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合集下载

观察水中浮游生物的显微镜实验

观察水中浮游生物的显微镜实验

观察水中浮游生物的显微镜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显微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工具,它使我们能够观察和研究微小生物的结构和行为。

而浮游生物作为水生环境中的一类微小生物,常常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种观察水中浮游生物的显微镜实验方法。

1. 准备实验材料为了进行观察水中浮游生物的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显微镜:选择一台精密的显微镜,能够提供足够的放大倍率和清晰的成像效果。

-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制作观察样本的载体。

- 水样:水样可以来自自然环境,例如池塘、河流或者水龙头。

选择清澈的水样会更容易观察到浮游生物。

- 显微镜准备液:为了使浮游生物更容易观察,可以加入少量显微镜准备液,如甘氨酸缓冲液。

2. 制作观察样本接下来,我们需要制作观察样本,以便放入显微镜中观察。

具体步骤如下:- 取一滴水样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 加入少量显微镜准备液。

这样可以减少水样中的颗粒物质,使浮游生物更加明显。

- 用盖玻片覆盖在水样上,避免空气进入并导致水样蒸发。

3. 开始观察将制作好的观察样本放入显微镜中,通过显微镜的调节,可以进行观察。

具体步骤如下:-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固定好。

- 通过调节显微镜的聚焦机构,使观察对象清晰可见。

- 首先,使用较低的放大倍率进行初步观察。

找到感兴趣的区域后,逐渐增加放大倍率,以便更详细地观察浮游生物的结构和特征。

- 注意调节光源和光阑,以获得适当的光线和对比度。

4. 观察和记录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浮游生物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 观察浮游生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

- 注意观察样本中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尽量记录下这些不同种类的特征和数量。

同时,我们可以借助相机或者手机等器材进行拍照记录,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根据实验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观察和比较。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水域的浮游生物组成,或者观察相同水域中浮游生物的季节变化等。

5. 清洁和储存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及时清洁显微镜和实验器材,以免留下水渍或污垢。

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七、数量计算: 1、定性 2、定量结果 浮游植物定量:
使用的工具有:带有0.1毫升刻度的小吸管,容量 使用的工具有:带有0.1毫升刻度的小吸管,容量 为0.1毫升的计数框(面积20ⅹ20毫米2)和具有移 0.1毫升的计数框(面积20ⅹ20毫米2 动台的显微镜。 经0.1毫升吸管吸水0.1毫升于方框内,盖上盖玻片, 0.1毫升吸管吸水0.1毫升于方框内,盖上盖玻片, 如果框内无气泡亦无水液溢出,即表示容量标准 适合,检查三次均适合,此半数框即可使用。每 次计数时用的盖玻片应用碱水或肥皂水洗净备用。 用前可浸入70%的酒精中,用时取出,用细绢拭 用前可浸入70%的酒精中,用时取出,用细绢拭 净,计数框用前以薄绸布拭净,用毕以水弄湿后 轻拭或用水冲净。
虹吸动作要十分仔细、小心。开始时虹吸管一端 放在沉淀器内约三分之二处,另一端套接在已经 用手挤压出空气的橡皮球上,然后轻轻松手并移 开橡皮球使清液流出,为了避免漂浮水面的一些 微小藻类进入虹吸管而被吸走,管吕应始终低于 水面。虹吸管内清液的活动不宜过快,可用手指 轻捏管壁以控制流量,当吸到原水样的3/5以上时, 轻捏管壁以控制流量,当吸到原水样的3/5以上时, 应使清淮一滴一滴地流下。吸出的清液要用一洁 净的器皿装盛,以便在浓缩过程在出故障时,可 重新倒入沉淀器中浓缩,不必新采水。
数横条,最少不少于5 数横条,最少不少于5条具体可自行掌握。 总之不论数视野还是数横条,每片计数到 的溪流植物总数应达到200个(低浓度时)的溪流植物总数应达到200个(低浓度时)500个(高浓度时)以上。 500个(高浓度时)以上。 同一样品的二片计数结果与其均数之差距 如果不大于其均数的10%,这两个相近的值 如果不大于其均数的10%,这两个相近的值 的均数即可视为计数结果。
浮游动物定量: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类型。

定性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进行属种鉴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出现季节及其分布状况。

定量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确定个体数目或重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探明各种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

