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下的岭南特色水乡村落的保护性开发_以小洲村保护发展规划为例

合集下载

生态设计理念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生态设计理念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23设计理念探索一、生态设计在传统村落景观规划中的意义生态设计作为生态学的学科分支,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作出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和改造。

1996年,生态学家西蒙·范·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提出了生态设计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的设计形式。

适应与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保持动植物生长的环境质量,以提高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一)维护传统村落自然生态的完整性现代生态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态度,需要顺应自然生态的特点,合理地利用现有生态技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同时,为解决现存严峻的生态问题,各种资源利用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要求树立生态环保观念,维护传统村落的特色景观资源,从生态完整性出发解决生态环境缺失的问题,恢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文化生态是地方文化与周围环境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有机生命体。

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融合了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技术条件、意识形态关系密切。

对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传承意味着村落文化与生态、自然的融合,良好的村落环境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保护和更新的核心内容,整治传统村落需要从文化生态景观体系着手。

二、小洲村的村落景观特点(一)水网系统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道,其整体水网自西南流向东北方向,村落内水系以网格状纵横交错。

天然的水系形态和周边农林灌溉设施依旧保留,部分生产水道还未被填埋或再建设。

小洲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水系在村落外部形成农业的生产灌溉水渠,在传统村落内部作为生活用水及排污需要。

西江涌是流经小洲村的最大水系,东北流向,三条支流在南北两个方向通过村落流入细涌,汇入珠江后航道。

古村落保护案例研究

古村落保护案例研究

古村落保护案例研究在古村落保护方面,我们可以进行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经验和方法。

以下是对几个具体案例的研究和分析。

案例一:中国南方古水乡的保护与发展古水乡是中国南方特有的传统村落类型,以水系和独特的文化景观著称。

在古水乡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措施被采取,例如:1. 制定与执行保护规划: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村落保护规划,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注重维护整体景观和文化氛围。

2. 法律保护:针对古水乡的保护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3. 资金投入: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投入资金用于保护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促进古水乡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案例二: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托斯卡纳地区的古村落享有盛誉,吸引着大量游客。

在保护过程中,以下策略被采纳:1. 限制车辆通行:为了减少交通对村落的破坏,许多古村落实行限制车辆通行的规定,鼓励游客步行或乘坐电动车进入。

2. 恢复与修复: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积极参与,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保持古村落的原貌。

3. 景区引导: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合理规划旅游路线和引导游客流动,防止过度拥挤和随意破坏。

案例三:日本京都的庭院式宅邸保存与传承京都作为日本的古都,拥有众多庭院式宅邸。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文化遗产,进行了以下措施:1. 修缮与传统建造技艺:专业修缮团队使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对庭院式宅邸进行修复和保护,保持其原有风貌。

2. 教育与宣传:在社区、学校和旅游景区开展庭院式宅邸的历史介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演等活动,增加民众对这一传统的认同和理解。

3. 规划与管理:制定有关庭院式宅邸的规划和管理条例,加强对庭院式宅邸的保护监督,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保护古村落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参与和支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正确的保护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广州市小洲村古村落调研报告

广州市小洲村古村落调研报告

广州小洲村民居调研报告摘要小洲村是广州市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这里主要调查了小洲村的当下概况,民居风格特点,民居建筑历史。

根据以上调查,发现小洲村古建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物质老化还有功能的衰退现象严重等。

寻找出分析了小洲村可持续发展策略,考虑引入新的生活方式,旧建筑的适当改造。

呼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村民相互合作支持,维护小洲村内的文物古迹及民俗建筑。

关键词小洲村古村落;古村落建筑保护;古建筑保护;古村落物质老化。

前言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更多的将目光投向文化精神方面。

而文物古迹则每年吸引大多数人前往旅游。

古村落保留了历史的痕迹,环境优美,历史悠久,蕴涵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古村落建筑风格比较独特,具有较高的文物民俗人文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

今年来,全国掀起了开发古村落的热潮,如周庄,宏村等。

国外的古村落开发要早于我国,我国的古村落开发较晚,对古村落的开发过程中的保护手段尚不成熟,照成物质老化,是为我国一大损失。

现阶段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并能做到对外开放且保护文物两不误的方法。

下文以小洲村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前言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体),前言应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要达到的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或发展概况正文1. 小洲村概况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是广州“万亩果林”保护区内的村庄,南邻大学城、生物岛,东临牌坊河。

