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治疗从三维适形到自适应性放疗

合集下载

三维适形放疗原理

三维适形放疗原理

三维适形放疗原理概述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高精度的放疗技术,通过结合先进的成像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可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形状和大小,从而实现对肿瘤的精确照射。

本文将介绍三维适形放疗的原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1. 三维适形放疗的原理三维适形放疗的原理是基于对患者进行三维成像,以获取肿瘤和周围正常结构的准确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进行精确的剂量计算和治疗计划设计。

其具体步骤如下:1.1 三维成像三维适形放疗需要对患者进行三维成像,以获取肿瘤和周围正常结构的准确位置和形状。

常用的成像技术包括CT、MRI和PET等。

CT扫描是最常用的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显示出肿瘤和周围组织的细节。

1.2 立体定位立体定位是确定肿瘤和正常组织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的过程。

通过使用定位器和参考标记,可以确定患者的位置,并将其与CT图像进行对齐。

1.3 治疗计划设计治疗计划设计是根据三维成像和立体定位的结果,利用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进行的。

在计划设计过程中,放疗医生将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输入计算机,然后根据治疗目标和剂量限制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治疗计划。

1.4 剂量计算剂量计算是根据治疗计划和患者的解剖结构,计算出每个治疗区域应该接受的辐射剂量。

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可以根据放射生物学模型和剂量分布目标,为每个区域的剂量进行优化。

2. 三维适形放疗的优势三维适形放疗相比传统的二维放疗具有以下优势:2.1 精确定位三维适形放疗可以通过三维成像技术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形状,避免了传统二维放疗中由于无法准确确定肿瘤位置而导致的剂量不均匀。

2.2 保护正常组织通过对正常组织进行精确的剂量计算和治疗计划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2.3 提高治疗效果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根据肿瘤的特点和解剖结构,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和治疗效果。

2.4 减少治疗时间相比传统的二维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可以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放疗方案

常用放疗方案

常用放疗方案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简称放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式。

它利用高能粒子或电磁波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增殖,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放疗方案。

以下是常用的放疗方案及其特点。

一、根治性放疗方案根治性放疗方案常用于早期肿瘤治疗,旨在通过放疗摧毁肿瘤组织,达到完全根除癌细胞的目标。

该方案通常采用高剂量辐照,确保肿瘤区域受到足够的照射剂量,同时控制照射范围,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二、姑息性放疗方案姑息性放疗方案主要适用于晚期癌症患者,以减轻症状、控制肿瘤进展为主要目的。

该方案通常采用中低剂量辐照,能够有效减小肿瘤体积,缓解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三、辅助性放疗方案辅助性放疗方案通常在手术治疗后进行,以清除手术残留的微小癌细胞,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该方案结合放疗和化疗,能够有效地杀灭残留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四、预防性放疗方案预防性放疗方案用于具有高复发风险的患者,旨在预防肿瘤的再次发生。

该方案通常在手术治疗后或化疗结束后进行,以杀灭潜在的残留癌细胞,预防复发和转移。

五、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精准放疗技术,通过计算机以三维方式精确地显像肿瘤,并根据病灶的形态制定合适的照射计划。

该技术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六、调强放疗(IMRT)调强放疗是一种更先进的放疗技术,可以根据肿瘤的不同形状,调整放射束的强度和方向,以实现对肿瘤的精确辐照。

相比传统放疗,IMRT能够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放射副作用。

七、调强阳性束治疗(Tomotherapy)调强阳性束治疗是一种将放射束辐射在肿瘤组织上的技术,既能精确获取肿瘤位置和形态,又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

该技术辐射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

总结起来,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式,常用放疗方案包括根治性、姑息性、辅助性和预防性方案等。

SRS、SRT、3D-CRT、IMRT

SRS、SRT、3D-CRT、IMRT

SRS、SRT、3D-CRT、IMRT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该概念由瑞典神经外科学家Lars Leksell于1951年最早提出,主要用于治疗颅内良、恶性病变。