定性调查是定量调查的基础,定量调查则是定性调查的发展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常相互结合进行。

一、调查用品用具(1)网具①浮游生物定性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性采集。

由铜环、缝在环上的圆锥形筛绢网袋及连在网袋末端的集中杯(网头)三部分组成(其外形见本书图2-3)。

由于浮游生物大小各不相同,为了采全各种浮游生物,应使用25#、20#、13#三种规格。

其中25#网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20#网适于采集一般浮游植物及中小型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13#网适于采集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

中学生开展本项活动时,可以只用20#网进行采集。

定性网可以自己裁剪制作,裁剪时可按图8-1所示方法进行。

如网口直径为20厘米,其半径为10厘米,可依c=2rπ公式计算,从a到b的弧长为厘米,a至c为网的长度即60厘米,这样就可按照图8-1中的1与2所示方法进行裁剪。

缝合时,应该用细针,以免网上留下针孔,造成浮游生物自针孔流失。

网衣应该用10厘米宽的白布条固定在铜环上,使筛绢不与铜环直接接触。

在网的末端装配集中杯。

为了使网衣坚固耐用,最好在缝合处加缝2厘米宽的白布条。

定性网各部分的尺寸规格,依型式不同而有差别,其尺寸规格见表8-1。

表8-1 浮游生物定性网规格单位:厘米②浮游生物定量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量采集。

其组成、质地、规格尺寸和制作方法与定性网基本相同。

二者有两点区别。

一点是定量网前端有两个金属环(前小后大),两环间有一圈帆布,称为上锥部(附加套),用途在于减少由于曳网时浮游生物着逆流向外而流失;另一点是网身较定性网略长(图8-2)。

中山市淡水浮游动物区系调查

中山市淡水浮游动物区系调查

4期
吴 利等: 中山市淡水浮游动物区系调查
% 137 %
塘植被较丰富( 表 2) 。本次调查未测定桂池的 环境理化因素, 故未在表 2 中列出。
表 2 各样点主要环境因素 Table 2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sampling stations
水深
透明度
Water depth Transparency pH
水葫芦茂盛 无水生植被 无水生植被 水葫芦茂盛 两岸植被丰富
藕 无水生植被
无 挺水植被丰富 距岸约 50~ 100 m
距岸约 20~ 120 m
沙滩 石块, 沙子 周边植被丰富
盐度 Salinity (&)
0 0 3 4 4 3 0 2
表 3 中山市浮游动物种类名录 Table 3 List of zooplankton in Zhongshan City
( Institute of Hydrobiol 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Wuhan 430072;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 ences , Beij 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freshwater zooplankton fauna in Zhongshan City. Study materials were collected in June, July and December 2005 T otally, 317 species of zooplankton, belonging to 129 genera, 92 families, 38 orders were obtained from Zhongshan City, of which 263 species ( 83% of the zooplankton species number) belong to 102 genera in Protozoa, while 37 species ( 12% ) belong to 19 genera in Rotifera. Only 7 species of Cladocera and 10 species of Copepoda were found, which were 2% and 3% of the zooplankton species number, respectively. The zooplankton species number was 11- 168 per sample station with the lowest species number ( 11) found in Hongqili and the maximum species number ( 168) found in Xiaoyao Vale. This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Zhongshan City had abundant freshwater zooplankton species. The number of zooplankton species showe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ophic status of the sampling stations, the cleaner the water , and the more the species. Key words: Zhongshan City; Freshwater zooplankton; Fauna; Investigation

淡水水生态调查方法

淡水水生态调查方法

淡水水生态调查方法一,浮游生物部分(一)浮游植物、原生动物与轮虫1,定性样品采集与保存25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下约0.5 m内以适当的速度作“∞”字形来回拖动1-3min,获得的浓缩样(约30-50ml)即为定性样品。

