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系列课件
合集下载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10
11
▪ 脑内部血供的平衡:willis环 组成:颈内 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 动脉各2条,前交通动脉1条。
▪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间有丰富的血管交通: 眼动脉和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和软脑膜 血管。
▪ 脑动脉的深穿支为终末动脉,侧支循环差 ▪ 脑静脉系统:由脑静脉和静脉窦
▪ 跌到发作:脑干缺血导致下肢突然失张力,无 意识障碍,持续数秒钟
▪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TGA):颞叶海马、海马 旁回和穹隆缺血,发作时短时间内记忆障碍, 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其余各项功能正常。
▪ 双眼视力障碍:枕叶皮质缺血,导致短暂性皮
质盲。
22
▪ 椎基底动脉系统可能的TIA症状: ▪ 急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构音障碍 ▪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 意识障碍 ▪ 交叉性感觉障碍 ▪ 交叉性运动障碍 ▪ 眼外肌麻痹。
2
脑血管病的分类
▪ 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的时间:TIA 和脑卒中 病情的严重程度:小卒中、大卒中和静止 性卒中 病理性质: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和脑栓塞) 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3
我国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
▪ I.颅内出血 ▪ 1.蛛网膜下腔出血 ▪ 2.脑出血 ▪ 3.硬膜外出血 ▪ 4.硬膜下出血
6
脑部血液供应
1、颈内动脉系统:起于颈总动脉,经颈动脉孔入 颅,供应眼及大脑前部3/5,包括额叶、颞叶、顶 叶和基底节
大脑前动脉是其终末支,分支有眶前、眶后、额 极、额叶内侧、胼周和胼缘动脉。有前交通动 脉相连。支配半球内侧前3/4及额顶叶上1/4、深 穿支供应内囊前支、膝部、尾状核、豆状核前 部。
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延续,供应半球背外侧
2/3的额叶、顶叶、颞叶、脑岛、内囊膝部和后
11
▪ 脑内部血供的平衡:willis环 组成:颈内 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 动脉各2条,前交通动脉1条。
▪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间有丰富的血管交通: 眼动脉和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和软脑膜 血管。
▪ 脑动脉的深穿支为终末动脉,侧支循环差 ▪ 脑静脉系统:由脑静脉和静脉窦
▪ 跌到发作:脑干缺血导致下肢突然失张力,无 意识障碍,持续数秒钟
▪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TGA):颞叶海马、海马 旁回和穹隆缺血,发作时短时间内记忆障碍, 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其余各项功能正常。
▪ 双眼视力障碍:枕叶皮质缺血,导致短暂性皮
质盲。
22
▪ 椎基底动脉系统可能的TIA症状: ▪ 急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构音障碍 ▪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 意识障碍 ▪ 交叉性感觉障碍 ▪ 交叉性运动障碍 ▪ 眼外肌麻痹。
2
脑血管病的分类
▪ 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的时间:TIA 和脑卒中 病情的严重程度:小卒中、大卒中和静止 性卒中 病理性质: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和脑栓塞) 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3
我国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
▪ I.颅内出血 ▪ 1.蛛网膜下腔出血 ▪ 2.脑出血 ▪ 3.硬膜外出血 ▪ 4.硬膜下出血
6
脑部血液供应
1、颈内动脉系统:起于颈总动脉,经颈动脉孔入 颅,供应眼及大脑前部3/5,包括额叶、颞叶、顶 叶和基底节
大脑前动脉是其终末支,分支有眶前、眶后、额 极、额叶内侧、胼周和胼缘动脉。有前交通动 脉相连。支配半球内侧前3/4及额顶叶上1/4、深 穿支供应内囊前支、膝部、尾状核、豆状核前 部。
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延续,供应半球背外侧
2/3的额叶、顶叶、颞叶、脑岛、内囊膝部和后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等。
脑梗塞
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 致缺血、缺氧而坏死,出现相
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出血
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压 迫脑组织并引起颅内压增高,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脑血管痉挛
因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持续性 收缩,加重局部脑组织缺血、
缺氧。
03 常见脑血管疾病介绍
缺血性卒中
01
动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
预后评估方法
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
卒中复发风险评估
结合患者病史、检查结果等,评估卒中复发风险。
生存质量评估
综合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了解患者生存质量。
05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策略
急性期救治原则
迅速识别并评估病情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准确判断病情 严重程度。
生化检查
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病因。
凝血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凝血状态,指导抗凝、 溶栓等治疗。
临床表现评估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01
评估患者意识、语言、运动等神经功能状况。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02
了解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并发症评估
03
监测并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06 预防措施及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
一级预防策略
控制高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整、增加 运动等)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戒烟限酒
戒除吸烟习惯,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脑血管疾 病的风险。
脑梗塞
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 致缺血、缺氧而坏死,出现相
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出血
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压 迫脑组织并引起颅内压增高,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脑血管痉挛
