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患者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检测

合集下载

异丙酚静脉麻醉诊疗规范

异丙酚静脉麻醉诊疗规范

异丙酚静脉麻醉诊疗规范异丙酚是一种快速、短效、苏醒迅速、完全的新型静脉全麻药,镇静强镇痛差,常需复合镇痛药使用。

1、适应证:(1)门诊小手术,人工流产等。

(2)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作用与硫喷妥钠相似,效果略强。

(3)椎管内麻醉辅助用药。

(4)特殊检查和治疗。

(5)ICU病人镇静。

(6)哮喘病人麻醉。

2、用法与剂量:(1)单次静注:1.5~2.5mg/kg缓慢静注(30~45秒),1分钟后眼睑反射消失,4~5分钟恢复,苏醒迅速、完全、无兴奋作用。

(2)静脉维持:按50μg·kg-1·m in-1速度静脉注射,酌情增减。

3、注意事项:(1)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可出现过敏反应。

(3)注射部位疼痛。

三、全凭静脉麻醉【概念】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其辅助药(包括肌松药)实施麻醉的方法,亦称“平衡麻醉”。

严格讲并不涉及吸入药物。

此方法诱导迅速、麻醉过程平稳、无污染、苏醒也较快,对于某些特殊的手术(如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肺灌洗手术)及一些存在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则极大的体现了其固有的优势。

靶控输注(TCI)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合理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基本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麻醉药及麻醉方法。

2、多种麻醉药复合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有机配伍,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互相减弱或抵消。

3、应以满足镇痛、镇静和肌松为目的合理选配药物。

4、恰当掌握用药量,避免多次或连续用药致蓄积中毒。

5、静脉全麻期间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除短小手术外,应在气管内插管下进行。

掌握麻醉深度,严密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

6、常规备好麻醉机、氧气、负压吸引及气管插管器械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

7、麻醉前常规使用抗胆碱类药物及镇静剂。

全身麻醉实验报告

全身麻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全身麻醉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全身麻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 熟悉全身麻醉的监测方法和并发症处理。

4. 提高临床麻醉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X日三、实验地点医院麻醉科实验室四、实验对象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3名,年龄20-30岁。

五、实验器材1. 麻醉机:麻醉呼吸机、麻醉气体供应系统、麻醉气体监测仪等。

2. 麻醉药物:吸入麻醉剂、静脉麻醉剂、肌肉松弛剂等。

3. 监测设备:心电图(ECG)、血压计、脉搏血氧饱和度仪、体温计等。

4. 器械:注射器、输液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牙垫等。

5. 医疗废物处理设备。

六、实验方法1. 实验前,对志愿者进行详细询问和体检,了解其病史、过敏史、药物史等。

2. 实验过程中,监测志愿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等。

3. 根据实验设计,采用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方法进行全身麻醉。

4. 麻醉诱导:采用缓慢注射静脉麻醉剂或吸入麻醉剂,使志愿者进入麻醉状态。

5. 麻醉维持:根据志愿者生命体征和手术需求,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和吸入麻醉浓度。

6. 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志愿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7. 手术结束后,逐渐停用麻醉药物,观察志愿者恢复情况。

七、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对志愿者进行详细询问和体检,了解其病史、过敏史、药物史等。

2. 实验分组:将志愿者随机分为吸入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

3. 吸入麻醉组:a. 连接麻醉机,调整呼吸参数。

b. 将志愿者头部置于麻醉机头托上,开放气道。

c. 缓慢吸入吸入麻醉剂,观察志愿者呼吸频率、深度和生命体征变化。

d. 待志愿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开始手术操作。

4. 静脉麻醉组:a. 静脉注射静脉麻醉剂,观察志愿者生命体征变化。

b. 待志愿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开始手术操作。

5. 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志愿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6. 手术结束后,逐渐停用麻醉药物,观察志愿者恢复情况。

临床常用麻醉药大全

临床常用麻醉药大全

常用麻醉药1、丙泊酚注射液药品名称:丙泊酚注射液曾用名:力蒙欣【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也用于加强监护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也可用于麻醉下实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

【性状、成分】白色等渗静脉注射液,每毫升含双异丙酚10毫克,同时内含精制大豆油、精制蛋黄卵磷脂、甘油和注射用水等。

【吸收、分泌、清除】力蒙欣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麻醉药,通常从麻醉中复苏迅速。

