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家,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0%左右,城市化进程表明了中国现代化的实质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城市发展不平衡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加速和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也导致了一些人口的流失。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小城市的发展支持,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尽力弥补这些城市之间的差距。

二、土地资源紧张土地资源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纷纷被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土地资源的保护制度,加大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需要增加先进技术的使用,从而保护土地资源。

三、城市交通瓶颈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愈发突出。

城市人口增多,各种交通工具增加,同时道路条件未能跟上,交通问题更加严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减少城市交通问题的发生,通过协调规划,合理规划交通设施,利用现代化交通技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四、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也加深了城市环境污染的愁人之处。

城市发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废气、废水、垃圾等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增加环保技术装备,建立环保财政扶持体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普及率,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而建设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

五、城市居民素质问题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多,如何提升城市居民的素质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良好的城市社会文明和公共道德素质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和和谐。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挑战与机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然而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1. 城市扩张的压力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面临着持续的扩张。

这使得城市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城市基础设施的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2. 农村富裕与农民迁移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许多农民选择迁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的进城就业问题和城市管理难题成为了困扰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难题。

3. 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不足城市居民对于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滞后于需求。

居民面临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二、机遇1. 经济的发展与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2. 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优化,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功能。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住环境,城市的宜居性得到提升。

3. 人口红利的释放与人力资源的丰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被合理使用,培养人才、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4. 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同时,也促进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形成城市群和经济圈,实现资源和经济的优化配置。

总结而言,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在应对挑战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机遇,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构建宜居、繁荣的城市环境,让城市化进程更好地造福人民。

从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

从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

从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初探二、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演变三、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与问题四、城市化与现代化的互动影响五、建议与措施,推进中国城市化的现代化建设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初探城市化与现代化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表现之一。

城市化可以促进现代化进程,同时现代化也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在全球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城市不断涌现。

因此,如何将城市化与现代化相互融合,实现人与城市与环境的和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演变我国城市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1949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政策的改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形成了许多现代化城市。

三、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与问题尽管中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城市化也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外部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其次,城市化造成的城乡差距过大,贫富差距加大。

第三,城市化的进程也受到了人口逐渐下降,老龄化加剧导致的负面影响。

四、城市化与现代化的互动影响城市化与现代化相互促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高科技产业及其他先进生产力得以落户城市。

这方面反过来,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则改善了城市的市政设施和劳动力工作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同时,城市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五、建议与措施,推进中国城市化的现代化建设为了推进中国城市化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城乡发展的平衡。

通过加强城市经济适配性的能力,优化城市集约化,推进优质高效的经济转型。

2. 严格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

打好环保、生态优先的牌子,把环保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发展的中心工作,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注重质量、可持续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

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城市病、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应更多地考虑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

可持续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同时,需要推广绿色建筑和清洁能源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低碳和零排放的城市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城市与农村是一个整体,城乡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乡融合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产业互动和资源共享。

需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区域的支持,以促进乡村振兴和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

同时,需要通过城市化的方式促进农民的职业转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就业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三、新型城镇化如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型城镇化应注重城市经济的发展,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需要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产业的发展和布局,避免过分集中和不合理布局。

同时,需要加强城市的“软实力”建设,打造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城市品牌,增强城市形象、吸引投资和人才,提高城市文化和经济活力。

四、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公平分享?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城乡收入差距、土地流转不公等问题,若不解决这些问题,城镇化进程就很难实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在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城乡居民的公平性保障,实现城乡收入的平衡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确保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能够得到公平的土地收益和权益。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城市化进程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飞速的发展势头。

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城市化不仅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学界和社会各界对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讨论。

在探索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中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来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认为历史发展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所决定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人类社会的演变是由一系列社会形态的更替构成的。

这些社会形态的更替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的变革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唯物辩证法作为基本方法论,通过对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变迁的规律和趋势。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观察和分析,也可以从这一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性和特点中国城市化进程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功能不断强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规模巨大。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城市化进程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和集聚到城市中,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其次,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明显。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稳定和平衡。

再次,城市化进程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土地流转问题、农民工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系统性的研究和解决。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启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现状

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现状

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加速,至今已经历了数十年。

在这段历程中,中国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城市化率也不断提高。

城市化进程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下面将对中国现代城市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探讨。

一、历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当时,由于人口剧增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率有所提高。

然而由于各种政治和经济因素的限制,城市化进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直到19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

政策上,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城市发展的政策,例如破除户籍制度,鼓励农民进城等措施。

经济上,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也逐渐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

由此,中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也快速增长,城市化率也得以提高。

二、现状在经过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之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据统计,中国城市化率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不到10%提高到了目前的60%以上。

城市人口数量也已经接近8亿。

在城市发展方面,中国的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2019年中国城市数量已经超过了700个。

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在继续提高,预计203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75%以上。

城市发展还带来了更多方面的影响和挑战。

城市化进程提高了中国人口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城市化也使得中国的城市面临了一些问题和难题,例如城市交通、环保、住房问题等。

