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辅导:鉴别特征的通性

合集下载

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辅导:牛黄

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辅导:牛黄

别名:心黄,胆黄来源:牛科动物牛的干燥胆结石。

功效: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闲发狂,咽喉肿痛。

伪品:1、猪科动物猪的胆囊胆管及肝脏中的结石,又称猪砂。

2、掺糖牛黄。

鉴别:牛黄:多呈卵形,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

6—3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红黄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屋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芽,取少许,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猪砂:猪胆黄呈卵形,球形,直径1—4CM,表面黄色,红黄色或灰黄白色,有的光滑,有的粗糙,具龟裂纹,体较轻,质较松脆,断央有同心层纹,并可见红黄色,黄色及灰白色斑点,有的中心可见草节,气微腥,味微苦,微凉。

嚼之难溶化,无挂甲现象,猪肝脏结石色较浅,多呈灰黄白色,断面少见棕黄色斑点,同心层纹不显著,余同猪胆黄。

掺糖牛黄:呈类球形,卵圆形,类三角形或四方形,直径0。

5—3CM,表面褐黑色或暗棕黄色,深浅不上,细腻无光泽,很少有裂纹,体重,质稍便,断面棕黄色,具紧密细腻的同心层纹,无清香气,味甜不苦,无清凉感。

取上述牛黄及伪品牛黄的水提取液做糖的鉴别反应,结果如下:附注:曾发现用动物体内其他结石,动植物组织果实,种子与黄土加工品假冒牛黄,其性状,显微特征与正品明显不同,应注意鉴别。

中药师二知识点总结

中药师二知识点总结

中药师二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学1. 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中药师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来源、鉴别、质量控制、加工制备、制剂及药理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鉴别掌握中药的鉴别方法,包括宏观鉴别和微观鉴别等,通过观察外形、质地、气味、味道等特征,识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3. 中药的质量控制了解中药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包括理化性质、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知识。

4.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学习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了解中药材的采集、保存、加工和利用技术,保护中药资源,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

二、中药配方学1. 中药配方的辨证论治学习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为患者配制中药方剂,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案。

2. 中药制剂学了解中药的制剂学知识,包括中药的制剂类型、配伍规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三、中药药理学1. 中药药理作用了解中药的药理机制,包括中药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和生物转化过程,掌握中药药物的药效、毒性及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 中药毒理学学习中药的毒性及中毒机制,掌握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服务。

四、中药保健学1. 中药保健理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理论、毫针、气功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

2. 中药保健品学习中药保健品的制备和应用,了解中药保健食品、保健药品的功效和禁忌,指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中药保健品。

五、中药药用植物学1. 药用植物的采集和鉴定学习药用植物的采集和鉴定方法,掌握采集药用植物的时机、方法和保存技术,保障药用植物的质量和药效。

2.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评估,为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六、中药制剂工艺学1. 中药制剂的加工工艺学习中药制剂的加工工艺和配方,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2.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了解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进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保障中药制剂符合国家标准和药效要求。

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辅导:木通

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辅导:木通

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性状鉴别:呈圆柱形。

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沟纹;体轻,质坚硬,。

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髓部较小或中空。

气微,味微苦而涩。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木通:①木栓细胞数列;栓内层细胞含有草酸钙小棱晶。

②皮层细胞,有的也含有数个小棱晶。

③中柱鞘部位含晶纤维束与含晶石细胞群交替排列成连续的浅波浪形环带。

④有维管束。

⑤髓部细胞明显。

化学成分:①皂苷类成分。

②含齐墩果酸。

附注:
1.川木通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

性状鉴别:呈长圆柱形。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多膨大。

质坚硬,不易折断。

横切面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髓部较小。

无臭,味淡。

成分主要含皂苷。

2.伪品关木通为马兜铃科东北马兜铃的藤茎。

主要性状特征是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

体轻,质硬,断面有多层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髓部部明显。

摩擦残余粗皮,又樟脑样臭。

气微,味苦。

主要含马兜铃酸。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别、鉴定与鉴别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的总结:一、药材的鉴别1.外形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组织结构:研究药材的显微结构,如维管束、纤维束等的分布情况。