其特征是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

所谓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即用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颅内不能手术的,诸如脑动静脉畸形(AVM)病等良性病变.由于多个小野集束定向照射,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小,射线对病变起到类似于手术的作用,故名X (γ)刀。

γ—刀(γ-knife):最早由瑞典Elekta公司研制,使用201个钴—60源集束照射.X —刀(X -knife):由美国同道提出,几乎在Elekta γ刀装置临床安装使用的同时及稍后,用直线加速器的6-15MV X线非共面多弧度等中心旋转实现多个小野三维集束照射病变,起到与γ刀一样的作用,故称为X-刀(X-Knife)。

γ-刀、X—刀分别为瑞典Elekta公司钴—60γ刀装置和美国Radionics公司X 刀装置的商品注册名。

它们的学名称为X(γ)线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简称为SRS。

X(γ)线SRT(SRS)治疗过程:X(γ)线SRT(SRS)治疗一般要经过病变定位、计划设计和治疗三个过程.1、定位:利用立体定向装置(stereotaxy)、CT、磁共振和X线数字减影等先进影像设备及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病变和邻近重要器官的空间准确位置和范围,这个过程叫作三维空间定位,也叫立体定向.2、计划设计:定位后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确定X(γ)SRT(SRS)的线束方向,精确地计算出一个优化分割病变和邻近重要器官间的剂量分布计划,使射线对病变实施“手术”式照射。

3、治疗:X(γ)线SRT(SRS)治疗既可严格保护临近重要器官,又可使病变得到大剂量的破坏性照射,起到不开颅也能准确、安全去病的目的,很受患者和神经外科医师们的欢迎。

头颈部恶性肿瘤适形放射治疗期护理指导

头颈部恶性肿瘤适形放射治疗期护理指导

2 1 1 心 理 疏 导 多 数 患 者 在 确 诊 后 还 没 来 得 及 调 整 心 . _
态 , 开 始 接 受 放疗 . 着 放 疗 副 反 应 的 出 现 , 者 可 能 会 出 便 随 患 现情 绪 低落 、 观 , 失 治 疗 信 心 , 至 拒 绝 治 疗 。 因此 , 悲 丧 甚 放 疗 前 讲 述 放 疗 的 有 关 注 意 事项 、 能 出现 的 副 反 应 及 处 理 方 可 法 , 调 放疗 的 效 果 , 患 者 提 供 一 些 卫 生 、 康 的 护 理 知 强 向 健
充 分 进 行 气 体 交 换 , 坏 厌 氧 菌 的 生 长 环 境 , 止 口 腔 继 发 破 防
感染 。
2 2 2 照 射 野 皮 肤 的 护 理 指 导 放 疗 后 照 射 野 皮 肤 萎 缩 、 .. 变 薄 , 组 织 纤 维 化 及 毛 细 血 管 扩 张 , 出 现 放 射 性 皮 肤 软 ]可
形 放 疗 患 者实 施 健 康 教育 和 护理 指 导 的 方 法 总结 如下 。
l 临 床 资 料
患 者 16 , 性 8 1例 男 7例 , 女性 2 例 , 9 年龄 9 6 , 中 ~7 岁 其 喉癌 4 6例 。 咽癌 3 例 , 咽 癌 9例 , 腔 恶性 淋 巴瘤 3 , 鼻 8 下 鼻 例 口腔 癌 1 2例 , 扁桃 体 癌 2例 , 癌 6例 。 所 有 患 者 均 进 行 放 舌 疗 , 用 三 维适 形 放 疗 (一 C T) 使 3D R 6mV直 线 加 速 器 治疗 , 射 照 剂 量 为 20Oy次 , 射 总 量 为 6  ̄ 7 y 每周 5次或 隔 日 1 . / 放 0 0G ,
文章 编 号 : 0 9 5 5 ( 0 8 0 —3 2 0 10 —5 1 20 )30 3—2