这些问题和难题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城市交通、环保、住房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中国政府计划到2025年前,每年新建1500万套环保、智能住房。

同时,还计划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等。

2024年城市化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城市化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城市化心得体会范文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我对城市化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标志。

城市化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人们从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向现代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

而城市作为现代化的代表,集中了科技、文化、信息等现代元素,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通过城市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到现代化的成果,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

其次,城市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为社会经济带来许多机遇,如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等。

同时,城市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城市规划不合理、户籍制度问题、环境污染等。

这些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解决和改善,以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再次,城市化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城市化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资源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

例如,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和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市场。

另外,城市也能够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条件。

此外,城市化还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城市作为文化交流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才和知识,能够有效地促进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城市化,不同地区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合,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城市化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城市化,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化、艺术、娱乐等元素,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另外,城市化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总之,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城市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到现代化的成果,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解决和改善,以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随着世界各国不断向城市化迈进,城市已成为现代人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和社会变革等因素,使得中国城市化呈现出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一、土地资源短缺中国土地面积虽然较大,但耕地却十分宝贵,耕地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到10%。

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用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城市化面临的巨大问题。

土地的供应短缺同时也带来了城市扩张带来的其他问题,如房价上涨、环境恶化、基础设施不足等。

因此,城市化的土地利用需要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

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优化土地利用和保护水源。

同时,政府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积极发展耕地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适合城市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化建设的基础,然而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城市化建设初期,大多数城市的基础建设处于薄弱状态,甚至存在缺陷。

基础设施的滞后带来的问题十分显著。

如交通拥堵、排水不畅、供电不足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需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并加强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的稳健发展。

三、城乡差距加剧城乡差距是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虽然城市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许多农民仍然生活在贫困和落后的农村中。

这样造成了的问题是,城市获取的资源使得城市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比较低,农村地区人口相比城市地区则是落后的。

因此,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政府需要继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城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之一。

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频繁,各类废气、废水以及垃圾的排放日益严重,使得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成为城市化的一大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思考Thinking about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 Urbanization林学明Sherman Lin摘要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迅猛发展,让人来不及对城市的建设深思熟虑。

来不及思考创建有别与西方现有经验的,适合中国人的文化、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的,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超级人口大国的新的社会形态的城市结构。

如果对城市的容量与现在城市发展的模式结合来看未来的发展,那么一定给我们的现实生活提出更大的挑战,同时给我们的后代以及城市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忧虑。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节约型社会 生态建筑 传统建筑美学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ere is little time for people to meditat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Moreover, even less time is left for people to ponder on creating a new city structure of socie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 experience and suitable for Chinese culture, ethics, and customs of life, as well as good for China itself, which is a big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large amount of population.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capacity and current urban developing patterns, there must be a greater challenge encountering us for our daily life. Meanwhile, our descendants have to face more anxieties.K E Y WO R D S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conservation-minded society, ecologica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t r a d i t i o n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aesthetics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TU984.1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0232(2010)03-0028-02作者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北京,100102) 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是世界城镇人口增长率最快的国家之一。

根据联合国的有关数据统计:1975~2003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6%,世界平均增长率为2.5%,而中国则为4.1%。

中国城市化的增长率已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0.5%,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众多的信息表明:在未来的十几年时间里,中国将有几亿人要搬到城市中来。

这个人口数字几乎接近于一个欧洲的人口数目,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迁徙。

翻开昔日的城市地图,我们就不难看出,现在城市的规模与三十年前相比,拓展了十倍、二十倍,甚至是更大的倍数。

城市是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也许现在城市仍然还有这样的优势,但一旦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对居民的生存以及工作环境构成威胁时,城市作为区域生产力中心的地位就难以维持。

即便可以维持,但它必然衍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有能力去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吗?就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来看,很难想象未来的城市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在西方国家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论思想一直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发展,从上世纪初二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二战以后至今的历史发展中,理性主义一直占主导的地位。

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断推动现代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

从1919年包豪斯(Bauhaus)的成立开始奠定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并不断发挥它的推动作用,它的理性主义主张为人类认识自然与适应自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指导实践,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左右甚至是决定人的主观,人性规律走出了一条鲜明的道路。

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一直处在社会的变革和动乱之中,西方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似乎没有给中国的城市建设带来太多的影响,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主导时期,国民经济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阶段,思想意识僵化,排斥西方意识形态。

理性、民主、客观的唯物主义观念不能影响主观的、脱离实际的长官意志,设计强调的不是以人为本,解决的不是功能需求,强调的是意志的表达,述说的是“民族精神”的符号标志。

