环境 利 缺 来代 替传 统 的厌氧 、 氧环境 , 好 驯化 培养 出一 种 以硝酸
根作 为最 终 电子受体 的反硝化 聚磷 菌 ( B 作 为优 势 DP ) 菌群 , 过 D B的代谢 作用 , 通 P 一碳 两用 的 同时 , 成过 完 量 吸磷 和反硝 化过 程 , 而 达 到 脱 氮 除磷 的 目的[ 。 从 8 ] 作者 在此 介绍 了反 硝 化 除磷 技 术 的 研 究进 展 , 对 其 并
表 明 , 源类 型对 厌 氧释磷 作用 有重 要 的影 响 , 中投 碳 其
加 醋酸 钠 的效果 最 好 。随 着碳 源浓 度 的不 断增 大 , 厌 氧 阶段 释磷 量和磷 的释放 速率都 有所 增加 。
生物反硝化除磷工艺试验研究

打 开 的 时 间越 长 。 水 的 浇 流 水 量 越 大 , 之 流 水 量 反
在 各种 杂 志上 发 表论 文 6篇 , 就职 于襄 樊 学院 机械 与 汽 车 工程 学 院。 雷傻 杰 (9 2 ) 男 , 族 , 师 , 阳汽 车 职 业技 术学 院 17 一 。 汉 讲 襄
图 4 Y0 0 O输 出波 形 图
冲宽 度 D 7的 值 可 以根 据实 际 情 况 确 定 。 1
转换成脉冲信号 , 过输入端 口 X 0 通 0 0传 回 P C, 冲数 据通 过 L 脉
高速计数器 C 3 2 5统 计 脉 冲 的个 数 来 分 辨湿 度 的 大 小 ,采 样 周
期 由计 数 器 决定 ( 问 K 0 时 2 o可 以根 据 实 际情 况确 定 ) 。
工艺启动过程中.O C D去 除 率 一 直 比较 稳 定 ( 3 。 第 l 图 )在
阶段 . 性 污 泥 中 的 微 生 物 在 厌 氧 池 中 对 有 机 物 的 有 效 地 吸 收 活
氧 释 磷 量 明 显 下 降 , P 去除 率 下 降 . 此 阶 段 T T P去 除 率 约 为
8 % .N去 除 率 维 持 在 6 %左 右 : 3阶 段 , 着 D A s富 集 0 T 0 第 随 PO
的进 行 , P O 所 占 比 例 开始 上升 , 时 厌 氧 释 磷 量 开 始上 升 , D A s 此 系统 的反 硝 化 除 磷 效 果 有 所 改 善 ,此 阶 段 内 T P去 除 率 上 升 为 9 %芹 右 . 时 T 去 除 率 也 有 一 定 的 上 升 到 7 %左 右 ; 4阶 0 同 N O 第 段 . 过 改 变 进 水 的 C N P 降 低 了进 水 的 氨 氮 负 荷 之 后 , 氧 通 //. 厌 释 磷 量逐 渐 上 升并 且 稳 定 在 3 m ・ -左 右 , P O 得 到 进 一 步 6 g L‘ D A s 的 富集 , 统 的 反 硝 化 除 磷性 能逐 渐 稳 定 , 阶段 内 T 系 此 P的 去 除 率 维 持 在 9 % 以上 , T 的去 除 率 也 上 升 接 近 8 %。 0 而 N 0
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

production was 53% and 21.4 less,respectively.