因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持续性 收缩,加重局部脑组织缺血、
缺氧。
03 常见脑血管疾病介绍
缺血性卒中
01
动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
预后评估方法
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
卒中复发风险评估
结合患者病史、检查结果等,评估卒中复发风险。
生存质量评估
综合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了解患者生存质量。
05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策略
急性期救治原则
迅速识别并评估病情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准确判断病情 严重程度。
生化检查
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病因。
凝血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凝血状态,指导抗凝、 溶栓等治疗。
临床表现评估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01
评估患者意识、语言、运动等神经功能状况。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02
了解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并发症评估
03
监测并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06 预防措施及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
一级预防策略
控制高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整、增加 运动等)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戒烟限酒
戒除吸烟习惯,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脑血管疾 病的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介绍PPT课件

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
通过理疗、按摩、运动等方法,改善患者 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心肺功能。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 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 菜水果,控制总热量摄入。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车 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
危险因素与预防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 素之一,控制血压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
调节血脂
高血脂可以导致血管硬化和血栓形成 ,调节血脂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 发生。
控制血糖
糖尿病可以导致血管病变和血栓形成 ,控制血糖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 发病风险。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风险,戒烟限酒可以降低发病 概率。
冠心病的症状及诊断
心电图
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或心脏CT等,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脑卒中的症状及诊断
症状 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
突然出现的单眼或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
脑卒中的症状及诊断
突然出现行走困难、头晕、平衡或协调障碍
突然出现说话或理解语言困难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多 种类型。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心脑血管疾病在全世界范 围内发病率较高,是导致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死亡率
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较 高,每年有大量患者因此 病去世。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吸烟等是心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治疗
3. 手术治疗
DSA证实中~重度(50%~99%)狭窄病变
(3) 血管扩张药
❖ 麦全冬定&烟酸占替诺600~900mg, i.v滴注 ❖ 扩容药: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i.v滴注
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改善微循环
治疗
2. 药物治疗
(4) 降纤药物 巴曲酶(Batroxobin)\安克洛(Ancrod)\蚓激酶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或发作频繁, 可考虑选用
→海绵窦&大脑大静脉
侧面观
上面观
图8-5 颅内静脉窦: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海绵窦\横窦 \乙状窦(侧面观及上面观)
脑血液循环调节&病理生理
❖ 成人脑重约1500g, 占体重的2%~3% ❖ 血流量丰富(750~1 000ml/min), 占心搏出量20% ❖ 代谢极旺盛, 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的20%~30% ❖ 能量主要来源于糖有氧代谢, 几乎无能量储备
分水岭区缺血表现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2) 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对侧偏 瘫&感觉障碍) & 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②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Broca失语\Wernicke 失语\传导性失语)
❖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缺血累及大脑外侧裂周围区
症状&体征 ➢ 数min达高峰, 数min或10余min缓解,
不遗留后遗症 ➢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症状相似 ➢ 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 通常持续时间短, 发作频率少, 易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 对侧单肢无力&轻偏瘫, 可伴对侧面部轻瘫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前动脉皮质支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05
案例分析:成功治疗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案例一:急性脑梗塞患者成功救治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
一位中年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 无力、言语不清被诊断为急性脑
梗塞。
治疗过程
经过紧急溶栓治疗,患者症状明 显缓解。随后进行康复治疗,包 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经验总结
急性脑梗塞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 ,早期溶栓治疗是关键。同时, 康复治疗对于患者功能恢复也非
