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总复习题da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草药鉴定学是指通过对中草药的何种性质和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

答案:A. 外观2. 中药鉴定学中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何种类型?A. 宏观鉴定B. 微观鉴定C. 化学鉴别D. 色谱法答案:ABCD3. 下列哪种中药具有毛细血管扩张作用?A. 当归B. 川芎C. 桂枝D. 白芍答案:B. 川芎4. 以下中药中,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是?A. 金银花B. 丹参C. 三七D. 防风答案:A. 金银花5.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判断干燥中药材的水分含量?A. 烘箱法B. 空气对流式干燥法C. 化学分析法D. 光谱法答案:A. 烘箱法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药的质量评价指标。

中药的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指标、有效成分含量和微生物限度。

外观特征通过观察草药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等来初步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理化指标则是通过对中药草材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挥发油含量等进行测定,以评估其质量。

有效成分含量是指中药中药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一般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微生物限度主要是鉴定中草药中是否有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污染。

2. 请简要介绍中药的鉴定方法。

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宏观鉴定、微观鉴定和化学鉴别。

宏观鉴定是通过观察中药的外部特征、形态及某些性质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主要包括颜色、气味、味道、形态、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的观察。

微观鉴定是对中药在显微镜下的组织结构、细胞特征、细胞形态等进行观察和鉴定。

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和镜片染色等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确认药材的真伪。

化学鉴别是通过对中药中特定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常用的化学鉴别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三、论述题中药的鉴定工作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进行科学准确的中药鉴定,才能确保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应有的疗效。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涉及到中草药的真伪鉴别、质量控制等方面。

(汇总)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doc

(汇总)中药鉴定学复习题(答案).doc

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分。

1.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2)100-1000件,按5%取样(3)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4)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1)一般药材100~500g(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存期至少一年。

2.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根类中药---性状鉴别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

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显微鉴别1.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

最外层大多为周皮。

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

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

一般无髓。

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2. 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皮细胞形成根被。

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

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

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

髓部通常明显。

3.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

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 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1~2滴,封片镜检。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

单选题1“同名异物”是中药材中常见的现象,以下中药中有“同名异名物”现象的是(D)A、当归B、西洋参C、红花D、贯众2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均为(B)A、伪品B、正品C、非正品D、混淆品3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首次是(A)颁布的A、1984.9.20B、1985.7.1C、2001.2.28D、2001.12.14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D)A、属名+种名(种加词)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D、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5穿心莲是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药源A、通过资源普查寻找新药源B、利用亲缘关系获得新药源C、从民族药、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D、从古本草中寻找新药源6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药物专著是(B)A、《证类本草》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植物名实图考》7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C)A、新修本草(唐本草)B、神农本草经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8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B)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纲目》D、《证类本草》9我国最早全书药物以上、中、下品分类的专著是(C)A、《新修本草(唐本草)》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本草经集注》10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B)A、《海药本草》B、《神农本草经》C、《本草纲目》D、《本草经集注》11以收载外国输入的药物为主的著作是(A)A、《海药本草》B、《本草纲目》C、《本草经集注》D、《神农本草经》12全书最早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药学专著是(B)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13《本草纲目》载药量(D)种A、365种B、730种C、1032种D、1892种14种子类药材一般的采收期(A)A、果实完全成熟时B、果实近成熟时C、种子近成熟时D、种子颜色变深时15根和根茎类药材一般采收时期(B)A、春末和秋初B、秋末冬初和春初C、夏末秋初D、植物生长最旺盛16杜仲一般在什么时候采收(A)A、春末夏初B、夏末秋初C、秋末冬初D、冬末春初17牡丹皮一般在什么时候采收(D)A、春末夏初B、夏末秋初C、春初D、秋冬季18下列有关产地叙述不正确的是那项(C)A、吉林的人参B、云南的三七C、四川的阳春砂D、山西的黄芪19甘肃产的道地药材是(A)A、当归B、人参C、牛膝D、附子20四川产的道地药材是(B)A、银柴胡B、附子C、人参D、当归21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一般采用的加工方法(B)A、切片晒干B、蒸、煮、烫后晒干C、硫熏后晒干D、阴干22下列除了哪项均是加工方法“发汗”的目的(C)A、利于干燥B、促进变色C、便于切制D、增加香味23药材加工时,先经过蒸、煮、烫的处理,目的是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的是(B)A、白芍B、桑螵鞘C、黄精D、菊华24最简便、经济的干燥方法(A)A、晒干法B、阴干法C、烘干法D、微波干燥25某些药材在贮藏保管的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下其颜色容易发生变化为(C)A、虫蛀B、发霉C、变色D、走油26中药贮藏保管过程容易发生变质,不包含(D)A、虫蛀B、发霉C、变色D、破碎27淀粉多的药材容易(A)A、虫蛀B、发霉C、变色D、走油28贮藏是容易发生走油现象的生药为(A)A、桃仁B、大黄C、白芍D、胆矾29预防药材霉烂的措施,主要控制库房的湿度在(D)。