Key words: wastewater treatm ent;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 ); denitrifying dephosphatation;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 oval
the system. In the system used nitrate as electron acceptor,the oxygen consumption was 55. 5 less than the system that oxygen was used as electron acceptor. The sludge and CO2
第 26卷
水处 理技术 ,它在 有效 去 除废 水 中有 机 污染 物 的 同 时起 到除磷 效果 ,受到 人们的 普遍重 视 。
维普资讯
第 26卷 第 2期 2007年 3月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19527824_不同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效果研究进展

间的差异ꎬ 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内在关联ꎬ 进而探究未
来我国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发展方向ꎬ 对我国深入贯彻
落实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战略尤为必
要ꎮ 为此ꎬ 本文从反硝化除磷的作用机理出发ꎬ 通过
脱氮除磷系统中进行了广泛应用ꎮ 传统的生物除磷系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分析ꎬ 总结反硝化除磷工艺的
统借助污泥中存在的硝化菌、 反硝化菌以及聚磷菌的
现有的 DPAOs 菌属统计如表 1 所示ꎮ
系统主要反硝化除磷菌属
参考
文献
Methylibium、 Thauera、 Pseudomonas、
84 5
硝态
Rhodoferax
氮
Dechloromonas、 Pseudomonas
91 1 ~ 98 9
82 9
98 17
5
6
7
8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 DPAOs 对NO - N 及NO - N
-
2
体系中的电子受体不足ꎬ 使得 PHB 氧化不完全ꎬ 对
-
除磷效果产生影响ꎬ 在此过程中ꎬ 若提高 NO 3 - N 的
-
质量浓度ꎬ 其除磷效果也会随之提升ꎻ 但当 NO 3 - N
浓度过高时ꎬ 厌氧过程的 DPAOs 会优先使用碳源进
而抑制释磷和 PHB 的合成ꎬ 进而对整体的脱氮除磷
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ꎮ
果ꎬ 并对目前多工艺耦合的脱氮除磷的新工艺进行介绍ꎬ 综合考虑其相关影响因素ꎬ 对反硝化除磷的未来发展进
行展望ꎮ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ꎻ 菌种研究ꎻ 电子受体及其影响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9754 / j nyyjs 20230715020
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were described.
K eywords:denitrifying deph0sphorization;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ing bacteria;influencing factors;
new-style technics
废水 中的微生 物能 够 同化 磷 的量极 少 。大部 分 硝化菌和聚磷 菌之间 的矛盾 。从而可 以利用 兼性厌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cess on Denitrifying Deph0sph0rizati0n
Wertren Yinfenf,LI Xians ̄
(1.Yuy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Yuyao 315400,China;2.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11,China)
。 污 水 治理
