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 (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共18张PPT)

12.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 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 我们选用碎冰 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缓 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把碎蜡 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 装置如图3-2-8甲所示.
2
课堂演练
知识点1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典例精练 【例1】把冰水混合物放到一个-2 ℃的房间里,它将 ( B) A. 继续熔化 B. 继续凝固 C. 既不熔化也不凝固 D. 无法判断
3
模拟演练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B ) A. 冰在太阳下化成水 B. 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C. -40 ℃的水银变成0 ℃的水银 D. 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熔化过程中要__吸__ (填
“吸”或“放”)热,温度_不__变___.
7
课后作业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1. 冰的熔化温度是0 ℃,则0 ℃的水 ( D )
A. 一定是液态
B. 一定是固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
D. 前三者都可能
2. (2017哈尔滨)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 )
A. 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
第 2 Hale Waihona Puke 熔化和凝固1课前预习
1. 物质一般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固__态_、 _液__态__和__气_态__. 物质从_固___态变成_液___态的过程叫熔化,它是一个_吸__ 热过程,它的相反过程叫_凝__固_,是一个_放___热过程. 2.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在这句 话中,水结冰属于_凝__固__现象,冰雪消融属于_熔_化__现象. 3.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吸__热,温度_保__持__不__变__,同种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相__同__(填“相同”或“不同”); 晶体熔化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要_吸__热__,二是温度必 须达到_熔__点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升_高___,所以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_熔__点__.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2《熔化和凝固》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热学部分的基础。
通过探究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将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本节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物质变化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但对于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实验探究方法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2. 掌握熔化、凝固的含义,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 初步掌握利用图像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培养图像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1. 经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1. 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 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
2.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难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2. 理解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教具准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冰块融化成水,水又蒸发成水蒸气,最后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分层练习)(解析版)

3.2 熔化和凝固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 (2)考点02 熔化和凝固 (2)考点03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 (3)考点04 熔点和凝固点 (5)考点05 熔化和凝固图像 (5)考点06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7) (10) (21)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1.下列物体中的物质属于气态的是()A.紫色的碘蒸气B.雾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D.干冰【答案】A【解析】A.紫色的碘蒸气是气态,故A符合题意;B.雾是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是液态,故C不符合题意;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将下列物质按状态分类:糖、酱油、橡皮、氧气、酒精、铅球。
(1)属于固态的有;(2)属于液态的有;(3)属于气态的有。
【答案】糖、橡皮、铅球酱油、酒精氧气【解析】(1)[1]糖、橡皮和铅球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
(2)[2]酱油、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
(3)[3]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
3.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叫做物态变化。
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答案】变化温度【解析】[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考点02熔化和凝固4.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修建有高铁,其中中国的高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用铁块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C【解析】铸造厂在用铁制作铸件的过程中,先把铁块变成铁水,然后再把铁水变成铸件,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先熔化后凝固。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7.总结反馈,巩固提高:课堂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熔化、凝固的定义,解释它们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通过动画演示熔化、凝固的微观机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在过程中的变化。
3.讲解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强调不同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不同,举例说明。
4.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纠正错误。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熔化、凝固知识的学习,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讨论中提出新观点,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 6 616二凝固★ 2 2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故选:D。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变式2】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四部分内容组成。
重点和难点是做好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不仅要学习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还要求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要求学生能够参与熔化、凝固等实验探究活动。
在活动中熟悉酒精灯、温度计、秒表的用法,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的方法。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象,知道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知道固体熔化和凝固的曲线特征并不都是相同的,并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上每段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三、教学策略本节设计以学生熟悉的冰变成水及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等现象,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继而引入物态变化,引入本课题。
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2 熔化和凝固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3.2 熔化和凝固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______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______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答案】状态,温度。
【详解】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2.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常见状态有固、液、______三种。
物质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有______种。
【答案】气 6/六【详解】物质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所处的状态与它们的温度有关,温度不同所处的状态不同。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6种。
3.下列情景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一块铁放在炉子上烧红了 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C.玻璃杯被打碎 D.一瓶水,越喝越少【答案】B【详解】A.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温度改变,但状态没变,仍然是固态,A不符题意;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玻璃杯被打碎了,玻璃杯发生了形状改变,但状态没变,仍然是固态,故C不符合题意;D.一瓶水,越喝越少,质量发生改变,但状态没有改变,仍然是液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熔化和凝固4.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
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该过程是一个(吸收/放出)热量的过程。
【答案】熔化吸热【详解】“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
5.如图所示,水中加冰块,喝着比较凉爽,是因为冰块在(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热,冰块消失前饮料温度的特点是。
【答案】熔化保持不变【详解】夏天往饮料中加少量冰块,冰块在熔化时吸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化和凝固
自然界中常见物质存在的状态有: 固态、液态、气态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固态 液态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液态 固态
上述自然现象与那个因素有关 温度
上面两过程中,水的状态是如何转换的?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 物态变化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 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 态。
松香的熔化过程中的状态:
熔化始: 固态 熔化中: 软化 熔化末: 液态
温度/℃
松香在整个过程中 温度怎样变化?