自适应放射治疗

自适应放射治疗

自适应放射治疗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 ART)是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IGRT)发展延伸出的一种新型放疗技术。

其实施是通过照射方式的改变来实现对患者组织解剖或肿瘤变化的调整,即通过引导图像(如CT、EPID等)评判患者解剖和生理变化,或治疗过程中所反馈信息如肿瘤大小、形态及位置变化,分析分次治疗与原计划设计之间的差异,从而指导后续分次治疗计划的重新设计。

自适应放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肿瘤放疗的精准性,实现对肿瘤靶区高剂量照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可能性,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广义上讲,任何一种通过反馈来调节治疗过程的技术均可纳入ART 的范畴,比如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体积引导放射治疗、剂量引导放射治疗(DGRT)、结构引导放射治疗等。

IGRT可谓是ART的初级阶段,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如呼吸和蠕动运动、日常摆位误差、靶区收缩等引起放疗剂量分布的变化和对治疗计划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并能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使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而DGRT则是在IGRT的基础上提出的,DGRT 除了要对比图像数据外。

还要将治疗时的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实际吸收剂量于治疗计划中出来的剂量进行比对,以及时调整患者摆位、治疗计划再优化,甚至在必要时修正处方剂量。

Mackie等于1993年发表了螺旋断层治疗(HT)设计思路的同时,就从理论上提出了利用其CT影像及剂量重建来修正对患者后续分次治疗的设想,这是第1次提及剂量重建和基于治疗时CT图像所获取信息的自适应放疗思想。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于肿瘤靶区定义的精确性和对正常组织器官位置、大小和形状的改变都会影响到放疗的精准性。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和肿瘤放疗进展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和肿瘤放疗进展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和肿瘤放疗进展放射治疗是现代肿瘤治疗方案之一,在肿瘤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放疗技术在近年来不断进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放疗是利用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杀死癌细胞或压制肿瘤的生长,通过照射放射线来摧毁癌细胞或阻止肿瘤细胞分裂生长的疗法。

放疗的副作用比较小,不会对患者产生长期的伤害。

对于肿瘤累及的局部部位,放疗技术可以快速地摧毁异型细胞和肿瘤组织。

通过放射线的射入,照射到肿瘤的局部区域,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也会降到最低。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已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成为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放射治疗的优点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通过非侵入性的手段杀死肿瘤细胞,不会造成患者明显的疼痛。

其次,放疗的对称性较高,不会改变患者的身体结构。

最后,放疗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也不会导致麻木或服药无效等问题。

放疗不仅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具有一些其他的优点。

例如,放射治疗可以在肿瘤有可能扩散到其他部位之前控制癌细胞增殖,从而降低治疗成本和患者的痛苦。

同时,放射治疗可以减少肿瘤手术的侵入性,缩短住院时间或使患者更早地康复,对于一些无法接受手术的患者,这种治疗方式也是最好的。

放疗技术的进展近年来,放疗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新的技术和设备的不断研发,使得放射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中较为突出的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放射治疗技术。

它将多条束线合并并交叉处理,从而适应性地照射肿瘤,有效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累。

通过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除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细胞的扩散,还能够减少靶区外的正常组织暴露于放射线,大大减少了副作用。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治疗时间和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强度调制放疗(IMRT)强度调制放疗是新型放疗技术中最激进的一种。

