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辅导:生姜与干姜二药
干姜和生姜的功能主治

干姜和生姜的功能主治1. 干姜•干姜是生姜经过去皮后晾晒而干燥的产物。
•干姜的味辛、性温,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
1.1 功能主治•促进血液循环:干姜对血液具有温热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冷引起的痛感。
•驱寒暖胃:干姜能够温暖胃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缓解胃寒引起的不适感。
•缓解胸闷:干姜在经期或寒冷天气里服用可有效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
•缓解风湿疼痛:干姜能够温补经络,缓解风湿疼痛。
•改善食欲:长期食用干姜有助于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2. 生姜•生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料,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生姜的味辛、性温,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
2.1 功能主治•缓解消化不良:生姜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缓解胃痛、胃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降低血脂:生姜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水平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缓解咳嗽:生姜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咳嗽痰多的情况。
•改善血液循环:生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性痛感、经期痛经等症状。
•抗菌作用:生姜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某些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使用方法3.1 干姜的使用方法•凉拌:将干姜切丝,加入凉拌菜中,增加辣味、促进食欲。
•泡茶:将干姜切片,加入开水中,泡制成姜茶,可暖胃、缓解寒冷引起的不适感。
•炒菜:将干姜切碎,与其他蔬菜一起炒制,增加辣味、提味。
3.2 生姜的使用方法•烹饪:将生姜切片、切丝或切末加入菜肴中,增加风味,促进消化。
•泡水:将生姜切片,加入开水中,泡制成姜水,可饮用,缓解胃部不适感。
•做药膳:将生姜与其他中药材一起煮制,制成药膳,具有一定的调理功效。
以上是干姜和生姜的功能主治,它们在保健养生和中药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干姜还是生姜,都是具有温热作用的食材和药材,对于适用人群而言,可以适量食用,但也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和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引起不适。
生姜干姜的功能主治的异同

生姜与干姜的功能主治的异同异同概述生姜和干姜都是常见的调味品,它们不仅在烹饪中被广泛使用,而且在中医药领域也有重要的地位。
尽管生姜和干姜都来自于姜植物的根部,但它们在功能主治方面存在一些异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生姜和干姜的功能主治的异同。
1. 生姜的功能主治生姜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效果:•解表散寒:生姜具有辣味和温性,能够温阳散寒,适用于感冒、寒性胃痛等病症。
•驱风止痛:生姜能够祛风散寒,具有镇痛、止吐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暖胃健脾:生姜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和吸收,适用于食欲不佳、脾胃虚弱等症状。
•姜汁治疮:生姜的姜汁具有抗菌和消炎的功效,可用于外用治疗疮痈溃烂等皮肤病。
2. 干姜的功能主治干姜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效果:•消食健胃:干姜能够刺激胃肠黏膜,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病症。
•祛寒散湿:干姜具有温阳的作用,能够散寒祛湿,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病症。
•行气止痛:干姜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能够舒筋活络,适用于经络气滞引起的疼痛症状。
•干姜茶:将干姜切片煮水饮用,具有暖胃散寒、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
常饮干姜茶对于寒性体质的人特别有益。
异同对比功能主治生姜干姜解表散寒是否驱风止痛是是暖胃健脾是否消食健胃否是祛寒散湿否是行气止痛否是姜汁治疮是否干姜茶否是总结生姜和干姜都是姜植物的根部制成的调味品,在中医药学和烹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姜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解表散寒、驱风止痛、暖胃健脾等方面,而干姜则具有消食健胃、祛寒散湿、行气止痛等作用。
通过对比生姜和干姜的功能主治,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合适的姜制品进行应用。
饮用干姜茶对于寒性体质的人有着特别的益处。
在使用姜制品时,应注意适量使用,避免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材辨别如何辨别炮制后的生姜与干姜

中药材辨别如何辨别炮制后的生姜与干姜中药材辨别:如何辨别炮制后的生姜与干姜生姜和干姜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中应用广泛。
然而,由于它们的外观和性质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因此,正确地区分炮制后的生姜和干姜对于中药材的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辨别方法。
一、外观特征炮制后的生姜和干姜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区别。
1. 炮制后的生姜:外观色泽金黄,表面光滑,通常连带着一层白色或者黄色的外皮。
炮制后的生姜一般具有较强的气味和辣味。
2. 干姜:外观颜色较为暗淡,一般为棕褐色或者深红色,干燥后的姜块表面皱缩,纹路清晰可见。
干姜的气味和辣味相对较弱。
通过外观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生姜是否经过炮制。
二、气味辨别生姜和干姜在气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 炮制后的生姜:具有较为浓郁的香气,闻起来辛辣刺鼻,特别是在生姜切开后,其气味更加明显。
2. 干姜:香气较为淡雅,相对没有炮制后的生姜那么浓烈。
通过嗅闻生姜的气味,我们可以借此辨别是否是炮制后的生姜。
三、质地和硬度质地与硬度也是区别炮制后的生姜和干姜的重要指标。
1. 炮制后的生姜:质地相对较软,容易切割,切割后明显带有黏液。
2. 干姜:质地相对较硬,难以切割,且切割时没有黏液的分泌。
通过触摸姜块的质地,我们能够大致判断其炮制状态。
四、水分含量水分含量也是区别炮制后的生姜和干姜的关键指标。
1. 炮制后的生姜:水分含量较高,切割后能够明显感觉到湿润的触感。
2. 干姜:水分含量较低,切割后触感相对干燥。
通过触摸姜块的湿润程度,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水分含量,从而辨别是否是炮制后的生姜。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外观特征、嗅闻气味、判断质地和硬度、检测水分含量等方法,我们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炮制后的生姜和干姜。
作为使用中药材时的重要步骤,正确辨别中药材的性质和品质,对于确保中药疗效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生姜与干姜的功效不尽相同要分清后再吃