《中药鉴定学》试题集

《中药鉴定学》试题集

中药鉴定学总论(一至三单元)一、A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特点的鉴别方法是()。

A .基源鉴定B .性状鉴定C.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E.含量鉴定2 •制作解离组织片时氢氧化钾法适合于()。

A .薄壁组织占大部分的样品B.木化组织少的样品C.木化组织分散的样品D .叶类,花类样品E.样品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较大群束3. 第一版药典是()年出版。

A . 1950年B . 1952 年C. 1953年D. I960 年E. 1963年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

A .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B . 100-1000件,按5%取样C. 超过1000件的,按1%取样 D .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E.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5. 中药鉴定取样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用量的()A . 2倍B . 3倍C. 5倍D . 6倍E. 9倍6.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向外渗出,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这种方法习称()A、蒸B、煮C、发汗D、烘干E、以上均不是7. 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称为()A、风化B、变色C、霉变D、走油E、以上均不是8. 中药质地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称为()A 、松泡B、粉性C、柴性D、油润E、角质9. 用75%乙醇装片药材粉末,可观察()A、淀粉粒B、糊粉粒C、石细胞D、菊糖E、以上均可10. 以下在偏光显微镜下具有偏光现象的是()A、糊化淀粉粒B、未糊化淀粉粒C、糊粉粒D、导管E、纤维二、B型题(标准配伍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研究中药的炮制方法B. 研究中药的药效C. 鉴定中药的真伪与质量D. 研究中药的栽培技术答案:C2. 下列哪种药材属于动物类中药?A. 黄芪B. 当归C. 牛黄D. 白术答案:C3. 中药的采收季节对药材质量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影响药材的形态C. 影响药材的药效D. 影响药材的贮存答案:C4. 中药材的“五味”指的是?A. 甘、酸、苦、辣、咸B. 甘、酸、苦、辛、咸C. 甘、甜、酸、苦、辣D. 甘、酸、苦、辣、涩答案:B5. 中药的“归经”是指?A. 药材的采集地B. 药材的加工方法C. 药材对人体的影响部位D. 药材的贮存条件答案:C二、填空题1.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科学。

答案:性状、真伪、质量、药效、炮制2. 中药材的采收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适时、适质、适量、适宜3. 中药的“四性”指的是寒、热、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凉4. 中药材的贮存条件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燥、通风、防潮、防虫5. 中药鉴定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态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三、简答题1. 简述中药鉴定学的意义。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真伪、质量、药效和炮制等方面的研究,确保中药材和中成药的质量安全,保障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加工、贮存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描述中药材的采收原则及其重要性。