中国 资源 综 合利 用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o1.28.No.2 2010年 2月
反硝化 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闻人 银峰 .李 祥
(1.浙 江 省余 姚 市 环 境保 护局 ,浙 江 余 姚 315400;2.苏 州 科 技 学 院 环境 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江 苏 苏 州 215011)
- 40-
第 2期
闻 人 银 峰 等 :反 硝 化 除磷 工 艺 研 究 进 展
摘 要 :阐述 了 目前 生物 除磷 机 理 的 研 究 进展 情 况 ,介 绍 了 目前 反 硝化 除磷 的原 理 、作 用 茵 群 。 并对 目前 在反 硝 化 基 础 之 上发 展 起 来的 几 种反 硝 化 除 磷 工 艺进 行 比较说 明 。 关键 词 :反 硝 化 除 磷 ,反 硝 化 除磷 茵 ,影 响 因素 ;新 _T-艺 中图 分类 号 :X703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08—9500(2010)02—0040-04
反硝化除磷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较低 , 剩余污泥的产 生量较少。研究发现 , 在厌 氧池后进行泥水分 离, 有利于解决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竞争碳源 的问题 , 把缺氧工艺 置 于 最后 一 道工 序 , 可 以减 少硝 酸 盐 的 回流量 。 王亚 宜 试 验结 果 表 明 , 采用 D e p h a n o x 工艺时 , 即使 碳 氮 比很 低 仍 然 可 以维 持较 高 的脱 氮 除磷 效果 。 但 是 在实 际 运行 时需 要 保 持进 分别 以氧气 、 氧气 和硝酸盐 为电子受体 。A h n 研究证实了除磷菌可 水 中一定 的氮磷 比例 , 才 能 保证 在 缺氧 段 的超 量 聚磷 。 以 以硝 酸盐 作 为 电子 受体 , 但 是 电子受 体 的改变 会 导 致 不 同类 型 的 4结 论 与展 望 微生 物 菌群 的产 生 。 总体来说 , 反硝化除磷工艺能耗低 , 处理效率高 , 在国外是研究 ( 3 ) 种 菌 属 学说 : 该 理 论 认 为反 硝 化 除磷 菌 包 括 三种 菌 属 , 分 热点 , 而 在 国 内才 刚 刚兴 起 。 目前研 究 已经 揭示 了处 理工 程 中的 主 别以氧气 、 氧气和硝酸盐( 或氧气和亚硝酸盐 ) 、 氧气和硝酸盐及亚 要影响因素 , 但是如果确定 电子受体 、 工艺条件的优化 、 D P B的驯化 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研究 发现 , 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可以明显 及 富集 、 工程应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 提高 微 生物 在 缺 氧段 的吸磷 量 。但 是 , 当亚 硝 酸 盐 的浓 度超 过 一 定 参 考文 献 限度 时 , 会 抑制 生 物 除磷 效率 。 『 1 1 陈鹏 , 张克峰. 反 硝 化 除磷 机 理 与 工 艺 研 究 进 展 l J 1 . 水处理技术 , 今后 应当对 D P B的 细 菌 种 类 和 菌 群 的 特 性 进 行 进 一 步 的 研 2 0 0 9 . 3 5 ( 9 ) : 1 — 5 .
反硝化除磷工艺原理以及研究进展

反硝化除磷工艺原理以及研究进展反硝化除磷工艺一直以来都是污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工艺的研究、改进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1. 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原理反硝化除磷工艺是一种利用硝化-反硝化的生物反应过程去除污水中氮、磷元素的工艺。
其原理是,通过污水里的有机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氨氧化成以NH4+为主要形态的氮化物,然后将NH4+通过硝化由细菌氧化成NO3-。
而在后续的反硝化过程中,反硝化细菌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将NO3- 还原成N2气体,同时磷元素被沉淀在活性污泥中。
