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合集下载

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

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

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2023年汉武帝“大一统”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2、本课地位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初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推恩令、独尊儒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

②能力目标a、通过学生概括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a、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b、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

c、讲述霍去病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来历。

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难点是:董仲舒阐述的儒家思想的内容二、学情分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理解、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不太强,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有限,为此,我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1、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

2、通过探究,表演短剧、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四、教学过程A、教学设计:①、播放影视,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局《汉武大帝》片头,电视剧主要刻画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的一生。

八上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三单元答案

八上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三单元答案

【拓展提升】 7、略
交通
思想 文化
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 距离。 秦统一后,下令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为加强思想控制,实施了“焚书坑儒”。
2.B 3.B 4.D 5.A 【拓展提升】 7.略(言之有理即可)
6.C
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基础巩固】 1.C 2.B 3.B 4、(1)图1指宫殿群(阿房宫), 图2指骊山陵墓(兵马俑)。 (2)秦朝的暴政使人民生活在水深 火热之中。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 木;秦朝赋税、徭役繁重;刑罚严酷。 5、(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 贫穷;汉文帝、汉景帝时,社会比较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
【基础巩固】 1.B 2.C 3.B 4.A 5.A 6、(1)河西走廊 玉门关 阳关 (E标注在“大秦”上) (2)A 长安 (3)张骞。 (4)西亚;瓷器、铁器、漆器、丝 绸;毛皮、香料、药材、珠宝。 (5)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
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 漆器等商品经此运送到西方。而西方 商人则利用此路把毛皮、香料、药材、 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丝绸之路也是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古罗马的魔 术表演、波斯的马球游戏经此传入中 国。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 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现。 【拓展提升】 6、(1)“李斯”改成“董仲舒”; “平定了‘七国之乱’”改成“削弱 了诸侯王的势力”;去掉“出现了 ‘文景之治’”。 (2)如:汉武帝的“功”:颁布 “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 监督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 安设立
太学;军事上,打败匈奴,开疆拓土; 民族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 了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派官员修建通 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 民族之间的联系等。汉武帝时期,西 汉出现了新的大一统局面。汉武帝的 过:汉武帝时期,多次开展对外战争, 加重了人民的赋役负担。(可从汉武 帝采取的措施中进行表

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时代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1.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
思 想 文 化 领 域 经 济 领 域
长安:太学 地方:官学
五铢钱
2.食盐和铁器的生产和销售收归中央
听 故 事
汉武帝时,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 大。河间王刘德的声望很高,天下英 雄豪杰都争相投奔他。一次,汉武帝 问他治国之道,他对答如流,言谈中, 还讲到历史上商汤和周文王以小国 得天下的事情。汉武帝听后很恼火, 用讽刺的口吻对刘德说:“商汤以 七十里取天下,文王以百里取天下, 河间王就好好努力吧! 思考: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这种现象在西汉是怎么产 生的?
汉武帝(前157年—前87) 年,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 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 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 曾孙。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 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 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 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使西汉王朝出现大一统的局面, 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 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 史上伟大的皇帝。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2.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从史料分析中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甲同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不允许百家争鸣, 不利于学术文化发展。所以,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 文化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乙同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有利于汉朝统一思想, 加强皇权,而且儒家的道德教化、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思 想对今天的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 鼓励传播儒家思想是千秋事业。
...... 。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练一练: 1.汉武帝在位初年,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 的粮食和钱财,这说明了( )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4、提问:秦朝有哪个职官与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
(御史大夫。)
5、提问: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1、用自编小故事的形式讲述推行推恩令的背景。
2、用点名提问的方式引出推恩令的措施,让学生根据课本和自己的理解说出推恩令的历史作用。
3、展示课本图3-14(东汉冀州刺史印)。
(2)内容不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的统一,在很多生活、法律、社会文化,习惯、礼仪等方面,凡是秦朝认为不适当的,都被废止和销毁;汉武帝的这项政策,着重在文化、制度、思想上进行统一,尽管罢黜百家言论和思想,但是在独尊儒术的方面,仍然有一些继承。
(3)意义不同:秦始皇采取的措施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我国古典文化的损失,也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一个原因;汉武帝采取的是积极措施,对汉朝的统治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
2、组织小组讨论并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对小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1、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统一思想的各项措施。
3、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不同意见。小组其他成员课作补充。
探究活动时间应控制在5—7分钟,在探究活动之前分发表格,最后以每组表格呈现的方式进行。教师最后统一概括。
3、合作探究
(5分钟)
探究问题: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皇权,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不同点:
(1)背景不同:秦始皇当时是刚刚统一六国,为了一统江山。要在各个方面进行统一;汉武帝则是已经在大一统的条件下,为了在文化,制度上进行统一和统治。
学情分析
1、学生们在课外通过书籍或者电视剧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学生所了解的可能并非真实的历史,且只知பைடு நூலகம்事,不知故事背后所反映的历史意义。因此,既要引导学生正视电视剧与历史史实的差别。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准确掌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知识点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知识点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班级姓名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1、秦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意义:结束了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大帝国。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中央设、、;地方实行。

(首创“”一词成为两千多年中国王朝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法律上:颁布大量律令文化上:统一文字,将秦的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的重要纽带。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

统一、、。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交通上:大修,拆除所有路障,统一。

思想上:(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3、秦朝的疆域:东到,西到,南到,北达一带。

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1、秦朝亡于暴政秦朝的暴政(统治者的残暴,滥用民力;沉重的兵役、徭役;繁重的赋税;刑罚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激起民众的反抗,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2、秦末农民起义1)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蕲县大泽乡影响:2)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率军入咸阳,灭亡。

3、楚汉之争与汉朝建立1)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项羽、刘邦2)汉朝建立时间:建立者:(汉高祖)定都:长安史称: 4、西汉初年的统治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政策来恢复经济。

