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检测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检测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检测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检测A组2014—2018年浙江真题题组考点一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8—9)8.(2015浙江1月学考,12,2分)如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

当该原电池工作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逐渐变蓝B.锌片逐渐溶解C.铜片上有气泡产生D.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答案 A 该铜锌原电池中,Zn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故锌片逐渐溶解,B正确;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故铜片上有气泡产生,C正确;电子由Zn经导线流向Cu,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D正确;该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颜色不变,A错误。

9.(2014浙江1月学考,14,2分)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B.该原电池中,电子由铜片经过导线流入锌片C.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酸性减弱D.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小答案 B 该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锌片)流出,经过导线流入正极(铜片)。

B组2014—2018年全国真题题组考点一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6)5.(2014北京理综,8,6分)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答案 B 氢燃料电池中,负极上H2放电,正极上O2放电,A、C、D中均不存在O2放电,故选B。

6.(2015课标Ⅱ,26,14分)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

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

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

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溶解度/(g/100 g水)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 A,电池工作5分钟,理论上消耗锌g。

(已知F=96 500 C·mol-1)(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二者可通过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和,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nO2,最简便的方法为,其原理是。

【化学】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检测鲁科版

【化学】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检测鲁科版

【关键字】化学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基础知识自查]1.概念及反应本质电化学上将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本质是发生了氧化复原反应。

2.构成条件(1)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常见为金属或石墨)。

(2)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4)能自发发生氧化复原反应。

3.工作原理如图是Cu-Zn原电池,请填空:(1)反应原理(2)①电子方向: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②电流方向: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③离子的迁移方向: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3)两种装置的比较图Ⅰ中Zn在CuSO4溶液中直接接触Cu2+,会有一部分Zn与Cu2+直接反应,该装置中既有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又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装置的温度会升高。

图Ⅱ中Zn和CuSO4溶液分别在两个池中,Zn与Cu2+不直接接触,不存在Zn与Cu2+直接反应的过程,所以仅是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电流稳定,且持续时间长。

(4)盐桥作用①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②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4.原电池原理的三个应用(1)设计制作化学电源①首先将氧化复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

②根据原电池的反应特点,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3)加快氧化复原反应的速率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复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

例如,在Zn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应用体验]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并指出原因。

[提示] ①只有一个金属,不能构成两极③两极金属相同⑤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导电⑧未形成闭合回路2.(1)根据反应Fe+2Fe3+===3Fe2+设计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6 第二单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时闯关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6 第二单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时闯关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6 第二单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时闯关(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2·黄冈中学高三期末)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锌作负极B.充电时氢氧化铁被氧化C.放电时溶液的碱性增强D .放电时转移3 mol e-,有2 mol FeO2-4被还原解析:选D。

由电池反应知,Zn从0价变为+2价,失去电子,Zn作原电池的负极,A项正确;充电时,Fe(OH)3中的+3价的铁被氧化为K2FeO4中的+6价的铁,B项正确;放电时,生成OH-,对应的溶液碱性增强,C项正确;放电时,此反应转移6 mol e-,对应有2 mol FeO2-4被还原,D项错误。

2.(2011·高考福建卷)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解析:选C。

C项是错误的,因为原电池放电时OH-是向负极移动的。

这种电池名称叫锂水电池,可推测其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再写出其电极反应如下:负极:2Li-2e-===2Li+正极:2H2O+2e-===2OH-+H2↑结合选项分析A、B、D项都是正确的。

3.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电池的负极B.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C.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解析:选B。

(B版,浙江选考专用)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件

(B版,浙江选考专用)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件

化学(浙江选考专用)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考点一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知识梳理一、原电池1.原电池的概念把① __________ 转化为②_________ 的装置。

2.构成条件(1)有两个③_______________ 的电极。

(2)将电极插入④_______________ 中并形成⑤ ______________⑶能自发进行的⑥ _____________ 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3 •工作原理Cu-Zn原电池示意图如下所示:-■V C11SO4溶液^1[特别提醒]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包括盐桥中的阴、阳离子)。

这是因为负极发生的是失电子的反应,致使该极附近有大量正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要移向负极;正极发生的是得电子的反应,致使该极附近有大量负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要移向正极。

可以简记为“正正负负”,即带正电荷的离子移向正极,带负电荷的离子移向负极。

二、常见的化学电源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相对较强的金属作负极,而活动性相对较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

2•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形成了原电池,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如Zn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可向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3•用于金属的防护使需要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正极而受到保护。

