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电子信息类本科)第8章

合集下载

第八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第八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功率控制的原则是:当信道的传播条件突然改善时, 功率控制的原则 功率控制应作出快速反应(例如在几微秒时间内),以防 止信号突然增强而对其它用户产生附加干扰;相反,当 传播条件突然变坏时,功率调整的速度可以相对慢一些。 也就是说,宁愿单个用户的信号质量短时间恶化,也要 宁愿单个用户的信号质量短时间恶化, 宁愿单个用户的信号质量短时间恶化 防止许多用户都增大背景干扰。 防止许多用户都增大背景干扰。
(2) 正向功率控制。 正向功率控制也称下行链路功 率控制。其要求是调整基站向移动台发射的功率,使 任一移动台无论处于小区中的任何位置上, 任一移动台无论处于小区中的任何位置上, 收到基站 的信号电平都刚刚达到信干比所要求的门限值。 的信号电平都刚刚达到信干比所要求的门限值。 作到 这一点,可以避免基站向距离近的移动台辐射过大的 信号功率,也可以防止或减少由于移动台进入传播条 件恶劣或背景干扰过强的地区而发生误码率增大或通 信质量下降的现象。
(a)
(b)
图 8-1 CDMA蜂窝系统的多址干扰
2.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 蜂窝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系统的核心技术。CDMA系统是 一个自扰系统,所有移动用户都占用相同的带宽和频率 占用相同的带宽和频率,在 占用相同的带宽和频率 CDMA系统中,不同用户发射的信号由于距基站的距离不同, 到达时的功率也不同。距离近的信号功率大,距离远的功率 小,相互形成干扰,这种现象称为“远近效应” 。CDMA系 “远近效应” 统要求所有用户到达基站接收机信号的平均功率要相等才能 正常解扩,功率控制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它调整各个用户 发射机的功率,使其到达基站接收机的平均功率相等。功率 控制分为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功率控制的原理有 两种类型: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移动通信技术——第8章 天馈系统

移动通信技术——第8章  天馈系统

吸顶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天线的一种,主 要用于室内信号覆盖。 壁挂天线:室内壁挂天线应用场景类似于吸 顶天线,因此同样必须具有结构轻巧、外形 美观、安装方便等特点。


八木天线:具有增益较高、结构轻巧、 架设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

栅状抛物面天线:由于抛物面具有良好 的聚焦作用,因此抛物面天线集射能力 强,直径为1.5m的栅状抛物面天线,在 900MHz频段,其增益即可达G=20dBi。
8.2 馈线
馈线是在发射设备和天线之间传输信号的导 线。 信号在馈线里传输,除有导体的电阻性损耗 外,还有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 这两种损耗随馈线长度的增加和工作频率的 提高而增加。 因此,应合理布局、尽量缩短馈线长度。
移动通信常用馈线类型有1/2″、7/8″、 5/4″3种。 其中7/8″馈线主要用于长度大于20M的 馈线,但当900MHz系统的馈线长度大于80 米时,采用5/4″馈线;当1 800MHz系统的馈 线长度大于50米时,应采用5/4″馈线;1/2″ 馈线主要用于天线与7/8″馈线、7/8″馈线与 设备的发射单元的链接。
驻波比为1,表示完全匹配;驻波比 为无穷大表示全反射,完全失配。 一般要求天线的驻波比小于1.5,驻 波比是越小越好,但工程上没有必要追 求过小的驻波比。
4.天线带宽
将天线的谐振频率点附近的一段频段, 定义为天线带宽。 天线的频带宽度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一 种是指在驻波比SWR≤1.5条件下,天线的工 作频带宽度;另一种是指天线增益下降3分贝 范围内的频带宽度。
天线振子是构成天线的最基本单位。 当导线上有交变电流流动时,就可以 发生电磁波的辐射,辐射的能力与导线的 长度和形状有关。
两臂长度相等的振子叫作对称振子。 每臂长度为1/4波长、全长为二分之一 波长的振子,称半波对称振子,如图8-2所 示。