如:汉高祖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进一步减轻刑罚等。

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为西汉的全盛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1、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政治上:颁布“”,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建立,设立。

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盐铁官营思想文化上:(董仲舒的建议)大力推行(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

七年级上册历史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七年级上册历史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官僚制度不健全
汉武帝时期的官僚制度尚不健全, 存在任人唯亲、贪污腐败等问题, 影响政治稳定和治理效果。
民族政策不平等
汉武帝在对待边疆民族、尤其是 南方民族时,存在一定的民族歧 视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经济局限
1 2 3
土地兼并严重
随着汉武帝时期经济的繁荣,土地兼并现象日益 严重,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农民生活困苦。
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政治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通过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中央官僚机构,实现了中央 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整顿吏治
他推行察举制,选拔有才能的人 才进入官僚队伍,同时严厉打击 贪污腐败,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 率。
军事措施
强化军队建设
汉武帝时期,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常备 军,并重视提高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 。
推行法治
汉武帝推崇儒学,同时注重法家思想,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这表明 现代政治应坚持依法治国,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促进经济发展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统 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促进了商品流 通和经济发展。这启示现代经济应加强市 场监管,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02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
为官方学说。
03
推广文字统一,制定和推行标准字体"小篆",促进文化
交流和发展。
03
汉武帝大一统格局的影响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政治统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汉武帝通过削藩、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
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推恩令解读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推恩令解读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中山中学吴乙真〖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从学生学情出发,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

(3)通过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并能正确评价汉武帝。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分析的方法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参与“推恩令”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像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2、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削弱封国势力1、实行“推恩令”的背景2、“推恩令”的主要内容3、“推恩令”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汉高祖刘邦图片)提问:汉高祖刘邦为巩固汉朝统治,在政治上做了什么努力?”结果怎么样?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培养学生的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二、讲授:1、结合西汉前期形势图、图: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与材料解析“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 提问: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通过图片及相关史料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诸侯地位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从史料的分析,了解史实的能力。

2、假设:如果你是当时的皇帝,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设身处地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地认识到:削减诸侯势力势在必行。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中央)
司隶校尉
监督和 检举京师百 官以及皇族 的不法行为
地 方
刺 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2、加强监察制度
(1)目的: 加强对各地官员的监督。
①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 个州部(监察区),每部委派 (2)措施: 刺史一人,定期巡视。 ②设立司隶校尉,以监督朝廷、都 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 止。
经济上
(1)措施: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 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2)作用:
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 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孔 子
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思想上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2)在地方设立官学,以培养后备官员。
鼓励和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 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思想上的统一适应了 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 权国家的巩固,但儒家 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 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 上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政治
削弱封 国势力
经济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长安 地方 太学 官学
汉武帝,首创年 号纪年,定公元前 140年为“建元”, 这一年就是“建元元 年”。此后中国古代 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 号纪年的方法。
政治上 西周
秦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削弱封 国势力 政治 强化监 察制度 经济
中央
推恩令
司隶校尉
地方
刺史
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
资料二: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 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 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 很不利。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先“削” 后“平” 颁布了 “推恩令”
诸侯 中央
刘邦封王 七国之乱 景帝平乱 加强控制 武帝推恩 解除威胁
诸侯 中央 诸侯
诸侯
皇帝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侯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 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 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候,新封的候国 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儒家思想
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鼓励和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 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方面确立了儒学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导地位;另一方面, 这种只发展一家学术, 限制其他各家学术思 想的做法,对学术发 展非常不利。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削弱封 国势力 政治 强化监 察制度 经济 思想文化
人教版新教材八上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汉文帝
汉高祖刘邦 汉景帝
汉武帝刘彻
汉初的统治
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
汉文帝、汉景帝 (“文景之治”)
汉武帝 西汉鼎盛
汉武帝,首创年 号纪年,定公元前 140年为“建元”, 这一年就是“建元元 年”。此后中国古代 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 号纪年的方法。
中央
推恩令
司隶校尉
地方
刺史
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长安 地方
太学 官学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权力集中, 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疆域空前辽阔。
匈 奴
秦朝 西汉
商 夏 战国 战国 春秋 西周
东汉
王莽 篡权
东汉建立
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 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 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 亡。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后开 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 但失败。 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 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攻破长 安,新朝灭亡。25年刘秀建立 东汉王朝,定都洛阳。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削弱封 国势力 政治 强化监 察制度
中央
推恩令
司隶校尉
地方
刺史
经济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很不 一致。民间私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武帝时开始 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值重量一致, 都是五铢,故称之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 了七百多年。
光武中兴

前221—前207

新的 大一 统

西汉
前202— 9
新 ?
东汉
25—220
原因
董 仲 舒
政治大统一的需要
思想上
建议:“诸 不在六艺科、孔子 •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 之术者,皆绝其道, 观点 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勿使并进。”同时 他认为“天人相 应”,天是万物的 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 举措 主宰,皇帝是天子, 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代表天意统治人民, 人人都必须服从皇 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帝的统治。
自学课文思考:
汉武帝为进一步实现大一统,
采取了哪些措施?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削弱封 国势力 政治 强化监 察制度 经济 思想文化
中央Βιβλιοθήκη 推恩令司隶校尉地方
刺史
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长安 地方
太学 官学
资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 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 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 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 2.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 • 3.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哪里?
政治
西周 秦朝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制 西汉
刘邦共封了 七个异姓王和九 个同姓王,他们 在王国内可以任 免官吏,自征租 赋,自铸钱币, 自集军队。
你说、 我说、 大家说 2、结合图片,说说他们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 1、阅读教材“七国之乱” 的相关材料,说 说 高祖刘邦的愿望实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