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盐水预防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激素吸入后应用2%碳酸氢钠涂口腔预防小儿鹅口疮的效果观察

激素吸入后应用2%碳酸氢钠涂口腔预防小儿鹅口疮的效果观察

激素吸入 治疗后 应用2 %碳酸氢钠涂擦 口腔 对预 防鹅 口疮 的发 生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 小儿; 口疮 ; 鹅 糖皮质激素;%碳酸氢钠 2
中图分 类 号 : 437 R 7. 2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6- 1 (0 1 1- 08 0 10 -4 12 1 )10 5— 2 6 血 。 断 困难 者 取 白膜 涂 片 加 1%氢 氧 化钠 1 , 显 微 镜下 可见 诊 0 滴 在 真菌 的菌丝 和孢 子 日便 诊 断 为鹅 口疮 。 。
1 鹅 口疮 诊断 方法 . 3
敏感菌群受到抑制 , 耐药菌如 白色念珠菌等乘机繁殖 , 造成 口腔 内菌群失调 , 口腔酸碱度发生改变 ,H p 值变低 。 许多研究表明, 口腔 p 值降低 , H 有促使 白色念珠菌 的繁殖的作用[对照组雾化吸人布 3 1 。
地奈 德 后 喂奶或 喂水 , 然减少 了局 部 布地 奈 德 的沉 积 , 不 能改 虽 但 变 口腔p 值 ,对 白色念 珠 菌 无 抑 制 作 用 ,所 以 鹅 口疮 发 生率 达 H 1. 实 验 组雾 化 吸入 布地 奈 德 喂奶 或 喂 水常 规 护 理后 , 用 2 9 %。 6 再 % 的碳 酸氢 钠 涂擦 口腔颊 部 、 牙龈 、 面及 腭 部后 , 高 了 口腔 p 值 , 舌 提 H 改 变 了有 利于 白色念 珠菌 生长 的酸 性环 境 , 鹅 口疮 的发生 率降到 使 9 %, .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4 经过 l+ 月 的总结 , 明雾化 吸人 布地 奈德 O 说
观 察 吸入 布地 奈德 后 ,用2 %碳 酸 氢 钠 涂 口腔 预 防 鹅 口疮 的效 果 。 方法
例 和 对 照 组9 例 , 照组 在 激 素 吸入 后 喂 奶 或喂 水 , 2 对 实验 组 在 对 照 组 的 基 础 上 , 2 用 %碳 酸 氢钠 涂 擦 口腔 。 结果

鹅口疮患儿的护理体会

鹅口疮患儿的护理体会

鹅口疮患儿的护理体会(湖北省东风汽车公司襄樊医院儿科湖北襄阳441004)【关键词】鹅口疮;护理体会【中国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29-01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1]。

临床以口腔舌上布满白屑 , 状如鹅口为特征。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1]。

我科近年来应用 2% 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后给予涂抹医院自制的制霉菌素甘油,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我科 2010 ~ 2011 年患有不同程度鹅口疮的 52 名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0 ~ 2011 年,我科接诊 52 例鹅口疮患儿,其中男27 例,女 25 例,新生儿 6 例, 1 ~ 18 月患儿 46 例。

所有病例口腔黏膜均可见白色乳凝块样物。

1.2治疗方法 2% 碳酸氢钠清洗口腔后局部涂抹制霉菌素甘油,因鹅口疮轻重、病程长短不同、疗程时间也不同。

轻度鹅口疮患儿,每日擦洗 2 次,一般 3 ~ 5 天,而重度患儿时间较长,每日擦洗 3 次,平均 7 ~ 10 天。

1 . 3治疗结果 47 例患儿经过局部给药后,口腔内白色乳凝块样物完全消失, 5 例疗效不明显。

2护理体会 2.1效果不佳原因分析: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不够发达,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和发生局部感染[1]。

鹅口疮是婴幼儿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多由于奶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等所致。

分析 5 例患儿效果不佳原因如下:(1)治疗过程中,患儿哭闹易引起家长紧张担心的情绪,以至于没有按疗程进行擦洗。

(2) 个别年轻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责任心差、工作不仔细,擦洗不彻底,没有使药物充分涂抹口腔各个部位。

