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急诊带教模式, 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合集下载

急诊室护理带教的现状及建议

急诊室护理带教的现状及建议

急诊室护理带教的现状及建议从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看,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临床带教质量好坏对于护士人员的培养有着决定性作用,并影响了我国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

急诊室在护士实习计划里是涉及到最多的科室,也是实习的必经环节,在医院里属于跨科室的、综合性较强的临床科室。

经过一段时间的急诊实习,既能让学生体验理论知识,也能感悟到实践带来的教育价值。

1急诊室带教面临的问题1.1兴趣不强护理临床实习本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显现出活跃的一面。

而现实临床实习情况确是整个急诊室气氛十分沉闷,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整个实习环节都是教师在“主导”,这与护士带教教学要求明显不符。

护理教育中的这些障碍直接造成了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不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

1.2主动不够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优越的条件助长了学生“崇尚自我”的心理,导致了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缺失。

对于护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常常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在学习中没有养成足够的责任心,其社会竞争意识薄弱,学习缺少必须的主动性。

很多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仅能理解表面意思,而不知其所以然。

1.3沟通不多大部分带教者在教育学生时,没有对学生掌握护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给予重视,使得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阻碍。

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太多的互动,整个临床实习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从教学调查结果看,部分学生表示老师在言语沟通能力上的缺失造成了学生与教师沟通的减少,实习指导工作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

“言传身教”中只是身教是不行的,言谈则能在言语上引导学生去认识知识。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中强调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增加,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彼此之间互相促进学习,为今后的教学、实习创造条件。

2正确处理带教问题的措施2.1带动实习热情面对学生参与实习积极性不强这一现象,教师则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来带动学生的热情。

如何提高急诊室护理带教水平

如何提高急诊室护理带教水平

如何提高急诊室护理带教水平急诊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也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岗位。

急诊室护理带教是指在急诊室工作的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新入职或转岗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的过程。

急诊室护理带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因此,提高急诊室护理带教水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1.急诊室护理带教的现状分析一是带教护士缺乏专业的带教培训,导致带教方法不科学、不规范。

急诊室护理带教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部分护士没有经过专业的护理带教培训,导致教学水平和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急诊室护理带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导致带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统一。

二是带教时间不足,导致带教内容不全面、不深入。

急诊室护理的工作环境相对紧张,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导致带教时间被压缩。

带教时间不足,往往会导致带教内容不全面、不深入,护士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急诊室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三是带教评价不完善,导致带教效果难以评估和反馈。

目前急诊室护理带教评估缺乏标准化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常常使用不够科学、不够全面的方式来评价带教效果,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和客观。

这也使得急诊室护理带教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全面的提升。

2.急诊室护理带教的策略与方法2.1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带教制度和规范首先,医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带教制度和规范,明确护理带教的目标、内容、标准、要求等。

同时,医院应该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确定不同周期和频率的护理带教计划,以确保全员培训和提高护理带教的覆盖率和效果。

其次,医院应该制定护理带教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根据实际需求,结合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确保护理带教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医院应该制定科学的护理带教评估标准和方法,包括学员满意度调查、考核、观察等多种方式,以确保护理带教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医院还应该建立护理带教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护理带教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2加强带教者的培训和考核带教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

浅谈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模式和体会

浅谈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模式和体会

浅谈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模式和体会目的:总结和探讨符合急诊专科特点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提升护士临床带教能力,提高急诊科教学管理水平,达到促进护理教学质量和效果并形成良性发展。

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6-2012年急诊科所带教的48批次不同学历层次共420名学生的教学管理方法和体会,形成并实施一种具有急诊专科特色的护理教学管理方法。

结果:在实施教学管理方法的过程中,急诊教学管理水平和老师带教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防范了护理实习差错的发生,确保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和安全。