西北与土华相接。

小洲村由海水冲积形成,四面环水,河网纵横,故称“瀛洲”,得名与南汉911-971年,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由于小洲村获得龙舟赛冠军而赢得南汉王御赐红边黄旗,并钦笔在旗上写“瀛洲飞龙”字样。

小洲村现有人口6000余人,90%以上为简姓,小洲村总面积4.5平方千米,其中果园2.7平方千米,水网0.3平方千米。

它具有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格古村落风貌、极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耗壳屋等民居和龙舟文化、北帝庙文化。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

浅谈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发展设计作者:胡俊煌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9年第17期摘; ; 要:岭南传统村落见证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承载着岭南地区深厚的文化积淀。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指示“加快编制村庄规划,推行以奖促治政策,抓紧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

文脉主义的设计理念逐渐形成新的潮流,注重地域文化的设计诉求由之兴起,催使设计界反思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继承的缺失,并尝试借助现代设计理念,再现历史感、人文特征的新农村建设设计,本文借助分析国内各地新农村建设,尝试探讨岭南地区应吸取的教训经验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岭南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文化遺产;新农村建设1; 引言广东省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南临南海,是我国古代内陆地区与海外商贸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代民族革命策源地,以及我国三大侨乡所在地,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出大量特色鲜明的广东古村落。

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立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

2017年,《关于2277 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切实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促进农民脱贫奔康致富。

村落作为传统农耕生活载体,是岭南文化的物化积淀和有力见证,是岭南文化的根之一,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

2; 国内传统村落的现状问题2.1; 规划难以落实,建筑师“消费”了乡村景观在全国范围内,村落既各有特色,但又有很多一致的问题。

目前在建筑领域仍是以“物”来看待传统村落,村落的空间、建筑并不只是物质场所,“形由心生,村落是虚的东西的物化”,文化内核发生变化,外貌必然发生变化。

看待乡村要从多种立场和角度来看,比如站在祖宗、今人、未来的立场;站在局部、中观、宏观的立场;站在政客、理论、产业的立场;站在村民、外来者的立场。

岭南村落更新改造工程方案

岭南村落更新改造工程方案

岭南村落更新改造工程方案一、引言岭南地区是中国南部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地域辽阔,山水交融,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岭南地区的村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甚至有些村落面临着生存空间的挑战。

因此,对岭南地区的村落进行更新改造工程,提高村落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更新改造的重要性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更新改造工程,可以提升村落的整体形象和功能,使之更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

这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条件,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岭南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村落是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

通过更新改造工程,可以对村落的古建筑和文化景观进行保护和修复,使之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传承。

3.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岭南地区的村落更新改造工程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城乡融合,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发展更加平衡和协调。

三、更新改造的工程方案1. 建筑更新对村落中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保持其传统的风貌和历史特色。

在修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古建筑更加坚固和耐久,同时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

在修缮的同时,可以根据村落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现代的功能建筑,如文化活动中心、农业展示馆等,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提高村落的综合功能。

2. 交通设施改善改善村落的交通设施,提升交通条件。

可以修建或改造道路、桥梁、停车场等,改善交通畅通性,便利村落内外的交通联系。

同时,可以在村落附近修建公交车站或者停车场,为外来游客和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3. 基础设施提升提升村落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可以修建或改造供水、供电、供暖等设施,使之更加稳定安全。

此外,可以加强村落的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工作,建设垃圾处理站点,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村落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行生态农业,提倡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保护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以山西下州村为例

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以山西下州村为例

3、合理规划和开发。在保护古村落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如发 展旅游产业等,以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古村落档案和监测机制。对古村落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建立档案体 系,同时设立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1、安徽宏村:宏村作为中国最 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实施了 严格的保护措施
3、引导社会参与
为保护下州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政府可以通过政策 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可以开展志 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可以加强与媒体的协作,宣 传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
四、结论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古村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保护 古村落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次演示将探讨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以期 为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策略、 行动、文化遗产
开篇:古村落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录着时代的沧桑和历史的 变迁。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古村落正面临着被破坏、消失的威胁。 因此,保护古村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和努力。
3、促进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古村落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和参与度,形成政府与民众共同参与的保护模式。
谢谢观看
策略:古村落保护的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和法律法规。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标 准和程序,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确保古村落得到有效保护。
2、加强文化传承和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举办文化活动、开设 讲座等,增强公众对古村落文化的认物经过长时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需要进行修缮与维护。应 加大资金投入,对文物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损坏的文物。同时,要 加强对文物的日常保养,防止文物进一步破损。

