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打扫卫生》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 打扫卫生(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  打扫卫生(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打扫卫生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打扫教室的一部分区域。

在打扫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所需的时间、劳动工具的数量等数据。

3.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践操作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如计算平均每人打扫的时间、每平方米需要的劳动工具数量等。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运用数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帮助家长打扫卫生,记录相关数据,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数学在打扫卫生中应用的短文,字数不限,要求真实反映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简单的数学计算方法,还培养了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1)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为您呈现这份教案。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使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1)”进行教学。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单元的第2课时,即“打扫卫生(1)”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重点: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课后作业。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学校卫生打扫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大小。

3. 知识讲解:讲解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面积计算的例题,如“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给出几道有关面积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卫生打扫、学校绿化等。

六、板书设计1.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答案:64平方厘米。

2. 题目:计算一个长为10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60平方厘米。

3. 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打扫卫生|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打扫卫生|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基本清洁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基本清洁方法。

3. 卫生工具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4. 卫生打扫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打扫卫生的意义,引导学生重视卫生工作。

2. 讲解:介绍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以及卫生工具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3. 示范:教师示范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基本清洁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践情况,强调打扫卫生的重要性。

6. 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打扫卫生的方法,共同参与家庭卫生工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打扫卫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能正确使用和保养卫生工具。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能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 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打扫卫生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关键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打扫卫生》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打扫卫生》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打扫卫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的第二课《打扫卫生》,主要讲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商中补0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笔算。

3. 理解在余数、商中补0的意义。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已有知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商中补0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练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被除数位数不够时,添0继续除的小数除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小数的加、减、乘法,对小数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小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教室,教室里有几张桌子和几个学生,教师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打扫过教室?如果你们要把教室打扫干净,需要做哪些工作?”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打扫卫生需要分工合作,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把教室打扫干净”这一观点。

3. 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打扫卫生需要分工合作,小数除法也需要分工合作,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环节:讲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 教师出示一个小数除法的例子,如:3.6 ÷ 0.2 = 18。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小数的特点,提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即先将被除数和除数乘以一个相同的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进行整数除法的计算。

3. 教师讲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如:将被除数和除数乘以10、100、1000等相同的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进行整数除法的计算,最后将商和余数转换成小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打扫卫生》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打扫卫生》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打扫卫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打扫卫生》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的第二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内容是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是小数除法中的一种重要情况,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小数除法及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教材通过“买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和“买4个簸箕共花了26元”这两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尝试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将遇到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以及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的情况,从而需要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运算技巧。

学情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运算。

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初步理解了小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但对于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以及末尾有余数的情况还没有接触过。

2.认知能力五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算法时,仍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来辅助。

他们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讨论,但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方法单一、思维不够灵活等问题。

3.学习特点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较感兴趣,喜欢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尝试来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

但同时,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粗心大意、对算理理解不透彻等问题。

教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

掌握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以及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3课时 打扫卫生(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3课时 打扫卫生(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3课时打扫卫生(2)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进行环境整洁与卫生保健的实际工作;2.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认真细致、勤劳好学的工作态度;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类、统计等数学知识进行环境整洁与卫生保健;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规范动作和简洁语言。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正确掌握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准备1.课件;2.打扫卫生相关工具;3.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谈论所理解的“环境整洁”和“卫生保健”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意识;2.通过图片展示学校的卫生状况,引导学生发现所存在的问题。

步骤二:示范1.由教师示范日常用品如牙刷、杯子等的正确归类,引导学生掌握分类方法;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将学生日常接触的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步骤三: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环境布置、卫生清扫;2.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分工,保证工作的完成效率。

步骤四:复盘1.教师展示分组成果,让学生及时复盘自己的工作;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加强环境整洁与卫生保健。

课后作业1.学生进行环境卫生调查,统计自己所在的卫生状况,上交至少一张调查问卷;2.学生对自己所要求的家务进行分类统计。

总结本次数学课学生主要通过分类统计等数学知识参与学校环境整洁与卫生保健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关注环境整洁和卫生保健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分类统计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其参与模式也提升了教学互动的品质,全面促进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打扫卫生|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打扫卫生|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打扫卫生的重要性。

2.学会对教室进行简单的清洁工作。

3.培养学生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打扫卫生的过程与方法。

2.清洁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了解卫生清洁对公共环境的意义和价值,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2.学习使用不同种类的清洁工具,如何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进行清洁工作。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让学生讨论卫生清洁的重要性以及平时在家进行清洁工作的经历。

提醒学生保持自己周围环境的卫生干净。

展示环节展示一些常用的清洁工具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

例如:拖把、扫帚、垃圾桶等。

实践环节1.小组合作,每组选一名同学扮演清洁员。

其他同学扮演教室的维护者,负责指导清洁员进行清洁工作,同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2.模拟清扫教室,清除垃圾、拖地、擦窗等。

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进行清洁工作。

3.老师通过实地指导,对学生进行检查和指导,纠正他们在实践中的不足。

总结复习环节对学生进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自己思考,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个人卫生和保持公共环境的清洁。

