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分析

合集下载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情感培养的分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情感培养的分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情感培养的分析摘要:高中的历史课程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历史教学来进行情感教育。

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就要加强情感培养,这是很有紧迫性、重要性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将以岳麓板高中历史教材为例,分析在历史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问题,指出进行情感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情感培养历史教学在高中阶段,历史是重要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不光是让学生掌握到我国和世界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们对我国的文化、历史全面掌握,树立起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能够终身、全面发展。

因此历史教学就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要进行情感教育。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情感培养问题1挖掘历史教材的情感因素不够深历史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编辑知识,同时也反映人了们认识、实践过程所留下的情感印迹,不管是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还是历史事实,这都饱含着很多情感,弘扬着爱国主义、歌颂着高尚品质、传达着民族精神。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于教材的情感因素挖掘的并不够深入,通常都是把重心放在了传授历史知识和提高学生成绩这一方面,从而对于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2课堂缺少情感气氛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教师讲解课本知识为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较少,那么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下就不能演绎出历史所具有的丰富情感。

历史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而历史人物也都是有血有肉的。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将历史的情感深度演绎出来,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的进行情感表达,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教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缺少情感气氛。

3教学理念没有情感性教学实践就是教师对于学习、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认识的一种集中体现,也是教师对于教学所持有的观念、看法、信念、态度,因此明确教学理念就是很重要的。

让历史教学在情感中升华

让历史教学在情感中升华

让历史教学在情感中升华摘要:高中历史新课改突出地注重了人文性,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改的重要三维目标之一,这是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型社会逐步形成的高度上,强调学生智商与情商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在要求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要有能力的训练,又要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要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掌握单纯的历史知识,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我们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

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学生心灵的深处。

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角度出发,联系生活学习历史,运用现在的热点问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从而引起感情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不妨联系当今吸毒贩毒的形势,由毒品的危害联系到近代英国输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认识中国禁烟运动的必要性、正义性,认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的决心和勇气。

让学生感受侵华日军的残酷以及他们发动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民族灾难,意识到中国人民只有团结一致,不怕牺牲,奋起抵抗,才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机,使学生真切体会当时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决心与勇气。

通过这样的学习,既可以避免空喊爱国主义的口号,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教师不仅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还要认识到自己的情感是连接与学生情感的纽带。

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情感教育,创设课堂情境,再现历史场景,可以克服学生学习和感受历史时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认识内驱力,刺激其积极思维。

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

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
情 感 在 高 中 历 史 教 学 中 运 用
汪 明 正
( 江 苏 省 马 坝 高级 中学 , 江苏 盱 眙 摘 要 : 现在 的高中生崇尚张扬的个性 , 以 自我 为 中心 , 具 有 强烈 的叛 逆 性 。 部 分 高 中生 自尊 心 强 , 时 刻要 求 别人 尊 重 自 己却 缺 乏 尊 重 他 人 的观 念 。 文章 认 为 。历 史教 师 应 转 变观 念, 借 助教 学 内容渗 透情 感 , 激 发 学 生的 学 习兴 趣 。
自然 提 不起 学生 的兴 趣 。 我 逐 渐 转 变 观念 , 开 始 重 视借 助 教 学
内 容渗 透情 感 , 以 情 感教 育激 发 学 生 历 史 学 习 的兴 趣 借 助 教 学 内容 . 在 历 史 教 学 中渗 透 情 感 教 育 历 史 教 师 对 历 史 的 情 感 会 潜 移 默 化 地 影 响 学 生 对 历 史 的情 感 。 而 教 师 的 历 史 情 感 主 要 来 源 于 自身 对 教 材 的 感 受 。 因此 , 教师在上 每节课前 都应充分 准备 , 精 心 研 读 教 材 并 整 合教 材 。 2 0 1 3 年 我接手 的是高二 年级一个 美术班历 史课 , 他 们 面 临 的 首 要 任 务 是 顺 利 完 成 明 年 学 业 水 平 测 试 时 间 短 , 任务重 , 他们在 明年二 三 月 份需要参 加六 门科 目的考试 , 如 何 在 有 限 的 时 间 里 提 高 历 史 学 习 效 率 ,就 更 需 要 加 强 对 教 材 的整合。 为此 , 我 常 在 每 节 课 前 先 布 置 一 些 习 题 让 学 生 提 前 完 成 。并 把 课 堂 上 要 学 习 的 内 容 同 其 他 两 模 块 内 容 进 行 整 合 . 以 问 题 的形 式 留 给 学 生 思 考 . 从 而 消 除 学 生 对 历 史 内 容 的陌生感 。 仅 仅 靠 问题 设 置 ,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情感 还是 不够 的 , 需 要 多 渠 道 激 发 学 生情 感 。 我们 应 重 视 教 学 方式 的多 样 性 , 可 以通 过讲故事, 学生间质疑问答 , 历 史 剧 表 演 和撰 写 历 史 小 论 文 等 形 式 ,调 动 学 生 主动 参 与 的热 情 。我 们 创 造 性 地 组 织 教 学 内 容, 充 分 展 示 知 识 的形 成 过 程 , 强 化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 让 学 生 参 与 知识 的发 生 、 发 展过 程 , 真 正让 学 生 有 情 可 发 。 暖喹 等 是 数且 学 魄 双胤 活 H . 畏 学 生 啦 主 动 过程 。 教师是引导者 , 学 生 是 主 体 。以 教 材 内容 为 基 础 . 以学 生 参 与 为主体 , 重视发挥情感 因素的作用 , 强化师生 间的情感交流 , 逐 步 提 高 学生 的历 史 学 习兴 趣 。 二、 拉近师生距离 。 强 化 师 生 间情 感 交流 加 强 师 生 间 的情 感 交 流 ,注 重 对 学 生 个 别 沟 通 和 指 导 不 仅 能 有效 强 化 教 学 效 果 .而且 是 指 导 学 生 构 建 优 良人 格 的一 条 重 要途 径 。 在 历史 教学 巾 . 我们 不应 该 忽 视 每 一 位学 生 的 内 心感受 , 每位学生都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 闲 下来 ” , 创设宽松 、 平 等 和谐 的 教 学 氛 围 , 拉近 师生间的距离 。 我 经 常 开 展一 些 问卷 调 查 , 让学生把困惑 、 问题 和 建 议 写 在 上 面, 课 后 以聊 天 的 形 式 一 起 探讨 。通 过 这 种 方 式 . 我 和 学 生 走 得更近 . 更 重 要 的是 我 发 现 学生 学 习历 史 的 兴趣 变 浓 了 。 其实 , 教师是从学生时期过来的 . 应 该 很 了解 学 生 的心 理

