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拓展阅读
语文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15课(孙权劝学)拓展阅读(两篇)

语文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15课(孙权劝学)拓展阅读(两篇)《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节选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
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坚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
”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
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
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
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
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
从讨丹杨,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
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
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
”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能够有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因此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因此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
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
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
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
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那么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
”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
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志士常怀报国心——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拓展阅读

方 的异 彩 ,揭 去 了满 天 的
睡 意 ,唤 醒 了 四 隅 的 明 霞— —光
明的神驹 .在 热烈地 驰骋 …… 云 海 也 活 了 。眠 熟 了兽 形 的
在迎接 ,在催促 ,在默默地叫唤 ;
9
・
花 文 ・ 季 苑
之 复活 ,这是 光 明 的胜 利 …… 散 发 祷 祝 的 巨人 ,他 的身 影 横 亘 在 无 边 的 云海 上 .已经 渐 渐
涛 澜 ,又 回复 了伟 大 的 呼 啸 ,昂 首 摇 尾 的 向着 我 们 朝 露 染青 馒 形
的小岛冲洗 .激起 了四岸的小沫 浪 ,震荡着这生命 的浮礁 ,似在
报告 光 明与欢 欣之 临在 … … 再 看东方 —— 海句 力 士① 已经
的涓翳在普 遍的欢欣里 :现在他
雄浑 的颂 美 的 歌声 ,也 已在 霞 彩 变幻 中 ,普 彻 了 四方 八隅 … … 听呀 ,这普彻 的欢声 :看 呀 ,
评 家别林 斯基 则说 : “ 谁不 属 于 自己的祖 国 ,那 么他 就 不属 于人 类 人 ”
生代 代 无 穷 已,志士 常怀报 国心
学习语文 ,不妨学习大文 学家苏轼 ,运用 “ 面受敌法” 八 .面对各种
各样 的信 息 和观 点 ,同时 ,又 坚持 独 立思 考 ,有 怀疑 精 神 ,在 思考 、辨 析
・ 面 向 东方 , “ 盼 望 ,在 迎 接 ,在 催 促 ” “ 崇 拜 ,在 祈 祷 ,在 流 ・ 在 , 在
二泪” 。这里,巨 人已不仅是作者幻想中的化身,更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 ・
・ 征 .我们 祖 国的 象征 。我 们 民族 、我们 的祖 国就像 壮 丽的 日 出一样 ,屹 ’
本 文没 有对 E出的过程 作 细致 的记 叙 ,而是 以奇 丽的 幻想表 达 了对 ・ l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拓展阅读 孙权劝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拓展阅读孙权劝学谷利,本是三国时期孙权的左右给事,因其谨慎直率、忠诚果断、言不苟出,孙权对他十分宠信,用为亲近监。
公元214年,孙权带领大军攻打合肥,但久攻不下,就撤军回师,到了津北又被曹将张辽所袭,幸亏凌统等人死命保卫孙权,孙权才骑着骏马带领谷利等人到了津桥。
这时,桥的南头已被破坏,还有一丈多的桥板被拆掉,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谷利急中生智,他在孙权的马后,手里拿着马鞭,猛地抽了一鞭,马被突然一击,如飞般跃起,腾空到了对岸,孙权顺利地逃离险关。
这事过后,孙权非常佩服谷利的胆识,破格拜谷利为都亭侯。
公元226年,孙权在武昌乘坐新建的大船试航,不巧途中遇到大风。
谷利马上命令船工立即靠岸,以躲避狂风巨浪。
孙权起初坚决不同意,说:“不能靠岸,继续航行。
”谷利一再陈述,孙权仍不为所动。
这时,谷利拔出刀来对船工说:“不靠岸者,斩。
”船工立即冒着狂风巨浪,想尽一切办法靠岸。
孙权大怒说:“谷利,你为什么这样怕水?”谷利当即跪下说:“大王乃万乘之主,戏于猛浪之中,如有闪失,社稷怎么办?”孙权这才明白,并非谷利怕水,而是对自己一片忠诚。
从此以后,孙权对谷利就更器重了,不再叫谷利的名字,而是常亲昵地称呼谷。
可见,孙权的选才标准,只有两条,那就是忠与能。
只要忠能,虽卑不弃,量才而用。
当初,孙策派吕范主管财务。
那时孙权年少,常私下向吕范索要钱物,但是吕范从来不敢擅自做主,事事必先向孙策请示,孙权因而记恨吕范,心想:等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重重地惩处他。
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
孙策有时候要进行核计审查,担任功曹的周谷就帮着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那时对他十分满意。
公元200年,孙权统管国事后,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吕范忠诚,深为信任,因而像哥哥孙策一样重用吕范。
而周谷善于欺骗,伪造簿册文书,不予录用。
【且读且思】本文一共记叙了几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故事的内容。
答案:三个;①谷利在千均一发之际猛抽马鞭,使孙权顺利渡河;②孙权坐新船试航遇大风,谷利自做主张让船靠岸;③孙权重用正直的吕范而拒用善骗的周谷。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示范课件_23