结论:建立符合急诊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对于提高急诊教学管理水平和临床带教老师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nursing training management models and methods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enhance the training ability of clinical nurses,improve emergency department training management,and promote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Method:Retrospectively analyzing the training management and outcome of 420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trained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48 batches from 2006 to 2012,come up with a nurse training management method specialized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Result: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teacher training ability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errors in nursing practice had effectively prevented,and the internship quality and safety were ensured.Conclusion:Establishment of training management models and method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is very necessary to improve emergency traning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teachers’skill.[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Teaching management;Student;Teacher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临床学科,是医院中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观察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观察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观察引言在医疗领域,提高医疗质量一直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最复杂的科室之一,急诊科护理带教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培训环节。

如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急诊科护理带教质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实地观察,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一、急诊科护理带教的重要性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容易发生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的地方,因此急诊科护理带教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带教的目的是培养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扎实技能,使他们具备独立处理急诊护理工作的能力。

急诊科护理带教需要护理教育者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护理教育的新需求。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1. 制定并完善教学计划持续质量改进的第一步是制定并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急诊科是一个技术密集的工作场所,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急诊科的实际工作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并时刻关注医学和护理的最新进展。

针对学员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还应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一个学员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急诊科护理带教的学员通常是工作繁忙的护理人员,时间紧张,学习任务重,因此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演练、实地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员在真实的急诊场景中学习和实践,提高护理技能和应变能力。

3. 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护理带教的目的是让学员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因此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在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下,护理教育者需要时刻关注医学和护理的最新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员接受的教育是最新、最有效的。

4. 提供持续的反馈和评估持续质量改进强调的是不断反馈和评估。

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护理教育者需要及时向学员提供个人学习情况的反馈,鼓励学员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以提高学习效果。

急诊临床护理带教的探讨

急诊临床护理带教的探讨

急诊临床护理带教的探讨护理临床带教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随机性强,时间性强,急危重症病人多,病情变化快。

在“急”、“快”、“稳”、“准”高要求工作下,如何做好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根据多年临床带教工作浅谈自己的体会。

1 带教方法1.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医院通过竞聘的方法选拔相对高年资、高学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热爱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护师(主管护师)担任临床带教工作。

首先通过带教老师的学习培训,使每个带教老师熟知实习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和指导护生完成由理论指导实践或由实践到理论知识的巩固过程。

由于学生从学校到医院,环境出现了变化,接触对象也相应改变,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必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1]。

所以带教老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愉快的工作氛围。

1.2 突出急诊带教内容1.2.1观察及判断能力的培养观察患者的过程应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一般原则;观察患者的神态、表情、面色、体态,听取患者及家属的自诉,判断病情轻重缓急,迅速完成护理体检,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

特殊原则:根据病史重点进行体检及观察。

如有外伤史者,重点观察神志、瞳孔变化、腹部情况及有无骨折情况。

第一先要让护生在急诊预检分急台用所学知识进行预检分诊工作,做好一看二问三检查四判断分诊的日常工作,第二步逐步学会观察患者细微的外表行为,躯体动作等变化。

以便了解患者的机体及病情变化。

观察时要尽可能注意患者特异性的表现。

如大咯血患者出现憋气。

表情淡漠、口唇紫绀明显。

就要立即做出判断,是呼吸道异物,就要立即清除患者气道异物,给予大流量吸O2并通知医生。

通过多次实际的训练,使大部分的护生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2.2 急诊操作能力的培养根据实习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急诊的特点,对护生进行常用抢救仪器的使用和保养的小讲课。

先由带教老师进行仪器的性能、用法的集中讲解及示范。

急诊护理临床教学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应用-医院护理论文-医学论文

急诊护理临床教学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应用-医院护理论文-医学论文

急诊护理临床教学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应用-医院护理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在提高急诊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5月在急诊科参与临床实践的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78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带教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改进组。

常规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管理;改进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管理。

结果改进组专业操作和综合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代替传统带教模式,应用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能有效提高急诊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在医院临床教学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急诊科;护理教学;教学质量;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临床实习作为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对护生临床护理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态度、临床综合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1]。