(3) 家中有脚廯、手廯或霉菌感染的家属,容易诱发鹅口疮。

(4)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乳房不清洁都可以是反复感染的来源。

思连康佐治小儿鹅口疮45例临床观察

思连康佐治小儿鹅口疮45例临床观察

组( ) A组 和对照组 ( )B组给 予 2 碳 酸 氢钠溶液 清洁 口腔后 , 2 xo U L 霉茵素溶液 1-0m 涂抹 口 B组 。 % 用 . l / 制 5 0 2 L
腔, 次/ . 2 d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思连康。两组均观察 3 , 随访 3 d 个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 . 复发率 1 %, 1 1. B组总有效率为 6. 复发率 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 . 。 O 1 , 1 %. 1 5 %, 1 8 %, 1 ) 9 2 P< . )复发率比较差异 ( 5 B组 , 而复发率低 于 B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 1 。
表 1 两组疗效 比较 例
总有效率 ( %)
9 . 11 6 . 51
鱼 —咝 型 .
A 组 B 组 4 5 4 3
星 一 整 墼~ 查
3 3 2 0 8 8
作者单位 : 10 广东省潮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5 00 2
注: 两组总有效率 比较 ,2 . , x 9 2尸<0 1 =5 . O
3 讨 论
鹅 口疮是 由白色念珠菌所致 的口腔黏膜炎症。 白 色念珠菌可在健康 人消化道 寄生 , 当腹泻 、 用广谱 使 抗生索或激素 、 营养不 良和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使正 常菌群失调而发病 , 由于乳具 消毒不严 、 或 乳母 奶头 不洁 、 喂奶者 手指污染所致 , 或 也可在 出生 时经产道 感染 , 可在新生儿室引起流行 … 。以往 常用龙胆紫治 疗, 且有较好效果 。但龙胆紫易污染衣物 。 不易洗掉 。 而且影响患儿外观 , 很多年轻家长不愿接受 。最重要 的是近年来英 国药理学家通过动物 的反复实验证 实 , 紫药水 中的龙胆紫是阳离子碱性染料 , 这种碱性染料 是一种致癌物质 , 为潜在 的致癌剂 , 于 口腔黏膜 禁用 部位 ,所以现在一般不 主张使用龙胆紫治疗 鹅 口疮 。 因白色念珠菌喜在 酸性环境 中生长 .%碳酸 氢钠溶 2 液为碱性液体 , 作用于 口腔 , 可改变 口腔酸性环境 , 破 坏念珠菌生长环境 , 制细菌 繁殖 , 抑 但不能 直接杀灭 念珠菌。新生儿每隔 23h喂奶 1 , ~ 次 加上 口腔黏膜 不断分泌唾液 ,虽然用 2 %碳酸氢钠溶液行 口腔护理 每 日2 , 次 仍不能使 口腔 内保 持碱性环境 , 念珠菌仍 继续繁殖 , 疗程长 。近年来多加用制霉菌素溶液涂抹 口腔 , 可与 口腔真菌细胞膜上 的甾醇相 结合 , 致细胞

新生儿鹅口疮27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鹅口疮27例临床分析

儿颅 内 出血 5例 ( 网膜 下 腔 出血 1例 . 蛛 摘室 内 出 血 1倒 . 脑
实 质 出 血 3例 )窒 息 + 胎 粪 吸 ^ 性 肺 炎 4倒 , 血 症 5倒 . . 败 肺 出血 及 新 生 儿 肺 透 明 膜 病 各 3例 , 天 性 免 疫 缺 陷 病 】 先 例 , 血 坏 死性 小 肠 炎 1例 . 生 儿 搜 泻 1例 , 4例 无 异 出 新 余 常 。母 乳 喂 养 9倒 . 台 喂 养 7例 ,、 喂 养 4铡 ( 粉 、 混 』工 奶 配 方 奶 各 2倒 ) 危重 儿 行 生 胃 肠 外 营 养 3例 , 分 胃肠 外 营 。 部 养 4例 , 同 8_ 5d 有 明显 感染 者 联 台 应 用 2 时 一 1 ~3种 杀 菌 剂 7 3d 5例 预 防 使 用 抗 生 素 , ~2 , 6例 短期 内 联 合 静 脉 璃 注 地 塞米 橙 0 5~1 0m — g 一 , 呼 吸 衰 竭 者 呼 吸 机 治 . . g k d 伴
1 1 一般 资料 .
氢 氧 化 钾 溶 液 . 柱 见 芽 生孢 于和 菌丝 ,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者 . 镜 伴 行 血 液 . 脊 液 或 尿 液 培 养而 确 诊 。 脑 1 5 治 疗 与 转 归 去 除诱 因 , 强护 理 与喂 养 , 充 维 生 素 加 补
例 产 儿 9侧 : 龄 2 ~4 早 眙 8 2周 ; 重 153 7 体 0 ~43 2
死 亡 1铡 , 2侧 好 转 。
2 讨 论
新 生 儿 期 鹅 口 疮 发 病 卑 为 2 2 , 周 期 感 染 儿 的 .% 占 2 % 感 染 途径 可分 为 外 镩 性 和 内源 性 。 新 生 儿 期 外 源 02 性 多 为 经 产 道 感 染 及 乳 具 枵 染 所 致 。在 新 生 儿 监 护 病 房 ( C , 期 大剂 量使 用 广 谱 抗 生 素 、 皮 质 激 素 , 械 通 NIU) 长 糖 机 气时 气 管插 管 或 气 管 切 开 , 脉 营 养 脂 肪 乳 输 ^ 等 诸 多 因 静 素 . 苗 群失 调 . 体 防 御 体 系破 坏 . 真 菌甜 着 生 长 提 供 了 使 机 为 良 好的 环 境 l 因此 , 床 工 作 中应 大 力 宣 传 普 及 优 生 优 育 ’ 】 牺 知 识 , 极 治 疗 育 龄 妇 女 孕 期 生 殖 道 霉 菌 感 染 ; 倡 母 乳 喂 积 提 养 , 具 要 严 格 消 毒 ; 格 掌 握 抗 生 素 、 皮 质 激 素 使 用 指 乳 严 糖 征 、 间 及 剂 量 . 免 预 防 用 药 种器 械操 作 及护 理 应严 格 时 避 各