2. 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发展历程反硝化除磷工艺的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当时相关研究人员在对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意外发现生物膜反应器在净化污水时可同时达到除磷和除氮的效果,同时出水中还具有较低的有机物含量。
然而,由于当时的反硝化除磷工艺并不完善,存在的问题较多,因此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发展出采用前置浸出法去除COD,此后通过反硝化除磷,再加上碳源补加进一步提高除磷效果的新工艺。
随着上述工艺不断完善,反硝化除磷工艺逐步成为了当今污水处理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成熟工艺方法。
3. 反硝化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自反硝化除磷工艺被提出以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其中包括:(1) 研究采用新型碳质填料增强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效果新型碳质填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均匀、生物可附着性好等特点,对于提高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中发现,采用新型碳质填料结合生物反应器培养啮齿动物阶段污泥,反应器内的Pb2+、Cu2+等重金属离子含量分别下降了50%、74%。
(2) 研究通过温度的调节来影响反硝化除磷的效率研究发现,适当降低反硝化除磷工艺中反硝化反应的温度可以提高反应效率。
此外,在反应器中采用沼气将一些固体废弃物转化为高含量的磷酸盐,可增强反硝化除磷的效果,而不改变反应器的能源消耗情况。
SBR系统反硝化除磷研究进展

胞内聚磷水解释磷以及糖原浓度降低;其缺氧吸磷
机理 与好 氧 聚磷 菌 类 似 :通 过 降解 胞 内 P A 吸 收 H 胞外 正磷 同时恢 复聚磷 和糖 原浓度 ,唯一 不 同之处
作者简介 : 吕娟(93 , 河南潢川人, 18 一)女,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
p ie K d a r e e p n f o v n o a i o i ld n tf ain a d p o p o u e o a . mvd s r w ie sf v l me t n e t n lbo gc e i ie t n h s h r sr m v 1 o d o oc i l a r i o
中图分类号 :7 3 X 0
Re iw n n t ̄ t ph s a a i n b BR v e o ne ir y ng De o ph t to y S
L Ja V u n, C E Yi—un , G u — e H N ng a g U G ow i
( te研 Lbo ouo ot l e u eRue o j U irt, St a a fP ltnCn o &Rs r es,r, i n e i li r oc  ̄ v sy
了曝气 的能量 消耗 ,同时减少 了污泥 产量。
磷 去 除 的 过 程 被 称 为 B R ( ioilntet N b l c urn oga i rmv1。B R除磷主要 依靠 生物 强化 除磷 ( B R eoa ) N EP)
活性 污泥 法 中的 SR工 艺 按 照时 间顺 序 进 行 B 脱氮 除磷 ,具 有运 行管理 灵活 、耐 冲击负荷 、基建 投资省 等优 势 而被 广 泛 应 用 。但 是 传 统 S R工 艺 B 已难 以满 足 日益严 格 的 N、P排 放标 准 ,因 而需 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反硝化除磷 由于可 以利用 硝酸盐 ( 或亚 硝酸 盐 ) 为电子 受 硝化细菌独立存 在于不 同的反应 器 中。虽 然在 两种工 艺 中都 可 作 然 双 体, 且在缺 氧环境下反硝化脱氮 的同时进行 吸磷 ; 外 , 另 污水 中的 以发现反 硝化 除磷 的现 象 , 而 研 究表 明, 污 泥 系 统更 有 优
省了许多充氧曝气 的费用 ; 其次 , 硝酸盐 作为 D B体 内贮 存有 机 P 在该工艺 中 , 原水先 进 入厌 氧池 , 硝化 除磷 菌 在厌 氧池 吸 物的氧化 电子受体 , 反 可以使反硝化在不 需要大量外 加碳 源的条件 收 有机底物并 以 P B的形式贮存在胞 内 , H 同时快速释 放磷 。随后 下顺 利进 行 , 这样 就节 省 了进 水 中有机 物 的消耗 , 也从 根本 上减
