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向可控硅隔离型延时可控电路的实现方法

合集下载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原理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原理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原理1. 双向可控硅(Triac)简介双向可控硅是一种常用于交流电路中的半导体开关,它可以实现对交流电的调光控制。

Triac具有两个控制极,一个是主极,另一个是副极。

通过对两个控制极施加正弦波信号,Triac可以实现在每个交流周期内将电流进行截断。

(1)基本原理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Triac的导通角来控制交流电的通断。

当Triac导通时,交流电可以通过,灯光亮度较高;当Triac截断时,交流电无法通过,灯光亮度较低。

通过改变控制Triac的导通角,可以实现对灯光的调光控制。

(2)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电容、双向可控硅、触发电压主机以及触发电压控制主机等组成。

控制电路的作用是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适合Triac控制的触发电压。

具体来说,当外部调光信号为低电平时,控制电路将触发电压控制主机输出低电平信号,使Triac截断;当外部调光信号为高电平时,控制电路将触发电压控制主机输出高电平信号,使Triac导通。

(3)调光原理当外部调光信号改变时,调光控制信号将通过控制电路传达给Triac,从而改变Triac的导通角,进而改变灯光的亮度。

也就是说,通过改变外部调光信号,即可实现对灯光亮度的调节。

3.优缺点- 控制灵敏度高:通过控制Triac导通角来控制灯光亮度,具有较高的调光精度和控制灵敏度。

-调光范围广: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大范围的调光,满足不同场景的照明需求。

-结构简单: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

然而,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也存在一些限制:-电磁干扰:由于双向可控硅是通过接通交流电进行控制的,因此在一些灯光调光场景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扰。

-无功功率损耗:在调光过程中,双向可控硅会引入无功功率损耗,降低照明效率。

总结: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通过控制Triac的导通角来实现照明灯光的调光控制。

它由双向可控硅和控制电路组成,通过控制电路接收外部调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触发电压,进而改变Triac的导通角,从而实现对灯光亮度的调节。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Bilateral Triode Thyristor,简称BTT)是一种特殊的可控硅器件,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在电力电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并提供相应的原理图。

一、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双向可控硅是一种四层PNPN结构的半导体器件。

它由两个PN结组成,每个PN结都有一个控制极和一个主极。

其工作原理如下:1. 静态工作原理:当双向可控硅两个主极之间的电压为正向时,即正向工作状态,两个PN结之间的结电容会阻碍电流的流动,双向可控硅处于关断状态。

当双向可控硅两个主极之间的电压为反向时,即反向工作状态,两个PN结之间的结电容充电,当电压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双向可控硅会进入导通状态。