生姜与干姜的功效不尽相同要分清后再吃生姜与干姜的功效不尽相同要分清后再吃
生姜有辛温解表,温中止呕,温肺化饮等性能,而干姜则是晒干的生姜或者低温烘干的生姜,常和其他中药搭配煎汤服用。
专家提醒,生姜与干姜的功效不尽相同,要分清后再吃。
生姜在解热、止呕和解毒方面有独特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风寒所致伤风感冒、头痛鼻塞、发热咳嗽及胃寒呕吐等。
将生姜煮熟后食用,可治胃寒腹痛,而在淋雨或涉水后煮生姜红糖水喝,也可以预防风寒感冒。
干姜具有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等性能,在暖胃、通脉等方面具有独特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亡阳虚脱、手足厥冷等症状,如用于急救和治疗危重病症的“四逆汤”,用的是甘草、干姜和附子。
这是因为危重病人气血疏导系统很虚弱,如果用发散作用很强的生姜,病人可能会因为受不了这种猛烈的冲击而加重病情,换成温化作用见长的干姜,能够让药效缓慢地在体内挥发。
专家提醒,秋冬季节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如果再吃辛辣刺激的生姜,更容易伤肺,加剧人体失水、干燥,所以,除非为了解热祛寒,以少吃姜为宜。
关于生姜与干姜的区别,你知道多少?【新知识】

关于生姜与干姜的区别,你知道多少?
文章导读
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谓是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小到用作调料,大到入药治
病。
而姜分为干姜和生姜,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生姜性温而干姜更为辛热,也正因为如
此,它们也的确有着不同的功效。
1、生姜(辛温解表药)——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主治病症:风寒表症,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解鱼蟹毒,半夏及天南星毒
总结:如果是受寒感冒了,就可以用生姜,能够治疗肺受寒咳嗽,而平常炒鱼会加生
姜去腥味,从中药角度来说其实是生姜能解鱼蟹毒,因为鱼属于寒性食物。
2、干姜(温里药)——辛,热。
建中的要药:生姜和干姜

建中的要药:生姜和干姜我们研究张仲景治方的建中思想,首先我们看具有建中补中固中功效的方剂,这些方剂中,能够起到建中固中守中作用的药物就是姜草枣这三味药,这三味药中,甘草自不必说,我们之前也专门解析过甘草这味药,是药物当中最甘甜和缓固中补中的药物,同样,大枣作为一种口味甘甜黏腻的常见食物,甜味入脾,而且大枣长得圆润饱满色泽红润,能够补阴血,健脾胃,甘草、大枣这两味甘甜的药物到了人体之后,为人体提供了能量,同时加入生姜,利用生姜的生发作用使中焦的能量能够运转起来,到达身体外围四肢百骸,生姜善走窜可以带动全身的气血的升降出入。
现在有很多的大夫,在开方的时候,不管开什么方用什么药,写到最后都习惯在下面写上,生姜三片,大枣三枚,还说这是药引,所谓药引就是引导药物发挥力量到达身体的病所,但是方剂需不需要这个药引,尤其是生姜这味药是不是能用到所有的方剂中,这都要依情况而定,这要看治疗疾病的药物走向是哪里,加了生姜是对治疗疾病有益还是妨碍的,如果是患者的疾病需要药力发散到身体的外围体表,这时可以用生姜,因为生姜辛散,善走窜,能快速使药力到达外围,但如果治疗的疾病需要药物的力量在身体内部聚集,需要收敛身体的能量,这时就不能加生姜。
而且生姜三片,是多大多厚的片,重量能达到多少,这个都不明确,让患者自行添加生姜,这在用药当中也是不妥当的。
我们还是回到桂枝类方剂中的小建中汤开始说起,以姜草枣建中药为轴心,建立以甘草为中心,升降运转的秩序,用生姜的辛温开散,大枣的甘润补益阴血,推动中焦脾胃以甘草为轴心的运动。
还有一些初学者因为理解不了伤寒论条文,有时候便会直接学习当代一些经方大家注解的经方临床运用等书籍,这类经方书籍对于初学者入门是有益的,因为他直接把经方都罗列出来,并明确使用证和用法,更加便于我们理解方剂和研究疾病,但是我发现,在现在很多的经方实用书籍中,里面很多方剂都说可以用干姜代替生姜这样用,这也是非常不恰当的,生姜和干姜本来就是不同的两种药物,虽然都属于姜,但因为入药时的制法不同,生姜和干姜的性味归经,和药物配伍后所起到的作用,乃至到达身体后的运动方向都是不同的,生姜,就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新鲜蔬菜调味品,而干姜是姜的姜母的干燥根茎,生姜和干姜都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只是培育的方式不同,采集到的姜也就不同,在栽种的时候,先有一块母姜掩埋在地下,在生长过程中会滋生出新的子姜,由于姜属于根茎,根茎都有趋光性,所以越掩埋,生姜越往上长来获得阳光,这样在不断的培土过程中,生姜越长越大,而干姜深埋于地下,在生长过程中是不培土的,所以个头较小,因此我们说不同的生长方式,造就了生姜和干姜不同的中药性味和功效。
行者老师讲干姜与生姜