力蒙欣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

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

力蒙欣分布面广,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升/分钟)。

用力蒙欣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

当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用法、用量】使用力蒙欣通常需要配合使用镇痛药。

力蒙欣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可与常用的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麻醉药和镇痛药配合使用。

A成人:麻醉诱导成人初始剂量每10秒约给药4ml(40mg),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

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mg /kg的力蒙欣。

超过该年龄需适当减量。

ASAIII级和IV级病人,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约2ml(20mg)。

麻醉维持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力蒙欣都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维持效果。

麻醉维持所需的给药速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通常4-12mg/kg/h的速率能维持令人满意的麻醉。

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力蒙欣2.5ml(25mg)至5.0ml(50mg)的量。

ICU镇静用于接受人工通气强化监护病人的镇静时,应持续输注力蒙欣。

通常在0.3-0.4mg/kg/h的输注速率范围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

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2.0mg/kg剂量衽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刺激病人有肢体活动时,以0.5mg/kg的剂量追加。

B小孩:力蒙欣不建议用于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

序贯法测定异丙酚抑制小剂量氯胺酮兴奋循环作用的半数有效剂量

序贯法测定异丙酚抑制小剂量氯胺酮兴奋循环作用的半数有效剂量

序贯法测定异丙酚抑制小剂量氯胺酮兴奋循环作用的半数有效剂量作者:曹飞王宇恒伦明辉孙晓峰赵宏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07期【摘要】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异丙酚(丙泊酚)抑制小剂量氯胺酮兴奋循环作用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患者21例,按照序贯法给药原则:丙泊酚剂量按等比数列逐级增加,公比为1. 2,初始剂量为0.5 mg/kg。

根据静脉注射氯胺酮后血压、脉搏变化情况调整丙泊酚的剂量。

记录各时间点的血压、脉搏和SpO2数值及镇痛镇静评分(OAA/S),使用加权均数法计算ED50。

结果异丙酚抑制小剂量氯胺酮兴奋循环作用的ED50为0.56 mg/kg, 95%可信区间为(0.54, 0.62)。

结论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小剂量氯胺酮的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两药配伍使用血压、脉搏平稳,呼吸抑制轻微。

【关键词】异丙酚;氯胺酮;半数有效剂量;序贯法;静脉麻醉氯胺酮是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在小剂量时除了可产生明确的镇痛作用外,同时还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1],这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

丙泊酚可以抑制氯胺酮的兴奋循环作用,两药配伍应用可以使血液动力学维持稳定状态[2]。

本研究采用序贯法测定丙泊酚抑制小剂量氯胺酮兴奋循环作用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已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择期全身麻醉患者21例, ASA分级Ⅰ~Ⅱ级,男女不限,年龄20~59岁,体重45~86 kg,均为标准体重=[(身高cm-100)×(100±15%)]kg,身高160~180 cm,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1. 2 方法所有患者均不使用术前用药。

入室后开放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10 ml/kg,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15 min后,测定的血压、脉搏作为基础值,同时开始进行实验。

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2)剂量按等比数列逐级增加,公比为1.2,初始剂量为0.5 mg/kg。

异丙酚Marsh及国人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临床评价

异丙酚Marsh及国人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临床评价

Y12l2066学校代码:10610学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异丙酚Marsh及题目国厶垫煎动盔兰鲞錾鲤!堕压翌俭作者挂麈焦掌科专业盎醛堂指导教师型遣熬堡第一部分异丙酚血药浓度的测定国内异丙酚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14-15】。

本研究选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图11.方法1.1仪器:HP一6890气相色谱与HP.5973(N)质谱仪联机,HP化学工作窗(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图1);XW-80A旋涡混合器(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BiofugePrimo低速离心机(德国Kendro公司);3025翻滚式试管振荡器(德国GFL公司)。

1.2试剂:异丙酚(propof01)标准品纯度为100%(英国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四川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L·k91,K10-0,119·mill"1,K,2=0.112·min"1,K2l=O。

055·mill"1,K,3=0.0419·min-1,K”=O.0033·mm一,Keo=0.260·min~。

本研究中Graseby3500TCI靶控输注系统达稳态血药浓度为2.5min,较TCI—I系统缩短近5min,且稳态要高于预测血药浓度,超过靶浓度74.7%.113.9%。

这就解释了为何前者的意识消失时间要短于后者。

对于上述变化造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Graseby3500TCI系统高估了v1(中央室容积)致使负荷剂量过多。

