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选课“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探索

合集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通识选修课程改革探索——以“中国旅游地理”为例

基于“雨课堂”的通识选修课程改革探索——以“中国旅游地理”为例

第13期2021年5月No.13May ,2021基于“雨课堂”的通识选修课程改革探索摘要: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一款智慧教学工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有助于实现课程的全过程考核,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旅游地理”是中国矿业大学的一门通识选修课。

实践表明,在“中国旅游地理”公选课的教学中全过程应用雨课堂,增加了师生互动频率、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改革了公选课的考核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期末成绩的区分度,效果良好。

关键词:“雨课堂”;“中国旅游地理”;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闫庆武1,仲晓雅2,葛四杰2,李桂娥1*(1.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动力中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项目名称:中国旅游地理;项目编号:2020KCSZ26。

中国矿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TBL+雨课堂”的《地理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应用;项目编号:2020YB29。

作者简介:闫庆武(1975—),男,山东邹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地资源评价与GIS 应用研究。

*通信作者:李桂娥(1990—),女,山东嘉祥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计算。

——以“中国旅游地理”为例0引言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通识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实践活动,是以人格的完善与修养的提高为主要特征的,其源头是自由教育[1],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健康情感的完整的人[2]。

通识教育选修课是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大量通识教育选修课是高等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教育体系的前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来选课,实现文理渗透,理、工、管、艺术相结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组成最优化的知识结构[3]。

《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构建与教学方法创新

《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构建与教学方法创新

《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构建与教学方法创新国内高等院校《旅游地理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存在着地位不高、甚至被忽略,内容不精、经常遭混淆,方法不多、难以有新意的问题,其改革与发展主要包括:提升地位,形成层次课程结构;整合内容,形成系统课程体系;创新方法,形成多元教学路径。

标签: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旅游管理前言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會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旅游管理和地理科学相关专业一门重要课程。

在国内,由于教材编者的学科背景、编写目的和使用对象的不同,各版本的《旅游地理学》教材内容存在差异。

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地理学》课程的研究以教学方法为主、教材探析为辅,整体研究比较薄弱,针对《旅游地理学》课程的内容构建与教学方法创新进行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和地理科学相关专业的《旅游地理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地位不高、甚至被忽略在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自主发展课)三级课程设置体系中,部分高等院校将其设置为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而很多高等院校仅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甚至专业选修课(自主发展课)。

还有一些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仅在旅游景区等部分方向开设该课程,而在酒店管理等方向直接删去该课程,无视其在酒店选址与规划、酒店综合业务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并狭隘地认为“学习方向决定就业职位”,与“宽基础、多能力、高素质”的高等教育培养趋势背道而驰。

二、内容不精、经常遭混淆《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体系复杂,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但是很多高等院校对于其课程内容的传承和创新投入不够,出现了将其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混淆,在《旅游地理学》课程中大量讲解后者的内容,甚至用后者代替前者的不妥之举。

在教学中受到教材的约束与禁锢,以书为纲,而在旅游大发展、大变革,旅游学与地理学交融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旅游地理学》教材普遍有部分陈旧、过时甚至错误之内容,教师亟需自主更新、自我整合。

职业院校 中国旅游地理 实践性课程整体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院校  中国旅游地理   实践性课程整体课程教学设计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整体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制定人:王芳教研室:旅游教研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制定时间:2011 年9月所属分院:旅游系制定人:王芳二、基本信息学分:课程类型: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学时:16 先修课程:授课对象:11高职后续课程:导游基础知识、导游词写作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总体能力目标: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作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熟悉”、“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

“熟悉”、“掌握”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

“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能够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学会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同时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知识目标1)学习与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空间分布规律;2)学习与掌握我国重要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

3)学习与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及旅游人地关系等。

能力目标1)学会对中国各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的能力;2)学会各类专题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技能;3)学会区域旅游设计(旅游目的地系统设计、资源整合旅游产品组合、旅游形象设计);4)各地旅游资源解说课件及讲解技能。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中国旅游地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对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省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推动其课程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科本身发展,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一)新形势下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重要举措。

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为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必须围绕这一前提,力求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探究、发现和创造,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从而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做到主动学习,改善教学的效果。

由此可见,中国旅游地理改革必须主动适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的新要求。

(二)完善学科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的客观要求中国旅游地理本身具有基础理论性、边缘交叉性、典型区域性、实践应用性等特点。

其基础理论性要求我们主动吸收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主动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边缘交叉性要求我们放眼旅游地理学新的研究领域和范畴,不断借鉴历史、文化、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典型区域性要求我们主动根据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式;实践应用性要求我们围绕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把课程教学和旅游产业走向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三)适应社会生产,加强教学实践的内在要求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实施环节来看,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革创新。

对于教师,教学改革是其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对于学生,也渴求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希望所学课程能推陈出新,有利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从教学内容来看,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教学改革显然是内在要求;从教学方法来看,学生们不会运用地理思维,认为地理知识就是死记硬背,众多的地名及旅游景点混淆不清,创新教学方法早就刻不容缓。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旅游素质的提高,旅游地理学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高职院校的旅游地理学教学又因其课程数量和授课时间的限制,往往无法全面展开,影响了学生对于本学科的深入认识。

