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夏代的政治组织是封建制,商代开始有了王朝制度,周代开始推行封建制。

2.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封建主义为基础,实行以君权为中心的制度。

3. 五行:指天、地、水、火、风的五种自然现象,古人用五行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

4. 三纲五常: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的义务关系;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5.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全面实行法家思想的统治。

6. 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县制,推行郡县制。

7. 隋唐政治制度: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唐朝推行了科举制度和封建土地制度。

8. 封建土地制度:是指封建时代地主分封土地给农民耕种,农民要向地主交纳赋税。

9.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对象、过程。

10. 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时实行科举,同时实行封建土地制度。

11. 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时实行四等人制度,还实行科举制度。

12. 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推行了一些新的政治制度,如八股文和科举。

13. 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时推行乡试制度,同时又推行了科举。

14. 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封建土地制度,后来又出现了家田制和保田制。

15. 农田水利:中国古代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水利、塘泽和灌溉农田。

16. 贸易:古代的贸易主要是丝绸贸易,主要的丝绸之路。

17. 海上贸易:中国古代的主要的海上贸易是南海贸易和东海贸易。

18. 经济文化:古代的经济文化主要是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19. 军事制度:古代的军事制度主要是兵役制度,后来出现了武林制度。

20. 兵器制造:古代的兵器制造主要是弓弩和兵器铸造。

21. 职业:古代的职业主要是官僚、商人和手工业者。

二、世界史1. 古代的西方世界:古代的西方世界主要是古希腊和罗马。

2. 希腊城邦政治: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是城邦政治,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民主政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 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绪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P5)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全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第三课收复新疆1.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

.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中国经济受到冲击,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洋务运动目的: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内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设立新式学堂。

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内容: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北伐战争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共合作破裂。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背景: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结果:全民族抗战开始,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内战爆发背景:国共两党矛盾激化。

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最终胜利,建立新中国。

此外,八年级上册历史书还涉及了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包括近代工业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兴起、社会生活的变迁等。

请注意,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因不同版本的教材而有所差异,建议以实际使用的教材为准进行复习和总结。

同时,历史学科注重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建议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多进行思考和拓展。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 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我国最早的王朝,政治制度比较简单,主要是一个部落的首领称为“夏后”,有一定权力,但没有国王的封号和仪仗。

百姓由大族的首领担任,夏朝没有明确的官制,对官员没有明确的赋予具体的职能和权力。

大夫负责治理和管理,给夏后提供意见和建议。

2. 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时期,君主呼为“王”,王有绝对的权力,他是天命所在,一旦王死,天命就会转移给别人。

王权中央集中,行政官制比较完备,设有二三十种官职。

制度中有一种叫做“诸侯”,他们是封建的地方分封领主。

除了王外,商朝还有许多封地诸侯(公士),他们绝大多数是商王国的八房子孙。

宗法制度对后世的封建制度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3. 周朝政治制度:周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鼻祖,以“号令天下,抚养民众”作为国家最高目标。

周朝制定了封建制度,用领地封赏官员,使社会不再以血缘关系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单位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周朝分封后还随之分设了各种职务,如大夫、卿、士、仆、公、侯、伯、子等,使封建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周朝的国家政策1. 封建制度:周朝在国家政策中实施了封建制度,使权力集中于王室,通过分封和授予土地、封号、封号等方案来安抚各地的势力,用政治手段来控制百姓。

2. 周礼:周礼是周朝的礼制,也称为《周官》。

它是一套旨在调和封建阶级之间关系的规范。

周礼从制约、职责、礼仪、风俗、财政等方面规定了贵族阶级的行为规范和责任。

3. 地方政策:在地方政策方面,周朝分设了封建职位,让贵族管理各自的封地,也就是实行地主政治,通过分封来将官员和百姓关系分散到封地地方的势力。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 世系发生变化:春秋时期,周朝贵族勾心斗角,王室的统治地位日益削弱。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被分封到贵族手中,国家世系发生了变化。

2. 农民起义:在春秋时期,农民阶级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了许多农民起义。

3. 王族内乱: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衰落,贵族日益强大,许多王族发生内部斗争,导致王族的权力越来越削弱。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类社会化初期和古代文明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最早时期,主要工具是石器,主要经济活动是打猎和采集。

2.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主要工具是陶器和磨制工具,农业生产开始兴起。

3.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从原始部落到氏族、部落联盟再到国家的历史过程。

4.早期的古代文明:古代文明的代表有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

第二章:中国古代帝国的崛起1.商朝和西周: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后期建立了以商代文化为主要基础的古代中央帝国——西周。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折时期,出现了一些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等。

3.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帝国——秦朝。

4.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统一性最强的帝国,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1.秦汉之间的变革:秦朝实行了封建制度的国家统一,汉朝继续发展了这一制度。