甲醛(4%)或鲁哥氏液(适量)现场固定,或活体带回实验室及时镜检。

2,定量样品采集与保存(1)采集与保存:用有机玻璃定深采水器采集表层或混合水样。

水样量:一般1000ml(贫营养水体应酌情增加水量),加入鲁哥氏液(长期保存样品也可用甲醛溶液)现场固定,避光,避热,带回实验室。

鲁哥氏液:6g 碘化钾+4g 碘+100ml水,1L水样中加入10-15ml。

浓缩鲁哥:样品量大时野外采样用,60g 碘化钾+40g 碘+100ml水,1L水样中加入1-1.5ml。

(2)沉淀浓缩处理设备:浮游生物沉淀器、吸耳球、虹吸管。

沉淀时间:24~48 h(禁止任何形式的搅动)。

沉淀完成后用虹吸管将上层清液小心吸出,下层沉淀摇动后转入50ml样品瓶用上清液冲洗三次沉淀器并转入样品瓶。

浓缩注意事项:浓缩最终体积视藻类多寡而定,藻多则最终样品体积大于50ml,藻少则小于50毫升;可以用透明度做相对的参考指标,以镜检时每个视野(40倍物镜下)有十几个藻为宜。

保存注意事项:①瓶塞要拧紧;②长期保存时加入甲醛溶液(体积分数2-4%)(二)浮游甲壳动物1,定性样品采集与保存13号浮游生物网(孔径0.112mm),水面下约0.5 m内,“∞”字形来回拖动,1-3min,加入5%甲醛固定。

2,定量样品采集与保存采不同水层水样10-50L用25号(注意,与定性网不同)浮游生物网过滤(滤缩法)——个体大,密度较低。

过滤后的生物网放在水中洗2-3次,多余的水滤过之后,网底管中的液体也放入样品瓶中。

加入甲醛(5%)固定。

二,理化参数部分总磷TP、总氮TN、正磷酸盐PO4-P、硝酸盐氮NO3-N、亚硝态氮NO2-N、氨氮NH4-N、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溶解氧DO、pH、氧化还原电位ORP、电导率CoND、水温、透明度SD、水色等,可酌情选择部分或全部参数。

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八、结果统计: 定性结果: 定量结果:个/L,mg/L
用前可浸入70%的酒精中,用时取出,用细绢拭 净,计数框用前以薄绸布拭净,用毕以水弄湿后 轻拭或用水冲净。
首先将计算瓶用左右平移的方式摇动100-200次, 摇均匀后立即用0.1毫升吸管从中吸取0.1毫升置入 0.1毫升计数框内,在400-6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计 数,每个水样标本计数两次(二片),取其平均 值,一每片计数100个视野,但具体观察的视野数 以样品中浮游植物多少而酌情增减,如果平均每 个视野有十几个时,数50个视野就够了,如果平 均每个视野有5-6个时,就需数100个视野;如果平 均每个视野不超过1-2个时,要数200个视野以上,
则两片的均数为(250+246)/2=248 均数与第一片之差:248-250= -2 均数与第二片之差:248-246=2 则:-2/248= -0.0081即 -0.81%
2/=+0.0081 即 0.81% 因为0.81%<10%,所以上述相近值的均数应 视为计数结果。
浮游动物定量:
数横条,最少不少于5条具体可自行掌握。 总之不论数视野还是数横条,每片计数到
的溪流植物总数应达到200个(低浓度时)500个(高浓度时)以上。 同一样品的二片计数结果与其均数之差距 如果不大于其均数的10%,这两个相近的值 的均数即可视为计数结果。
例:计数第一个片为250个,计数第二片为 246个
虹吸动作要十分仔细、小心。开始时虹吸管一端 放在沉淀器内约三分之二处,另一端套接在已经 用手挤压出空气的橡皮球上,然后轻轻松手并移 开橡皮球使清液流出,为了避免漂浮水面的一些 微小藻类进入虹吸管而被吸走,管吕应始终低于 水面。虹吸管内清液的活动不宜过快,可用手指 轻捏管壁以控制流量,当吸到原水样的3/5以上时, 应使清淮一滴一滴地流下。吸出的清液要用一洁 净的器皿装盛,以便在浓缩过程在出故障时,可 重新倒入沉淀器中浓缩,不必新采水。

研究浮游植物常用的方法

研究浮游植物常用的方法

研究浮游植物常用的方法浮游植物是水中的微型植物群体,主要包括藻类和悬浮植物等。

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水中有机物的重要来源,还能够维持水质平衡,并为其他生物提供生活所需的氧气。

因此,研究浮游植物的分布、生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研究浮游植物常用的方法:1. 采样分析法:这是最常见的研究浮游植物的方法之一。

在湖泊、河流或海洋中采集水样,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水中的浮游植物。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等信息。