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合作探究、主动学习、多元评价的教学形式,通过教师提供问题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合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旅游地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以某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为例,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为研究对象,探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了解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反馈,从而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三、研究目标及预期成果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现旅游地理学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

预期成果包括:(1)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案和教学方法;(2)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和总结;(3)对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于教学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四、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实现旅游地理学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提高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工作。

公选课《中国旅游地理》简介及教学进程

公选课《中国旅游地理》简介及教学进程

公选课《中国旅游地理》简介及教学进程
主讲:毕剑
一、课程编号、类别与授课学时
课程编号:601020771
类别:自然科学类
授课学时:16学时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中国旅游地理中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普通学生了解旅游、认识旅游的一门较好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从旅游者地理、旅游资源地理等方面进行前期的理论学习,然后再就地质地貌旅游、城市旅游、园林旅游等几个有代表的方面进行实例讲解,使大家能既学到理论常识,又能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实例的储备,有利于大家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积累很多的旅游素养。

三、课程修读要求
1.先修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2.适合专业、年级:全校非旅游专业的所有年级学生
四、教学进程
说明:每次课2学时
五、参考资料(至少5本、种)
1、《新编中国旅游地理》,刘振礼,王兵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2、《中国旅游地理》,吕连琴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3、《中国旅游地理》,佟蔚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4、《中国旅游地理》,鲁峰主编,海南出版公司,2001年6月
5、《旅游地理》,李笑红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年3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门超级有趣的课程——《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呀,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咱们中国美丽风景的大门。

在课上,我们会了解到好多好多好玩的地方。

比如说,壮丽的黄山。

那里的山峰奇形怪状,有的像仙女,有的像猴子。

还有那飘渺的云海,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

老师会给我们讲,去黄山要怎么爬山,哪里能看到最美的日出。

还有神奇的张家界,那一根根石柱高耸入云,好像是大自然的杰作。

想象一下,我们走在那玻璃栈道上,脚下是深深的峡谷,是不是又惊险又刺激?除了美丽的风景,这门课还会告诉我们各地的美食。

比如成都的火锅,辣得过瘾,香得让人忘不了。

还有广州的早茶,各种各样的点心,能让咱们的嘴巴停不下来。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了丽江古城的故事。

说那里的夜晚,灯火辉煌,街道上充满了歌声和笑声。

还讲了一些游客在那里的有趣经历,听得我们都心痒痒的,真想马上跑去看看。

同学们,这门课是不是很吸引人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咱们有一门特别棒的课叫《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会带我们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先来说说桂林山水吧。

那碧绿的江水,像翡翠一样。

还有那一座座奇特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美极了。

老师会给我们讲怎么坐竹筏在江上漂流,感受那清凉的风。

还有内蒙古的大草原,一望无际,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在吃草。

想象一下,我们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闻着青草的香味,多惬意啊!这门课不只是讲讲风景,还会说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比如云南的傣族,他们的泼水节可热闹了,大家拿着水盆互相泼水,代表着祝福。