岭南水乡——小洲村(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合集]

岭南水乡——小洲村(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合集]

岭南水乡——小洲村(社会实践报告)[精选合集]第一篇:岭南水乡——小洲村(社会实践报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岭南水乡——小洲村小洲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广东为数不多的具岭南水乡特色的村落之一,可谓广东古村的“精版”。

蜿蜒的河涌,参天的古榕,上百年的岭南建筑,淳朴的民风,通过画家笔下,摄影爱好者的镜头,让小洲村成为“广州最美的水乡”,因此,小洲村又是远近闻名的“艺术村”。

一、小洲艺术区上个世纪90年代,小洲村已经被定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村”,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看重此地,发起组建小洲艺术村。

在小洲村里面到处可以看见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工作室,如:音乐的、书法的、绘画的,琳琅满目。

而“小洲人民礼堂”就坐落在小洲村中,“文革”时期由小洲村人自行设计、建造而成,至今已有47年历史。

去年小洲经济联社对其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维修翻新,很醒目的黄色,很大的红五星,看上去很漂亮。

既保持了原有特色,又整洁明亮了许多,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乐园。

当我第一眼看见人民礼堂时,它给我的印相是:新颖、别致、又蕴含些许的庄重。

进入里面,映入眼帘的是艺术展览的宣传栏,感觉到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

从侧面走进去,看到的是艺术家门一件件充满他们个人特色的作品。

室内有些作品,感觉都有点超现实,有些作品还是很不错,有点意思。

当代艺术家的画作和雕塑品摆放在大堂内,不少是视觉冲击感强烈的作品。

有些则比较奇怪。

抽象风格,波普文化,照相写实主义等派别风格的画作让人看得非常模糊,不太看得懂其深层含义。

但是无论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所反映都是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人们对现代社会的一些心理暗示和反应的表现,一切一切都是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表达和探索。

可能只有当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事情的时候,才能明白其中真正的含义。

艺术家们不会停止他们探索的脚步,他们会一直的向前走,因为他们知道艺术的探索永远没有尽头,唯一的办法只有:一直向前走。

小洲村策划书3篇

小洲村策划书3篇

小洲村策划书3篇篇一小洲村策划书一、项目背景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是广州城区内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

小洲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是目前为止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小洲”,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 16 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并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

小洲村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小洲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旅游设施不完善、文化传承不足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小洲村,我们制定了本策划书。

二、项目目标1. 保护小洲村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水乡文化。

2. 改善小洲村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 促进小洲村的经济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

三、项目内容1. 文化保护与传承:建立小洲村历史文化博物馆,展示小洲村的历史文化遗产。

开展岭南水乡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村民和游客对岭南水乡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鼓励村民传承和发展岭南水乡文化,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

2. 旅游环境改善:加强小洲村的环境卫生管理,改善村容村貌。

完善小洲村的旅游设施,如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

加强小洲村的安全管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3. 旅游产品开发:开发小洲村的特色旅游产品,如岭南水乡风情游、传统手工艺体验游、民俗文化游等。

加强小洲村的旅游宣传推广,提高小洲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与周边旅游景区合作,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实现互利共赢。

4. 经济发展促进: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业,增加村民的收入。

加强小洲村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落户小洲村。

发展小洲村的特色农业,如水果种植、水产养殖等,提高农业附加值。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20-20 年):完成小洲村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和布展工作。