2. 动态工作原理:当双向可控硅处于导通状态时,只有当两个主极之间的电流方向与PN结的导通方向一致时,双向可控硅才能正常导通。

当双向可控硅导通后,只有当两个主极之间的电流方向与PN结的导通方向相反时,双向可控硅才能正常关断。

二、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用于说明其电路连接方式和控制方式。

```+----|>|----|>|----+| || || |+----|<|----|<|----+```在上述原理图中,两个箭头表示双向可控硅的两个主极,箭头方向表示电流的流动方向。

两个箭头之间的线段表示PN结。

三、双向可控硅的应用领域双向可控硅由于其双向导通的特性,在电力电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交流电控制:双向可控硅可以用于交流电的控制,例如交流电的调光、电机的调速等。

2. 电力系统:双向可控硅可以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控制,例如电力调度、电力传输等。

3. 电力电子变换器:双向可控硅可以用于电力电子变换器中的电流控制,例如直流-交流变换器、交流-直流变换器等。

4. 光伏发电系统:双向可控硅可以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电流控制,例如光伏逆变器、光伏充电控制器等。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Bidirectional Controlled Rectifier,也称为Triac)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常用于交流电控制电路中。

它可以实现对交流电的双向控制,具有正向和反向导通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一、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双向可控硅由两个PN结反向并联而成,结构类似于普通的可控硅。

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正向和反向的导通。

在正向导通状态下,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与单向可控硅相似。

当控制电压施加在控制端时,双向可控硅将导通,电流从主端流向副端。

而在反向导通状态下,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略有不同。

在反向导通状态下,当控制电压施加在控制端时,双向可控硅的两个PN结都处于反向偏置状态。

此时,如果主端和副端之间的电压超过了双向可控硅的触发电压,双向可控硅将导通,电流从副端流向主端。

反向导通状态下的双向可控硅相当于两个并联的单向可控硅,惟独当主端和副端之间的电压超过触发电压时,才干导通。

双向可控硅的导通状态可以通过控制端施加的触发电压来控制,触发电压的大小可以决定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时间和导通角度。

通过控制触发电压的大小和施加时间,可以实现对交流电的精确控制。

二、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示例:```+-----------------+| |MT1---| |---MT2| 双向可控硅 |G ----| |---A1| |+-----------------+```在上面的原理图中,MT1和MT2分别代表主端和副端,G代表控制端,A1代表辅助触发极。

主端和副端之间的电压可以通过双向可控硅的导通状态来控制。

控制端通过施加触发电压来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和截止。

三、双向可控硅的应用:双向可控硅广泛应用于交流电控制电路中,特殊是在家用电器、照明控制、电动工具和电动机控制等领域。

通过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时间和导通角度,可以实现对交流电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对各种电器设备的调速、调光、开关等功能。

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

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

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引言:双向可控硅(Bidirectional Thyristor),简称BTT,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常用于交流电源的开关控制电路。

本文将介绍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设计要点。

一、工作原理双向可控硅是一种四层或五层PNPN晶体管结构,具有双向导电特性。

它通过控制控制极和门极之间的电压,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与单向可控硅相似。

当控制极为正向,或门极和控制极间有正向的压力时,双向可控硅将变为正向导通的状态。

当控制极为反向,或门极和控制极间有反向的压力时,双向可控硅将变为反向导通的状态。

双向可控硅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其常见的控制模式有两种:半波控制和全波控制。

在半波控制中,只有交流电的一个半周期通过可控硅;而在全波控制中,交流电的两个半周期均能通过可控硅。

二、应用领域1. 交流电调光双向可控硅在家庭照明和舞台灯光等场合中被广泛应用于交流电调光控制。

通过改变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时长和导通角,可以实现对灯光亮度的调整,满足不同场合的照明需求。

2. 交流电机调速由于典型的交流电机是不能直接调速的,因此需要通过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来实现调速。

通过改变双向可控硅的导通和断开时间,可以控制交流电机的转速。

3. 交流电能控制双向可控硅在交流电能控制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可以实现对交流电能的开关调节,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并能够实现电网的防护和电能质量控制。

三、设计要点1. 选择适当的双向可控硅根据实际需求和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双向可控硅,包括最大电流、最大电压和最大功率等参数。