儿童鹅口疮的预防与治疗

儿童鹅口疮的预防与治疗

儿童鹅口疮的预防与治疗作者:朱海燕综述吴春云审校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202-02【摘要】儿童鹅口疮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系婴幼儿口腔粘膜因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引起的念珠菌性口炎。

本文就儿童鹅口疮的预防与治疗近十年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鹅口疮;白色念珠菌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一种口腔粘膜疾病,口腔粘膜表面形成白色的斑膜,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常有此症,因为常常在口腔里表现为像雪一样白的假膜,所以又称为雪口病。

1 儿童鹅口疮的临床表现鹅口疮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乳白色、微高起的斑膜(图1、图2),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

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

感染轻微时,家长不易发现,患儿也没有明显的疼痛感。

感染严重时,整个口腔年末可均被白色斑膜覆盖 ,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并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等症状,少数病例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它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危及患儿的生命。

因此应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积极预防。

2 儿童鹅口疮的预防鹅口疮多见于腹泻、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其发病原因主要为乳具消毒不严、乳母乳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

所以鹅口疮的预防应做到以下几点:(1)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食具严格消毒,乳母奶头保持清洁;(2)喂奶前洗手,做好一切消毒措施,切断传染途径,防止感染传播和交叉感染;(3)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或缩短疗程,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抗病力,防止正常菌群生态环境改变而造成真菌增生和感染;(4)对婴幼儿经常进行口腔护理。

家庭式口腔护理可用温开水,医院传统式口腔护理可用生理盐水等,两者均可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2024年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课件

2024年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课件

2024年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基于《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第三节“新生儿鹅口疮”。

具体内容包括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预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原则。

2. 掌握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新生儿模型、鹅口疮图片。

2. 学具:鹅口疮护理操作包、消毒棉签、生理盐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疾病的特点。

2. 理论讲解:讲解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原则。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讲解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操作练习,教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2. 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3.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4. 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方法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生儿其他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综合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知识,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中的操作指导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具体措施包括:1. 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34次。

2. 局部用药:涂抹2%甲紫溶液或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金霉素等,每日23次。