3.气味和味道:由于不同药材含有不同的挥发性成分,所以气味和味道对于鉴别药材非常重要。

4.理化性状:如气味、味道、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二、中药饮片的鉴别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结构形态:研究饮片的组织结构、细胞结构等。

3.纯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饮片中有无杂质,如土壤、微生物、金属等。

4.理化性状:如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指纹图谱分析:通过HPLC、GC等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和控制品质。

三、中药的品质与质量评价1.感官评价:通过观察、闻、尝来评价药材的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

2.理化性质评价:如水分含量、热胀冷缩性、灰分含量等。

3.质量评价:通过检测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如挥发油含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等。

四、药材的加工与保藏1.饮片的制备:认识不同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影响。

2.药材的保藏:掌握药材保藏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存放条件、防潮、防霉等。

五、中药制剂的检验与控制1.理化性质检验: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味道等。

2.含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3.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剂型、质量控制、药剂的保存与稳定性等。

六、有毒中药的识别与控制1.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与毒理作用:掌握常见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和毒理作用。

2.有毒中药的识别:通过药材的外观特征、结构形态、理化性状等来鉴别有毒中药。

3.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了解有毒中药的制剂与使用原则,避免毒副作用。

执业中药师(知识二)鉴定学:中药鉴定的方法(2)

执业中药师(知识二)鉴定学:中药鉴定的方法(2)

1、形状2、中药饮片的规格:①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段:长10~15mm;块8~12mm的方块,皮类药材丝宽2~3mm,叶类5~10mm.3、表面是饮片最具鉴别特征的地方,饮片可分为外表面和切面。

外表面有的光滑,如:百部、金钱草、陈皮;有的粗糙:苦参、甘草等切面:多为横切面。

双子叶植物根、根茎和茎有环状形成层和放射状环列维管束,饮片切面显环纹和放射状纹理,如:丹参、放射状纹理的密疏形成“菊花心”(黄芪、甘草),“车轮纹”(防己、大血藤)。

黄芪、板蓝根、桔梗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兰”。

单子叶植物根、根茎有环状内皮层,不具放射状纹理,中柱小或维管束散列,饮片切面中心显小木心(麦冬),或散在筋脉点(莪术)。

双子叶植物根茎、单子叶植物根切面中间有髓,;而双子叶植物根、单子叶植物根茎一般中央无髓。

有的饮片有异常构造,牛膝、川牛膝切面显同心环排列的筋脉点;商陆由多层同心环构成的“罗盘纹”;何首乌皮部“云锦花纹”;大黄根茎饮片切面上显“星点”。

蕨类植物根茎、叶柄基部的中柱有不同形状,狗脊、绵马贯众的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环列,紫萁贯众呈“U”形。

木质藤本植物导管较粗大,饮片切面显“针眼”(川木通、鸡血藤)。

树皮中韧皮部纤维束或石细胞群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皮类中药显层状结构。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重要鉴别特征。

人参、三七、西洋参具树脂道,皮部具成黄色小油点;苍术具大型油室,饮片显“朱砂点”细胞含的成分不同,饮片外表、切面颜色不同。

丹参表面红色、番泻叶表面绿色、天花粉饮片切面白色、黄柏饮片切面鲜黄色、玄参饮片切面黑色,麻黄饮片切面有朱砂心、槟榔的大理石花纹。

4、质地5、折断面6、气与炮制方法有关,使用的辅料如:酒气、炭的焦香气等。

7、味木瓜、乌梅饮片含有机酸味极酸,枸杞子含糖、甘草含甘草甜素味甜;穿心莲含穿心莲内酯味苦;干姜含姜辣素味辣;海藻含钾盐而味咸;地榆、五倍子、槟榔含鞣质微涩等。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知识点(一)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知识点(一)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知识点(一) 以下是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的一些知识点:
1. 鉴别常用药用植物的外观特征和形态特征,如药用植物的叶片、花朵、果实等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2. 熟悉常见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包括中药材的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
禁忌等。