脑血管疾病ppt课 件
目录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 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与康复护理 •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 案例分析:成功治疗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的脑血管病变,包括破裂、阻 塞或狭窄等,进而引起脑组织缺 血、缺氧或出血性损伤。
康复护理与日常生活指导
康复训练
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包括肢 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 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 畅等。
心理支持与家庭护理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诊断方法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如CT、MRI等)进行诊断。同时 ,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 诊断。
02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 预防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 低脑卒中风险。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 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的形成。
脑血管疾病 PPT课件

抗凝: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 中药:川芎、丹参、红花
适应证: 颈动脉 狭窄>70%
方法: 动脉血管成形术 (PTA),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
概述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指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一、概述——重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颅内动 脉病变致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 碍,表现为供血区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检查(CT、MRI)无责任病灶,但可 反复发作。
最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一、病因
脑动脉硬化
脑梗死
真红、血小 板增多、 DIC
脑动脉炎
颅内外夹层 动脉瘤、脑 淀粉样血管
瘤
二、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基础
斑块内血 管破裂
斑块破裂
斑块脱落 内皮损伤
形成血肿 狭窄血管闭塞
坏死物质及脂质流出
形成胆固醇栓子 管腔闭塞
血小板粘附、聚集 管腔闭塞
心衰、心律失常、失水、血压下降、血流缓慢等,均可促进血栓形成
脑血管疾病
一、概述
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D)
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 能障碍。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 中药:川芎、丹参、红花
适应证: 颈动脉 狭窄>70%
方法: 动脉血管成形术 (PTA),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
概述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指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一、概述——重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颅内动 脉病变致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 碍,表现为供血区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检查(CT、MRI)无责任病灶,但可 反复发作。
最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一、病因
脑动脉硬化
脑梗死
真红、血小 板增多、 DIC
脑动脉炎
颅内外夹层 动脉瘤、脑 淀粉样血管
瘤
二、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基础
斑块内血 管破裂
斑块破裂
斑块脱落 内皮损伤
形成血肿 狭窄血管闭塞
坏死物质及脂质流出
形成胆固醇栓子 管腔闭塞
血小板粘附、聚集 管腔闭塞
心衰、心律失常、失水、血压下降、血流缓慢等,均可促进血栓形成
脑血管疾病
一、概述
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D)
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 能障碍。
脑血管疾病 PPT课件

治疗建议
降纤药物的治疗建议
TIA患者有时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 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 患者可考虑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
预后:
约1/3发展为脑梗死, 1/3继续发作,1/3可自行缓解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包括 神经细胞、胶细胞质和血管)。是 脑血管病中常见者,约占 75 %.临 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及脑腔隙性梗死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陈蓉
概 述
脑血管疾病(CVD)是由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导致 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按起病时间分为:TIA 和 脑卒中 按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小卒中 大卒中 静息卒 中
颈内动脉系统TIA的表现:
(1)常见症状:对侧偏瘫,可伴面部轻瘫 (2)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和 Honer征交叉瘫 ②可出现失语症 (3)可能出现的症状: ①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如偏身 麻木或感觉减迟 ②对侧同向性偏盲,较少见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表现
(1)常见症状:眩晕、平衡失调 (2)特征性症状: ①跌倒发作 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③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3)可能出现的症状: ①吞咽障碍、构音不清 ②共济失调 ③意识障碍 ④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 ⑤眼外肌麻痹和复视 ⑥交叉性瘫痪
(五)辅助检查
1.应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 2 . CT 检查:发病当天,特别是 6 小时以内多正 常。 24~48 小时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对脑 干梗死 CT 显示不佳,有条件时可做 MRI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检查、脑 局部血流量测定均可发现异常 3.在无CT时,为了明确诊断,只要病人无明显 颅高压时可行腰穿,脑脊液多正常。大面积梗 死时压力可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患者突发卒中的症状
A
S
T
面瘫
(Facial weakness) 能微笑吗? 有嘴角或 眼角下垂吗?