5G移动通信系统_第8章_v4_20230414_邓集检

5G移动通信系统_第8章_v4_20230414_邓集检

铂松信息
和分布式远程射频单元等,构建高效的无线接入网络架构。
8.1.2 云化对电信业带来的价值
相较于传统概念中的集中式RAN,概念扩展升级之后的C-RAN架构的优 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点
• 也是运营商最为看重的一点,C-RAN的提出降低了运营商的 CAPEX和OPEX。
第二点
• C-RAN是一个绿色的无线接入网,也就是说,C-RAN具有低能 耗的优势。
5 铂松信息
8.1.1无线云化的驱动力
传统的RAN架构中,多种网络标准需要不同的专网来支持,运营成本较 大,在5G网络中,使用一个图8.3的统一接入平台,用户在该平台上可 通过软件调整不同的网络接入制式,达到个性化定制以及便于部署和管 理的目的,最终达到业务之间的高效协调。
4G
Pre5G
5G
WiFi
• 每个基站都要由相关的专业厂商来开发“垂直的解决
1
方案”,一站一案。
• 每个基站上均配有一定数量的天线,这些天线形成一
个扇区,而每个扇区中的天线负责自己小区对应的一
2
部分。
• 由于干扰的存在,系统容量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独立开展工作的基站在频谱效率上已经很难再获得增
3
长。
9 铂松信息
8.1.1无线云化的驱动力
式,以更低的成本为移动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业务支持。
2 铂松信息
8.1.1无线云化的驱动力
超高速率
3D/UHD 视频
eMBB
VR/AR
智能家居
工业自动化
无人驾驶
mMTC 智能交通 URLLC 关键App
高清语音 云办公
云游戏
M2M
智能城市
远程手术

第8章 OFDM调制 for student

第8章 OFDM调制 for student

为了删除ICI,加入循环前缀

为了删除ICI,OFDM符号被周期地扩展到保护 间隔中,这样在FFT间隔中,总是存在整数倍 的周期,如下图:
保护时间/ 循环前缀
2015-1-17
FFT积分时间=1/载波间隔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25
多径延时对OFDM的影响
2015-1-17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系统参数
– Bit Rate – Tolerable delay spread – Bandwidth
系统设计
20Mbps 200ns <15MHz
– Guard time: 200ns 4 = 0.8 s – Symbol duration: 800ns 6 = 4.8 s – Subcarrier spacing: 1/(4.8-0.8)=1/4 s=250kHz

N 1
为了恢复出di,可以对s(n)进行DFT变换,有:
di
n 0
2015-1-17
N 1
in s(n) exp( j 2 ) (0 i N 1) T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18
在一个OFDM符号中,4个子载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这个例子中,所有的子载波有相同的相位和幅度。 2015-1-17 19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子载波的相位和幅度可以不同。

由上式可以得到OFDM调制器
1
Input Signal
2015-1-17
Serial To parallel
e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j 2 ( N 1) ( t t s ) T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第8章-dc-dch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第8章-dc-dch
应用层 传输层 网际互联层 网络接口层(物理层和数 据链路层)
图8.1 TCP/IP参考模型
第八章 IP网
8.1 概述 8.2 IP网络协议 8.3 路由器组网 8.4 IP电话网 8.5 IP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
8.2 IP网络协议
8.2.1 IPv4协议 8.2.2 IPv6协议 8.2.3 IPv4向IPv6过渡
8.2.1 IPv4协议
(5)网络地址翻译:网络地址翻译系统的功能在专 用网络和公用网络之间的接口实现,该系统了解 专用网络上所有主机的地址,并将其翻译为可访 问的公用网络地址,这样所有的内部主机就可以 与外部主机通信。这个依然是方法。NAT
(6)网络管理与配置:IPv4 中地址管理和主机配 置提出了至少两大问题:首先,如果配置主机很 困难,将耗费钱财;其次,如果无论是否已连接, 均为每个主机捆绑一个IP地址,这将浪费地址。
举例:请判断哪些是合法ip地址? • IP: 223.22.0.0 SUBNET:255.255.0.0 • IP: 223.22.23.1 SUBNET:255.255.0.0 • IP: 223.22.23.1 SUBNET:255.255.255.0 • IP: 255.22.23.1 SUBNET:255.0.0地址
0 网络地址
B类地址
10
网络地址
C类地址
110
网络地址
D类地址
1110
组播地址
E类地址
11110
保留为今后使用
地址分类
常见的IP分为: A类:用于特大型网络。1-126 B类:用于大、中型网络。128-191 C类:用于局域网。192-223 D类:用于多重广播组。224-239 E类:用于试验或保留以后用。240-255