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好 的氛围则会对 学生 的生活和学 习产 生积极 的影 响 ,既有 利 日救 国 的一 面旗帜 ; 也有 同学会提 到 “ 火 镖律师 ” 吴迈在 第二 于提 高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 又有 利于增 强学生的意 志品质 , 促 次北伐 战争 中痛斥蒋介 石与 日 本妥协 的卖国行 为 , 等等, 英雄
上会 问学生们在 我们的身边是否也 有这样 的抗 日 英 雄?有 的 同学会很 自豪的提到 “ 以笔 代剑 ” 的英雄邹韬奋 终其一 生以犀
在传 统的课堂 教学 中 ,教 师就是权 威 ,学生只 能惟命是 利之笔 , 力主正义 舆 论 , 抨击 黑暗势 力 , 他主编 的《 生 活》 周刊 从。 这样, 自然而 然地就扼杀 了学生的 创造 性和 积极性 。 而 良 就 是 以反 内战和 团结抗 敌御侮为根本 目标 , 成 为国 内媒 体抗
践 中往往 只想到学生 的认知活动 ,忽略 了对 学生进 行情感 教 段文 字和一张 图片— —回民支队在练 刺杀 。 毫无疑问 , 文 中之
育 。笔者就 全面重视情 感教育 , 构建 和谐历史课堂 , 有 以下 几 意是体 现各族人 民在抗 日 爱 国战争 中的伟 大作用 。我在课堂 点做 法 : 1 营造和谐的 课堂气氛 , 唤起 学生的 自尊 自信
进其 身心健康发展 。所 以 , 营造 和谐的课堂 气氛 , 关注 学生 的 邹韬奋和 “ 吴大炮 ” 光 辉灿烂爱 国伟 大的一生使 学生们倍 感 自 个体 差异 , 因材施教 , 满足 不 同学生个 性发 展 的需要 , 增 强每 豪 , 也 深受教育 。此外 , 我经常还会提 到我们县城 的果喜 大桥

个学 生的 自尊 自信 , 让他们在 积极健康 、 愉快 和谐 的气氛 中 和果喜大道 , 这是 张果 喜事业成 功 以后对 家乡的回报 , 是 他热

历史教师要把情感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

历史教师要把情感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

历史教师要把情感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摘要】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情感教育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讲完一些疑难问题后,我总是会问:“你们理解了吗?”学生多半会顺着老师异口同声地回答“理解”。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学生真的是经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从内心发出的共鸣吗?历史是一门具有丰富情感文化内涵的科学,注重历史的熏陶感染功能,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成为历史情感教育的重要方面。

所以,就要注重发挥历史情感教育的渗透感染功能,历史教师要把情感教育有机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情与美的感染中发出心灵的鸣音,进而移情内化为自身的人生信仰,成长成为一个具有无限潜能的发展中的人。