A N工艺具 有常规 脱氮 除磷 工 艺无 法 比拟 的优 点 。首 先 由 [ ] K b . Va osrct C M. P op ou e vl rm 1 u aT , nL odeh M. . . h shrsrmoa f o
于采用 了反硝化 除磷 的原理 , 决 了碳 源不 足 的问题 ; 次 由于 解 其 硝化 细菌和聚 磷 菌 的独 立培 养 , 决 了两者 之 间泥 龄 不 同的 问 解
用 的酶 , 才能使其具有反硝化 除磷能力 。 传统 除磷 工艺 中的聚磷 菌 ( A s 体 内含 有 P B, 硝 酸盐 P O) H 其 还原性为 阴性 , 不能进行反硝化脱 氮 , 能厌氧 释磷 、 氧过量 吸 但 好 磷 。这类细菌包 括不 动杆菌 属和 部分 棒状杆 菌属 等 。而传统 脱
包括假单胞 菌属 、 莫拉 氏菌属 、 肠杆 菌科 细菌 、 气单 胞菌属 和部分 决了泥龄过长 , 进水 中 C D过低的问题 。在荷兰 已经有若干污水 O 棒状杆菌属 等。 处 理厂采用 了 B F C S工 艺 , 污水 处 理 厂 的出 水 T P<0 2 m / , . g L
图2
N 工 艺 流 程 图
阉
硝化脱 氮和除磷 作用 。后 置 的快速 曝气 池 的设计 主要 是 为 了使 除磷机理 , 以使污水处理 工艺中所需 的 C D量 减少 5 % , 可 O 0 充氧 未被完 全吸收 的磷能 够 以氧作 为第 二 电子受 体被 去除 。在 整个 量减少 3 % , 0 剩余污泥产量 降低 5 %。因此 , 0 反硝化 处理 理论及 工艺 中 , 厌氧 和缺氧的交替运行可 以使反硝 化聚磷 菌形成 稳定 的 工艺具有较 为广阔的研究前景 。 优势菌种 。 参考 文献 :
1 反 硝化 除磷 理论 研 究进展
针对反硝化 除磷 现象 的出现 , 研究者 们对生 物除磷 系统 中的
聚磷菌 ( A s 提 出如下假说 : P O)
C D( H ) O P B 剩下来用 于反硝 化 除磷 , 用双 污泥 系统 时 , 采 虽然 增 加 了额外 的反应单元 , 但反硝化除磷 菌暴露 于氧气及好 氧 C D的 O 消耗 问题得 以解决 , 工艺的优化设计也存在更 多的可能性 。
一
种特性又 可以同时拥有这两种特性 , 即该 细菌硝 酸盐还原 性为 流污泥中的硝酸盐能够反硝化去 除, 也可较好 的抑制 丝状 菌的繁 阳性 , 且菌体 内含有 P , HB 既能反硝化脱氮 又能厌氧 释磷 、 在好氧 殖。混合池的作用在 于形成 低氧 环境而 保证 在混 合池 中实 现完 ( : 或缺氧 ( O 状况 下超 量吸 磷。 目前 研究 发 现 , O) N ;) 这类 细菌 全的反硝化。同时 , 工艺 也增设 了离 线沉 淀化 学 除磷 单元 , 该 解
第3 7卷
2 0 1 件 1
22 年8 月 智
小 : 壬 与 研 进 朱 山反日 除 理L 艺 l匝 从 化 磷 工 w 展 洪 硝IJ刁 l 论 沭 九 究职
・3・ l 3
定 的处理水质 。
的泥龄矛盾也得 到解决 , 有 良好 的脱 氮 除磷效 果 , 具 且非 常适 用 于有机物浓度较低污水 的处理 。同时王 亚宜等 在 实验室 中应
当前大量 的实验 研究表明 , 两类 菌属学说 已经得 到 了广 泛 的 T 5m / , N< g L 同时较低而稳定 的 S I V 值也使得该 工艺具有 非常稳
收 稿 日期 :0 10 -0 2 1 —42
作者简介: 朱洪山(94 ) 男, 17 - , 工程师,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 ( 集团) 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机 电一所, 上海 20 4 00 1
相结合 的双 泥系统 , 其工艺流程见 图 2 。
8 . % ,8 9 % ,4 5 % , 2 3 8 .9 8 .6 同时该工艺 对水质 的波 动也 具有 良好
的适应性 。
3 展 望
反硝化除磷使得 脱氮 和除磷 能够 在 同一个 反应 器 中同 时发
泥
生, 这使其具 有传 统脱 氮 除磷 工艺 无法 比拟 的优点 。首先 , P DB 能够以硝酸盐作 为 电子 受体 , 就大 大的减 少 了氧 的消耗 量 , 这 节
反 硝 化 除 磷 理 论 与 工 艺 研 究 进 展
朱 洪 山
摘 要: 简单介绍 了反硝化除磷的相关理论及 工艺研 究进展 , 针对反硝化除磷“ 两类茵属 学说 ” “ 和 一类 茵属 学说 ” 单 污 , 泥工 艺 B F C S和双污泥工 艺 A N工艺及 A N B 2 2 S R工 艺分别进行 了具体 阐述 , 并总结归纳 了反硝 化除磷 工艺的优 点, 出 指 其具有广 阔发展前 景。 关键词 : 反硝化除磷 , C S A N, 2 S R B F ,2 A N B 中图分类号 t7 3 X 0 文献标识码 t A