2.封建制度的基本内容:封建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政治制度。

3.封建制度的各种关系:封建制度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各种社会关系。

4.封建统治的实质和特点:封建统治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

5.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社会结构的形成、文化传承和科技探索等方面。

第四章:丝绸之路和唐宋时期的繁荣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进行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2.唐宋时期的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3.世界各国对唐宋的评价:世界各国对唐宋时期的中国评价很高,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4.唐宋时期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唐宋时期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文化输出和政治制度。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地位1. 夏朝的建立和王室特征2. 商朝的兴起和王室特征3. 周朝的建立和王室特征二、五季七国之乱的发生原因和特点1.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农业生产水平2. 五霸之列的齐桓公和晋文公3. 战国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内部矛盾三、秦统一六国的途径和基本内政1. 秦国的地理优势和军事实力2.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3. 秦朝的俸禄制和浚渠修路工程四、秦汉之际的思想文化变化1. 秦朝的焚书坑儒政策和统一文字2. 汉朝的恢复儒家思想和推行科举制度3. 秦汉之际的史学方志与经济文化兴盛五、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交往的影响1.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路线特点2. 经济商品的互通和文化思想的传播3. 外交关系的建立和相互交流的影响六、东汉社会的基本状况和政治改革1. 刘秀的建立东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 王莽的新政和农民起义的发生3. 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和黄巾之乱七、三国鼎立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 三国政权的建立和相互关系2. 曹操与刘备的争夺和孙权的立国3. 三国长达数十年的割据局面和政治格局变化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经济1.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统一遗憾2. 封建土地制的确立和农业手工业的重生3. 佛教的传入和官营工业的兴盛九、隋唐盛世的形成和基本特点1. 隋朝的统一和王朝的兴盛2. 唐朝的开元盛世和政治制度的完善3. 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繁荣十、唐朝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 唐太宗的政治改革和开元盛世2. 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军事实力的提升3. 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社会风气的变迁十一、安史之乱的起因和对唐朝的影响1. 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战争的进程2. 唐朝政治经济的动荡和社会矛盾的加剧3. 整个社会的变局和对唐朝政权的巨大影响十二、唐宋变革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 后唐的建立和五代的动荡2. 唐宋变革的内容和改革的成果3. 匈奴佛科口宋的兴起和农田水利的发展十三、初次开启科举制度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1.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制度的进步2. 科举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改善和封建土地制的确立3. 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影响十四、元朝的建立和对我国的统一1. 蒙古帝国的形成和元世祖的统一2. 成吉思汗的西征和元世祖的统治3. 蒙古铁骑的侵略和元世祖的统治十五、明朝的灭亡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1. 明朝的兴起和政治格局的变迁2. 明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交往的影响3. 明朝的灭亡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十六、清朝的建立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清朝的建立和农耕经济的振兴2. 清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交往的繁荣3. 清朝的治国理政和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课鸦片战争1.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2.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3. 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4.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答案;1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虎门销烟2.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鸦片战争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是:2.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________平方千米。

3. 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是:4. 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給英国的是: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答案:1.火烧圆明园 2. 150多万平方千米 3.《瑷珲条约》 4.《北京条约》5.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________2.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_________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____________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___________5.太平天国起义爆发:__________6.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__________7. 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______ 》、《________ 》。

但都没有实行答案:1.永安封王、2.北伐西征、3.天京事变、4.天京陷落、5.金田起义、6.定都天京 7.《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第四课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的目的: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4、“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_______5、“求富”口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有 ______。

6、洋务运动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1. 富国强兵 2.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八年级上册全部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全部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全部历史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些发明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 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发明让纸张的制作变得更加高效和简单,这对于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的印刷速度大大加快,书籍也变得更加容易获取和阅读。

印刷术的发明也对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 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指示方向的工具,这种工具在航海、探险和其他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指南针的发明极大的增加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地理和天文的研究。

4. 火药火药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战争和战争方式。

火药不仅可以用于战争,还可以用于烟花和其他宴会庆典。

而它的发明也使中国成为了科技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古代文化人物1.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一系列崇高的道德规范,对中国文化和世界哲学思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以仁义道德为基础,提倡以人为本,重视教育和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理念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道教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和哲学思想,她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达成神道的追求。

道教崇尚自然,讲究内在修养,推崇道德美德,对中国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社会制度的形成也有着巨大的贡献。

4. 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的宗教文化体系,其信仰体系很丰富,涉及神话、哲学、宗教、艺术、文学等诸多方面。

它在印度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主义封建主义是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基本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国王拥有最高的权力,而封建贵族掌握着土地、劳动力和政府的权力。

2. 城市和商人(市民阶层)城市和商人在中世纪的欧洲发挥了其重要作用。

城市是商业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中心,成为了交流文化和贸易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 1 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⑤严重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 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课本第4 页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 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 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956 年10 月——1960 年10 月。

<3>主凶英、法。

<4>帮凶俄、美。

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 年10月)<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 3 课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 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 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①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③1878 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见课本第15 页自由阅读卡,见课本13 页画像。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①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②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

见课本第16页导入框。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3>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见课本第21页。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3>结果: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赔款白银4.5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坼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

D划定使馆界。

<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重要问题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谈一谈该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 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 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2、西方某历史著作认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一观点你赞成吗,请结合史实,写一篇50—150字的辩论稿。

这一观点不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英国殖民者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资产阶级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3、《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答:这种说法有道理。

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

并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军事监督和武力控制之下:按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官员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慈禧更是对洋人言听计从。

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

说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毫不为过。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目的:武装军队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近第一个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见书第28页);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个交通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见书第29页插图)。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辅助军事工业)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中近第一个轮船公司。

b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近第一个钢铁厂)见书第29页。

<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奕訢创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见书第29页插图。

<5>设立翻译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

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戊戌变法1、维新思想的传播:<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

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

①经过:《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②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

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2、百日维新:<1>时间 1898年6-9月<2>内容: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2和33页插图和他说的一段话)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