不是从理性出发,民主意识单薄,封建意识张扬,更谈不上人性与自然环境的关怀了。

可以说,由西方发起的现代主义运动在中国没有落地,在这场近一个世纪以来影响世界的、意义深远的设计思潮,与中国擦肩而过。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浪费和高能耗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障碍,中国目前万人GDP耗能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以上,是日本的耗能水平几十倍,这是极其严峻的社会现实。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看,到2020年中国将会新增各类建筑大约三百亿平方米,如果按现在城市化的进程的速度来看中国未来的城市能耗水平,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将处在高危的临界点上。

根据民政部有关资料提供:到205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

届时城市化水平将为75%,接近日本今天的城市化率的水平。

但中国人口的绝对值远远大于日本,可以想象,到时候中国的城市化比率为75%,也就是说将会有12亿人口安置在各地的大中小城市里。

人口如此拥挤,居住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交通问题、就业问题、治安问题等等,中国的城市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的确是有点不可思议! 现代理性主义设计思想没有在上世纪影响中国,对于中国设计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28 岭南本土化设计 Lingnan (Southern China) Regional Design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10.3的遗憾。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迅猛发展,让人来不及对城市的建设深思熟虑。

来不及思考创建有别与西方现有经验的,适合中国人的文化、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的,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超级人口大国的新的社会形态的城市结构。

如果对城市的容量与现在城市发展的模式结合来看未来的发展,那么一定给我们的现实生活提出更大的挑战,同时给我们的后代以及城市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忧虑。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另一种思考:土地资源本来就紧缺,但是却没有实际性的政策来指引如何建立节约型的社会。

大到城市的规划,小到家居的设计,无论是政府的项目还是老百姓自家的装修,都要追求大而全,追求张扬奢侈豪华——夜里的灯光把城市照得如同西方社会的红灯区一样灯红酒绿,城市的景观大道又宽又大,宽大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非真正解决交通流量,光亮亦绝非照明所需而是营造繁华的景象,很多城市把立交桥也做成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行政意志主导,对土地资源很不珍惜,随意性很大,实用性很小。

几乎大小城市都有自己的中心广场、标志性的建筑、超大尺度的广场道路城市景观,造成了土地资源极度浪费。

城市化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资源环境的严重浩劫,造成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是城市规划不科学、城市发展理念不清晰、城市经营意识模糊。

绝大多数的城市定位不切合实际,盲目地追求做大做强甚至提出可笑的所谓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其实很多城市的发展格局不是按照城市经营的需求进行的,极少照顾民生的意愿,很多地区的利益集团主宰了城市的发展。

目前房地产开发产业并不完善,提供的服务极为初级,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是五花八门,提供的免装修的产品仅占市场的10%左右,业主买回来的房子只是一个半成品,业主需要自行装修才能居住,乱哄哄的全民装修也因此而衍生。

绝大多数的业主在对装修完全没有认识的情况下进行个性化的装修设计,这种非系统、非规模、无序的中国城市居民住宅装修的产业,造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是难以估计的。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每年的装修浪费高达3000亿元左右。

到2010年,预计中国人口将达到14亿,中国城市化水平50%(数据不一定准确,按照现今的城市化进程估计到时城市化率将达不到50%。

)。

按目前城市人口结构(一家三口)计算,估计约有二亿三千万个家庭需要进行室内装修,在目前仍然无序的装修市场来看,资源的浪费一定相当惊人。

民族盛世的社会价值观、文化观催生了新的消费潮流,建筑和室内设计的普遍现象反映出消费者对奢华风格中符号化的追求,设计的第一性并不反映消费者对使用的实际需求,室内装修被当今社会的非节约型的居住观念指引着,致使不少消费者只为满足自身对物质炫耀的心理需求,导致过分的铺张浪费:浪费空间、浪费能源、浪费材料。

消费者崇尚腐朽的封建帝皇思想,崇尚媚俗的生活环境,很多的公共建筑或是住宅小区,家庭装修为贴上西洋古典或古代帝王曾经拥有过的标签,付出本来与生活无关的昂贵代价,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存在。

纸醉金迷的梦幻场景、使人自我迷惑的金碧辉煌幻境、标榜新“奢侈豪华”的时代口号成为了现实生活所追求的新“普世价值”,畸形的消费观念笼罩着整个社会,奢侈铺张之风潮席卷大江南北,东方文明大国面貌变得面目全非。

被忽视的中国的传统建筑美学与中国传统居住观念变得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很多非常优秀的传统建筑和村落已经被人彻底遗弃,日渐败落,它的人文精神和建筑内涵已不再影响民众。

老百姓向往的是商业化的舶来赝品,举目全是与中国本土文化完全不相干的城市建筑。

在珠江三角洲原本也有很多很好的村落,千百年来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繁衍生息,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融。

近些年来追求所谓物质的进步让这里的老百姓改变了生存的基本观念,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数人群向往另类的生活方式,弃农从商,把祖宗留下来的田地、河沟、池塘等统统填埋,祖祖辈辈维系族群关系的村落现在已经基本消亡了。

生态被彻底改变。

我们应该倡导建立节约型的社会,建立健康的价值观、文化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