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合集下载

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应对英语作文

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应对英语作文

Facing the Challenging Employment Situation as a University StudentIn today's rapidly evolving job market,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often confronted with a daunting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competition is fierce,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jobs are constantly rising. However, with the right strategies and preparation, we can navigate this challenging landscape and secure our desired positions.Firstly, it is crucial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our career goals. Knowing what we want to achieve and where we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will help us focus our efforts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We should conduct thorough research on industries, job roles, and companies that align with our interests and skills. This will give us a better sense of the market and the opportunities available.Secondly, we should actively build our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The job marke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and employers are looking for candidates who possess a diverse set of skills. We can achieve this by participating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ternships, and volunteer work. These experiences will help us develop leadership, communication, teamwork,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at are highly valued in the workplace.Thirdly, networking is an essential tool in our job search. Connecting with industry professionals, alumni, and peers can provide us with valuable information, advice, and opportunities. We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attend career fairs, workshops, and events where we can meet and engage with these individuals. Additionally, social media platforms such as LinkedIn can be a great way to expand our network and stay up-to-date with industry news and job postings.Fourthly, we should stay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in our field of interest.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advancing, and new trends and methods are emerging. We should make an effort to keep ourselves informed and learn new skills that will make us more competitive in the job market.Lastly, it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a positive and resilient mindset. The job search process can be challenging and frustrating at times, but it is crucial to stay motivated and focused. We should see every rejec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and improve. Additionally, we should seek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from our peers, mentors, and family members to help us stay positive and focused on our goals.In conclusion, facing the challenging employment situation as a university student requires preparation, strategy, and resilience. By having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our career goals, actively building our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networking with industry professionals, staying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trends, and maintaining a positive mindset, we can navigate the job market successfully and secure our desiredpositions.。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大学生面临新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通过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有: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与大学生总体就业率偏低的矛盾,面临与失业人口的竞争压力,金融危机带来的竞争,海外学子回国给中国大学生带来的就业压力,不同学历的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起薪与学校层次的压力。

主要原因: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企业用人观的落后,高等教育的缺失,金融海啸引起的企业倒闭从而导致用人单位的缩招。

......我们自身应做到:一、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间大学的相继扩大招生,大学生的数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必然是十分激烈的。

因而,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主动出击,把能够证明自己才能的各种软硬件拿出来,自我推荐,这样才可能被“伯乐”相中。

如果一味的“等靠要”,结果只会是一事无成。

二、摒弃“官本位’的择业观。

不少大学毕业生认为只有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才算就业,而对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则不屑一顾,这其实是一种计划经济时代的“官本位”就业观。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人铁饭碗捧到老的工作将不复存在。

因此广大的大学生业生必须抛弃“官本位”的择业观。

要清楚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今天,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进入非国有企业工作,也许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大学毕业生必须打破“官本位”的择业框框,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

三、淡化专业对口观念,扩大就业范围。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尽可能选修其他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正所谓的“东边不亮西边亮”、一专多长,将会使大学生业生在就业时受益无穷。

四、树立终身教育观。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越来越快。

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你必须学会调整应对策略整理

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你必须学会调整应对策略整理

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你必须学会调整应对策略整理就业形势严峻,高校生你必需学会调整应对策略现如今高校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许多应届毕业生还看不清就业的形势,对工作挑三拣四,以至于最终只能落得“一毕业就失业”的境地。

那么,高校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可以实行哪些应对策略呢?1、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高校生学习之余,可以主动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过程,调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哪些变化,依据变化准时调整自身进展方向,从个人素养条件进行重点培育,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依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扬其长、避其短,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顺当就业,或依据自身力量及爱好、爱好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

2、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高校生初入社会,一方面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抱负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职业抱负提高到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共性特点,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作用。

在就业困难的状况下,高校生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即“先上车后找座”。

打破终身职业的择业就业观,淡化公私、城乡、户口、专业对口等意识。

3、克服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对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高校生的动手力量差,沟通力量不强,缺乏责任感等问题。

高校生在学习专业学问的同时,还应当乐观参与社会实践,熬炼综合运用学问的力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培育沟通力量、组织管理力量和心理承受力量,这样才能增加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还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加责任感。

4、熟悉自我,找准定位高校毕业生在了解自己、熟识市场、分析企业、树立目标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为自己逐步定位,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和进展方向,才能增加自己的信念,并提高就业的效率。

5、从基础岗位做起摆正自己的位置,是高校生乐观主动就业的基本要求。

高校生的实践阅历较少,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先学习后工作。

高校生对自身的起点要求不应过高,应当在基础的工作岗位上摸索发掘自身潜能。

大学生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结合自身实际谈下大学生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原因解决方法一、当前就业形势困难与问题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4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就业形势严峻。

问题1.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总量: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2400万人,可安排约1000万,缺口1400万。

结构:行业、素质供求矛盾。

城乡: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

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00万人(其中失业保险金领取者440万人);大学毕业生280万人。

2.严重不足的就业需求:(1)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角度看,1978-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90年代,经济每增长1%,却仅能提供约80万个就业机会。