开展岭南水乡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

完善小洲村的旅游设施,如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

加强小洲村的安全管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空间形态与建筑特色丧失
小洲村里有不少颇具价值的文物建筑, 但太分散,加上许多特色建筑没有被纳入文 物范围,保护起来十分困难。例如,简氏大 宗祠、天后宫、玉虚宫等都是修建于明代的 文物建筑,而像司马府等一些建于清代的民 宅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岭南民居建筑,堪称 岭南文化的经典,但因发展建设对用地的需 求量大,难以对其进行系统的保护。
刘挺 肖鹤
Liu Ting Xiao He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1)08-0147-04
摘 要 城市化给城镇地区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可谓日新月 异,与此同时也给受到保护的岭南特色水乡村落 带来很大的发展压力。该文通过对广州市小洲村 地理区位、经济结构、传统文化等基本要素的分 析,研究在不违背保护传统村落特色的原则下开 发其现有资源活动,从而实现经济环境文化的平 衡发展,并尝试从三个层面为小洲村制定发展策 略及开发建议。 关键词 岭南特色 水乡村落 保护性开发
在这次三校合作进行的小洲村保护开 发规划的项目中,我们提出了保护性开发 的概念,即基于保护前提下的由内而外的 合作开发。我们拒绝单纯的商业式的强入 性开发,毫无疑问那种短期效益的开发无 异于饮鸩止渴。我们主张在维持现有生活 方式不改变的前提下,对村民的现有生产 活动、有价值的特色资源进行再挖掘,并 在区域范围内寻找可利用的合作对象,实 现互补式的主动开发。
1 村落的现状特色及发展障碍
1.1 村落概况
小洲村位于广州的南端,海珠区东南部 的万亩生态果林保护区内。与大学城、生物 岛隔江相望。小洲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是目 前为止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
的古村,珠江三角洲唯一的风貌型的果林型 岭南水乡,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 化保护区之一。
小 洲 村 总 面 积 4 0 0 h m 2, 其 中 水 网 30hm2,果园有270hm2,目前有140hm2的 用地作为生现有常住人 口5,700人,暂住人口5,800人。
最著名的要算是村里的“蚝壳屋”了。 所谓“蚝壳屋”,就是用蚝壳堆积砌墙而 成。每堵墙都挑选大蚝壳两两并排,堆积成 列组建成,后再用泥沙封住,使墙的厚度 达80cm。用这种方式构建的大屋,冬暖夏 凉,而且不积雨水,不怕虫蛀,很适合岭南 的气候。蚝壳屋内墙抹灰平滑,外墙则裸露蚝 壳,外表纹理特别有质感,加上带有粤式民居
小洲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更是鱼果 之乡。在广阔的珠江三角洲,传统的农业 形态为“桑基鱼塘”,而小洲则是“果基 鱼塘”,小洲村种植的水果主要有黄皮、 红果杨桃、岭南木瓜、石硤龙眼和尚书怀 荔枝。在陆路交通不便的年代,村民划着 小船把水果运到广州,返回时在西堤码头 装载从市区收集的粪料,以作果树的有机 肥。小洲村简氏宗祠“嘉告堂”仍悬挂着 书有“祥开航水”的大匾,这正是民、水 交融的写照(图1)。
建筑文化 Architectural Culture
城市化下的岭南特色水乡村落的保护性开发
——以小洲村保护发展规划为例 Study on Protective Development under Urbanization of Water Villages in South China :Taking XiaoZhou Villag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by urbanization, moderniz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evolves at an accelerating pac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challenge of development in those preserved water villages in south china is becoming even more prominent.This paper studies on finding a way out of exploiting existing resource and traditional activities without against protection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villag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im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from location factor,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ther fundamental factors of Xiaozhou village in Guangzhou, this paper aims to draw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exploitation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in this village. Key words Feature of South ChinaɼWater villageɼProtective development
水乡村落是岭南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多 的载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在考察 中国江南水乡的时候,为它们下了一个定 义:“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聚 居地,并在一定的地域形成完善的以水为中 心的网络体系,它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化价 值,是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同 样,这对于岭南水乡的之于岭南文化的传 承也能得到同样的理解。
然而目前正面临着在城市化进程中强势 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噬趋势——世界文化趋 同的倾向。由于岭南水乡村落的文化内涵丰 富,蕴藏着文化、历史和旅游等多方面的巨 大价值,因此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但在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平衡好两者 的关系,既要避免因过度开发而使特色水乡 村落丧失特色,又要避免因害怕被破坏而完 全拒绝开发,使特色村落沦为缺少生命活力 的历史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