中药材的采收原则是适时、适质、适量、适宜。

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复习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中药鉴定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保障中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给大家提供一些中药鉴定学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巩固知识,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一、选择题1.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A. 中药的药理作用B. 中药的质量控制C. 中药的炮制方法D. 中药的临床应用2.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原则是:A. 观察性B. 定性C. 定量D. 综合性3. 中药鉴定学中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A. 显微镜观察B. 化学分析C. 色谱分离D. 扫描电镜观察E. 全部都是4. 中药鉴定学中,以下哪个指标不能用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A. 外观形态B. 颜色C. 气味D. 味道5. 中药鉴定学中,以下哪个指标不能用于鉴别中药材的质量:A. 含量测定B. 微生物检测C. 重金属检测D. 毒性检测二、判断题1. 中药鉴定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和生物学检测。

()3. 中药鉴定学中,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4. 中药鉴定学中,通过观察中药材的颜色可以判断其质量好坏。

()5. 中药鉴定学中,通过观察中药材的气味可以判断其质量好坏。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内容。

2. 中药鉴定学中,为什么要进行显微镜观察?请举例说明。

3. 中药鉴定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分析?请举例说明。

4. 中药鉴定学中,为什么要进行生物学检测?请举例说明。

5. 中药鉴定学中,如何通过外观形态、颜色和气味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四、综合题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进行鉴定。

包括观察外观形态、颜色、气味,以及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和生物学检测等方面。

并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对该中药材真伪和质量的判断。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相信大家对中药鉴定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有(中药的质量鉴定;寻找和扩大中药资源;研制中药质量标准;中药的品种鉴定;继承和弘扬中药学遗产)。

3、中药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5、药材草麻黄的性状鉴别描述是(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2—6cm 。

叶先端反曲。

髓部红棕色)。

6、药材薄荷的性状鉴别描述是(茎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绒毛。

叶对生,叶片皱缩卷曲,展平呈宽披针形。

揉搓后有清凉香气,味辛凉)。

7、药材穿心莲的性状鉴别描述是(茎呈方柱形,多分枝,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

叶片完整者展开呈披针形,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

气微,味极苦)。

9、药材细辛的性状鉴别描述是(卷缩成团,根细长密生节上,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10、性状鉴别时发现“药材呈细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13、味连的主产地是(四川石柱县,湖北等地)。

15、雅连的性状鉴别特征是(多为单支,略呈圆柱形,微弯曲,较粗壮,“过桥”较长)。

16、云连的性状鉴别特征是(多为单支,弯曲形如蝎尾,18、药材黄芪的性状鉴别描述是(呈圆柱形,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木部淡黄色,呈菊花心状。

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19、人参的主产地是(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21、药材大青叶的性状鉴别描述是(叶片极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的叶片呈长椭圆形、长圆形倒披针形,上表面暗灰绿色,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叶质脆,易碎)。

22、药材大青叶的主产地是(河北等地)。

23、药材狭叶番泻的主产地是(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

24、药材番泻叶的横切面显微鉴别描述是(上表皮细胞中含黏液质,单细胞非腺毛。

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下均有1列栅栏细胞。

海绵组织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有晶鞘纤维)。

25、何首乌的主产地是(河南、湖北、广西、广东等地)。

27、绵马贯众的性状鉴别描述是(外表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有黄白色分体中柱5一13个,环列)。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含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含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我国己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神农本草经》。

2.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柱头。

3.茯苓的药用部位是菌核。

主要活性成分是茯苓多糖。

4.黄柏来源于芸香科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是小檗碱。

5.血竭是植物麒麟血竭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

6.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晒干,烘干,阴干。

7.附子道地产区四川。

商品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主要成分为乌头碱。

8.江西着名道地药材有枳壳、薄荷、栀子、满山白。

9.黄芩药材的商品规格主要有子芩与枯芩。

10.茯苓的药用部位是。

主要活性成分是。

11.药材的干燥方法通常有,,。

12.天然牛黄可分为蛋黄和管蛋,蛋黄的鉴别特征乌金衣,层纹,挂甲,味清凉等。

13.蛤蚧的主产地广西。

14.血竭的采收加工过程中,将血竭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加工后成为加工血竭。

15.枸杞子的主产地宁夏、甘肃、青海,其主要活性成分甜菜碱。

16.延胡索的道地产区是浙江,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类。

17.甘草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解毒的活性成分甘草酸。

18.麻黄的药用部位是草质茎,主要活性成分左旋麻黄碱。

19.茯苓的药用部位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20.中药鉴定学的研究任务是发掘整理祖国药学、坚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的坚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21.薄荷来源是唇形科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挥发油。