(2)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够在20年内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从近期的角度看,就业需求的增长极其缓慢,无法满足上述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毕业生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更加美观,在简历后面附上更多的证书复印件,然后在网上海投,或者拼命去挤人山人海的招聘会。

即使这样,四处的周旋仍然毫无结果,投出的简历也如泥牛入海......其实,找工作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也只有那些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更有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5篇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5篇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5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精选篇1)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

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

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

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__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作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作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作文示例篇一:《嘿,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事儿啊》哎呀呀,说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那可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啊!如今这大环境,就像一场狂风暴雨,可把咱这些毕业生给折腾得够呛。

你瞧瞧,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那可是乌泱泱的一大片啊,就像潮水一般涌出来。

大家都怀揣着梦想,想着能在社会上闯出一番天地。

可现实呢,却常常给人泼冷水。

就业市场就那么大,岗位就那么多,竞争激烈得让人咋舌。

我有个学长,毕业那会儿可积极了,参加了无数的招聘会,投了数不清的简历。

每次回来都垂头丧气地跟我们说:“哎呀,太难了,感觉自己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根本不起眼儿。

”那模样,真的让人挺心疼的。

还有个学姐,为了找工作,天天早出晚归,忙得像个陀螺。

有一次我见着她,她黑眼圈深得跟熊猫似的,还在那念叨着面试的事儿呢。

她跟我说:“现在找工作就像打仗,你不拼命往前冲,就会被别人挤下去。

”听得我心里也是沉甸甸的。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啊。

去面试的时候,那场面,简直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大家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能得到面试官的青睐。

有时候感觉自己表现还不错,可最后还是没消息了,那种失落感真的很难受。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就业形势咋就这么严峻呢?是我们能力不行吗?还是机会太少了?也许都有吧。

就像一条拥挤的道路,车多人多,要想顺利通过,就得使出浑身解数。

不过,咱也不能光叹气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咱得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还要多去尝试,不能因为几次失败就打退堂鼓。

就像那句话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这是事实,但我们不能被它吓倒。

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积极地去寻找机会,努力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美好。

加油吧!我们一定可以的!示例篇二:《毕业季的挑战与希望》嘿,大家好呀!想和你们聊聊高校毕业生那让人头疼又充满希望的就业形势。

咱先说说这形势为啥严峻吧。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

这种情况不仅对大学生本人造成了困扰,也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呢?又该如何通过优化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一、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1.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红利。

由于人口数量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获得较低的成本,因此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人口结构不断变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导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2.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的高校拥有着丰富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毕业生的质量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高薪高就业率的名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就业形势明显不同。

3. 就业市场需求结构不匹配就业市场需求结构有着明显的变化,传统行业的需求逐渐减少,而新兴产业和新兴职业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的选择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很多大学生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4. 大学生自身素质不足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学习疏于投入,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导致毕业后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一些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对社会需求的了解不够,这也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 就业政策调整近年来,我国就业政策发生了一些调整,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一些政策措施和市场规则的变化,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二、优化策略研究1. 加强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高校应与行业和企业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更好地培养具备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届毕业生。

当前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

当前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

当前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面对当前就业形势,我们需要认清现实,积极应对,提升自身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本文将从个人能力提升、灵活的就业观念和积极的求职准备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就业形势。

一、个人能力提升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

首先,学生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选择报考适合自己的专业。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兴趣才能持久。

其次,大学生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多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如实习、社团活动、志愿者工作等。

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此外,学生还应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灵活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应拥有灵活的就业观念,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就业方式。

首先,我们应有正确的就业心态,理性对待就业问题,并摒弃过高的期望值。

职场是一个竞争激烈、变化多端的地方,我们需要树立适应变化、持续学习的观念,积极适应职场发展。

其次,大学生应积极探索创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创业是一种新的就业形态,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自由职业、远程办公等新兴的就业方式,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的灵活性和可行性。

三、积极的求职准备求职是大学生面对就业形势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做好积极的求职准备。

首先,大学生应准确把握招聘信息和岗位需求,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其次,学生们应注重简历的撰写和完善,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在撰写简历时要注意内容的格式整洁,突出重点,突显个人的特色。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校园招聘会、人脉关系等多种渠道积极寻找就业机会,扩大自己的就业网络。

总结起来,当前大学生面对就业形势,我们应从个人能力提升、灵活的就业观念和积极的求职准备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
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调查过程当中了解到,现在大学生也正视到了这一点。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那么大学生就业究竟面临怎样的难题那?具体请看调查报告。

据了解,多数人无法一次应聘成功: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

而且人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花费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

在求职成功后,据不完全统计:10.8%的人很满意;52%的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仅占 3.2%。

另外,求职时间长也是一个因素: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有的甚至成为“校飘族”。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61%;16%;23%。

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剖析: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3%,有将近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

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

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

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
评价中看出, 16%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

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58%。

剖析: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

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剖析: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

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50%、3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3。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

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

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

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
12.69%。

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

剖析: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

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

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

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

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

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

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总儿言之,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查和了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专业面太窄;缺乏社会关系;信息不足;性别歧视。

据了解,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

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

如果我们将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

作为一名大学生,“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

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

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

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

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

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