记得有一回,老师给我们看了西藏布达拉宫的图片,那雄伟的建筑,让人惊叹不已。

还讲了一些去西藏要注意的事项,比如高原反应怎么应对。

同学们,《中国旅游地理》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门超有趣的课——《中国旅游地理》!这课呀,能让咱们知道好多好多好玩的地方。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060430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课程学分 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4 实践学时8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知识、导游基础后续课程无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制定人潘磊制定日期2013.9 审核人仝泽柳修订人潘磊修订日期2014.4 审核人仝泽柳签发人钱宏签发日期2014.5一、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2.能力目标(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3.知识目标(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序号单元内容能力目标知识要求建议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 中国旅游客流与客源状况能根据旅游地理的特征,进行旅游客流的预测。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了解感知环境与旅游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客源市场的发展与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 的增 长 点 、振 兴 地 方 经 济 的 支 柱 产 业 和 第 三 产
生 是 高素 质 群 体 ,对 各 种 新 奇 的 社 会 文 化 经 济 现
象 最具 敏 感 性 和 关 切 度 。他 们 为 了追 求 自身 乃 至
全社 会 的旅 游 经 历 质 量 ,必 然 驱 动 其 积 极 学 习 旅
高校公选课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探 索
杨 载 田
( 阳 师范学 院 资源 环境 与旅 游管理 系,湖 南 衡 阳 衡 4 10 ) 2 0 1
摘 要 : 中 国旅 游地 理 已 成 为 当代 中 国 高校 大 学 生 的 热 门 公 共 选 修 课 程 . 本 文 仅 就 其 发 生 发 展 的 原 因 、 应 有 的
发展 ,一跃 而 成 为 世 界 最 大 产 业 部 门 。特 别 是 进
理课 程 ,每 年 公 选 者 超 过 40人 ;衡 阳 师 范 学 院 0 20 0 4年下期 在 20 级 学 生 中公 选 ,选 修 中国旅 游 03
地 理者 达 9 6人 ,占全 年级 的 1 3 0 5年上 学期 7 / ;2 0
探索 ?本 文仅 此 略陈 己见 。 l 公选课 “ 中国 旅游 地理 ”倍 受 当代 大学 生
欢 迎 的原 因
1 1 现 代 旅 游 业 蓬 勃 发 展 的 激 励 .
地 位 。在 当代 中国 强 劲 旅 游 潮 和 高 校 实 施 创 新 教 育 、培 养创新 人 才 的新 形 势 下 。作 为 大 学 生 的 文 化 素质 教 育 课 程 ,它 又 在 各 高 校 的公 选 课 中显 露
入 2 1世纪 后 ,全球 旅 游 热 潮 保 持 着 更 为 旺 盛 的增 长势 头 。据美 国 《 时代 》杂 志 1 9 9 9年第 1 2期载 文 预言 ,2 1 0 5年发 达 国家将 进 入 “ 闲时 代 ” 休 ,发展
中国 家将 紧 随其 后 ;华 盛 顿 地 区公 共 策 略 预 测 部
高新 技术 产 业 所 带 来 的竞 争 优 势 ,使 经 济 增 长 和 发展 成为 多 数 国 家 的 执 着 信 念 ,国 家 核 心 利益 目 标 普 遍转 向谋 求 财 富 。 人 们 的 物 质 文 化 生 活水 平 随之 不断 提 高 ,使 得 新 兴 的 现 代 旅 游 业 获 得 空 前
作 者 简 介 :杨 载 田 (9 1 ) 男 ,湖 南 益 阳人 ,教授 .从 事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与 教 学 14一 ,
中国旅 游地 理 课 程 在 高 校 地 理 科 学 、旅 游 管
理 等学 科专 业 课 程 体 系 中 一 直 占有 特 殊 而 重 要 的
该实 现怎 样 的课 程 目标 ,又 有 哪 些 问 题 值 得 研究
和下学期 在 2 0 0 3年 2 0 0 4级 中公 选 ,在 学 院 限 报
4 0人 的情 况 下 ,报 选率 达 10 。 中 国旅 游 地 理 8 0 课程 在 高 校 公选 课 体 系 中为 何 如 此 突 出? 对 此 应
收 稿 日期 :2 o — 1 — 1 O5 1 8
主席莫 利特 也 说 :休 闲 、娱 乐 活动 及旅 游业将 成 为
出无限生 机 。据有 关报 导 ,早在 2 O世纪 9 O年 代初
期 ,当时 的广 州 师 范 学 院便 将 中 国旅 游 地 理 作 为 全 校 的 6门公 选课 程之 一 向学生 推 出 ,选 修者 由最 初的 6 O人发展 到 1 9 9 8年 的 2 0多 人_ ;南京 大学 3 1 也将 中国旅 游 地 理 作 为 了 本 科 开 设 的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课程 而 公 开让 学 生 选 修 ,并 作 为 南 京 大 学 创 建
教 育教 学功 能 、课 程 建设 等 有 待 进 一 步探 索 的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归纳 和 总 结 。 关 键 词 : 高校 公 选 课 ; 中 国旅 游地 理 ,课 程 建 设 中 图分 类 号 :G 2. 2 4 3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一 O 1 ( 0 6 O — O 4 一 O 3 33 20 ) l 1 1 5 6
维普资讯
第2 第 1 7卷 期
200 6年 2月
衡 阳 师范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He g a g No ma iest o r a n y n r l o Unv riy
No 1 12 . Vo . 7
Feb .20 0 6
世 界高水 平大 学本 科教 学改 革资 助项 目 9 5教 学子 8 项 目研究 成果 提 出 。吉林 师范大 学 的 中国旅游 地 ]
进入 2 纪 7 代 以来 ,随着 西 欧 的 复兴 、 O世 0年
日本 的崛 起 、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取 得 的 经 济 成 就 。以 及整 个亚 太 地 区 经 济 的 飞 速 发 展 ,加 上 发 达 国 家
游 地 理知 界旅 游组 织 预测 ,到 2 2 0 0年 , 中国将成 为 全球 最 大 的旅 游 目 的地 国 家 和 第 四 大 旅游 输 出 国 。届 时 ,每 年将有 1 2亿 外宾 来 中 国观 . 光 ,占整个 世界旅 游 市 场 的 8 ,有可 能带 来 3 2 00
基金项 目: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 目 ( 湘教通 [ 0 1 18号 ) 20] 7 、湖南省普 通高 校重点 建设课 程项 目 ( 湘教 通 [ 0 3 203
1 6号 ) 8 。
1 41
维普资讯
下 一个 经 济 大 潮 ] 。中 国 的 现 代 旅 游 业 起 步 虽 较 晚 ,但 发展 速 度 却 很 惊 人 , 已 发 展 成 为 国 民经 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