宫颈癌病人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护理

宫颈癌病人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护理

【中 图 分 类 号 J R7 1 1 . 7 4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1 1 0 0 4 —4 9 4 9 ( 2 0 l 3 ) 1 0 —1 8 6 —0 2
宫颈 癌是严 重威 胁妇 女健 康 的一种 疾病 , 也 是 最 常 见 的 恶 性 肿 温 度要 适宜 , 严格 执行 消毒 隔离 制度 及无 菌技术 , 防 止交 叉感染 。
如下 。
速度 , 要求 输注 速度 为 5 0 g t t / mi n左 右 ; 用 药 过 程 中 要 严 密 观 察 药 物 的副 反应 的发 生 , 使 用 中如病 人 出现心悸 、 皮肤 瘙痒 、 皮 疹和 恶 心 、 呕 2 . 5 骨 髓 抑 制 的 护 理 :三 维 适 行 调 强 放 射 治 疗 同 常 规 放 射 治
料 。 结 果 :本 组 病 人 均 顺 利 完成 治 疗 计 划 , 治 疗 后 2个 月 6个 月 进 行 临床 及 影 像 学 变 化 评 估 , 有效 率 达 1 0 O 。 结 论 宫 颈 癌 病 人 行 三 维
适形 调 强放疗 的护 理效 果 明显 。
【 关键 词】 宫 颈癌 ; 三维适 形调 强 ; 放疗; 护 理
据, 传 送至 治疗计 划 系统 , 医生 根 据 报告 勾 画 靶 区 , 物 理 师 根 据 医 生 氯消 毒 液擦拭 1次 , 用餐 前 饭 菜 用 微波 炉 加 热 5 ai r n以 上 , 口杯 、 便 要 求 制订 治疗 计划 。医生 确 定 计划 后 再 次 C T复位, 检 查 等 中 心 位 盆使 用 前后 用开水 冲烫 , 并 提高各 项治 疗 、 护 理操 作 的无菌 要 求 。嘱 置是否 正 确 , 如 无 问题 病 人 在 直 线 加 速 器 上 开 始 进 行 治 疗 。 1 . 3 结 果 :本 组 病 人 均 顺 利 完 成 治 疗 计 划 , 治 疗 后 2个 月 一 6 个月 进行 临床 及影像 学变 化评 估 。 有效率 达 1 o 0 。

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技术的“宠儿”

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技术的“宠儿”

适形调强放疗,放疗技术的“宠儿”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三大主要治疗手段之一,45%的恶性肿瘤可治愈,其中手术治愈约22% ,放射治疗治愈约18%,化疗治愈约5%。

在中国,50%—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

调强放疗(IMRT)近20年来,放射治疗进人了精确放疗年代,调强放疗(IMRT)即适形调强放疗是三维适形放疗的一种,要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按一定要求进行调节,简称调强放疗。

建立在现代影像诊断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依靠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使照射剂量范围最大限度地适合于肿瘤形状,使肿瘤得到最大照射剂量,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正常组织照射剂量,有效地保护了正常组织,提高肿瘤治疗的增益比。

“调强放疗类型分为:静态调强、动态调强、容积调强、断层调强。

适应症:1、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脑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脑转移瘤、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松果体、脊索瘤、颅内淋巴瘤、脑干肿瘤、脊髓肿瘤等。

2、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及中耳癌等。

3、胸部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乳腺癌;4、腹部肿瘤:包括胰腺癌、肝癌、胆管癌及肠癌等。

5、泌尿及生殖系统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肾癌及盆腔肿瘤等。

6、骨肿瘤: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7、其他血管瘤、恶性肉芽肿等。

”适形调强放疗与普通放疗区别:普通放疗通常进行局部常规的二维照射治疗,副作用大,选择性差。

但调强放疗的选择性强,可单独进行肿瘤靶区照射,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强度更小,使肿瘤的照射更准确,对周围组织的保护更好。

美国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或是TOMO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疗专用设备,不仅可进行常规放疗技术,还具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精确放疗技术如: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快速旋转容积调强技术(Rapid Arc)、动态自适应放疗技术(DART)等。