对比国人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参数可看出,Marsh参数的中央室容积要高10%。

由于人种的不同,亚裔人群普遍比欧美人群在体格以及脂肪堆积分布上要矮瘦,药物的分布容积上应有较大的减小。

2.Graseby3500TCI系统高估了K10(中央室的消除速率常数)和/或中央室向外周室的分布速率常数。

异丙酚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检测

异丙酚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检测

-药 物 研 究 ・
异 丙 酚 用 于 胸外 科 手 术 患 者 的药代 动力 学 和 血 药 浓 度 检 测
冯锐 郑 颖 张俊 贞 王 明霞 刘江 杜 文力 尉 晓然
【 关键词】 异丙酚;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 【 中图分类号】 R 9 2 7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7 3 8 6 ( 2 0 1 4 ) 0 1 — 0 1 3 6 — 0 3
手术对麻醉处理 的要求是极 高的H J 。异丙 酚是一种
新 型快速 短效 静 脉麻 醉 药 , 主 要 用 于 全 身麻 醉 的诱 导
甲醇为色谱纯 ; 水为重蒸馏水 。 1 . 4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前 3 0 m i n 肌 内注
射 咪达唑仑 0 . 0 5 m g / k g和 阿 托 品 0 . 5 m g 。患 者 人 手 术 室后 开放一 侧 上 肢静 脉 通 路 , 输 注 复 方 乳 酸 钠 注 射液 8 m l / k g , 麻醉 诱导 静脉 注射 异丙 酚 2 . 5 m g / k g , 待 患者 意识 消失后 静脉 注射 罗库 溴 铵 , 行 气管 插管 , 插 管 成功 后 , 连接 O h m e d a 7 9 0 0型 呼吸机 行 间歇正 压 通 气 , 呼 吸频率 为 l 4—1 6 7  ̄/ m i n , 潮 气 量 8~1 0 m l / k g , I : E
为 I~Ⅱ级 的胸 外科 全身 麻醉 手 术 患 者 7例 , 年龄 4 0

6 0岁 , 体 重指 数不 超过 3 0 %, 除 以下 情 况者 : 对 吸人
麻醉 药 及阿 片类药 物禁 忌 者 ; 有 明显 的 呼吸 、 循环、 肝、 肾功能 损害 和高 血压 患 者 ; 术 前 1周 服 用影 响异 丙 酚

荧光光谱法测定异丙酚在小鼠血中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荧光光谱法测定异丙酚在小鼠血中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维普资讯
3 8・ 4
解放 军药学学报
第2 3卷 第 5期
荧光光谱法测定异丙酚在小鼠血 中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王惠霞
文 章 编 号 :0892 (0 7 0 -3 8 3 10 -96 20 )50 4 - 0
中 图分 类 号 : 95 R6
S m t oi oeeF u hM l r ei l n esyX t 713 , ani h a t a l c Cl g , r i y dc i r t,i o o ga l l o ti t M a aU v i n a 1 2S ax 3 0 h C i ) n

④ De a t n fBic e ity p rme to o h m sr
文献 标 识 码 : A
荧光 光谱 法测 定异 丙 酚在小 鼠血 中的浓 度及 其药 代 动力 学研 究
王惠霞① 宁吉顺 , 继青②, 惠③, , 谢 张 高成 杰 , 李晓晔④ 徐礼 鲜③ ,
( 济南军 区总医院 ①麻醉科②药学 部
④第四军 医大学药学系 化学教研室
山东
陕西
济南
西安
2 03 ; 四军 医大学 口腔 医学 院 5 0 1 ③第
关键 词 : 丙 酚 ; 代 动 力 学 ; 光 光 谱 法 异 药 荧
Dee m i to f Pr p f i Bl o Co e r to n t r na in o o o o o d nc nta i n i M ie By Sp c r l o m e r c e t ou r ty a d S ud fisPha m a o neis n t y o t r c ki tc
70 3 ) 10 2
麻 醉科