2. 长时间监测法:利用自动水质监测仪器,连续监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时间序列的数据,揭示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并与环境因素进行关联分析。

3. 光合作用测定法:通过测定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等参数,评估其生长和活性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浮游植物对光照强度和营养物质的响应能力,揭示浮游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和DNA测序,对浮游植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提取和分析浮游植物的DNA,可以鉴定浮游植物的种类,甚至对未知种进行分类鉴定。

5. 滨浅法:该方法是在滨浅区域布置采样设备,如固定附着式采枝器、正接触落水手法、藻类拉网法等。

通过长时间的滨浅观察和采样,可以评估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和生态特征。

6. 光合与呼吸测定法:该方法基于浮游植物在光合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通过测量水样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可以推导浮游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进而评估其生态功能。

总结起来,研究浮游植物的常见方法包括采样分析法、长时间监测法、光合作用测定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滨浅法和光合与呼吸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浮游植物的分布、生态特征和生理过程,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完整版

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完整版

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一浮游生物调查1 采样采样点布设原则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

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

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1。

表1 采样点设置数量湖泊、水库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江河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

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采样层次浮游植物采样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处,底层水在离泥面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浮游动物采样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

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采样方法浮游植物采样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

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

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

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类型。

定性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进行属种鉴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出现季节及其分布状况。

定量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确定个体数目或重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探明各种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

定性调查是定量调查的基础,定量调查则是定性调查的发展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常相互结合进行。

一、调查用品用具(1)网具①浮游生物定性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性采集。

由铜环、缝在环上的圆锥形筛绢网袋及连在网袋末端的集中杯(网头)三部分组成(其外形见本书图2-3)。

由于浮游生物大小各不相同,为了采全各种浮游生物,应使用25#、20#、13#三种规格。

其中25#网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其网孔大小为0.064毫米;20#网适于采集一般浮游植物及中小型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0.076毫米;13#网适于采集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0.112毫米。

中学生开展本项活动时,可以只用20#网进行采集。

定性网可以自己裁剪制作,裁剪时可按图8-1所示方法进行。

如网口直径为20厘米,其半径为10厘米,可依c=2rπ公式计算,从a到b的弧长为62.8厘米,a至c为网的长度即60厘米,这样就可按照图8-1中的1与2所示方法进行裁剪。

缝合时,应该用细针,以免网上留下针孔,造成浮游生物自针孔流失。

网衣应该用10厘米宽的白布条固定在铜环上,使筛绢不与铜环直接接触。

在网的末端装配集中杯。

为了使网衣坚固耐用,最好在缝合处加缝2厘米宽的白布条。

定性网各部分的尺寸规格,依型式不同而有差别,其尺寸规格见表8-1。

表8-1 浮游生物定性网规格单位:厘米②浮游生物定量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量采集。

其组成、质地、规格尺寸和制作方法与定性网基本相同。

二者有两点区别。

一点是定量网前端有两个金属环(前小后大),两环间有一圈帆布,称为上锥部(附加套),用途在于减少由于曳网时浮游生物着逆流向外而流失;另一点是网身较定性网略长(图8-2)。

定量网有大小不同类型,各类型规格尺寸见表8-2。

表8-2 浮游生物定量网规格单位:厘米(2)采水器:用于采集50厘米以下水层中的浮游生物。

采水器种类较多,常用的有瓶式采水器、北原式采水器和颠倒式采水器三种。

中学生可使用瓶式采水器进行采集。

瓶式采水器又称采水瓶,通常须自行制做。

其制做方法是:取容量为1升的广口瓶,瓶底附加一重量约1500克的铅块或铁块,使瓶可以沉没水中。

瓶口加橡胶塞,塞上穿3个孔,1孔插温度计;1孔插入1根较长的玻璃管,管的下端要接近瓶底这是进水管;1孔插入1短玻璃管,其下端应恰好位于橡胶塞的下端,这是排气及出水管。

两根玻璃管的上端,均露出橡胶塞上5厘米左右。

用1根长约23厘米、口径比玻璃管稍大的橡胶管,将两根玻璃管连接起来,接于出口管的一端要扎紧,以免脱落,接于进水管的一端不扎紧,保持松动状态,并在橡胶管靠近进水管的部位系上1根细绳,以便采水时可以拉脱橡胶管,使水样流入瓶中。