肌无力
(Arm weakness) 能伸举上肢吗?
言语困难
(Speech difficulty)
及时就诊,快速行动
(Time to act fast) 如果出现卒中 发作症状,请 立即致电120
能吐字清晰并进 行沟通吗?
中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早期诊治指导规范,2016,5
TIA的发病机制
血流动力学改变
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 底动脉系统动脉严重狭 窄的基础上,血压急剧 波动导致原来依靠侧枝 循环的脑区发生一过性 缺血。
TIA的 发病机制
微栓塞
微栓子阻塞小动脉导 致其供血区域脑组织 缺血,栓子破碎移向 远端或自发溶解时症 状缓解。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
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 障碍。TIA 与缺血性卒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量研究显示,TIA 患者在 近期有很高的卒中发生风险。TIA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是完全性缺血 性卒中的危险信号。
心脏监 测与心 脏病变 处理
一般处理
血糖控 制
体温控 制
营养支 持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 进行干预----改善脑血循环 抗血 抗凝
-降纤酶
降纤
溶栓
小板
普通肝素、低分子 肝素、类肝素、口 服抗凝剂、凝血酶 抑制剂
-
-巴曲酶
-安克洛酶 -其它降纤制剂
- 静脉溶栓:rtPA和
中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早期诊治指导规范,2016,5
TIA传统定义与新定义比较
TIA传统定义与新定义比较
2009 年 AHA 对 TIA 定义进行了更新,新TIA 定义认为有无梗死病灶是鉴别诊断 TIA 和脑 梗死的唯一依据,而不考虑症状持续时间,新的定义淡化了“时间一症状”的概念,强调了 “组织学损害”。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
TOAST分型 1. 动脉粥样硬化(大血管)
• • • • • • 动脉栓塞 低灌注 心房纤颤 瓣膜病 心室血栓 穿支动脉疾病
2. 心源性栓塞
3. 小动脉疾病 4. 隐源性 5. 不常见的原因
Eur. Neurology, 2007,57:96-102
颅内动脉狭窄(ICAS)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 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一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
• 、
谢谢!
大脑血管结构特点
脑动脉:
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脑动脉几乎 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波动影响脑功能。
脑静脉: 腔大壁薄弹性差;无静脉瓣;大多不与动脉伴行;静脉窦,静脉血及脑脊 液经此血流缓慢。 特点: • 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不易推动和排出随血液来的栓子,故易患 脑栓塞 • 因脑动脉壁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导致脑出血
卒中的诊断依据
患者病史
辅助检查
临床症状和 体征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突发颜面部、上肢或下肢的无力或麻木, 尤其发生于单侧时
突发意识模糊、讲话困难或理解力下降
突发单侧或双侧视力减退、复视
突发头晕、平衡调节障碍或行走困难
突发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卒中的辅助检查
EKG 全血细胞计数 血电解质 肾功能 一般检查 血糖 血脂
大卒中,完全性脑梗死 (NIHSS>3分)
Fischer U, et al. Stroke. 2010;41:661-666
目录
脑血管解剖学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及常见危险因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1
2 3 4
卒中的定义
卒中:因为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功能突然 受损,症状与体征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破裂的斑块常有较大的脂核,较薄 的帽盖,巨噬细胞核和平滑肌细胞 破裂多发生在斑块与动脉壁交界处 破裂时,血液从动脉进入脂核,内 皮下组织中的物质(如胶原)则暴 露出来,启动血栓形成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过程
Age Youth 25 35 45 55 Elderly
正常动脉
脑的血流及其调节
• 正常脑血流量
800-1000ml/min 1/5流入椎基底动脉 4/5流入颈内动脉
• 脑血流量的调节
平均动脉压60~160mmHg可自动调 节
脑的平均重量1400g
占体重的2~3%, 脑血流量占全身15~20%。
颈内动脉系统发生血栓后的症状
• 颈内动脉系统血栓: • 出现对侧中枢性瘫痪、面瘫、 舌瘫和对侧感觉减退。如优势半 球损害,尚可出现失语。
脑血管疾病知识
目录
脑血管解剖学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及常见危险因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1
2 3 4
脑部的结构和功能
脑的动脉系统
前循环
•颈内动脉系统
大 脑 前 动 脉
大 脑 中 动 脉
后循环
椎-基底动脉系统 大脑后动脉
