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hp

合集下载

6.1《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6.1《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谈谈关于本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系统深入地再学习。

根据课程标准,在此只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原因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如此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选材上尽量将化学原理与实验、实例相结合,对化学概念或术语采用直接使用或叙述含义而不下定义的方式出现,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注意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化学史实相联系。

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同时通过【思考与交流】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教学内容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先从化学键知识入手,说明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于化学反应吸热还是放出能量的关系。

化学能与热能 说课稿 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  说课稿  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重视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2.在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1、2、3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实验进行加工,得出正确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3. 热爱家乡,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具准备:投影仪。

[导入新课] 为什么化学反应有的表现吸热有的表现出放热呢?化学能与热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推进新课]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

[板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28页第二段师:展示图片或播放动画。

1.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守恒;2.热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它形式的能不计)3.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的化学能不相等。

[板书] 二、化学能转化成热能1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E(反应物的总能量)与E(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板书]总结:物质的燃烧一般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但也有些化学反应相反。

高中化学 必修2 化学能与热能 第一课时 说课稿

高中化学 必修2 化学能与热能 第一课时 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2 《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几个方面谈谈关于本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内容,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知识,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在此只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原因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如此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这一节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业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热能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变现形成,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初步理解化学键变化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的交流讨论,学习获取数字化信息的方法,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优秀4篇)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优秀4篇)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优秀4篇)《化学能与热能》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以及化学反应在提供热量上的重要作用;2.通过讨论交流,加强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通过测定反应中的温度变化,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展示“自热饭盒”的图片,观察一下自热饭盒与普通饭盒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回答】有一个“加热包”。

【教师引导】这个小小的加热包就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来提供热能。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利用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化学能与热能》这节课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提问】回忆之前所做的化学实验,想一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即吸热或放热。

【教师引导】能否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生回答】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师总结】放热反应即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吸热反应即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过渡】接下来我们用实验的方式感受一下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实验1:【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打磨铝片能够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描述现象】有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这是因为酸遇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反应放热。

实验2:【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将八水合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磨成粉末、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是为了使反应迅速反应完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3生成) 【描述现象,得出结论】1.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3生成。

化学能与热能 说课稿 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 说课稿 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重视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2.在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1、2、3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实验进行加工,得出正确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3.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具准备投影仪。

[导入新课]【知识拓展】中和热及测定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中和热的测定:(一)实验用品: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mol/L盐酸、0.55mol/L NaOH溶液(二)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图所示。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hp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hp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说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1、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不仅从宏观上阐述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而且还从微观上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吸热和放热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能量差问题。

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热能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实例和实验,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过程与方法: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难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二、说教法本节的教学可分为三个课堂教学单元:理论思考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实际应用教学。

这三个教学单元互相联系,同时又各自平行独立,其中任何一个单元都可以作为教学切入点进行课堂整体教学。

本节拟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⑴演示讲授法演示主题→典型现象→科学结论→迁移应用⑵实验探索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引出新知识⑶设疑递进法设疑→解难→再设疑(知识加深)→再解难(突破难点,总结规律)三、说教学设计根据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我将本节的内容先后调换了。

两个课时先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再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其相互转化。

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化学能与热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

化学能是一种储存在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而热能则是物体内部粒子的运动所带来的能量。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学能。

化学能是一种储存在化学物质中的能量,它源于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化学键。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化学键会被打破和重新形成,从而释放或吸收能量。

例如,当我们燃烧木材时,木材中的化学键会被打破,释放出能量,产生热和光。

同样地,当我们吃食物时,我们的身体会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量。

化学能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汽车燃料中的化学能被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

电池中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为我们的电子设备提供能量。

化学能也被用于生产过程中,例如化学工厂中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化学能,用于制造各种产品。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热能。