22.大黄来源是蓼科科植物,其泻下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双蒽酮甙。

23.红花来源是菊科植物。

24.三七的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其性状鉴别的核心要点是铜皮铁骨狮子头二、名词解释1.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2.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组织相互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3.铜皮铁皮狮子头:优质的三七。

4.怀中抱月: 怀中抱月常指鳞茎类药材鳞茎的结合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技术总复习题一、填空:1.药材取样中,同一批药材包件中,数量在100件以下的取样( 5 )件,100至1000件,按( 5% )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 1% )取样。

2.药材取样中,同一包件中,一般药材应取(100-500 )克。

3.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光学)和(机械)系统两部分。

4.药材本身细胞壁和内含物经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的(无机盐),称为生理灰分。

5.某中药材粉末黄绿色,味微苦,在显微镜下可见在单细胞的非腺毛,晶鞘纤维和草酸钙,粉末加入5%氢氧化钠呈红色,该药材是(番泻叶)。

6.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一滴,浓盐酸一滴镜检:木质华细胞壁可被染成(红色--- )。

7.黄连粉末置于载玻片,加95%乙醇1-2滴,再加30%硝酸一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结果(黄色针簇状结晶)。

8.大黄粉末的升华物镜检(黄色棱针状、羽毛状结晶)。

9.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10.中药显微鉴定中常用的透化剂是(水合氯醛)。

11、常用紫外光灯的波长为(365nm ),短波(254—265nm )。

12、水分测定中烘干法适用于测定(不含挥发性成分药材)。

13、大黄的稀乙醇提取液、滴于滤纸上,挥散乙醇,紫外光灯下检视显(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持久的亮蓝紫色)荧光。

14.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和内含物的特征来鉴定中药的方法。

15.某中药材粉末黄绿色,味微苦,在显微镜下可见在单细胞的非腺毛,晶纤维和草酸钙簇晶,粉末加入5%氢氧化钠呈红色,该药材是(番泻叶)。

16.五味子种皮石细胞有二种,一种大小均匀,直径在28-50um,呈多角形、或类圆形,壁厚,胞腔小,这种石细胞称为(种皮外层石细胞)。

17.某中药材粉末棕色或绿色,味微苦涩,在显微镜下可见有嵌晶纤维,棕色块和角质层突起,并有特异内陷的气孔,该药材是(麻黄) 18、显微测量所用仪器的名称(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其中(目镜测微尺)的值是通过(物镜测微尺)标化所得到。

19、实验常用透化剂是(水合氯醛),具有(清除有碍观察的细胞内含物,并能使皱缩细胞壁重新彭胀)的作用。

20.实验中常用的封藏剂是(稀甘油),常用的透化剂是(水合氯醛)。

21.人参树脂道散布的部位是韧皮部22.党参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菊糖及淀粉粒23.白术的薄壁细胞含菊糖及草酸钙针晶24.肉桂最内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并木化。

25.厚朴的栓内层为石细胞层26.牡丹皮的粉末微量升华镜检可见 :长柱形、针状、羽状结晶(丹皮酚)。

27.麻黄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28.麻黄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29.麻黄的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状物30.粉末制片时要求将药材磨或锉成细粉,全部通过0.17-0.25㎜孔径的药典筛(四、五号筛---80目、65目),过粗和过细都不行。

31.双子叶植物的根具有次生构造,表面常为栓皮,比较粗糙;单子叶植物终生为初生构造,根表面常为表皮,较光滑。

32.双子叶植物根的特点是形成层的存在,使根产生了次生结构,由外向里分别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

33.单子叶植物根横切面观察由外至内可见:表皮---皮层---中柱鞘---木质部、韧皮部---髓部,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成一圈,呈辐射状。