第8章(371)

第8章(371)

第8章 无线通信网
4G的传输速率应该到达100 Mb/s,可以把蓝牙个域网、 无线局域网(Wi-Fi)和3G技术等结合在一起,组成无缝的通信 解决方案。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速度和移动性的 支持各不相同,如图8-3所示。
第8章 无线通信网
图8-3 通信速率和移动性
第8章 无线通信网
8.2 无线局域网
第8章 无线通信网
第8章 无线通信网
8.1 移动通信 8.2 无线局域网 8.3 无线个人网 8.4 无线城域网 习题
第8章 无线通信网
无线通信网包括面向语音通信的移动电话系统和面向数据 传输的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广域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正在由固定通信系统向移动通信系统发展,传统的 移动电话网也向语音和数据综合传输的移动通信网转变,二者 的融合使得Internet变得无所不在、更加便捷和实用。本章概 述移动电话网的发展历程,并详细讲述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和实用技术,最后展望了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的发展方 向。
CA1 = (-1,-1,-1,-1) CA0 = (+1,+1,+1,+1) 对用户B分配的码片序列为CB1(表示“1”),其补码为 CB0(表示“0”): CB1 = (+1,-1,+1,-1) CB0 = (-1,+1,-1,+1)
第8章 无线通信网
则计算点积如下: C A1·C A1 = (-1,-1,-1,-1)·(-1,-1,-1,-1) /4 = +1 C A1·C A0 = (-1,-1,-1,-1)·(+1,+1,+1,+1) /4 = -1 C A1·C B1 = (-1,-1,-1,-1)·(+1,-1,+1,-1) /4 = 0 C A1·C B0 = (-1,-1,-1,-1)·(-1,+1,-1,+1) /4 = 0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人-机接口(Sm接口)
(2)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接口(Um 接口)
(3)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 口(A接口)
(4)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信台之 间的接口(Abis接口)
(5)移动交换中心与访问位置寄存 器之间的接口(B接口)
(6)移动交换中心与归属位置寄存 器之间的接口(C接口)
(7)归属位置寄存器与访问位置寄 存器之间的接口(D接口)
(g)定时提前(TA,Timing Advance) (h)无线资源指示 (i)测量 (j)LAPDm功能 (k)寻呼(Paging)
(l)越区切换 (m)加密 (n)移动管理与呼叫控制
(3)基站技术性能
发射频率 接收频率
(4)基站结构
(5)基站收发信台(BTS)结构
· BTS由基带、载频和控制3部分组成。
(1)原理框图
(2)基站系统功能
① 地面信道管理 ② 无线信道管理 (a)信道配置管理 (b)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和 业务信道(TCH)管理
跳频管理 信道选择、链路监视和信道释放 功率控制 空闲信道监测
(c)广播控制信道(BCCH)/公共控 制信道(CCCH)管理
(d)随机接入 (e)信道编码/解码 (f)码型变换/速率适配
(8)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E接口)
(9)移动交换中心与设备标志寄存器 之间的接口(F接口)
(10)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 (G接口)
· 当某个移动台使用临时移动台标志号 (TMSI)在新的。
4.数字移动网与固定网的互通
· 为了实现互通,双方都采用7号信令系统 。
5.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之间 的互通
· 基站系统(Base Station System,BSS) 由可在小区内建立无线覆盖并与移动台 (MS)通信的设备组成。

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_第8章_直放站原理及工程

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_第8章_直放站原理及工程

第8章直放站原理及工程8.1概述在GSM移动通信网络中,受电波传播衰减和复杂的无线环境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基站信号覆盖不到的盲区或弱信号区。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网络建设成本和现场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弱覆盖区域建设基站。