常规的临床实习教学侧重于学员基本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护理本科生基础知识扎实临床能力薄弱的特点,缺少整合急救知识技能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其面对疑难疾患时,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评判性思维等临床能力,不能在临床实习环境中迅速做出决断并及时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

因此存在着教学时数与教学容量相矛盾的情况。

新的临床教学需求催生新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帮助本科实习护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2-3]。

本研究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教学模式对急诊科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模式进行改进,探讨在特殊的环境及有限的时间内,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带教模式对急诊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

如何提高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的 , 源 广 泛 , 统 招 、 办 、 人 教 育 的 , 习 目的 不 一 、 平 来 有 民 成 学 水 不 一 , 而实 习要 求 不一 , 学 目标 也 随 之 浮 动 。 加 之 学 生 多 因 教
数 是 独 生 子 女 , 通 能 力 差 , 手 能 力 弱 , 脏 、 、 琐 , 习 沟 动 怕 臭 繁 学
1 1 临床 教 师角 色 .
教 师 的 教 学 质 量 对 学 生 影 响 很 大 , 师 教
须征得 患者同意、 合作 才能进行 , 这对 临床 护理教学 又带 来新
的 困难 。
是 学 生 的一 面 镜 子 。临 床 带 教 老 师 角 色 众 多 , 务 繁 重 , 要 任 既 完成本职本班工作 , 又要 承 担 包 括 教 育 者 、 理 者 、 导 者 、 管 领 护
2 对
策 为保 证 教 学 质 量 , 养 出综 合 素质 高 的 护 理 培
理 照 顾 者 、 际关 系 协 调 者 、 理 卫 生 工 作 者 、 生 家 长 代 理 人 心 学
者 以及 学 习 者 和 研 究 者 的角 色 … 。 而 急 诊 科 “ 、 、 ” 急 危 重 者 多 , 者 流 动性 大 , 发 事 件 多 , 教 老 师 常 因 忙 于 抢 救 、 患 突 带 治 疗 、 理患者而对学 生管理 不到位 , 时易 出现差错 事故 , 护 此 带 教 老 师 顾 虑 多 , 到责 任 大 , 的嫌 带 学 生 影 响工 作 效 率 而 不 感 有 愿 带教 。如 何科 学 地 选 择 老 师 , 最 大 限 度 地 根 据 实 习 大 纲 并 来 合 理 安 排 实 习 任 务 成 为 管 理 上 的难 题 。 1 2 实 习学 生 层 次 . 护 生学 历层 次 不 同 , 中专 、 专 、 科 有 大 本

急诊护理创新管理制度

急诊护理创新管理制度

急诊护理创新管理制度一、急诊护理的特点急诊护理是一种特殊的护理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时间紧迫:急诊患者病情急剧恶化,需要及时救治和护理,时间是生命一秒一秒流逝。

2.病情复杂:急诊患者往往病情较重、病情复杂,需要综合护理措施。

3.情绪紧张:急诊患者由于病情急剧恶化,往往情绪紧张,需要护士进行心理疏导。

4.工作密集:急诊科工作强度大,需要护士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急诊护理的创新管理制度1.领导班子的建设急诊科的领导班子是医院急诊护理的核心力量,需要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

医院急诊科领导班子可以进行交流研讨,定期召开例会,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2.科室工作流程的优化要做好急诊护理工作,需要优化科室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通过建立科室值班制度、分工细化、科室内部协作等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护理信息化管理急诊科可以引入护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患者的全程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护理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患者信息的快速采集和传递,还可以实现护理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护理质量。

4.护理教育培训急诊科的护士需要具备较高的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护理教育培训。

医院可以定期组织护理教育培训班,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5.质量评估和改进医院可以建立急诊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医院可以通过开展护理质量评估活动、定期召开质量评估会议等方式,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提高急诊护理的质量。