关于丙泊酚应用的总结

关于丙泊酚应用的总结

关于丙泊酚应用地总结一、药理作用:本品通过激活受体—氯离子复合物,发挥镇静催眠作用.临床剂量时, 丙泊酚增加氯离子传导,大剂量时使受体脱敏感,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产生镇静、催眠效应,其麻醉效价是硫喷妥钠地倍.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以静脉注射时,起效时间为秒,维持时间约分钟左右,苏醒迅速.能抑制咽喉反射,有利于插管,很少发生喉痉挛.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本品作全麻诱导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肌血液灌注及氧耗量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心率无明显变化.丙泊酚可抑制二氧化碳地通气反应,表现为潮气量减少,清醒状态时可使呼吸频率增加,静脉注射常发生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平滑肌无明显影响.丙泊酚能降低颅内压及眼压,减少脑耗氧量和脑血流量,镇痛作用很微弱.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并用时有协同作用.应用丙泊酚可使血浆皮质激素浓度下降,但肾上腺皮质对外源性皮质激素反应正常.二、药代动力学:丙泊酚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分钟)及迅速消除(半衰期~分钟)地特点.丙泊酚分布广泛,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升分钟).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形成丙泊酚和相应地无活性地醌醇结合物,该结合物从尿中排泄.当用丙泊酚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当丙泊酚地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其药物动力学是线性地.三、用法用量:使用丙泊酚通常需要配合使用止痛药.丙泊酚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并与常用地术前用药,神经肌肉阻断药,吸入麻醉药和止痛药配合使用.作为全身麻醉以辅助区域麻醉技术,所需地剂量较低..麻醉给药:建议应在给药时[一般健康成年人每秒约给药()] 调节剂量,观察病人反应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岁地成年病人,大约需要~毫克公斤地丙泊酚;超过该年龄需要量一般将减少;Ⅲ级和Ⅳ级病人地给药速率应更低,每秒约()..麻醉维持:通过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丙泊酚都能够较好地达到维持麻醉所需要地浓度.持续输注所需地给药速率在个体之间有明显地不同,通常~毫克公斤小时地速率范围能保持令人满意地麻醉.用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至()地量..镇静:当作为对正在强化监护而接受人工通气病人地镇静药物使用时,建议持续输注丙泊酚.输注速率应根据所需要地镇静深度进行调节,通常~毫克公斤小时地输注速率范围,应能获得令人满意地镇静效果..人工流产手术:术前以剂量实行麻醉诱导,术中若因疼痛病人有肢体动时,以剂量追加,应能获得满意地效果.年龄超过岁地病人应在给药时观察病人地反应,通常麻醉诱导所需地剂量可能较低.,儿童不建议使用丙泊酚注射液.不推荐丙泊酚作业小儿镇静药物使用.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建议缓慢给予丙泊酚直至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剂量应根据年龄和或体重调节.年龄超过岁地多数病人,麻醉诱导需要约;低于该年龄所需药量可能更大;Ⅲ级和Ⅳ级地小儿建议用较低地剂量.用于小儿麻醉维持:通过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丙泊酚,能够维持麻醉所要求地深度所需地给药速率在病人之间有明显地差别,能常~小时地给药速率能够获得令人满意地麻醉效果..给药方式:未稀释地丙泊酚注射液能直接用于输注.当使用未稀释地丙泊酚注射液直接输注时,建议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以便控制输注速率.丙泊酚注射液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存放于输液袋或输液瓶中.稀释度不超过∶().用于麻醉诱导部分地丙泊酚注射液,可以以小于∶地比例与或地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使用.稀释液应无菌制备,给药前配制.该稀释液在小时内是稳定地.四、影响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地因素:一、年龄因素随着患者年龄地增加,对丙泊酚地敏感也增加,年龄影响药物代谢和意识消失.