34.表皮死亡脱落后,外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增厚并木栓化,行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

35.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

36..双子叶植物根茎: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 多呈环状排列。

单子叶植物根茎维管束多为有限外韧型, 散布。

37.双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横切面观察由外至内可见:木栓层---皮层---维管束---髓部。

38.单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均为初生构造,横切面观察由外至内可见:表皮---皮层---维管柱---髓部39.大黄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列,异常维管束为周木型,射线呈星状射出。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大黄的显微识别特征是( C )。

A、乳汁管 B树脂道 C、簇晶 D纤维2.金银花的花粉粒的直径是( A )。

A、60-70um B64-80um C、80-100um D21-125um3.具有嵌晶纤维特征的药材是( A )。

A、麻黄 B甘草 C、人参 D金银花4.具有草酸钙簇晶的药材是( D )。

A、黄柏 B厚朴 C、肉桂 D牡丹皮5.某药材具有分泌管的显微特征,该药材为( B )。

A、丁香 B红花 C、番泻叶 D金银花6.淀粉粒众多,复粒由2-8-18个分粒构成,多为一个大的盔帽形项淀粉粒与下面十几小个分粒组成,该药材是( C )A、牡丹皮B、山药C、天花粉D、甘草7.具有木栓细胞的药材是( A )。

A、甘草B、红花C、番泻叶D、麻黄8.既有石细胞又有油细胞,并有草酸针晶的药材是( A )。

A、肉桂B、厚朴C、牡丹皮D、党参9.既有晶鞘纤维,又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 C )。

A、肉桂B、厚朴C、黄柏D、黄连10.具有草酸钙簇晶又有树脂道的药材是( A )A、人参B、党参C、黄连D、白术11.红花的花粉粒的直径是( B )。

A、60-70um B64-80um C、80-100um D21-125um 12.具有晶鞘纤维特征的药材是( B )。

A、麻黄 B甘草 C、人参 D金银花 13.具有三面增加厚一面薄特征的石细胞的药材是( C )。

A、黄柏 B厚朴 C、肉桂 D牡丹皮 14.某药材具有两种腺毛和两种非腺毛的显微特征,该药材为( D )。

A、丁香 B红花 C、番泻叶 D金银花15.具有草酸钙针晶的药材是( B )A、牡丹皮B、山药C、天花粉D、甘草16.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 B )。

A、肉桂B、厚朴C、牡丹皮D、党参17.既有油细胞,又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 B )。

A.肉桂 B、厚朴 C、黄柏 D、黄连18.具有菊糖又有乳汁管的药材是( B )A、人参B、党参C、黄连D、白术19、某药材具有单细胞非腺毛,长100-350 um,壁厚,表面有疣状突起,基部略弯曲,微呈镰刀形。

该药材为( C )。

A、丁香 B红花 C、番泻叶 D金银花20.皮类的显微组织构造中无( B )。

A.韧皮部B.木质部C.周皮D.皮层21.单子叶植物根茎的横断面有一圈环纹,它是( D )A.形成层B.木质部C.韧皮部D.内皮层环22.显微鉴定中药时,确认淀粉粒应加( C )A.间苯三酚试液B.水合氯醛试液C.碘试液D.盐酸23.“星点”是大黄的识别要点,其存在的部位是( D )A.表面B.韧皮部C.木质部D.髓部24.真伪大黄的鉴别常用荧光试验法,正品大黄的稀甲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可见( B )A.棕色至棕红色荧光B.持久的亮蓝紫色荧光C.黄色荧光D.橙黄色荧光25.何首乌断面的“云锦纹”比较特殊,其存在部位是( B )A.髓部B.皮部C.韧皮部D.木质部26.黄连药材折断面木质部在紫外灯下显( A )A.金黄色荧光B.淡蓝色荧光C.亮紫色荧光D.黄白色荧光27.在中药粉末显微鉴定中,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该药材为( C )A. 半夏B.大黄C. 人参D.麦冬28.人参的粉末显微特征为( A )A. 草酸钙簇晶、树脂道B.草酸钙方晶、树脂道C. 草酸钙簇晶、油管D.草酸钙针晶、油室29.牡丹皮内表面常见的闪亮结晶是( A )。