时间/min
(1)松香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 量,温度持续上升。 (2)没有固液共存态,没有吸热温度不变过程。
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③ CD 段对应的时间段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
变化?
④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温度/℃
D
B
C
(1)AB段物质处于固
态,表示物体吸热升
温过程。
时间/min
A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物体熔化过程,吸
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2 .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C D ) 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 B.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 是熔化现象 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 图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后,冰块在熔化 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开始加热的最初5分钟内冰块是 固 态。 (2)5—15分钟内冰块逐渐 熔化,
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 收热量,温度升高。 3.熔化吸热
交流评估
三、晶体、非晶体 研究方法:分类法
1.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海波、冰、 食盐、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蜡、松 香、玻璃、沥青)
石棉网
海波(硫代硫酸钠) 松香
烧杯和水
(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答疑解惑: 1、为什么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2、石棉网的作用? 使烧杯受热均匀。 3、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到烧杯的水中加热? 使试管尽可能均匀受热(水浴法)
(3)实验步骤:1.如图组装实验器材。
2.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待温度升至40℃左 右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海 波或松香完全溶化后再记录4~5次。
10温 8度
冰的凝
6 /oC 固图象
4
2
80温 /oC度
70
蜡的凝 固图象
01 234 567 89 -2
-4 -6
10 60
时间 /min
50
-8
-110 .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400 温0.5度1 ,1.52叫2做.5 3凝3.固5 4 点4.5。5时/m间in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同 样也没有凝固点。 3.晶体凝固的条件: (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4)实验表格:
海波的温度 松香的温度
6789
进行实验:
硫代硫酸钠(海波)熔化过程中的状态:
熔化始: 固态 熔化中: 固液共存态 熔化末: 液态
分析论证:
温度/℃
D
B
C
① 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 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 态?温度怎样变化?
时间/min
A
② 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
3、晶体熔化条件:((12))温能继度续要吸达热到。熔点。 同时具备 晶体凝固条件: ((12))温能度继要续达放到热凝。固点。同时具备
当堂练习
1.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甲图可能是海波熔化图象 B.乙图可能是松香凝固图象 C.丙图可能是明矾熔化图象 D.丁图可能是石英凝固图象
食盐晶体
冰
3.熔点:晶体熔化松时香的温度沥。青
4.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
晶体 熔点℃ 钨 3 410 铁 1 535 钢 1 515
灰铸铁 1 177 铜 1 083 金 1 064
晶体 银 铝 铅 锡 萘
海波
熔点℃ 晶体 熔点℃
962
冰
0
660 固态水银 -39
固态
液态
气态
3.熔化和凝固
熔化 固态
凝固
液态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熔化和凝固现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
1、物质熔化需要什么条件?
2、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一下变成液体 还是有一个过程?
3、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 的呢?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
是 固液共存 态。 (3)到20分钟时,冰全部变成 5 ℃的水了
夏天用0℃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的水来冷却汽
水,结果是 ( C )
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 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比冰更容易吸热 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吸热温度不变 D.两者效果相同
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任观化何察过科到学的程猜现中想象一都,定不运要是用加凭学空过热产的,生知所的识以,和物它已质需有一要经根验定据,要所对
吸问收题热的可量能。答这案时做温出度假定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试管夹
(1) 实 铁架台 验 装 试管 置:
328 固态酒精 -117
232 固态氮 -210
80.5 固态氧 -218
48 固态氢 -259
四、凝固
分析海波的凝固曲线
(1)DE 段表示海波是 __液___态,__放___热(选填“吸” 或“放”),温度降__低______。 (2)EF 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 __固__液__共__存__,___放__热,温度 ___不__变___。 (3)FG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 是__固__态__,__放___热,温度 ___降__低___。
4.凝固放热
五、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解释现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
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1、 固态
熔化(吸热)
液态(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
凝固(放热)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
晶体 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
2、固体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没有熔点
非晶体: 熔化和凝固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