•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 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 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 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12/18/2019
• 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
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
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
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
美老一辈对下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12/18/2019
• 同学们,请拿出纸笔,用“落 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花”来写一段话,然后大家一 起交流。(50-100字)
jǐ hài 己 亥 杂诗
gōng
xiá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然景物
导思1. 诗歌描写了 什么自然景物?有 何作用?
关键词: 情怀、哲理
抒情言志
导思2.诗歌抒发了 怎样的情感?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义
2、写作背景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是己亥年,这是鸦片 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朝廷 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 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离 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九千里, 途中感于清朝朝廷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 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总题为 《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补充习题答案(完整版)

1.《邓稼先》【夯实基础】1.D2.C3.C4.B【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
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这句话是指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4.原因有三。
其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其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详细介绍邓稼先的事迹和贡献。
其三,作者与邓稼先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
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
二、片段研读。
1.(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核武器试验的要求之高、难度之大,从而表现了邓稼先的卓越才能和杰出贡献。
(2)“撑”字很有气势,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
2.连续用“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等词语来发问,驱使读者去想象邓稼先生前的工作生活情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老友的真诚关心和担忧之情,更能发人深思。
3.(1)表现了作者对邓稼先对下属的关怀及其内心平易近人的情感的极力赞扬。
(2)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4.答案示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理由:这句话能够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语文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拓展阅读(4篇)

语文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拓展阅读(4篇)鲁迅生平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妨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试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3.阅读鉴赏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4课《真正的英雄》3.阅读鉴赏1.【题目】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演讲者在演讲中蕴含的感情及变化的脉络是什么?2.文中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3.为什么说麦考利芙“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4.文中赞扬了七位宇航员哪些精神和品质?【解析】该题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答案】1.蕴含的感情包括两个方面:悲痛和力量。
感情变化的脉络是: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心情,后半部分主要是表达力量。
行文中两种情感水乳交融。
2.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3.在文中,“整个国家的想像力”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
4.开拓精神、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和神奇的想像力,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考点】阅读理解【难度】中档题【题型】阅读理解【来源】【批注】【视频】2.【题目】课内语段阅读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或许在相互间的安慰中,我们能够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对家庭、朋友及我们的太空宇航员所爱着的人们来讲,国家的损失首先是他们个人的巨大损失。
对那些失去亲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妻子们,对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们,在你们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国人都和你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我们今天所说的远远不够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言语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颂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七位“挑战者”,记住他们活着的时候给熟悉他们的人们带来的生机、爱和欢乐,给祖国带来的骄傲。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中考能力拓展练C卷无答案新人教版

中考能力拓展练C卷-《邓稼先》一、单项选择题(共1题,共2分)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都献给了他们亲爱的祖国.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荣获“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C.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D.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二、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10分)1.中国梦.一个美好而充满希望的词汇。
民族因中国梦而兴盛.国家因中国梦而富强,人生因中国梦而精彩。
中国梦,是洋溢在孩童脸上的满足微笑,是澎湃在青年心中的雄心壮志.是播洒在老人身上的和煦阳光。
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梦之队”成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
青葱四月.七年级(1)班以“走进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启了同学们的一段筑梦之旅。
(1)刘兰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梦”最早出现在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的诗中。
他在元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写下了《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第一首颔联“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抒发了国治民安的政治愿望。
《下泉》是《诗经。
曹风》中的一篇.主要表现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你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吗?(2)全班同学围绕“中国梦”即兴创作对联.孙春明同学出了上联.他邀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 长城内外中国梦下联:(3)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梦想.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梦想.所有的梦想反映的都是追求.体现的都是抱负。
你的梦想是什么?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尽管社会飞速发展,但是雷锋精神依然不会过时。
雷锋无限忠诚、乐于助人、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他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坚守道德高地的时代英雄。
50多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与我们同在。
对于那些质疑、恶搞、丑化雷锋一样英雄人物的歪风,我们要坚决说“不”!“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