2. 控制电路设计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电路通常由触发电路、门电流限制电路和保护电路等组成。

触发电路用于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和断开,门电流限制电路用于限制门极电流的大小,保护电路用于保护双向可控硅免受过流、过热和过压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3. 热管理在设计双向可控硅控制电路时,需要考虑散热问题。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SCR)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常用于交流电路中的功率控制和开关。

它具有双向导通性,可以控制交流电路中的电流,从而实现电路的开关和调节。

本文将介绍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一、双向可控硅的基本结构1.1 门极:双向可控硅的门极用于控制器件的导通和关断。

1.2 主极:主极是双向可控硅的两个极性端,用于连接电路中的电源和负载。

1.3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过对门极施加控制信号,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和关断。

二、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2.1 导通状态:当双向可控硅的门极接收到正向触发脉冲时,器件将进入导通状态,电流可以从主极1流向主极2。

2.2 关断状态:当双向可控硅的门极接收到负向触发脉冲时,器件将进入关断状态,电流无法通过器件。

2.3 双向导通性:双向可控硅具有双向导通性,可以控制交流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三、双向可控硅的应用3.1 交流电源控制:双向可控硅常用于交流电源控制中,可以实现对电路的精确调节和开关控制。

3.2 电动机控制:双向可控硅可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和速度调节,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3.3 灯光调节:双向可控硅可以用于调节灯光的亮度,实现灯光的调光功能。

四、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4.1 主极1:连接电源的正极。

4.2 主极2:连接电路中的负载。

4.3 门极:用于接收控制信号。

五、双向可控硅的优点5.1 高效率:双向可控硅具有低导通压降和高导通能力,能够实现高效的电路控制。

5.2 可靠性:双向可控硅的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长寿命。

5.3 灵活性:双向可控硅可以实现对电路的精确控制,适用于各种功率控制和开关应用。

总结:双向可控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具有双向导通性和精确控制能力,广泛应用于交流电路中的功率控制和开关。

掌握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对于电路设计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可控硅隔离驱动电路设计

可控硅隔离驱动电路设计

可控硅(SCR)隔离驱动电路设计引言:可控硅(SCR)是一种常见的功率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控制高电压和高电流负载的电路中。

为了确保可控硅的可靠工作,需要设计一个有效的隔离驱动电路。

本文将介绍可控硅隔离驱动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设计原理1.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可控硅是一种双向导通的半导体开关,需要通过控制电压来触发其导通或关断状态。

当控制电压大于可控硅的触发电压时,可控硅将导通,反之则关断。

2. 隔离驱动电路的作用:隔离驱动电路用于将低电平的控制信号转换为高电平的触发信号,以确保可控硅能够可靠地工作。

它还提供了电气隔离,防止干扰和保护触发电路。

第二部分:设计步骤1. 确定输入和输出要求:首先确定输入信号的特性,包括电压、电流和触发方式(单相或三相)。

然后确定输出信号的特性,如触发脉冲宽度和频率。

2. 选择隔离驱动电路:根据输入和输出要求选择合适的隔离驱动电路。

常见的隔离驱动电路包括光耦隔离、变压器隔离和光纤隔离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隔离方法。

3. 设计控制电路:根据可控硅的触发特性设计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通常包括一个触发脉冲发生器和一个驱动电路。

触发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触发脉冲,驱动电路用于放大触发脉冲并提供足够的电流驱动可控硅。

4. 进行仿真和优化:使用电子仿真软件对设计的隔离驱动电路进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优化。

确保设计符合预期要求,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5. 布局和布线:将隔离驱动电路的主要元件合理布局在电路板上,并进行适当的布线。

保持信号路径短、分离高低功率回路,以减小干扰和提高可靠性。

6. 调试和测试:完成电路的布局和布线后,进行调试和测试。

确保隔离驱动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输入和输出要求。

第三部分: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隔离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隔离方法,考虑到成本、可靠性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2. 注意电气隔离:隔离驱动电路需要提供有效的电气隔离,以防止干扰和保护触发电路。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Bidirectional Controlled Silicon, BCR)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交流电路的控制和调节。