口腔护理对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作用探讨

口腔护理对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作用探讨
2 结果
11 一 般 资料 .
观 察 对 象 选 自20 年 1月 在 本 院 ̄ NC 病 房 住 07 0 IU
院 的足 月 新生 儿 , 院 时 已发 生 鹅 口疮 患 儿 、 食 患 儿 、 饲 患 儿 入 禁 管 不 纳 入 观 察 对 象 内 。 察 病 例 共 13 , 中男 16 , 4 例 ; 观 5例 其 0例 女 7 日 龄 最 小 为 2h 最 大 为2 d 原发 病 主要 诊 断包 括 : 生 儿 高胆 红 素 0, 8; 新
旨, 而设 计 本课 题 , 总结 报道 如 下 。 现 1 资 料 与方 法
装 入 无 菌 容器 内 , 器 上标 示 123 容 、 ,号液 。 1 . 病 人分 组 符 合 入 选 观察 对 象 的 患儿 ,用 投 骰 子 方法 ,1 .2 2 “” 入 选 1 液 体 口腔护 理组 ;2 入 选 2 液 体 口腔 护 理 组 ;3 入 选 3 号 “” 号 “” 号 液 体 口腔 护 理 组 ;4 不 进 行 常 规 口腔 护 理 , 入 “ ” 口护 液 “” 进 0号 组 。组 患 儿 的 日龄 、 别 与 疾病 差 异 无 显著 性 意 义(> . ) 4 性 P 0 5。 0 1 . 口腔 护 理 实施 方 法 实验 员按 照病 儿 的分 组 , 需要 进 行 .3 2 对 口腔护 理 患儿 取用 相应 标 号液 体于 上午 9 、下 午 1时于 患儿 吃奶 时 7 后 进 行 常规 口腔护 理 , 每 日记 录 效 果 , 并 口腔 护 理 液 成份 对 患儿 及 实验 员实 行双 盲 , 的 配液 员不 参与 口腔护 理操 作与 记 录 。 固定 1 . 统计方法 .4 2 用 E cl 立数 据 库 ,用S S 1. 件 对所 得 数 xe 建 P S30 软 据结 果 进行 统 计 分 析处 理 , 计数 资 料 采用 xj 。 2 佥验

鹅口疮的预防和护理

鹅口疮的预防和护理

鹅口疮的预防和护理
鹅口疮常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多数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白色念珠菌常存在于口腔、肠道、皮肤等处。

新生儿主要因产道感染、哺乳时及污染的奶具引起。

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者滥用抗生素也是引起鹅口疮的常见原因。

鹅口疮主要症状表现为唇、舌、颊部、咽等口腔黏膜覆盖白色乳凝块样的斑点或者斑块,像牛奶凝固后的奶块,可逐渐融合成大片,边界清楚,不易擦去。

强行擦掉斑块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出血,不痛。

大多数鹅口疮患儿一般状况较好,不影响吃奶,不伴有其他症状。

但症状严重者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可伴有低烧,流口水,拒绝吃奶。

得了鹅口疮怎么办?
1、轻者可在哺乳前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

2、严重者可在创面表面涂抹制霉菌素,2-3次/天。

3、可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纠正菌群失调。

一般不需口服抗真菌药物。

怎样预防鹅口疮?
1、注意哺乳卫生,做好和奶具的清洁。

2、注意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注意饮食,不吃太硬、太刺激的食物,避免黏膜的损伤。