通过高精度和高稳定的剂量率为肿瘤患者提供全身各部位精确有效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100% 98% 98%
100%
85% 83% 73%
100%
80% 82% 67%
100%
66% 81% 58%
Geets, 2007
生物自适应性IMRT的剂量分布
« 经典 » CT计划 同侧腮腺 Dmean (Gy) 对侧腮腺 Dmean (Gy) 脊髓 D2 (Gy) 喉 D5 (Gy) 口腔 Dmean (Gy) «经典 » PET计划 «真正的 » CT计划 « 真正的» PET计划 适应性 CT计划 适应性 PET计划
下颌骨 D2 (Gy)
同侧颌下腺 Dmean (Gy) 对侧颌下腺 Dmean (Gy) 皮肤 V65Gy (cc) V95% (cc)
6th CCO May 2010
Castadot & Lee, 2010
目前的做法: 自适应性的放疗…?
几何自适应性,是的!
生物&剂量学自适应性, 有待确认!
6th CCO May 2010
经典CT计划 自适应性PET计划
同步加量 IMRT 30x2.3 Gy 30x1.85 Gy
P<0.001
计划类型
V10
V50
V80
V90
V95
V100
经典CT计划 适应性CT计划 经典PET计划 自适应性P0%
99% 99% 99%
100%
100% 99% 100%
咽喉鳞癌的肿瘤体积:CT,MR 和PET确定的肿瘤体积比较,及手 术标本确认
6th CCO May 2010
Daisne et al., Radiology, 233: 93-100, 2004
5 cm
5 cm
巨检
CT扫描
5 cm
18F-FDG
PET
6th CCO May 2010
Daisne et al, 2004
“坦率地说,先生,我们已经厌倦了尖端科技”
6th CCO May 2010
本院认为 …
…适形的…,个体化设计的…,和自适应性的 …
或许并不大 … ? 我们取得了多大进展 切莫急于付诸实践… 等待确认!
6th CCO May 2010
Ia区
Ib区
RP LII
Ia和Ib区
前 后 外 颏联合 / 颈阔肌 舌骨 / 颌下腺 二腹肌前腹 (Ia) 下颌骨 / 颈阔肌 (Ib) 二腹肌前腹 (Ib) 颏骨舌骨肌 /下颌骨 (Ia) 颏骨舌骨肌,颌下腺(Ib) 舌骨
内 头