6.护理风险管理急诊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因此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院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等方式,减少护理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急诊护理创新管理制度的意义急诊护理创新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医院急诊护理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急诊护理创新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医院急诊科有以下意义:1.提高急诊护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急诊带教模式,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苏东梅吴超王黎黎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5期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也是高风险科室,在高风险窗口的环境下,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实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使护理实习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开拓知识面、应急能力等,但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也对实习生的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适应高质量的带教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本科根据对临床护士的调查和本科实际工作特点出发,制定了具有针对性及专科特点的带教模式,在临床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进行自制问卷调查,了解护士感受及要求,内容包括:对教师的要求、陪带方式、知识需求、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模式等。

本院对2013年6~12月来本科的实习生共223人进行调查,问题集中在带教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护理操作动手机会少、所学知识理论不能结合实际、教师的关注度不够、急诊环境适应能力差等几方面。

2 创新带教模式
2. 1 执行临床带教教师的准入标准及遴选条件评审标准:①教学能力展示:介绍科室情况、护理技能、专科业务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态度。

②教学素养展示:仪表、仪态、语言表达。

遴选条件:①热爱护理专业,具备优良的教师素质及职业道德。

②本科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从事本专科护理工作5年以上。

③具有教导的业务水平、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④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2. 2 实行急诊护生与带教教师双向考核制度制定急诊护士与带教教师双向考核评价表,护士入科后将对带教教师的评价表发放给护生,实习结束后,护生直接交给护士长,为确保评价的真实性,实行双向匿名制,了解带教教师的真实带教态度及业务水平,并作为带教教师资格评定的重要依据,从而规范带教教师的带教态度,提高带教教师的业务水平。

3 采用情景教学模式
急诊科是窗口单位,面对许多突发事件,临床医生需有较强的沟通及应变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划分几类特殊人群:醉酒、猜疑心重、病情顾虑大、对收费出现疑问、病情危重情绪失控等人群,进行模拟场景的演练,让临床上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进行模拟场景演示,其余护士观看,通过观看演示后,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急诊科的工作状态及护患间真实的感受,从而塑造护士较强的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

4 制作护理技术操作项目时间安排表
由于急诊工作特殊要求,护生在急诊科进行技术操作的机会会大大减少,针对这种情况对各类的操作进行界定,如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对患者无创操作,规定实习1周后,经带教教师培训,护生可在带教教师的监督下进行静脉输液、采血等有创操作,通过带教教师的观察,有一定成熟度后方可执行操作。

而对于吸痰、留置针、呼吸机等高风险的项目目前不作为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项目。

这样对不同操作进行分类,针对护士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护生能否进行临床技能的操作。

5 将PBL教学融入理论学习
每周五的下午本科固定时间在病房安排进行理论授课,内容涉及急诊急救知识、重症疾病抢救及护理、急诊患者护理思维等内容。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创新能力、独立思维的能力,避免出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轨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选择PBL教学模式,由护生对临床患者进行观察,并针对患者病情中出现的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对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护理、发展进行学习,带教教师引导护生找到知识点,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思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6 讨论
6. 1 实施规范化带教管理模式为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搭建平台通过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规范了带教教师的管理,促使他们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了临床教学能力,而职称晋升与优秀评选的激励政策也使教师更加珍视教师资格,从而对学生的管理将给予更多的重视。

6. 2 实施规范化带教模式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及探索欲,更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病情判断能力及创新能力。

6. 3 实施规范化带教有助于教学相长严格带教选拔,促进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业务能力方面的学习,同时,通过考核培训与选拔,并带教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授课技巧、语言表达、知识的储备更新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提高。

通过征求学生对带教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结果反馈给带教教师,促进其不断的完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在培养了高素质的护理实习生的基础上,为塑造带教教师成为一名出色的护理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对2014年1月来本科实习的护生,采用了新的培训模式,同以前相比,护理实习生在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技术操作、理论知识、创新能力上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本科因实习生沟通不当、操作不当引发的护理纠纷也大幅降低,在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同时,确保了护理安全。

[收稿日期:2014-07-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