例如要保护一个铁质的输水管道或钢铁桥梁,可将其与一块锌块相连,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

4•设计制作原电池设计原电池要紧扣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

[温馨提示]1•电极材料的选择在原电池中,一般选择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并且原电池的电极必须能导电。

一般来说,负极材料应该能跟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

2.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材料发生反应,或者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其他物质(如溶解于溶液中的氧气)能与负极材料发生反应。

如果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则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应含有相应电极材料对应的阳离子。

2020化学新人教必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解析

2020化学新人教必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含解析

(2)将稀硫酸换作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形成原电池、产生电流。

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总反应为:Zn+Cu2+===Zn2++Cu。

(3)酒精是非电解质、此时不能构成原电池、因此不能产生电流。

【点拨提升】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反应类型: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电子的移动方向: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

(3)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2.原电池的判断方法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易错提醒(1)构成原电池的两电极材料不一定都是金属、正极材料可以为导电的非金属、例如石墨。

两极材料可能参与反应、也可能不参与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用导线连接、共同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不一定构成原电池、必须有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在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时、既要考虑金属活泼的强弱也要考虑电解质溶液性质。

如Mg—Al—HCl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Mg;但是Mg—Al—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Al、正极为Mg。

【典题例证1】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
P为电解质溶液。

由此判断下列M、N、P所代表的物质可以成立的是( )
解析经分析可知该装置是原电池、其中M棒作正极、有金属单质析出、N棒作负极、失电子溶解。

A项、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则锌是负极、M棒变细、A项错误;B项、铁、铜、稀盐酸构成原电池、M棒上无金属单质析出、B。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单元复习必修二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单元复习必修二
负极材料不一定反应
第七页,共二十二页。
C
O2
燃料 电池
化学(huàxué)史 实
伏打把许多对(40对、60对)圆形的 铜片和锌片相间地叠起来,每一对铜锌片之 间放上一块用盐水侵湿的麻布片。这时只要 用两条金属线各与顶面上的锌片和底面上的 铜片焊接起来,则两金属端点就会产生几伏 的电压。如果把铜片换成银片,则效果更好。 金属片对数越多。电力越强。这样产生的电 流不仅相当强,而且非常稳定,可供人们研 究(yánjiū)和利用。后来人们对伏打发明的这 种电源装置叫做“伏打电堆”
_______2__N___a_CC_l_l2_++_2_HH_2_2=O__2_H__C__2l。_N_a。OH + H2↑+ Cl2 ↑
判断池型 →辨别极性→分析溶液→书写电极反应式 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
课堂(kètáng)小 结
1.两个(liǎnɡ ɡè)知识点:原电池反应与电解池反应
2.一种方法:
处理100千克含镉废电池可回收20千克左右的金属 镉。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例6.如图,在铁和铜的接缝处涂上含有酚酞试液(shìyè)的 NaCl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接__缝__沿__铜__的__一__侧__一__圈__变__红___________
这是由于__铁__发__生__了_电__化__学_腐__蚀__________。
Ag2O 充电 2Ag+ZnO,负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Zn
B.Ag2O
C.ZnO D.Ag
放电
CuCl2溶液
小结:二次电池电极的判断(pànduàn)方法:
____原判__型断__(y_uá_nx_ín_g_)迁__移___化__合__价___

高考化学第二单元能与电能的转化专题1

高考化学第二单元能与电能的转化专题1

高考化学第二单元能与电能的转化专题12020.031,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Na2CO3和的熔融盐混和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和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32- →4CO2+4e-。

阴极反应式:,总电池反应:。

2,铁棒与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0.01mol/L的食盐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铁棒附近产生OH- B.铁棒被腐蚀C.石墨棒上放出Cl2 D.石墨棒上放出O23,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反复充电、放电的装置,有一种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是:NiO2+Fe+Fe(OH)2+Ni(OH)2用该蓄电池进行电解M(NO3)x溶液时:(1)电解池的阳极(惰性)应连接 (填序号)。

A.NiO2 B.Fe C.Fe(OH)2 D.Ni(OH)2若此蓄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消耗0.36g水。

(2)电解M(NO3)x溶液时某一极增至mg,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为 (用m、x表示) 。

(3)此蓄电池电解含有0.01mol CuSO4和0.01mol NaCl的混合溶液100mL,阳极产生气体 L(标准状况),电解后溶液加水释至1L,溶液的pH为。