课件制作1.卫生清洁工具的图片集。

2.实物展示:拖把、扫帚、垃圾桶等工具。

课后作业1.回到家中,完成清洁工作,并记录完成的清洁工作内容。

2.看看自己的卫生习惯,如果有不足之处,可以向家长请教如何改善卫生习惯。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打扫卫生的重要性,了解了如何对教室进行简单的清洁工作,并逐步培养起了学生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清洁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使用清洁工具,维护好自己的环境卫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上第一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上第一单元第2课时《打扫卫生》教学设计

《打扫卫生》【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知识, 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补0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小数除法的估算, 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余数补0的小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今天这节课, 我们要采购一些打扫卫生的工具, 还能做到精打细算吗?2.引出问题。

买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

每把笤帚多少元?二、解决问题, 探索新知。

1.买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

每把笤帚多少元?估一估, 算一算。

(1)学生尝试估算。

18.9→18, 18÷6=3, 每把笤帚的价格比3元多。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18.9÷6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 从元、角、分的角度分步计算。

第二种: 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教师提出问题: 小数部分的余数为3, 还能继续算下去吗?(3)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 小数部分的余数为3, 怎么样才能继续算下去?第一种: 从元、角、分的角度继续计算。

第二种: 从计数单位的角度继续计算。

(4)引导学生对比两种竖式, 学生发现: 计算的结果一样, 计算的步骤也一样, 都需要在小数部分的末尾添0, 然后继续计算。

2.买4个簸箕共花了26元。

每个簸箕多少元?(1)学生列出算式, 尝试竖式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整数部分出现余数为2, 怎么办?(3)有了第1题竖式除法的学习经验, 学生发现可以在余数2的后面添0, 表示20个0.1, 就可以继续算下去了。

三、练习应用, 巩固提升。

1.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有的体重可达198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扫卫生
教学内容
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

(教材第4~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知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商中补0的意义。

2.能熟练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已有知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商中补0的意义。

难点:熟练笔算除数是整数,被除数位数不够时,添0继续除的小数除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王老师给班里买了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

(出示课件)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生:每把笤帚多少元?把18.9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8.9÷6。

师:这个除法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在计算的过程中看一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二、自主探究
1.估算。

师:你能先估计一下每把笤帚多少元吗?
生:如果一共花了18元,18÷6=3(元),每把笤帚一定比3元多。

2.计算。

师:你还能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可以把18.9元分成18元和0.9元,18÷6=3(元),0.9元=90分,90÷6=15(分)=0.15(元),然后3+0.15=3.15(元)。

(2)可以直接用竖式计算。

在学生用竖式计算到上面的情况时,教师提问:余数现在是几,还能算下去吗?
学生讨论,继续往下除。

师: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余数3在十分位上,表示的是3角,可以把3角化成30分,这样就是在3后面添一个0,然后继续除。

(2)余数3在十分位上,表示的是3个0.1,可以看成30个0.01,除以6等于5个0.01,在商的百分位上写5,表示5个0.01,这样也是在3后面添上一个0继续除。

师:像上面这样的竖式,计算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该怎样计算呢?
生: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3.计算每个簸箕多少元。

师:王老师还买了4个簸箕,共花了26元,每个簸箕多少元?先说一说怎样列式,再用竖式计算。

小组讨论,计算。

教师指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当学生计算到上面的情况时,提问学生:2÷4怎么除下去呢?
生1:把余数2看成20个0.1,就能除下去了,20个0.1除以4等于5个0.1,所以在商的十分位上写上5。

生2:在余数2后面添上0就可以继续除了。

师:如果商是65,对不对?用竖式计算时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商是65不对,还需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完成“试一试”中的题目。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学生解答完后,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
第一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十分位上不够商1怎么办?第二个算式中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你知道了什么?
生:计算过程中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计算小数除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计算小数除法,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计算过程中,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回答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打扫卫生
18.9÷6=3.15(元)26÷4=6.5(元)
答:每把笤帚3.15元。

答:每个簸箕6.5元。

教学反思
1.本课难度较大,应引导学生思考计算依据。

用“添0继续除”这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学习了小数除法后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

2.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

课堂作业设计
A类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23÷70.48÷6
7.56÷8
3.6÷2436÷1518.24÷6
2.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括号里画“”。

(1)4.03÷5( ) (2)36.4÷27( ) (3)0.84÷26( )
(考查知识点: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能力要求:能熟练计算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

)
B类
3.一瓶1.5升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6杯。

每杯可装多少升?
4.五(1)班有班费24.2元,同学们卖废品又得到16.4元。

用这些钱可以买5本《少年科技》,每本《少年科技》多少钱?
(考查知识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力要求:熟练解决小数除以整数的应用题。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0.890.080.9450.15
2.4
3.04
2. (1)和(3)
B类:
3. 1.5÷6=0.25(升)
4. 24.2+16.4=40.6(元) 40.6÷5=8.12(元)
教材第5、第6页练一练
1. 198÷36=5.5(t)
2. 6.15 4.1412.17.57.65 5.25
3. 16.2÷15=1.08(m) 19÷20=0.95(m)
4. ✕ 1.7✕ 1.06✕0.09
5. 6.40.160.6250.070.082 3.65
6. (1)1.26÷6=0.21(kg) (2)6.12÷6=1.02(元)
7. 45÷6=7.5(元) 132.5-45=87.5(元) 87.5÷7=12.5(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