直放站是现有的GSM网络覆盖的一种补充.它是一种弥补移动网络中基站援盖不足,扩大基站覆盖范围极其有效的设备。

直放站经济实用、安装快捷,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高层建筑的办公室、娱乐场所、电梯或私人住宅等基站信号所无法到达的信号盲区.同时可很好地消除阴影效应.对边远郊区个别村镇的弱信号区也具有很好的覆盖效果.8.2直放站直放站工作在基站(BTS)和移动台(MS)之间,是GSM系统的无线接口,它双向中继放大射频信号,延伸基站信号的覆盖范围,无线信号在其中是透明传输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无线射频信号增强设备。

在下行链路上,直放站接收施主基站的无线信号,然后通过功放进行射频功率放大,二次发射到需要覆盖的弱信号区域。

在上行链路上,直放站将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发射的信号,通过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转发给施主基站。

直放站按照信号传输带宽可分为宽带直放站和选频直放站,按照使用场所可以分为室外直放站和室内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按照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同频直放站、移频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按照传输信号可以分为GSM直放站和CDMA直放站。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直放站在网络中应用较多的几种其体类型。

8.2. 1无线宽带直放站无线同频宽带直放站是出现最早、应用广泛的一种直放站,它造价低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安装快捷、维护方便。

无线宽带直放站系统主要是由施主天线、直放机、重发天线三部分组成。

直放站的系统结构如图8-1所示。

施主天线接收主站发射的无线信号。

一般选用八木天线、对数周期天线和抛物面天线等窄波瓣天线作为施主天线,这类天线的定向发射和接收能力强.良好的方向性有利于对主站信号的选取,增强主站信号强度,抑制邻站信号强度,使得送入直放机的信号较为纯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8.1 概述8.2 典型系统的组成8.3 系统控制及其信令*8.4 系统的工作过程8.1 概述8.1.1 发展简况表8-1 模拟蜂窝系统一览表表8-1 模拟蜂窝系统一览表表8-1 模拟蜂窝系统一览表8.1.2 系统结构通常,在一个大型蜂窝网移动电话系统中有若干个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也称作移动交换中心(MSC)。

图8-1 蜂窝网移动电话系统结构BSMSMTSO AMTSO A公共陆地移动网P S T N电话网MTSO —移动电话交换局BS —基站MS —移动台8.1.3 主要功能表8-1 所列的各种蜂窝网移动通信系统均具有下列的主要功能: ①具有与公用电话网进行自动交换的能力。

 ②双工通信,话音质量接近市话网标准。

 ③双向自动拨号,包括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间的直接拨号以及移动台之间的直接拨号。

移动用户可采用预拨号方式,在按“SEND”键前不占用链路,可把被叫号码存入寄存器中并在显示屏上显示。

④用户容量大,一个系统一般能为几万个用户提供服务,还能适应业务增加需要,通过小区分裂以扩充容量。

⑤采用小区制频率再用技术,当基站采用全向天线时,一个区群由12 个小区组成,频率再用率为1/12,其频道分配方法是等频距法,以尺可能减少邻道干扰。

 ⑥具有自动过境切换频道技术,切换时间小于20 ms。

⑦设备通用性较强,通常基站、移动台等设备在全国范围内可以通用。

 ⑧各地之间可以联网,具有自动漫游功能。

8.2 典型系统的组成8.2.1 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在蜂窝网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之间以及移动用户之间建立通话时必须进行自动接续与交换,完成这种接续与交换的设备称作移动交换设备。

它除了具有一般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功能外,还具有移动通信特有的一些功能。

例如,对移动台的识别和登记、频道指配、过境切换处理、漫游和呼叫处理等,因此,MTSO常由适合移动通信的专用程控交换机组成,如TACS系统中使用EMX系列程控交换机。

MTSO也可以在普通程控电话交换机中增加一些软件和硬件,使它具有控制、接续、交换移动电话的功能。

例如,AMPS中MTSO是由ESS-4型程控交换机改装而成,它主要包括交换网络、处理器、数据终端等设备,并具有丰富的软件。

通常软件部分可分为系统操作程序(如呼叫处理、接续和控制),设备状态测试和维护程序(如路由管理、故障检测、诊断和处理),运行管理程序(如话务量统计、记录和计数等)等。