6th CCO May 2010
荷兰不同放疗医师头颈部调强放疗的差异
颈部临床靶区如何定义?
口咽癌
淋巴结分期(AJCC 1997) 临床靶区包括的分区 同侧颈部 N0-N1(II,III,IV区) II-III-IV,咽后壁肿瘤+RP1 对侧颈部 II-III-IV,咽后壁肿瘤 +RP1 II-III-IV,咽后壁肿瘤 +RP1 根据每侧颈部的淋巴结 分期 II-III-IV,咽后壁肿瘤 +RP1
鲁昂大教堂
C. Monet, 1894
CT
MRI (T2)
FDG-PET
放疗前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6th CCO May 2010
放化疗中腮腺体积的变化… (70Gy – 第1,4,7周共三个疗程)
同侧腮腺 对侧腮腺
占初始体积的百分比
占初始体积的百分比
已治疗天数
已治疗天数
平均斜率: -0.93% / 治疗日 (p<0.05) 内侧位移: 25天后移位3.21mm (p<0.05)
6th CCO May 2010
Rasch et al., 2007
头颈部肿瘤的IMRT
喉 计划危及的脊髓 PTV 55.5 Gy 左腮腺
PTV 69 Gy
右腮腺
口咽鳞癌 T2-N0-M0 同步推量IMRT: 30x2.3 Gy 30x1.85 Gy
6th CCO May 2010
IMRT的急性毒性
平均斜率:-3.18% /治疗日(p<0.05)
外侧位移:25天后1.26mm(p<0.05)
平均斜率: -2.55% /治疗日(p<0.05) 外侧位移: 25天后1.52mm(p<0.05)
6th CCO May 2010
Castadot & Lee, 2010
放化疗中预防照射的颈部CTV的变化… (70Gy – 第1,4,7周共三个疗程)
头颈部治疗从三维适形到自适应性放 疗:我们取得了多大进展?
Vincent GREGOIRE,医学博士,理学博士,英国皇家放射 学院荣誉院士
放疗科;头颈部肿瘤分子显像与实验放射肿瘤中心 鲁汶天主教大学;圣-卢克大学附属医院 布鲁塞尔,比利时
6th CCO May 2010
本院认为 …
• 放射肿瘤学是多学科的…
N2a-N2b
Ib,II,III,IV,V + RP1
N2c
根据每侧颈部的淋巴结分期
N3
I,II,III,IV,V + RP1,并根 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决定是否 包括邻近结构
1RP:咽后淋巴结
6th CCO May 2010
Gré goire et al., 2000
依据CT分区勾画颈部淋巴结:布鲁塞尔鹿特丹共识指南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IMRT)
自适应性 IMRT
头颈部肿瘤的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
淋巴结阴性颈部的CT淋巴结分区和相关临床靶 区(CTV)的勾画:DAHANCA,EORTC, GORTEC,NCIC和RTOG共识指南
6th CCO May 2010
DAHANCA: http://www.dshho.suite.dk/dahanca/guidelines.html EORTC: http://www.eortc.be/home/ Radio/EDUCATION.htm RTOG: /hnatlas/main.htm
Castadot & Lee, 2010
0 → 14Gy
14 → 25Gy
25 → 35Gy
35 → 45Gy
45 → 69Gy
+ +
w2→w0
w3→w0
+
w4→w0
+
w5→w0
病人每个体积单元实际受到的总剂量
6th CCO May 2010
Castadot & Lee, 2008
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对侧 CTVN 50 Gy, CT
占初始体积的百分比 占初始体积的百分比
同侧 CTVN 50 Gy, CT
已治疗天数
已治疗天数
平均斜率: -0.47% /治疗日(p<0.05)
无位移
平均斜率:-0.41% /治疗日(p<0.05)
内侧位移:25天后1.76mm(p<0.05)
6th CCO May 2010
头颈部鳞癌的图像引导放疗
成像方式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依据CT勾画的靶区 依据FDG-PET勾画的靶区
6th CCO May 2010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确认方案
Apport de l'imagerie fonctionnelle par Tomographie par Emission de Positrons (TEP) dans le ciblage biologique par radiothé rapie de conformation (3D-CRT) et par modulation d'intensité(IMRT) de tumeurs ORL
41
65.37 38.79 59.52 65.52 54.97 12.08 400.11
42.04
66.35 36.16 56.77 63.59 53.63 9.25 327.56
37.90
65.57 36.01 58.30 64.57 55.11 10.25 311.39
38.26
65.37 33.35 57.27 63.09 54.58 7.24 254.40
≥3级的粘膜炎: IMRT 对 3D-CRT
病人百分比(95%CI)
注:IMRT治疗的患者≥3级粘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3D-CRT治疗的患者。这很可能是 由于同步加量IMRT治疗的部分靶区分次剂量较低,总治疗时间较长。 6th CCO May 2010
Vergeer, 2009
头颈部鳞癌IMRT治疗中腮腺的保护
平均斜率: -1.03% / 治疗日 (p<0.05)
无位移
6th CCO May 2010
Castadot & Lee, 2010
放化疗中靶体积的变化… (70Gy – 第1,4,7周共三个疗程)
GTVT, CT
占初始体积的百分比 占初始体积的百分比
CTVT 70 Gy, CT
已治疗天数
已治疗天数
按数量“绘画剂量”…
均匀剂量 非均匀剂量
肿瘤平均剂量 = 2 Gy
存活非均匀 (抵抗区域的存活分数较高)
6th CCO May 2010
整个肿瘤内的存活 更相似
蒙 D. De Ruysscher提供
“剂量绘画” : 物理问题
处方 优化
X剖面
处方 优化
Y剖面
处方 优化
剂量(Gy)
距离(cm)
6th CCO May 2010
22.05 18.15
21.63 20.00
23.80 18.52
23.27 19.34
22.91 18.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