行者老师讲干姜与生姜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本经里的干姜与生姜。
先讲一下干姜。
大家先看一下这个干姜,本经原文是这样的:“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
生山谷。
”我们来看这个干姜味辛温,干姜这味药呢,气是温的,味是辛,温呢,大家知道温是春气,温就有升发的这种特性,所以干姜可以升达肝脾阳气,干姜主要的性味是味辛温,它有一点微微的甘味,所以说讲干姜的时候讲归经,干姜入中土脾胃,味辛呢,味辛入肺,干姜又可以去肺中的寒饮。
主胸满客逆上气,一般的病为什么会胸满呢?三阴经是由足走胸,三阳经是由头走足,三阴经由足走胸呢是代表着下元肝脾阳气的升达由中土斡旋,而肝郁于肾中之元阳,而三阳经呢由头走足,三阳经阳气要下潜,首先关于肺胃,肺胃气降,再加上肾气的闭藏,这个胸满呢,清气不升则生飧泻,浊气如果不降在上则生滇胀,这个胸满是滇胀的一种,所以说呢胸满是三阳经潜降不利而导致的,三阳经是阳气啊,太少阳明,这个三阳经阳气不能潜降,首先第一点大家感觉到就是说上火,但是这个胸满呢是阴证居多,为什么这样呢,咱们人嘛,三阳经是经络,还带有个腑气,什么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呢,由于我们每天吃饭啊喝水啊,这水谷之气,都要靠三阳气的下潜,这个腑气的通行,然后才能通降。
这个时候呢,腑中的水谷津液不能得降的话,这就导致,肺要逆了,水上高原,中土呢中焦湿满,这是中腑胀满,其实也是三阳经这个阳气不降,导致浊阴上逆的这种。
干姜这味药入肺气,主开,有开才能降,所以它降浊阴。
“胸满咳逆上气”呢,是它斡旋中州,肝脾的阳气要温升了以后,肺胃这种浊阴才能降下来。
这是中焦的一个象打水的辘轳一样旋转的过程。
象一般,讲干姜就不能不讲人参了,咳嗽这个病,咳嗽分很多种,但是仲景用外感咳嗽内伤咳嗽用最多的就是干姜细辛五味子,这是它的一种加减法,为什么要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呢,而且是以干姜为主呢,就是因为浊气不降,上壅于肺中,所以肺气满闷,肺气满,咳逆上气,导致这个咳嗽,要治这种现象呢,首先要降浊阴,温化脾阳。
生姜与干姜,用药有讲究

生姜与干姜,用药有讲究
吕斌
【期刊名称】《健康人生》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姜在作为中药用的时候,一般只分为生姜和干姜两种.虽然同为姜,但生姜和干姜在中药的方剂上很讲究,两者不能混用.现在市场上卖的不是子姜就是生姜,即种了一年就采收的新鲜的姜.而干姜在市面上比较少见,这种姜也叫做母姜,通常是发过两次芽,生长了三年的姜.从生姜和干姜的生长特性来看就可知晓,生姜的味道是比较直接和辛辣的,而干姜在地下埋了三年,其气味是比较浑厚的.这种特性导致了两种姜在中医方剂里不同的应用.
【总页数】1页(P34)
【作者】吕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姜、干姜、炮姜量效配伍及临床应用 [J], 周琦;王世琪;朱向东
2.生姜、干姜、炮姜与良姜的不同应用 [J], 刘绍贵
3.基于脾胃虚寒模型的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J], 渠柳;杨淑;马开;田萍;崔璨;李玲玲;崔瑛
4.不同产地生姜、干姜挥发油组分特征分析 [J], 李智宁;魏悦;曹静亚;王学方;李晓;范毅;马艳妮;张丽先;李飞飞
5.基于古籍的生姜和干姜来源、功效及用法研究 [J], 王欢欢;郭琴;彭高强;王颖;柏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