4,对于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B.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C.Pt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2H++ 2e-=H2↑D.Fe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4OH--4e-=2H2O +O2↑5,某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为探究影响钢铁生锈的因素,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在A、B、C、D四只小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并使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然后装配成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所示。

浙江省学考选考高2020届高2017级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浙江省学考选考高2020届高2017级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选择 易 选项并列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填空 中 独立设问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选择 中 选项并列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选择 易 选项并列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填空 中 设问递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选择 / 填空
易/ 中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017.4,17

2017.4,30( 3)

2016.10,17

2016.10,30(3) 2
2016.4,17

2015.10,16

2015.10,30(2) ② 2
原电池工 作原理 分析
新型电池 工作原理 分析
新型电池 工作原理 分析
新型电池 工作原理 分析
常见化学 电源工作 原理分析
新型电池 工作原理 分析 铜锌原电 池工作原 理分析
电解原理 及其应用
阳极反应 式的书写
电解原理 及其应用
阴极反应 式的书写
阴极反应 式的书写
电解方程 式的书写
电解原理
钢铁的吸 氧腐蚀
总计
卷均分 3.6 7 题 / 8 卷 占比 3.6%
7 题/8 卷 考频
1 题/8 卷
关联考点
题型 难度 试题结构
核心素养
常见化学电源 选择 易 选项并列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填空 中 设问递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选择 中 选项并列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填空 中 设问递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选择 中 选项并列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填空 中 设问递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选择 中 选项并列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填空 中 独立设问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选择 中 选项并列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氧化还原反应 填空 中 独立设问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六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检测A组2014—2018年浙江真题题组考点一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8—9)8.(2015浙江1月学考,12,2分)如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

当该原电池工作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逐渐变蓝B.锌片逐渐溶解C.铜片上有气泡产生D.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答案 A 该铜锌原电池中,Zn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故锌片逐渐溶解,B正确;Cu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 H2↑,故铜片上有气泡产生,C正确;电子由Zn经导线流向Cu,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D正确;该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颜色不变,A错误。

9.(2014浙江1月学考,14,2分)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B.该原电池中,电子由铜片经过导线流入锌片C.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酸性减弱D.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小答案 B 该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锌片)流出,经过导线流入正极(铜片)。

B组2014—2018年全国真题题组考点一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6)5.(2014北京理综,8,6分)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A.锌锰电池氢燃料电池C.铅蓄电池D.镍镉电池答案 B 氢燃料电池中,负极上H2放电,正极上O2放电,A、C、D中均不存在O2放电,故选B。

6.(2015课标Ⅱ,26,14分)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

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

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

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溶解度/(g/100 g水)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 A,电池工作5分钟,理论上消耗锌g。

(已知F=96 500 C·mol-1)(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二者可通过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和,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nO2,最简便的方法为,其原理是。

(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ZnSO4·7H2O的过程中,需除去锌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稀H2SO4和H2O2溶解,铁变为,加碱调节至pH为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至pH为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 mol·L-1)。

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后果是,原因是。

答案(14分)(1)MnO2+H++e- MnOOH2MnO2+Zn+2H+ 2MnOOH+Zn2+(每空1分,共2分)[注:式中Zn2+可写为Zn(NH3、Zn(NH3)2Cl2等,H+可写为N](2)0.05(2分)(3)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碳粉MnOOH 空气中加热碳粉转变为CO2,MnOOH氧化为MnO2(每空1分,共5分)(4)Fe3+ 2.7 6 Zn2+和Fe2+分离不开Fe(OH)2和Zn(OH)2的Ksp相近(每空1分,共5分)解析(1)该电池为酸性锌锰干电池,电极反应式为负极:Zn-2e- Zn2+,正极:2MnO2+2e-+2H+2MnOOH。

(2)电量Q=It=0.5 A×5×60 s=150 C,则m(Zn)=×65 g·mol-1=0.05 g。

(3)由表格中信息可知,ZnCl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可通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

(4)Ksp[Fe(OH)3]=c(Fe3+)×c3(OH-)=1×10-5×c3(OH-)=1×10-39,c(OH-)=10-11.3mol·L-1,pOH=11.3,则pH=2.7。

Ksp[Zn(OH)2]=c(Zn2+)×c2(OH-)=0.1×c2(OH-)=1×10-17,c(OH-)=10-8 mol·L-1,pOH=8,则pH=6。

因Zn(OH)2和Fe(OH)2的Ksp接近,若不用H2O2将Fe2+氧化为Fe3+,沉淀Zn2+时,Fe2+也可转化为Fe(OH)2沉淀,而使制得的ZnSO4·7H2O不纯净。