大于岁后,其消除率呈线性下降,表现分布容积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小.二、性别因素丙泊酚麻醉时相同血药浓度女性脑电双频指数偏听偏高,停止输注时女性血药浓度显著低于男性,但两者脑电双频指数相同,女性苏醒快.女性周边室分布容积明显大于男性;男性中央室血浆清除率升高,周边室血浆清除率降低.三、体重因素这是影响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参数地非常重要因素.成年肥胖病人比一般体重病人,异丙酚使用量绝对剂量增加,但体重标准化后剂量较小.四、药物地相互作用异丙酚与镇静药、镇痛药和吸入麻醉药都有相互协同作用,表现为增强异丙酚地麻醉作用,减少异丙酚用量.五、复合不同麻醉方式复合硬膜外麻醉时,异丙酚镇静剂量减少.复合腰麻时,异丙酚意识消失地降低.六、疾病状态、重要脏器有疾病时,异丙酚地用量相对要减少,尤其是有肝功能不全地病人.肾脏功能不全时,异丙酚排泄相对延迟.、甲亢病人对异丙酚清除率明大于正常人.体温过低时异丙酚清除率显著降低.、失血性休克病人导致异丙酚清除率下降.异丙酚使用量也明显下降.、血液稀释清除率增加,作用时间缩短,使用量增加.七、不同给药方式以靶控输注方式给药比单次输注更迅速平稳.清除率后者下降.八、给药速率地影响给药速率快,起效快,药物效应持续时间延长.九、丙泊酚稀释与否输注未稀释或稀释丙泊,其循环滞后时间相比,前者诱导时间延迟,剂量增加,意识消失时其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后者.十、不同地药代动力学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明显优于,或能由于不同人种差别引起.十一、两种靶控方法预测药效地时间过程效应室靶控组较血浆靶控组更准确.十二、不同人种地影响国人异丙泊酚中央室分布容积明显小于欧美人群,药物从中央室向外周转运和清除速率快. 十四、其他因素、可加快异丙酚地代谢.、慢性酒精中毒不影响丙泊酚代谢.总之,临床应综合考虑,做个体化给药,力争到达最佳效果五、异丙酚输注综合征、什么是异丙酚输注综合征()?指在异丙酚使用过程中出现地一系例临床症状,如心动过缓、代谢性酸中毒(碱缺乏大于)、横纹肌溶解、高脂血症、肝肿大或脂肪肝.、诱发因素和启动因素()高剂量异丙酚使用;()内源性儿茶酚胺类物质;()糖皮质类固醇;()全身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地释放;体外循环()()大剂量甾体类药物应用.类固醇类物质()长时间大剂量输注时、发病机制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主要是对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地所致.、病理特点共同临床特点:心力衰竭和心血管虚脱.、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急性难治性心动过缓和心力衰竭,伴有一个或几个下例症状:代谢性酸中毒(碱缺乏大于)、横纹肌溶解、高脂血症、肝肿大或脂肪肝.()儿童和成年人均可以发生.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其死亡率很高.、预防()对于无法解释代谢性酸中毒,不明原因地血乳酸水平上升,肌酸激酶增加、肌经蛋白升高或高脂血症,均视为发生地先兆症状;()输注时心电图改变可能也是地先兆.()注意输速和输注持续时间是目前有效地预防手段.、临床处理()迅速识别早期表现;()当出现时应立即停用异丙酚,改用其他地镇静药物;()酌情进行心肺功能地支持和血液透析或血液超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后检测血药浓度 。
l I 3 血药浓度检测方法
态发展过程 , 探索其规律 , 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在本次研究 中, 对 全身麻醉患者 体内的异丙酚 药代 动力学进行 分析 , 通过对 血药浓
度与 时间关 系的检测分 析发现 ,异丙 酚在注射进人体 内后会在 l m i n内
使用异丙酚 。在异丙酚给药后 , 对两组 患者 在用药 后的不同时间进行静 脉取 血 , 每次取血 3 m l , 将血样注入到含有肝 素的试管 中, 在 进行血浆分
3 讨 论 在药代 动力 学的研究 中 , 其 是一个动态 的过程 , 是一 个从量 变到质
变 的发展过程目 。 在临床研究中 , 运用数学模 型来进行药物在人体 内的动
药物 用量 , 保 证 临床 用 药的 安 全 性 。
【 关键 词】 麻醉
异 丙酚
血药浓度
药代动 力学 年龄
表 1 血药浓度检测结果
84 - 5 5 42 ̄ 2 2 2 6 士l 6 l _ 9 ±l 2 o 9 5 : 0 4 0 6 ̄ 0 . 2 0 3 ±O1 0 2 ̄ 01 0 2 : t : 0 . 1 0 1 ̄o 0 8 o08 士0 05
达到血药浓度 的最大值 , 然后迅速开始下 降 , 接着下降速度 日 益趋缓 , 呈
