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地理半期考试复习提纲(学生笔记自制)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上半学期)-最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上半学期)-最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纲要(1)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一、辽阔的疆域1、位置优越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国土辽阔⑴陆地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⑵领土四端:①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②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③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④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因东西跨度大,两地存在着晨昏差异(差约5个小时);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存在着季节差异,。

⑶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

⑷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

⑸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⑹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⑺半岛、岛屿:主要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主要岛屿——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

3、34个省级行政(P7中的图1.7)⑴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民族乡)三级。

⑵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考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考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考点汇总)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
!
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灌溉面积占 40%,农田防护林建设),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经济作物 1、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2、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考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考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考点汇总)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地理知识,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地理的主要考点进行汇总归纳,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复习提纲。

第一章中国地理(20分)1.了解中国的大致位置和概况,包括面积、人口、文化和民族等方面。

2.了解中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高原、盆地、山地和平原等。

3.认识黄河、长江和珠江的流域特征和主要支流。

4.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包括冷凉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热带气候带等。

5.掌握中国主要天然资源的分布及其特点,包括耕地、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第二章亚洲地理(15分)1.了解亚洲大陆概况,包括整体地形和地貌特征。

2.掌握亚洲主要国家的位置和特点,包括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

3.理解亚洲的气候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包括热带雨林气候、阔叶林气候、草原气候和冰雪气候等。

4.掌握亚洲的主要经济区域和贸易组织,包括东亚经济区、南亚经济区等。

第三章世界地理(25分)1.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等。

2.掌握地球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大洋、大陆、山脉和河流等。

3.了解世界主要洲际板块并掌握其地理特征,包括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等。

4.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和天气形成原因,并了解各种气象现象的主要特点。

5.以世界地图为主要工具,掌握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位置特征,并理解各区域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第四章人口与城市(20分)1.了解人口的增长和变化规律,掌握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原因,并理解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

2.掌握人口和城市的发展现状,包括全球和中国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城市规模、城市化现状等。

3.了解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包括城市的优点与缺点、城镇相对于农村的优势等。

第五章经济地理(20分)1.了解主要工业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等地区的主要资源和优势,包括资源全球化、劳动力和科技等。

2.掌握世界主要经济体及其发展状况,包括经济体分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等。

八年级(上) 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 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东临太平洋,东部地区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对外交往,陆上直接海上便利;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

)3、从纬度位置看,中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每平方千米。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是云南省,跨经度最大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的是海南省,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越的是云、桂、粤、台。

2022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2022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2022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地理是一门内涵非常丰富并且贴切生活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包括自然地理中的日月山河斗转星移, 也包括人文地理中的风土人情文化经济。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欢送阅读!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那么球体, 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 顺着东西方向, 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叫做纬线, 赤道最长, 往两极渐渐缩短, 最终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 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也叫子午线。

全部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 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这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也就是一天。

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改变地球在自转的同时, 又围围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地球的公转, 产生了季节改变。

6、五带的划分回来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限。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限。

热带在南北回来线之间, 温带在北回来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来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 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四季改变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一样的各点连接成线, 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 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根本类型。

12、促使地形改变的力气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 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八年级上册最新半期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八年级上册最新半期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八年级上册最新半期地理复习提纲(整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位置和疆域1、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关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占亚洲陆地面积的(1/4),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4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6、我国疆域辽阔,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 )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7、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1亿),居世界(第一)。

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中国的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半期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半期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复习题纲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我国位于洲东部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带,南部少部分位于带,没有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海,海、海、海。

6.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三级。

7.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个省,5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个特别行政区。

8.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和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9.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0.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到。

11.在我国各民族中,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12.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地区。

13.各民放分布具有的特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4.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15.我国西部地形多以为主,东部则以和为主,16.我国地势的特征。

17.第一阶梯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号称。

18.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19.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

20.四大高原是,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东南部有丘陵。

2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2.1月0℃等温线大致沿一线分布。

2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气候区。

24.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

25.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26.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地区是27.我国最大的内河流,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28.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

29.黄河发源地,注入海。

30.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

31.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是,中游与下游的分界是。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完美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完美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完美版)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和疆域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的地利位置优越,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热量条件良好,适合多种植物生长。

背陆面海的地理位置,既有利于同陆上邻国的联系和海外各国的交往,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我国邻土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的主航道中心处(北纬53°),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5N°),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最西端在新疆的米尔高原上(73E°)。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陆上接壤的十四个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目前,我国共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我国首都。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域。

我国省级行政地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已达13.71亿,居世界首位,占世界人口的5/1。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2010年)。

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趋势:沿海多。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壮族人口最少:珞巴族。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目前,全球华侨和外籍华人达3000多万人,其中以广东、福建为原籍的最多。

华侨: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华人: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后,成为外国公民;他们的子孙叫华裔。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形就是陆地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类型: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领土从青藏高原到东部平原,河流自西向东流动。

西高东低的地势配合临海的位置,对我国气候、河流及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使海洋湿润气流能深入内陆,使受海洋气流影响地区更大。

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上流水能资源丰富。

东部耕作业,西部畜牧业。

如果地势东高西低,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气候更干旱。

我国主要地形类型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有利于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面积占全国土地2/3以上。

大小山脉纵横交织,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

(长期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准噶尔盆地:多沙漠,多戈壁。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多沙漠,戈壁。

柴塔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多沙漠,戈壁。

(“聚宝盆”)
四川盆地:最低,最富饶的盆地。

(“紫色盆地”,湿润)
我国第三阶梯广泛分布着平原和丘陵。

我国最大的丘陵是东南丘陵。

我国四大盆地中地势最高的是柴达木盆地,最低的是四川盆地,纬度最高的是准噶尔盆地,面积最大的是塔里木盆地。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跨度大,且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距离海洋远近不同,使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气候的地域差异——沿海:季风气候
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高原山地
温度带是根据各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来划分的,而干湿状况与当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

根据各地热量状况和干湿状况的差异,划分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可以更好地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

秦岭——淮河重要分界线:①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亚热带和暖湿带的分界线。

③使人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④一月零摄氏度等温线。

⑤800毫米年等降水线。

我国第三阶梯从北向南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湿润区:东北地区干旱区:西北地区
一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递减,南北温差大。

七月16℃以上地区占2/3,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东南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西北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年降水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

季风:风向随着季节发生改变
由于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大,季风气候特别显著。

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冬季气温偏低,夏季气温偏高。

我国各个地区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我国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他地区成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京航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黄河源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穿过高原和山地,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黄河流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有明显的汛期和结冰期。

黄河含沙量大对农业生产和生活会造成的影响: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

一遇暴雨,泥沙和雨水一起汇入黄河,进入下游流速变慢,携带泥沙沉积下来,对植被造成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黄河泥沙不断的拥挤,使黄河下游河床抬高,容易造成洪水泛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