4、当孩子呼出的口气有发酵的酸味时,可用淡盐水清洁口腔。

5、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家长不要随便给宝宝使用抗生素。

如果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超过一周,家长应经常检查孩子口腔,注意有无异常。

6、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b2,维生素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书梅 陈璐 徐 桂 芝 江莲 康琳 朱 秀丽
有效率低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 ) .5 。
3 讨 论
我科 自 20 06年 1 月至 20 07年 9 为住 院新生儿应用碳 酸 月
氢钠盐水进行 口腔护 理 , 降低 了新 生儿鹅 口疮 的发生率 , 取得
较好 效果 , 报告如下。
及 时 间 同试 验 组 。
降, 而且鹅 口疮患儿 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较对照组也 明显降低。
碳酸氢钠盐水对防治新生儿鹅 口疮有较好疗效。 32 本研究发现 , . 碳酸氢钠盐水 , 即保 留了生理盐水 对 口腔清 洁杀菌作用 , 同时碳酸氢钠液可溶解黏蛋 白, 清除有机物 , 还可 改变微生物 的酸 性环 境 而抑 菌 , 口腔酸 碱度 维持 在正 常范 使 围。正常人 口腔唾液 成分 中的溶 菌酶 在 p H值 正 常时 ( . 6 6~ 7 1具有杀菌作用 。由于 口腔 内寄生 的致病 菌种类 复杂 , .) 各
口疮 的发 生 。结果 表 明 , 验 组 新 生 儿 鹅 口疮 的 发 生 率 明 显 下 试
1 1 一般 资料 .
选择 20 年 1 06 月至 2 0 年 9月我科住院新生 07
儿 10例 , 8 例 , 4 ; 3 男 3 女 7例 体重 1 5 0~430k。第一诊 断 4 2 g
2 结 果
综上所 述 , 生儿应用 碳酸氢钠 盐水进行 口腔护理 , 新 临床 可操作性好 , 患儿易 于接受 , 有效地 预防了鹅 口疮 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王慕 逖 主编 . 1版 . 科 学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0 27 第 儿 北 人 20 .4 .
21 组 口腔护理前后 口腔 p . 2 H值变化
进行 口腔护理 , 在一 定程度 上克服 了 口腔 护理 的主观盲 目性 ,
患儿 口腔 p H值 , 护理后 2h 再测量患儿 口腔 p H值 。( ) 口疮 2鹅 的判定 : 每一病房由同一 名责任护士负 责对 患儿 口腔黏膜 反应
保持 E腔 D l H值在 正常生理状态 , 发挥 唾液 中溶 菌酶 的杀菌作 用, 即防止了 口腔真 菌感染 , 又可防止 葡萄球菌等乘虚 而入 , 引
录 口腔黏膜情况 , 口腔 黏膜覆盖 白色乳凝 块样小点或小 片状 若 物, 记录出现时 间 , 发生 部位 , 面积 的大小 , 目等详 细材 料 。 数 并取白膜少许放载玻片上加 1%氢氧化钠一滴 , 0 在显微镜 下寻 找真菌的菌丝 和孢子进一步确诊 。 15 统计学分析 . 全部资料采用 SS 15统计软件 , 量资 PS1 . 计 料以 ±s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 x 检验 , <00 P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为早产儿 2 例 , 9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5 例 , 6 新生儿吸人性肺 炎2 , 4例 新生儿脐炎 1 例 , 2 新生儿败血症 9 。将 10例患儿 例 3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 日龄 、 组 体重 、 病种及治疗方法上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00 ) P .5 。 人组 标准 : 入院查体 患儿 口腔黏膜完好 , 临床上 没有真 菌 感染 的征象 , 真菌涂 片阴性 。 12 碳 酸氢钠盐 水 的配制 . 5 %碳 酸氢钠针剂 3 l 0m。 13 试验方法 . 观察 组 : 用温开水湿润 患儿嘴唇后 , 自制 的 用 婴幼儿 口腔溃疡护 理棒 。 蘸取碳 酸氢钠 盐水 擦洗 口腔 黏膜 , 按照齿龈 、 上颚 、 黏膜 、 面 、 下 步骤进 行 ,护理 时动作要 颊 舌 舌 轻柔 , 尽量 避 免对 口腔黏 膜 的刺 激 和损 伤 。每 日早 8 0 、 :0 晚 80 各 1 :0 次。对照组 : 生理 盐水进 行 口腔护 理。方法 、 用 次数
l 2 88
河 j医药 20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l 期 匕 08 1 0 1
H b eilo nl o 2O ,03 。o1 eeM d aJ r , v O8vl0N .1 i c u a N

护 理 园地 ・
碳 酸 氢 钠盐 水 预 防新 生 儿 鹅 口疮 的 临床 观 察
护理前 , 试验组与对照
组的 p H值分别为 5 2 04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6 护理后分为 68 ., . . ± .、 . ± .; . ±0357
起其他致病菌的 口腔感染。 3 3 碳酸氢钠盐水 和生理盐水一样是无色透 明液体 , 0 3 . 且 .% 的浓度对 口腔黏膜 刺激性 小 , 进行 口腔护 理时疼痛 不 明显 , 无 异味, 患儿无恶心 , 呕吐等 不 良反应 。完成 了试 验要 求的每 日
次数和使用天数 。
进行评估 。在充足光线 下 , 每晨 口腔护理 前检查 患儿 口腔 , 记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1 新生儿 口腔黏膜薄嫩 , . 血管丰 富, 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 , 唾 液分泌少 , 口腔黏膜干燥 , 易受损伤和感染 。加上患病新生儿 J 消化功能下降及抗生素的使用 , 容易导致 口腔正常菌群失调 , 白
色念珠菌过度繁殖 , 而引发 口腔感染 。潮 湿, 从 温暖 , 酸环境 偏 是真菌繁殖的 良好 条件 。本试验 检测还发 现新生儿 口腔 D J H 偏低 , 56 70 更易导致真菌感染 。针对在酸性条件下真菌 为 . ~ ., 生长迅速的规律 , 对试验组采用碳酸氢钠盐水实施 口腔护理 , 提 高 了口腔 p H值 , 有效抑制 了白色念 珠菌生长 , 降低 了新生儿鹅
静 脉 用生 理盐 水 50m 中加入 0 l
类微生物的 p H值变化范 围较大 , J 例如葡萄球菌 的 p H值 在 7

75 白色念珠菌的 p ., H值在 3 。应用配制 的碳酸氢钠盐水 ~6
14 观察指标 .
() 1 口腔 p H值 : 日早 81 每 :0口腔护理前测 量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