1 先声夺人,以声感人历史并是不是枯燥无味的,高中历史教学它应该是活生生的,课堂应该充满了情感。

高中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里就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学科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先声夺人,以声感人”是就教师的讲课语言艺术而言。

情境创设是历史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虽说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生动的具体形象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

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一个教师更要善于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用自己的声音为学生营构出文本的情境,把自己从文本中体验内化而来的东西声情并茂地展示给学生,由于声音的感性和情感的迁移功能,会自然的引起学生愉悦兴奋的情绪,积极地移情入文,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中,发出心灵的审美共鸣。

浅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情感教育

浅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情感教育

重大的社会责任 , 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 教学 中应及 时 调整策略,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


实 施情 感教 育 ,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 强课 堂 感 染 力 激 增
苏霍姆林斯基说 过 :所谓课上得有趣 , “ 就是说 : 学生带着一 种高涨的 、 激动 的情绪从事学 习和思考 , 对面前展示 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 学生在学习 中意
革命歌” 歌词 :打倒列强 , “ 打倒列强 , 除军阀 , 除军 阀。 努力 国民革命 , 努力国民 命, 齐奋斗 , 齐奋 斗。 工农学兵 , 工农学兵 , 大联合 , 大联合。 打倒帝 国主义 , 打倒 帝国主义 , 齐奋斗 , 齐奋 斗。 打倒列 强 , 打倒列强 , 除军 阀, 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 国 民革命 成功 , 齐欢唱 , 齐欢唱 。 ( ”其旋律与著名童谣《 两只老虎》 然后跟 学生 同) 来个师生大合 唱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活跃学生的思维 , 激发学生的兴趣 , 为一节 课的成功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 课堂“ 起来 , 活” 师生之间 的感情 就容易 沟通 , 就容
打邓州市的情景 , 并播 放电影《 小花》 的段
历 史 , 而拉近历 史和生 活的距离 , 从 拉近历 史人物和我们 的距离 , 从而宏 扬 中华 民族的优 良传统 , 对学生进 行热爱家 乡 、 怀祖国 、 心 建设家 乡 、 报效祖 国的教 育。 总之 , 通过这样的教学 , 以进一步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 可 调动学生积极参 与 , 唤 起学生 的学 习心境 。 在教学 中 , 由于情境 贴近学生实际 , 有较强的亲和力 , 活跃 了 课堂气氛 , 从而取得 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资光华)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资光华)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浙江省天台县平桥中学资光华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字:历史课堂情感教育历史情境启情点情感在人的生活和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情感在教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体现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即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新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2、“过程与方法”即强调的是历史认识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有创新潜力的领域。

过去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一直是被忽视的,课堂上学生没有被当作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个体而看待,但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和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

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尊重、知识探究的欲望得到满足后所得到的情感、态度体验就是我们情感教育的目的所在,由此我们的教学在这里又完成了一个任务,就是“学生乐学”。

他的大致内容包括三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以及由此升华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人生理想;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国际视野、全球文明和开放意识。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特卡金通过研究表明,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难以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

让情感在历史教学中升华

让情感在历史教学中升华

让情感在历史教学中升华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课程强调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抓住每一个教学中的契机,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情感因素,以情感为纽带,创造多种心理功能的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达到真正培养学生的目的。

一、利用教学导语,激活学生情感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成功的导语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

历史教学导语设计虽短,其意却深。

例:我在上中国古代史中《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节时,我就对我们家乡的文化盛赞一番:“同学们,我们的家乡赞皇被称之为‘千年古县’,你了解她的历史吗?虽然只是一个小县,然而早在2000年前,因境内有赞皇山而得名。

相传周穆王伐犬戎战胜于此,封为赞皇山。

隋置县后,就在县城东南石臼山之阳建有学宫,这里曾培育了诸如唐代诗人李峤、散文家李华、地理学家李吉甫等很有名气的文人学士和政治家,他们创造了让我们为之骄傲的灿烂文化。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与此同期的唐代文化。

”如此用家乡的文化人情来引出课题,让学生对家乡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并对要上的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唤起了学生对历史的真实而亲切的感情,这种感情的印象之深是其他方式难以达到的。

二、通过真情抒发,感染学生情感课堂教学是一门心灵沟通的艺术,而这种心灵的沟通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来实现的。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真挚的情感,并将其渗透和体现于教学之中,才能避免枯燥乏味,也才能很好地感染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感人先者,莫先乎情。

”如:讲戚继光抗击倭寇时,教师要充满感情,通过语言、表情表现出对倭寇的憎恨和对戚家军的赞扬,要用情感体现出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气慨。

讲班超投笔从戎,教师应充满感情:“班超抛弃京城的安逸生活,在遥远的西域奋发了30多年,直至70岁,回到京城之后,不到一个月便与世长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