考点二电解原理及其应用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6—15)6.(2017海南单科,10,4分)一种电化学制备NH3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陶瓷在高温时可以传输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d电极b为阴极B.阴极的反应式为:N2+6H++6e- 2NH3C.H+由阳极向阴极迁移D.陶瓷可以隔离N2和H2答案 A Pd电极b上氢气失去电子,该电极为阳极,故A错误;电解池中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则阴极反应式为N2+6H++6e- 2NH3,故B正确;电解池中,H+由阳极向阴极迁移,故C正确;由图可知,氮气与氢气不直接接触,陶瓷可以隔离N2和H2,故D 正确。

7.(2016北京理综,12,6分)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a、d处:2H2O+2e-H2↑+2OH-B.b处:2Cl--2e- Cl2↑C.c处发生了反应:Fe-2e- 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答案 B 根据实验一的实验现象可判断出c作阳极,d作阴极,a、d处的电极反应均为2H2O+2e- H2↑+2OH-,c处的电极反应为Fe-2e- Fe2+,由于Fe2+的颜色较浅,短时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b处变红”说明有H+生成,则发生了电极反应2H2O-4e- 4H++O2↑;“局部褪色”说明在该电极上Cl-放电生成了Cl2,反应为2Cl--2e- Cl2↑。

实验二中每个铜珠的左侧作阳极,右侧作阴极,其中右边的铜珠的左侧铜放电变成铜离子,铜离子移动到m处,在m处放电变成铜析出。

8.(2015福建理综,11,6分)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C.每生成1 mol O2,有44 g CO2被还原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 C3H8O+5H2O答案 B 由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可知,该装置将光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在电解池内部,阳离子向阴极迁移,故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B正确;阴极上:3CO2~C3H8O~18e-,阳极上:2H2O~O2~4e-,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当阳极生成1 mol O2时,阴极被还原的CO2的质量为×44 g/mol≈29.3 g,故C错误;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C3H8O+5H2O,故D错误。

9.(2014广东理综,11,4分)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他均为Cu,则( )A.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2e- Cu答案 A 由图示可分析出该图中Ⅰ为原电池的负极,Ⅳ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流由电极Ⅳ→A→电极Ⅰ,A正确。

Al极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电极Ⅱ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 Cu,电极上有Cu生成,C错误。

电极Ⅲ的电极反应为Cu-2e- Cu2+,D错误。

10.(2014上海单科,12,3分)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形管中。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 H2↑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 mol气体答案 B K1闭合,该装置为原电池,铁棒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2+,石墨棒为正极,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 4OH-,石墨棒周围溶液的pH逐渐升高,所以B正确;K2闭合则为电解池装置,铁棒为阴极,不会被腐蚀,但不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电路中通过0.002NA个电子时,两极产生氢气和氯气共为0.002 mol。

11.(2014天津理综,6,6分)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xC+Li1-xCoO2 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下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答案 B A项,在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应移向正极;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为电解过程,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项正确;C项,比能量是指这种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的电能,当二者质量相同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即比能量不同;D项,应为锂硫电池给锂离子充电,还应将锂硫电池的锂电极连接锂离子电池的石墨电极,硫电极连接LiCoO2电极。

12.(2015上海单科,五,12分)氯碱工业以电解精制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氢气、烧碱和氯的含氧酸盐等系列化工产品。

下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的示意图,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完成下列填空:27.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

28.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为: 、。

29.精制饱和食盐水从图中位置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从图中位置流出。

(选填“a”“b”“c”或“d”)30.KClO3可以和草酸(H2C2O4)、硫酸反应生成高效的消毒杀菌剂ClO2,还生成CO2和KHSO4等物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1.室温下,0.1 mol/L NaClO溶液的pH 0.1 mol/L Na2SO3溶液的pH。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浓度均为0.1 mol/L 的Na2S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S、C、HS、HC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已知:H2SO3 =1.54×10-2 =1.02×10-7HClO Ki=2.95×10-8H2CO3 =4.3×10-7 =5.6×10-11答案27.2H2O+2Cl- Cl2↑+2O H-+H2↑28.能得到纯度更高的氢氧化钠溶液避免Cl2与H2反应(合理即给分)29.a d30.2KClO3+2H2SO4+H2C2O4 2ClO2↑+2CO2↑+2KHSO4+2H2O31.大于[S]>[C]>[HC]>[HS]解析27.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2OH-+H2↑+Cl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