图8-2 AMPS 系统组成简化方框图数据及定位射频部件维护与测试架控制器线路监测架数据终端交换网络数据总线处理器话音线MTSO射频架2射频架1射频架0接收机BS发射机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发射机接收机发射机接收机MS 移动台数据架8.2.2 基站(BS)基站由射频部分(射频架和收、发天线)、数据架和维护测试架等几部分组成。

当基站采用120°扇区辐射方式时,需配3 个射频架, 数据架、线路监测架与维护测试架各一个,如图8-2 所示。

每个射频架最大容量为16 个无线信道,即收、发信机各有16 部。

当基站采用全向天线时,最少需配备4 个机架,即射频架、数据架、线路监测架和维护测试架各一个。

 AMPS系统中基站最大配置为14 个机架,即射频架9 个、线路监测架3 个、数据架和维护测试架各一个。

1. 射频架图8-3示出的是16 个信道射频架组成方框图。

图中,TRAN0~TRAN15为16 部发射机主机,工作频段为870~890 MHz,输出功率约为1 W, 信道频率由主频率源(频率合成器)控制。

AMP0~AMP15为末级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均为45 W。

16 路信号进入信道合路器,该合路器由16 个腔体谐振器构成,对每路信号衰减约为3 dB。

合路信号经定向耦合器(接维护测试架)后,再经常滤波器送至发射天线。

带通滤波器的作用是抑制杂波辐射。

870~890 MHz带通滤液器定向耦合器到维护测试架AMP0AMP1AMP15TRAN0TRAN1TRAN15……前置放大前置放大825~845 MHz带通滤波器……RCVR0RCVR1RCVR15……主频率源来自有线监测器(16对话音)去自有线监测器(16对话音)16:1功率分配器发射天线分集接收天线合路器图8-3射频架组成方框图接收信号的频率范围是825~845 MHz,即为移动台的发射频率。

采用两副接收天线,进行二重空间分集接收。

从天线上接收到的信号先接到825~845 MHz 带通滤波器,滤除带外干扰,再经低噪声前置放大器和16∶1 功率分配器,进入RCVR0~RCVR15的16 部接收机。

由于功率分配器增加了插入损耗,所以在功率分配器前加入了低噪声前置放大器。

2. 数据架数据设备A 数据设备控制器控制器O接口建立无线电接口定位接收机接口话音信道数据接收机控制器E数据设备A 数据设备控制器M T S O 数据链路A数据链路B接有线监控架接维、测架接有线监控架接维、测架接天线从天线来从天线来3. 线路监测架和维护测试架 线路监测架的主要功能是为MTSO和射频架提供音频信号电路接口;此外,还进行线路监测,包括监控单音发送、接收以及信令编码。

 维护测试架的功能对各种设备状况进行测试,分定期测试、故障测试和开通运行测试等,并收集主呼、被呼等基本数据,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供收发信机用的主振器也装在维护测试架,晶体振荡器(228.022 50 MHz)装入恒温控制箱,其频率稳定度可达±2.5×10-6/年。

8.2.3 移动台(MS)移动台主要包括车载台与手机两类。

其主要差别功率大小不同。

例如,TACS系统,车载台最大发射功率有10 W和4 W两种;手持机功率较小,也有0.6 W和1.6 W两种。

车载台与手持机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是相同的,统称为移动台。

图8-5 示出的是移动台组成方框图,它主要包括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收发信机等。

接收机带通滤波器接收机带通滤波器发射机带通滤波器×6倍频器、调相器、功率放大器音频滤波器、限幅器、压缩器射频放大器第一混频器45MHz中频放大第二混频器10.7MHz对数中频放大器限幅器、鉴频器音频抑制器音频抑制发射机宽带数据逻辑单元功率控制载波启动分集开关控制×6倍频器666路频率合成器频率控制码10比特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接收机宽带数据接收机音频静噪控制音频滤波器控制单元电话手机来自电话手机微音器的输入信号输出到电话手机的耳机2比特分集开关图8-5移动台组成方框图1. 控制单元 用户控制单元包括送受话器、键盘、指标灯和蜂呜器等。