3. 了解中药的药性归经,包括中药材的寒热温凉等性质,以及归属于哪个经脉。

4. 掌握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中药与西药、中药与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可
能产生的药物副作用。

5. 了解中药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鉴别、含量测定、纯度测定、微生物限
度等。

6. 熟悉中药炮制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药材的加工、制剂的炮制等。

7. 了解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包括药用植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其药理作用。

8. 了解中药疗效评价和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临床研究的设计、评价指标、研究方法等。

9. 了解中药贮藏和保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中药的储存环境、保存方法、货存管
理等。

10. 了解中药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中药法、中药标准、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等相关法规和政策。

以上是《中药专业知识二》考试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然,在备考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细化具体的考点,并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复习笔记中药鉴定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障用药安全和有效性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中药鉴定的复习笔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药鉴定的意义和目的中药鉴定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

其目的在于确保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只有准确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使用假冒伪劣或错误品种的中药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1、来源鉴定通过对中药的原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形态、分类学特征进行鉴定,确定其来源的科、属、种。

这是中药鉴定的基础,需要掌握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的相关知识。

2、性状鉴定通过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性状特征来进行鉴定。

这是中药鉴定中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能够敏锐地观察和识别各种性状特征。

例如,黄连的形状为鸡爪状,表面粗糙,有结节状隆起;黄柏的断面呈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肉桂的气味芳香,味甜而辣。

3、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定。

对于粉末状或破碎的中药,显微鉴定尤为重要。

比如,甘草的粉末中可以看到晶纤维和具缘纹孔导管;大黄的粉末中可见草酸钙簇晶和网纹导管。

4、理化鉴定通过物理、化学或仪器分析的方法对中药的成分进行鉴定。

常见的方法有化学定性分析、化学定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例如,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黄连中的小檗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 的含量。

三、常见中药的鉴定要点1、根及根茎类中药(1)人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 2 3 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

(2)丹参: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

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

中药二的鉴别

中药二的鉴别

中药二的鉴别
中药二通常指的是中药材,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

在鉴别中药二时,需要考虑其来源、性状、显微特征以及理化鉴别等方面。

1. 来源鉴别:即对中药材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科、属、种,并对比其原植物、矿物或动物等的形态特征,以确保中药材的真实性。

2. 性状鉴别: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优劣。

3. 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结晶形状等特征,进行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

4. 理化鉴别:通过化学反应、荧光分析、薄层色谱等方法,对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真伪和纯度。

在鉴别中药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中药材的产地和采收时间,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

2. 注意中药材的加工方法和炮制方法,以避免混淆和误用。

3. 结合临床用药需求和中药配伍原则,对中药材进行合理的配伍和使用。

4. 关注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伪劣或有害的中药材。

总之,对中药材进行准确的鉴别对于保证中药制剂和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如果您对中药材的鉴别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进行深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茎木类中药包括二大类中药:茎类中药,木类中药。

一、概念和范围:
茎类中药: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的茎藤。

木类中药:主要用心材。

茎类中药药用范围:
茎藤:关木通,大血藤,忍冬藤。

茎枝:桂枝,桑枝,桑寄生,钩藤。

茎刺:皂角刺,鬼箭羽。

髓部:灯心草,通草。

木类中药:沉香,降香,苏木。

二、性状鉴别:从药材的形状,大小,粗细,表面特征,颜色、气味等来观察判断。

外观:
草质藤茎多呈圆柱形,少扁圆柱形,方形。

具纵向棱线。

有节和节间。

天仙藤。

木质藤茎多扭曲不直。

粗细不一,外表粗糙。

有裂纹与气孔。

节膨大。

木类不规则块状、片状或长条状。

有的具有树脂状条纹或斑块。

质地断面:
草质茎质脆易折,疏松,断面中央具髓或有空洞。

木质茎质地坚硬,断面纤维状或裂片状。

纹理放射状。

有的具“菊花心”“车轮纹”特征。

有的有明显的小孔
木类:可有年轮。

1 2 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