它具有双向导通的特性,可以实现对交流电的整流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一、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双向可控硅是一种双向开关,它由四个层次相互交叉的PNPN结构组成。

其中,P1、N1、P2、N2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层。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基于PNPN结构的特性。

当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施加正向电压时,控制端与主电路之间的PN结会被击穿,形成一个低阻态。

此时,双向可控硅处于导通状态,可以传导电流。

当主电路中的电压为正向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方向与电压方向一致,电流可以正常传导。

当主电路中的电压为反向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方向与电压方向相反,此时双向可控硅处于关断状态,电流无法通过。

双向可控硅的关断状态可以有效阻断电流,起到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二、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双向可控硅的原理图示例:```+----|>|----+| |A1 | | A2| |+----|<|----+```在上述原理图中,A1和A2分别代表双向可控硅的两个控制端。

双向可控硅的主电路连接在A1和A2之间。

当A1和A2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时,双向可控硅处于导通状态,电流可以正常通过。

当A1和A2之间施加反向电压时,双向可控硅处于关断状态,电流无法通过。

三、双向可控硅的应用:双向可控硅广泛应用于交流电路的控制和调节。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交流电压调节:通过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或关断状态,可以实现对交流电压的调节。

例如,可以利用双向可控硅将交流电压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电器设备的工作要求。

2. 交流电流控制:双向可控硅还可以用于控制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通过调节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度,可以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这在一些需要精确控制电流的应用中非常有用。

双向可控硅及可控硅调压器的作用工作原理

双向可控硅及可控硅调压器的作用工作原理

双向可控硅及可控硅调压器的作用工作原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双向可控硅及可控硅调压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可以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 坚 如 ,尹达衡. 线性集成电路应用指南 [ M ] . 北京 :电 子工业出版社 ,1994.
[ 5 ] 李朝青. 单片机 &DSP 外围数字 IC 技术手册 [ M ] . 北 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图 2 电路触发仿真波形
4. 2 实验波形 用 Tek TDS2014 可存储示波器测得的输出波
0 引言
为了节约电力资源 ,各种节能的电力电子技术 产品的研发日益受到重视 。由此 ,提出了一种延时 关断的电路 ,通过单刀双掷开关 、双向可控硅 、单稳 态触发器 、555 定时器 、光耦合双向可控硅驱动器来 实现 。以双向可控硅作为驱动电路 ,电磁干扰小 ,同 时电路结构简单 、安全可靠 、成本低廉 。在节省电力 资源的同时保证了安全性能 ,因此 ,该电路在照明设 备 、家用电器和各类工业设备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
形如图 3 所示 ,图 3a 第 1 条波形为开关 K1 置于触 点 2 时单稳态触发器 U8 第 4 管脚触发波形 ,其余 波形与仿真波形为一一对应关系 (图 3a 横坐标为 100μs/ 格 ,纵坐标为 10 V/ 格 ;图 3b 横坐标为 100 ms/ 格 ,纵坐标为 10 V/ 格) 。由图 3 实验输出结果 看出 ,电路触发和延时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一致 , 该电路工作性能良好稳定 。
开关 K1 置于触点 2 ,在 K1 从触点 1 断开的瞬 间 ,稳压器 U1 由电容 C3 供电 。K1 置于触点 2 后 , 交流电通过光耦合驱动器 U7 ,再经整流桥 U5 整流 和电容 C2 滤波后 ,使光电耦合器 U6 导通 ,触发器 U8 的第 4 管脚获得高电平触发 ,U8 的第 7 管脚随 之输出低电平脉冲 ,通过 555 定时器 U3 第 2 管脚 使 U3 被触发 ,U3 第 3 管脚变为高电平 ,延时计时 开始 。 2. 3 延时结束
和光电耦合器 U6 关断 。双向可控硅 D1 的截止使 整个电路与电源实现了彻底隔离 。
若要恢复 ZL 工作 ,将开关 K1 重新置于触点 1 即可 。
3 相关参数分析
3. 1 电容降压 将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的常规方法是采用变
压器降压后再整流滤波 。文中 ,为简化电路设计 ,提 高效率 ,减小体积 ,降低成本 ,该电路采用电容降压 方式 。图 1 中电容 C4 的作用为降压 ,电容的选取由 所需要通过电容的电流 IC 的大小决定 :
半周的峰峰值 ,此时瞬间电流会很大 ,虽然该电流持
续时间极短 ,但足以烧毁稳压管 。解决这一问题有
2 种方法 ,一是在电路中串联电阻 ,缺点是消耗功
率 ,二是用适当电压的 P6 KE 瞬态抑制二极管 ,缺点
是价格稍贵 。
3. 2 延时时间 本文所介绍的电路 ,采用 555 定时器作为延时
计时器 ,延时时间由电位器 R1 和电容 C1 决定 , 延
热设备以及静态开关等场合 。
1. 2 光耦合双向可控硅驱动器 MOC3041
为使 B T138 工作稳定 ,驱动器的选择很重要 。
MOC3041 用于驱动双向可控硅 ,具有简化逻辑控 制 、零电压交叉的特性 ,dV / d t 可达 2 000 V/μs ,在
温度控制 、电压驱动和照明控制等领域应用广泛 。