w s w t yaarbcaoi sq ec gbthrat [ ] at a r neoi nxc eun i a ec r J . e eb / n c o
Wa c T c ,9 3 2 ( ) 2 12 2 r i eh 19 ,7 5 :4 - . S 5
题, 保证 了出水 较低 的氮 磷质 量浓 度 。彭 永臻 等 应 用 A N工 [ ] H sotM. Foet M.nun eo iae n b lg a 2 ace C, l nz r Ife c fnt tso ioil r o c 艺处理 C D N值仅为 3 9 O/ . 4的生 活污 水时 , 可 以达到 9 . 7 就 28 % p op ou m vl ur n at w t [ ]Wa S 1 8 ,1 hshrs oa ntet s rae J . t A,9 5 1 e r i w e r 的T P去除效果 , 出水 T P为 0 4 g L 已经达到 了国家一级排放 . 1m / , ( ) 2 -6 1 :32 . 标准 ,N的去 除率也 达 到 了 8 . % ; T 0 9 当进水 的 C D N值 提高 到 [ ] B krP S D l P L D ntf ai eair nb lg a e. O/ 3 a e , o . eiict nbhvo i i oi x d r i o o c l 64 .9时 , N和 T T P的去 除率可 以分 别达到 9 . % 和 9 .5 , 27 7 9 % 出 cs p op osrm v ci t ldess m[ ] Wa e , es h shr e oa at a d s g yt J . t s l ve u e R 水T N和 T P的质量 浓度分别 为 4 1 g L和 0 1 / 。然 而 , . 8m / .2mgL 19 (0 :6 -8 . 9 6 3 )7 97 0
碳 源起 到“ 一碳 双用” 的作用 , 可在有限碳源条件下 提高脱氮 除磷 势 。 有研究表 明 , 为完成充分 的硝化 而设 置 的较 长好 氧区 间对 最 的效果 , 化了工艺流程 ; 简 同时 , 反硝化 除磷工艺 可节省 好氧 吸磷
大量 过 程 中的溶解氧需求 , 节省 了曝气量 。反硝化 除磷理论 及工艺 已 佳 的反硝化 除磷来说 是不适宜的 。在长 时间的好 氧 区间里 , 的细胞贮存 物质 P B会被反硝化除磷菌氧化 , H 导致较 少的细胞 内 成为 当前污水脱 氮除磷 的研究热点 。
氮工艺 中的专职 反硝 化细 菌 , 酸盐 还原 性为 阳性 , 硝 可进 行反 硝
泥
化脱氮 , 但菌体 内不含 P , HB 不能厌氧 释磷 、 氧超量 吸磷 。这类 好 细菌包括葡 萄球 属和部分微球菌属等 。
化 学磷 污 泥
图 1 B S工 艺 流 程 图 CF
由图 1可知 ,C S 艺 比 U T工艺 增加 了两个 反应 池。分 BF工 C 有学者认 为 , 从细 菌 的生化 特性来 看 , 硝酸 盐还 原性 和体 内 别 是在厌 氧池 和缺氧池 之 间的接触池 以及在 缺氧池 和好 氧池之 含有 P B是两种并不冲突 的生化特性 , H 细菌既可 以独立拥有其 中 间的混合池。接触池的作用在于 能吸 附剩余 的 C D并使来 自回 O
2. A2 工 艺 2 N
: S R处 理实际生活污水时 , 该工艺 表现 出 良好 的脱氮 除磷 近年来 , A N工艺作为典 型的连续流 双污 泥反硝化 除磷 工艺 用 A N B C D、 T I P的平均去 除率分别可 以达 到 8 .9 , 58% 在 国 内得到 了广 泛 的研究 。该工 艺采 用活 性污 泥法 和生 物膜 法 效果 , O 氨氮 、 N和 r
认 同。
0 引言
2 0世纪 8 0年代 中期 ,o eu等 …发现 聚磷 菌能够 在缺氧环 2 反 硝化 除磷 工艺研 究进 展 Cm a 基于反硝化除磷 理论开 发 出的脱 氮除磷 工艺 主要 分为单 污 境 中以 N 3作 为电子受体 进行 吸磷 的现象 。19 O 9 3年 , 兰 D l 荷 et f 科 技大学的 K b 等 在试验 中亦观察 到 : ua 在厌 氧/ 氧交替运行 泥工艺和双污泥 工艺两 种 。两者 的主要 区别在 于在单 污泥 工艺 缺 反硝化 除磷 菌和硝 化细 菌 同时存在 于一 个污 泥系 统 中 , 同 共 的条件下 , 易富集一类兼 有反硝化 作用和 除磷作 用 的兼 性厌氧 微 中, 生物 , 这类微生物能利用氧气或者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 吸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