A.牡丹酚B.牡丹苷C.挥发油D.芍药苷(二)多选题1.麻黄粉末的显微特征有(ABC)A、电话筒样的保卫细胞B、纤维上附有大量砂晶C、棕色块状物D、大型草酸钙簇晶2..显微特征中具有石细胞的有(AB)A、黄连B、黄柏C、甘草D、大黄3.显微特征中具有晶鞘纤维的有(BC)A、黄连B、黄柏C、甘草D、大黄4.显微特征中具有草酸钙簇晶的有(AD)A、人参B、黄柏C、甘草D、大黄5.番泻叶粉末主要显微鉴别特征有(ABDE )A.晶纤维B.单细胞非腺毛C.腺毛鞋底形D.草酸钙簇晶E.平轴式气孔6.红花花粉粒特征(ABC )A.圆球形或椭圆形B.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C.萌发孔三个D.外壁光滑E.球形或三角形7.果皮的构造,可分为(ACE )。

A.外果皮B.次果皮C.中果皮D.种皮E.内果皮8.麻黄的粉末显微特征有( ACDE )。

A.嵌晶纤维B.晶纤维C.哑铃状气孔D.表皮及角质层E.棕色块9.显微鉴定主要观察药材的(ABC)A、组织构造B、细胞形态C、细胞内后含物D、有无腺毛10.哪些属于中药的理化鉴定法?( ABE )A.荧光反应B.微量升华C.水试D.口尝 E色谱法六、简答题:1.理化鉴定的含义和意义?答:理化鉴定是指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的方法对中药中所含的成分进行检查、鉴定中药的真伪、纯度和品质优劣的方法。

理化鉴定的意义:通过理化鉴定可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查,分析有效成分的有无和含量的多少。

或对有害成分进行检查。

分析有害的有无及含量的多少。

从而更加准确地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什么叫荧光分析法?常用仪器和常用紫外光的波长?答:荧光分析是利用中药的某此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性质来鉴定的方法。

常用仪器和常用紫外光的波长:紫外分析仪,365纳米,254-265纳米。

3、什么叫封藏剂,常用封藏剂是什么?有哪些特点?答:将材料固定和保存在载玻片上的试剂叫做封藏剂。

常用的封藏剂是稀甘油。

特点是:1、能使材料湿润;2、能保持组织、细胞的形状、颜色、大小;3、能使皱缩的细胞恢复原状;4、具有吸湿性,制成的标本片能保存几天。

4、简述微量升华法的操作。

答:取一片石绵网,正中间去掉石绵网直径为2厘米,放到铁架台上,安装好,在石绵网上面放一金属片,金属片上放一金属圈,一般高度为8毫米,在金属圈内放入被检查的药材粉末一薄层,金属圈上盖载玻片,下面用酒精灯迅速加热,使药材粉末变得含糊后移去酒精灯,去火待冷,置显微镜下观察。

5、显微鉴定的含义和意义?答: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和内含物的特征鉴定。

药材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和内含物的特征,不受药材外形的变化而变化,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变或变化很小,因此,当药材的性状发生变化,或被粉碎制成中成药,性状鉴定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显微鉴定将其鉴定出来。

弥补了性状鉴定的不足。

6、制作标本片时,为什么水合氯醛同稀甘油配合使用?答:水合氯醛是实验中常用的透化剂,加热后使水分蒸发而析出结晶。

而稀甘油具有吸湿性,能够防止水合氯醛的水分蒸发,从而避免水合氯醛结晶。

便于显微观察。

7、中药鉴定取样的总原则?答:一,有足够的代表性:在不同的包装、不同的部位分别进行取样;若出液体药材混匀后进行取样,不易混匀的药材要在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取样,贵重药材要逐件取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