Willis环(大脑动脉环)
Willis环是脑循环的一个特征,当一侧的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堵塞时Willis环也可 保证所有脑内动脉血流的连续性
• 血液循环障碍: 脑动脉梗阻,或脑灌注不足,脑动脉破裂 • “突然”: 发病时间精确到时刻(分、小时)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
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 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尿激酶
- 血管内介入治疗:
动脉溶栓、桥接、机 械溶栓、血管形成和 支架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 进行干预----改善脑血循环 其它
扩张
扩溶
血管
丁基苯酞、人尿激 肽原酶
-
- 低血压或脑血流低
-目前缺少高质量证 据
灌注着可考虑 ‒无随机对照证据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最常见的是眩晕、 平衡障碍,眼球 运动异常和复视。 跌倒发作 短暂性全面遗忘 症 双眼视力障碍发 作
认识小卒中
无 梗 死 灶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小卒中 (minor stroke):
脑 梗 死
仅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损
非 致 残 性
神经保护 其它疗法 中医中药
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进行干预
针对急性缺血或再 灌注后细胞损伤的 药物:依达拉奉, 胞二磷胆碱等
高压氧和亚低温, 缺乏高质量证据
中成药和针刺,缺 乏高质量随机对照 研究证据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脑梗死 后出血 脑水肿与颅 内压增高 吞咽困难 排尿困难与 尿路感染 癫痫 深静脉血栓 形成 与肺栓塞 肺炎
脂质条纹
Atherosclerosis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复杂病灶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dapted from Stary HC et al. Circulation. 1995;92:1355-1374 and Fuster V. Vasc Med. 1998;3:231-239.
1
2 3 4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突发的,不可预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损,
导致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是引起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血管性 死亡的病理基础,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1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种族 家族史 遗传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吸烟/缺乏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与肥胖
炎症/感染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目录
脑血管解剖学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及常见危险因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1
2 3 4
血管检查
心脏评估
不稳定斑 块的检查
颈血管超声 血管内超声 核磁共振 TCD微栓子监测
CT CTA(CT血管成像), MRI MRA(磁共振血管成像) TCD(经颅多普勒超声)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呼吸与 吸氧 高血压 控制
相关研究高等数据较少
急性期并发症处理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早期康复
• 卒中后再病情稳定情况 下尽早开始坐、站、走 等活动
早期开展二级 预防
• 卒中后尽早开始二级预 防 • 看展血压、血糖控制、 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
• 应重视语言、运动、心 里等多方面康复训练
• 早期康复目的是尽量恢 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小结
• 脑部的结构和血管解剖及血流调节有其独特性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完全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信号,由血流动力学改变 和微血栓引起,因累及的血管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 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疾病、隐 源性和其他原因引起,常突然发生临床症状,借助一般检查、血管检查、 不稳定斑块的检查、和心脏评估来辅助诊断 • 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改善脑血循环、神经保护、急性期并 发症处理和其他疗法进行治疗;缺血性卒中发生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和尽在开展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