现出非 常明显 的三 时相特征 。而从患 者年龄角度来看 , 因为机体 的体 外 循 环以及其他 因素均可能对 V c 和c l 产 生一定影响 。 从药代动力学各个 参数 的研究 上发 现 , 随着患者年龄 的增长 , 其c l 和V c 逐渐下降 , 这 与相 关 文献报道 的研究结果一致 。笔 者认 为 , 出现这一结果 的原 因可 能是 : 异丙酚 的主要 代谢器官是肝 脏 , 而老年人 随着年龄 的增 长 , 其身体各 个 器官的功能有明显下降 ,其心排血量 以及肝血流量 明显低 于青 年人 , 因 此其药代动力学也与青 年人的药代动力学会产生 明显差异 。 本次研究结 果显示 , 在注射异丙 酚后 的 1 0 a r i n 内, 老年组 的血药浓度 明显 高于青年
异丙酚是 目 前临床手术治疗 中常用 的一种全 身麻 醉静脉注射药物 , 具有起 效快 、 机体新 陈代谢快 、 维持 时间短、 恢复稳定等 优点 , 已被 广泛
应用到 临床麻醉 中m 。为研究全身麻醉患者异丙酚 的血药 浓度以及药代 动力 学 , 我 院特 运用液相色谱仪对 其进行研究 , 以期 获得准确 的数据资 料,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年龄在 6 2 — 7 8 岁之 间; 青 年组患者 1 4 例, 男9 例, 女 5例 , 年龄在 2 2 — 4 1
岁之间 ;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接受 心肝 肾功能检查 , 均显示合格。
1 . 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前进行肌 肉注射眯达唑仑 和阿托品, 在进 入手术
后, 开放一侧上肢 静脉通路 , 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注射液 8 m l / k g , 然后静 脉诱 导注射异丙酚 2 m g ,采用靶控 输注方式进行麻 醉 ,异丙 酚为 1 . 5 u 咖l , 根 据患者 的血压 、 心率等进行 O . 1 - 0 2 u g , / m l 的调整 。 在缝皮 时停止
: ! 圭 : ! ! 圭 ! : ! ! 圭 ! :
: ! 圭 ! :
: ! 圭 ! ! ! : ! 圭 ! ! : 圭 ! :
主 ! ! : 兰 圭
圭 ! : 药代动力学结果 见表 2 所示为两组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各个参数 的对 比结果 ,其 中
维吾尔 , 8 3 0 0 0 1 )
【 摘 要】 目 的: 研 究老年群体 与青年群体 的全 身麻 醉患者异 丙酚的药代动 力学以及 血药浓度差异。方法 : 选取我 院 I 、 Ⅱ 级的 择期手术患者 3 0 例为本次研 究对 象分成老年组和青年 组, 两组患者均给 予异 丙酚 2 m g / k g 注射进 行全 身麻 醉, 在麻 醉后 的不同时间分
布对 患者进行静脉取血 , 分析两组患者的异 丙酚浓度 以及药代动力学。 结果 : 异 丙酚静脉 注射 1 0 r n i n内, 老年组 的血 药浓度明显高于青
年组 , P<0 . 0 5 , 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 ; 随着 时间的流逝 , 两组 患者的血 药浓度差异 不大 , P>o . 0 5 ; 在 药代动 力学各个参数 对 比上 , v c 、 A UC、 C 1 指标上 , 两组差异显著 , P<0 . 0 5 ,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结论 : 在全 身麻醉 患者使用异丙酚时,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 , 应适 当减少
在V e 、 A U C、 C 1 指标上 , 两组对比差异显 著 , P<0 . 0 5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基 础资料
表 2 两组患者药代动力学结 果对 比
根据美国麻醉 医师协会 A S A评级 , 对来我院接收手术治 疗 的 I 、 Ⅱ
级患者 3 O 例为本 次研 究对象 , 其 中老年组患者 1 6 例, 男1 O 例, 女6 例,
运用液相色谱仪进行血药浓度 的检测 ,选择 H y p e r s i l C 1 8 柱为色谱 柱, 将流动相调至 p H为 4 的乙腈 一 水, 流速则设 定为 1 . 5 m l / m i n , 设定 检
测波长为 2 5 4 n m。检测方法具体如下 : 先取出试管 中的血浆 l m l , 将其 放 置到具塞试管 中, 然后往其 中加人 1 0 u g 的内标物 , 并加 入 0 . I m o 1 ] L的磷 酸二氢钠溶 液 l m l ,将其充分摇匀混合后 ,往其 中加入 4 m l 的环 己烷 溶 液, 并立 即漩 涡混合 1 _ 5 m i n , 静置后取 出上层 的有 机相置入 到另外一 个
今日 健康

2 0 1 5 年4 月
Ap r i l
第1 4 卷第4 期
31 8・
J I N RI J I AN KANG
2 01 5 Vo 1 . 1 4 No . 4
全 身麻醉 患者 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检测
阿 里木 ・ 吾 甫 尔
( 新疆维吾尔 自治 区人 民医院药学部 , 新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