热能是物体内部粒子的运动所带来的能量。

粒子的运动速度越快,热能就越高。

热能的传递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方式进行的。

例如,当我们将一杯热水放置在桌子上,热能会通过热传导从热水传递到桌子上,使桌子变暖。

同样地,当我们站在太阳底下,太阳的热辐射会使我们感到温暖。

热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使用暖气设备来加热我们的家庭,使用空调来降低室内温度。

我们使用热水器来加热我们的洗澡水,使用微波炉来加热食物。

热能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发电厂使用燃煤或核能来产生蒸汽,然后通过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而热能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例如,在火焰中燃烧的化学反应会产生热能。

同样地,当我们使用电池时,化学能会被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被转化为热能。

此外,化学能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光能、电能等。

总结起来,化学能与热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

化学能储存在化学物质中,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热能是物体内部粒子的运动所带来的能量,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方式传递。

化学能与热能 说课稿

化学能与热能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能与热能。

我将从教材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关系,有利于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键变化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的本质能力目标: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个概念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掌握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本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情景1】首先教师演示“滴水生火”的实验——Na2O2与H2O的反应。

问题:水能生火的原因是什么?此反应除了得到NaOH和O2,还有什么生成?设计思路:这一环节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注意目的明确,淡化对反应产物的观察,注重对能量变化的观察。

【情景2】多媒体呈现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影响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氧化还原本质及其能量的变化。

实验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价值,我在这里将本节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2-1】《盐酸和铝片的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我提出以下问题: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那么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呢?学生很快便想到用手触摸反应器、用温度计测量反应液温度的方法,此时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说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不仅从宏观上阐述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而且还从微观上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吸热和放热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能量差问题。

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热能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实例和实验,形成吸
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
用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难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二、说教法
本节的教学可分为三个课堂教学单元:理论思考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实际应用教学。

这三个教学单元互相联系,同时又各自平行独立,其中任何一个单元都可以作为教学切入点进行课堂整体教学。

本节拟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⑴演示讲授法演示主题→典型现象→科学结论→迁移应用
⑵实验探索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引出新知识
⑶设疑递进法设疑→解难→再设疑(知识加深)→再解难(突破难点,总结规律)三、说教学设计
根据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我将本节的内容先后调换了。

两个课时先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再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其相互转化。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结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糊状的氢氧化钙,试管发烫,说明反应放出了热能,为放热反应。

2、ppt展示素材,师生互动
展示燃烧、爆炸及电池的图片和视频。

设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都有哪些表现?
明确热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3、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设问:化学能与热能如何相互转化?
实验2-1、2-2、2-3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

4、深入思考,突破难点
经过分组实验,学生有了完整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理性分析。

通过小组汇报、组内交流、填写实验报告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机会学习对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对实验事实和数据的处理、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抽象等科学方法。

例如: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

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
本质分析──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相同:
由于三个反应中H+和OH-离子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则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相等,故放出的热量也相等(在上述三个实验中,温度上升的幅度接近)。

形成概念:中和热。

5、通过上述实验明确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设问: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都有哪些。

问题:⒈许多吸热反应需要加热,那么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
⒉许多放热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那么常温下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吗?
⒊放热反应一定都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吗?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认识。

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会放热或吸热呢?
突破难点,明确规律,使学生明确化学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热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6、课堂小结和练习
【课堂反馈练习】1、2、3、4
7、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练习化学键知识,思考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破与立”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为下一课时的理论思考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过渡]我刚才从宏观的角度解释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那么从微观的角度该如何去理解呢?
[设问]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

反应中的热量由何而来?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旧知识呈现]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断裂,新键形成。

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

[举例]氢气与氯气反应,给出物质断键吸收的能量和成键释放的能量,学生计算能量的总体变化
[练习] 已知拆开1mol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拆开1mol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3 kJ的能量,试说明2H2+O2=2H2O
中的能量变化。

[教师讲解]
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朗读和书写的注意点
[练习反馈]
乙炔(C2H2)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温火焰,可以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

已知0.5 mol乙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会放出649 kJ的热量,试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计算1Kg乙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总结] 旧键断裂,新键形成。

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

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为吸热反应;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