两根玻璃管的直径应在10毫米以上,以便使水流入较快,而且较大的浮游动物也不易逃脱。

在广口瓶上,用粗铅丝做1个环,系上1根粗线绳,绳上做好尺度标记。

用瓶式采水器采集时,将瓶塞塞紧,并将进水管的上端用水沾湿,套好橡胶管。

然后手持粗绳,将瓶沉入水中,根据尺度标记,至需要采集的深度,轻拉细绳,使橡胶管与进水管脱开,水便从进水管进入瓶中,而瓶内空气则从排水管排出。

约3~5分钟后,待温度稳定,将瓶提出水面,先记录水温,再将水样由出水管倒出。

瓶式采水器制做简单,使用方便,但采水深度不大,一般只适合于5米深度以内的水域。

另外,由于进水管的管口不大,不易采得大型浮游动物。

因此应与定量网配合使用。

(3)沉淀器:用于沉淀已固定的水样,沉淀器可以1000毫升广口瓶或分液漏斗代用。

(4)计数框:用于在显微镜下统计浮游生物的数目。

(5)测微尺:测量视野面积。

(6)鲁哥氏液和福尔马林液:用于固定水样中的浮游生物(鲁哥氏液的配制方法见本书第二章第五节)。

(7)其它:显微镜、虹吸管、30毫升定量瓶、标本瓶等二、定性调查1.采样(1)浮游植物采样。

采集浮游植物时,可用25#定性网在选定的采集样点上进行水平拖取。

在水库和中、小型湖泊采集时,可将定性网缚于船上,以慢速拖曳,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如在坑塘等小水体中,可将定性网缚于长2米的竹竿上,将网置于水中,使网口在水面以下深约50厘米处,做“∞”形反复拖曳,拖曳速度每秒约20~30厘米,时间为3~5分钟。

然后将网提起抖动,待水滤去后,打开集中杯,倒入贴有标签的标本瓶中。

如果采样点距离学校较近,可将样品分装两瓶,1瓶按100毫升样品加入1.5毫升鲁哥氏液的比例进行固定,也可用4%福尔马林液固定样品,留作日后进行属种鉴定,另1瓶不进行固定,带回学校作活体观察之用。

(2)浮游动物采样。

采集浮游动物的方法与上述浮游植物的采集方法相同。

在网具方面,采集原生动物和轮虫可用25#定性网,但采集枝角类和桡足类,则应改用13#—18#的定性网捞取。

2.观察鉴定将新鲜或固定的水样,置于显微镜下进行属种鉴定。

对于优势种应该鉴定到种,一般种类可鉴定到属。

鉴定结束后,应将鉴定的种类列出名录。

对中学生来说,观察鉴定各种浮游生物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教师应结合观测点的浮游生物种类,事先向学生讲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使学生对各类浮游生物有所了解。

在镜检定性时,应参照淡水浮游生物图谱一类资料,进行种类鉴定。

如果鉴定到种属有困难,可按蓝藻、裸藻、绿藻、金藻、黄藻、硅藻、甲藻、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类进行鉴定。

三、定量调查1.采样(1)浮游植物采样。

在每个样点上,根据水的深度用采水器采集水样。

如果水深不超过2米,可以在半米处取水;如果水深2~3米,可分别在表层(离水面半米)及底层(离水底半米)各采一次水样;如水深在3米以上,则应增加中层采水,大约每隔1米半左右,加采一个水样。

每次所采水样取1000毫升,立即加入15毫升鲁哥氏液固定,留作室内定量分析之用。

(2)浮游动物采样。

对于湖泊、水库等大型水域中的浮游动物,可用中型20#定量网垂直拖取。

其方法是将网放在距水底0.5米处,然后垂直上拖,以0.5米/秒的均匀速度拖取。

网自水中提出后,应将网口露出水面,不能再次浸入水中,而网衣部分,应反复入水,摆动冲洗,再行起水,如此反复数次,待网中水滤去后,打开集中杯,将样品置于收集瓶中,加入鲁哥氏液或福尔马林固定。