它与普通电话机不同之处讲述如下。

为了节省占用无线信道时间以及发生错拨现象,用户拨号时并不立即发出,而是将逐位数字显示并存入寄存器中。

若发现拨错了号码,可以按“清洗”按键后再重拨;当用户确认拨号无误时,则可按“发送”按键,使信号快速地发出,此时“Inuse(在使用中)”字样便会在显示屏上出现,表示进入使用状态,双方即可通话。

如果因故未拨通,则“未接通”指示灯亮;如果被叫用户占线,则有忙音,按“终止”按键,待一会儿再拨。

此外,用户控制单元上还装有一个指示灯,用来指示2. 逻辑单元 逻辑单元是移动台的主控部件,主要由单片微处理器组成、实施宽带数据信令(AMPS是10 kb/s, TACS是8 kb/s)的编码、解码,控制发射机开启,检测并转发监控音(SAT)等功能。

由测量获得的各种模拟信号,如信号电平、噪声电平、发射功率、静噪检测结果、压控振荡器的电压、频率合成器中锁相环的工作状态等,都经过A/D变换送入单片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并以指令方式送到收、发信机中有关的受控部件,从而使移动台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功能。

3. 收发信机 收发信机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和收发共用的频率合成器组成。

车载台的接收也可采用二重空间分集,以减小衰落的影响。

此时,移动台需用两根天线,其中一根天线收发合用,另一根天线只作分集用,采用选择式开关分集方式,如图8-5 中所示。

手机无分集功能,收发共用一根天线。

 由图8-5 可见,收发信机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调频设备。

发射机采用倍频式的间接调频(话音信号经积分后再调相)方式。

接收机采用两次变频超外差接收机,第一中频为45 MHz,第二中频为10.7 MHz(TACS的第二中频为455 kHz)。

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台中,话音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瞬时频偏控制电路、压缩与扩张和加重与去加重电路。

AMPS系统规定最大频偏不超过12 kHz, TACS系统则是9.5 kHz。

 由于移动台采用小调频指数,而话音的动态范围很大,因而在调制前先将话音信号幅度进行压缩,接收机解调后再予以扩张,还原成原话音信号。

压扩器采用CCITT规定的2∶1压扩器,发射机中输入话音信号变化2 dB, 输出变化为1 dB,即按2∶1 进行压缩;在接收机中,话音信号通过压扩器,以1∶2 进行扩展,不仅消除了发射机压缩话音所带来的失真,并且在正常接收条件下有利于提高信噪比。

由于压扩器响应时间较慢(约20 ms), 因而只对变化较慢的话音音节进行响应,故常称为音节压扩器。

加重与去加重目的是为改善高音频段信噪比而设置的,规定预加重特性为+6 dB/倍频程,去加重特性为-6 dB/倍频程。

表8-2 移动台性能指标表8-2 移动台性能指标表8-2 移动台性能指标8.3 系统控制及其信令8.3.1 系统的控制结构无论是AMPS系统还是TACS系统,其系统控制涉及公用市话网、移动电话局、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话音和信令的传输与交换,蜂窝系统的控制结构如图8-6 所示。

移动电话交换局基站1基站2基站3移动台市话局话音线路数据线路有线信道无线信道图8-7 蜂窝系统的信道类型MS 反向建立信道前向建立信道反向话音信道前向话音信道BS 有线数据线路有线话音线路MSC 市话局8.3.2 控制信号及其功能1. 监测音SAT(Supervisory Audio Tone) 监测音用于信道分配和对移动用户的通话质量进行监测。

当某一话音信道要分配给某一移动用户时,BS就在前向话音信道上发送SAT信号,移动台检测到SAT信号后,就在反向话音信道上环回该SAT信号,BS收到返回的SAT信号后,就确认此双向话音信道已经接通,即可通话。

在通话期间,基站仍在话音信道;上连续不断地发送SAT信号,MS不断环回SAT信号。

BS根据环回SAT的信噪比,不断地与预先设置的信噪比相比较,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过区频道切换。

为了提高监测音的可靠性,避免与话音信号相互间干扰,AMPS系统和TACS系统均采用话音频带外的5 970、6 000 和6 030 Hz三个单音作为监测音。

每个区群使用其中一个监测音,相邻区群分别使用另外两个监测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