《机械与电子》2008 (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L M7815 ; U2 和 U5 是整流桥 ;U3 和 U8 分别是 555 定时器和双精度单稳态触发器 CD4538 ;D1 为双向 可控硅 B T138 。U4 和 U7 是光耦合双向可控硅驱 动器 MOC3041 。其中 U4 用于驱动 B T138 ; U6 为 光电耦合器 P521 。
图 1 电路原理
2. 1 电路开通阶段 开关 K1 置于触点 1 ,ZL 工作的同时 ,220 V 交
流电经过电容 C4 降压 、U2 整流 ,输出直流 15V 电 压 V CC 。此时定时器 U3 没有计时 ,第 3 管脚为低电 平 ,触发器 U8 第 11 管脚设置为下降沿触发 ,此时 未经触发 ,第 9 管脚保持高电平 ,光耦合驱动器 U4 导通并驱动可控硅 D1 导通 。D1 此时导通可防止 K1 的误操作 ,若 K1 在 ZL 工作阶段不慎被置于中 点位置 ,ZL 可通过 D1 获得电源而继续正常工作 。 2. 2 电路延时阶段
V HDL/ Verilog 设 计 接 口 与 仿 真 功 能 、FP GA/ CPLD 综合 、RF 设计能力和后处理功能 ,特别适用 于复杂电路仿真 。本电路采用 Multisim 建立仿真 电路 ,其电路仿真波形如图 2 所示 。
图 2a 纵坐标为 10 V/ 格 ,横坐标为 100 μs/ 格 , 由上至下两条波形分别是 :555 定时器 U3 第 2 管脚 触发波形 ;555 定时器 U3 第 3 管脚输出波形 。这里 将触发器 U8 内部第一个触发器的暂态时间设定为 50μs 。图 2b 纵坐标为 10 V/ 格 ,横坐标为 100 ms/ 格 ,由上至下 2 条波形分别是 :555 定时器 U3 延时 时间结束输出波形 ;单稳态触发器 U8 第 11 管脚触 发波形 。这里将 U8 内部第 2 个触发器的暂态时间 设定为 100 ms ,以确保光耦合驱动器 U4 、可控硅 D1 完全关断 。
定时器 U3 计时结束时 ,第 3 管脚降为低电平 , 产生下降沿使触发器 U8 的第 11 管脚被触发 ,第 9 管脚输出低电平脉冲 ,使光耦合驱动器 U4 关断 ,导 致可控硅 D1 截止 ,用电器 ZL 、整流桥 U2 和稳压器 U1 相继断电 ,V CC供电停止 ,从而使耦合驱动器 U7
《机械与电子》2008 (9)
为虚部电流 ,它所作的功为无功功率 。同时为保证
C4 可靠工作 , 其耐压选择应大于 2 倍的电源电压 。
R3 为关断电源后电容 C4 的电荷泄放电阻 , 其选择
必须保证在要求的时间内泄放掉 C4 上的电荷 。
用电容降压时 ,必须考虑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在
合上电源的瞬间 ,有可能是 220 V 交流电的正或负
[ 2 ] CD4538BC Dual Precisio n Mono stable , Fairchild 应用 手册 DS006000[ Z] . 2002.
[ 3 ] 62Pin DIP Zero2cro ss Optoisolato rs Triac Driver Out2 p ut ,Moto rola Semiconducto r Technical Data[ Z] . 1995.
定 。本文中 CD4538 设定的参数如表 1 所示 。
表 1 CD4538 相关参数表
触发器 触发 器1 触发 器2
管脚 4 7 11 9
状态 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出
触发 信号上升沿 低电压脉冲 信号下降沿 低电压脉冲
时长 0. 05 ms 100 ms
2 电路工作原理分析[4 - 5]
延时可控电路原理如图 1 所示 。K1 为单刀双 掷开关 ,1 和 2 分别是 2 个触点 ; U1 是三端稳压器
图 3 电路触发实验波形
5 结束语
介绍了一种应用双向可控硅 ,单稳态触发器和 555 定时器的延时电路 ,通过数学分析和实验结果 得到以下结论 :
1. 3 双精度单稳态触发器 CD4538
CD4538 是 FA IRC H ILD 公 司 的 CMOS4000
系列数字 IC 芯片 ,精度高 ,可进行再触发 。它内部
含有 2 个单稳态触发器 ,一个用于触发 5,通过脉冲的上升或下降
沿进行触发 ,触发后的输出脉冲宽度可根据需要设
WEI Jian2guo1 , HUANG Zhong1 , ZHOU Yong2 , ZHOU Qi2xun2 (1. School of Aero nautics , Nort 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2. School of Mechat ronics ,
收稿日期 :2008204224
·74 ·
1 驱动控制器件的选取[1 - 3]
1. 1 双向可控硅 BT138
为了达到与电源隔离的目的 ,应选用耐压高 、响
应快的双向可控硅 。B T138 是 Philip s 公司推出的
TO220 封装三端双向可控硅 ,耐压 600 V ,稳态导通
电流为 12 A 。具有双向导通响应快的特性 ,能达到 250 V/μs 。特别适用于电机控制 ,工业用照明 、加
隔离 。 c. 延长时间调节范围宽 。通过调节电位器 ,延
长时间从 0 到数小时 。 d. 可靠性高 。由于使用了双向可控硅 ,电路可
达到无触点 、寿命高 、电磁干扰小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 1 ] Triacs B T138 Series , Philip s Semico nducto rs Product Specificatio n[ Z] . 2001.
Nort hwestern Polytechnical U 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摘要 :介绍一种基于双向可控硅的延时可控关 断电路 ,其延长时间可以人为设定 ,并且在延时结束 后能够实现电路与电源完全隔离 。仿真和实验结果 证明 ,该电路工作良好 。
关键词 :延时 ;隔离 ;双向可控硅 中图分类号 : TM564.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22257 (2008) 0920074203 Abstract : A new isolatio n delay co nt rollable circuit based o n bidirectio nal diode t hyristor was p resented ,it s delay2time can be set by user ,and it will be isolated f ro m t he power so urce absolutely when delay finished. The simulatio n and test result show t hat t his circuit works well . Key words :delay ; isolatio n ; bidirectio nal diode t hyrist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