定量网的上述采样,其水样体积计算方法可按πr2×H公式推算水样体积(r为网口直径,H为拖取的深度)。

对于坑塘等小型水域,可用舀水的方法采集水样,并及时进行固定。

2.水样的沉淀浓缩将已固定的水样,放入1000毫升沉淀器中静置24小时,使其充分沉淀。

然后缓慢吸出上层清液,将剩下的20毫升左右的沉淀物转入30毫升定量瓶中,再用吸出的清液冲洗沉淀器3次,每次的冲洗液仍转入定量瓶中,并使最终容量为30毫升。

如果标本需长时间保存,应加入3~4毫升福尔马林。

定量瓶外应贴上标签,标签格式如下:水样瓶标签在沉淀浓缩过程中,应注意虹吸沉淀清液的速度,一般吸完980毫升水样,应将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不应过快,以免搅动了沉淀而前功尽弃。

如万一搅动了沉淀,则应重新沉淀。

3.样品的定量浮游生物定量的方法很多,现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个体计数法。

又分为滴水计数法和视野计数法两种。

①滴水计数法。

本项工作进行的方法步骤是:用测微尺测量显微镜的视野直径,备用;选择1个管口较平、管径较细的滴管,用小量筒测出其每毫升的平均滴数,备用;定量时,将样品充分摇匀,用滴管快速取出一滴样品,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用液体石蜡封好盖玻片四周,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计数时,一般最好计数半片,如果数行数,则应顺盖下去的方向,来回数等距离的数行;每份样品计数两次,误差不超过5%即可,如超过则需计数第三片。

计数完毕后,按以下公式求算每升水中浮游生物的个数:a 视野直径;b 盖玻片边长;c 浓缩后的样品体积数(ml);d 定量用的滴管每毫升含有的滴数(以每毫升含25滴左右为适宜);m 数得的个体数目;n 观看的行数(标本稀少时,可数等距离的2~3行);L 采样的毫升数。

滴水计数法的要点是快吸快滴,如有误差,多半出在滴管的使用方法上。

另外,浮游动物的个体较大,用本方法对浮游动物进行定量统计时,应使用管径较粗的吸管。

②视野计数法。

本项工作进行的方法步骤是:将定量瓶中的样品摇匀,吸出0.1毫升,用0.1毫升的计数框,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瓶要计数2片。

取其平均值;每片规定计算100个视野,同一样品的两次计数结果与其均数之差超过平均值±15%,需再计数一片。

上述3片计数值中,如两个近似值与其平均数之差不超过±15%,即可作为计数结果。

计数完毕后,按下列公式,求算1升水中浮游生物的个体数:N 1升水中浮游生物的个体数;C s计数框面积(mm2);F s每个视野的面积(mm2);F n计数过的视野数;V 1升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U 计数框的体积(ml);P n每片计数出的浮游生物个体数。

可用常数K代替,上述公式可简化为:N=K·Pn。

用个体计数法进行定量时,既要计算全体浮游生物的个体数,也要计算每个种(属)浮游生物的个体数,以便于分种(属)进行统计。

(2)容积测定法。

本法又分为沉淀法和排水法两种。

①沉淀法。

将浮游生物样品倒入量筒中,静置24小时,计算沉淀于量筒底的浮游生物容积。

由于浮游生物的沉淀很疏松,所以本方法不太准确。

②排水法。

较沉淀法复杂。

其方法步骤如下:取1片筛绢型号须与采集网的型号一致(或所使用的筛绢不会将浮游生物漏出),将其浸水后,用滤纸将水吸干(干的程度以挪动滤纸后没有水印为准),用镊子卷起筛绢,放入盛有清水的小量筒中,记下水体升高的数,取出筛绢,放在漏斗上,倒入已浓缩的浮游生物,待水滤出后,将包有浮游生物的筛绢放在滤纸上吸干,然后再放入小量筒中,记下水位升高数字,前后两次记数差,即为浮游生物的体积。

由于淡水浮游生物的比重,可认为同淡水的比重近似,可以将体积单位(毫升)变为重量单位,即毫克/升(因为1毫升的水相当于1000毫克重)。

用此法所得浮游生物的容积,是沉淀法的20%。

(3)重量测定法。

本法又有湿重法和干重法两种。

①湿重法。

以筛绢将浮游生物过滤,并吸掉多余水分,然后称其重量。

②干重法。

将过滤的浮游生物样品,放在烘箱中烘干,然后称重(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

容积测定法和重量测定法具有方法简便、迅速的优点,但两者都只能测定所采集的各种浮游生物的总体积和总重量,无法测出每一种浮游生物的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