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上))_终南别业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
一、唐代诗词
1.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春望》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宋代词
1. 《青青园中葵》 - 辛弃疾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 《山坡羊·潼关怀古》 - 杨万里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 《登飞来峰》 - 杨万里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元曲
1. 《渔家傲·秋思》 - 范仲淹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辛弃疾对月形单影寒,抱膝灯前影伴残。
归来燕子定何年,年年人归旧江南。
3. 《浪淘沙令》 - 张养浩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以上是中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完整版,这些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和生活哲理,背诵和学习它们可以增加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感和想象力。
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上))_卜算子咏梅

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上))_卜算子咏梅第一篇: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上))_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它就在那驿站外面的断桥边上,悄悄地开了满树繁花。
没人照看,也没人在意。
当黄昏来临,它孤零零地,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
这还不算,老天又降下了一场狂风骤雨!它本来就没有想在春天开始的时候出风头,可别的花儿却无端来嫉妒,它又有什么办法?终于,它凋谢了,化作泥土,又被碾成尘埃。
只是,它的清香一点没有变,仍旧像它开着的时候一样。
赏析对咏物之作,古人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是说,既要能写出事物的真实形体,又不要以此为满足,还要能写出作者的寄意来。
这首词,可说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作者写一株生长于偏僻角落、自生自灭的梅树,确能把它的特定环境和必然遭遇写出。
但很明显,在这一选择和描写中,作者又寄愚了很深的用意,就是慨叹世间不慕荣利、不求闻达的才智之士,其所遭遇的冷落孤零甚而横遭迫害摧残的共同命运。
梅树的形象与贫土的命运在作者笔下融合无间,我们可以把每一句看作写梅,又可以把每一句看作写贫土。
因而在惋惜叹伤梅的同时,也就是惋惜叹伤贫土。
形象与寓意高度水乳交融,助成了作品深厚的感染力。
这样的咏物佳作,确乎不可多得。
第二篇: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上))_牡丹李商隐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诗文赏析这首题名《牡丹》的七律诗是咏怀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
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首联是单株牡丹的特写图。
卫夫人指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
据《典略》载:孔子回到卫国,受到南子接见。
南子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环珮之声璆然。
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上))_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我曾经记得在那临水的亭台,时近傍晚,喝醉了酒不知回去的道路。
待到游兴尽了,回舟已晚,船儿误入荷花荷叶深处。
怎么划出去,怎么划出去,桨声笑语惊起了河滩上的欧鹭。
赏析
这支小令通过女词人由沉醉晚归、误入荷丛、惊起欧鹭等情节,表现了她的闲适心情和风雅情怀;同时在讲究礼教、女子受到严格禁锢的北宋时期,她能够大胆出游,甚至沉醉迟归,多少能表现她蔑视封建礼教的精神。
全词只有三十三个字,但景物具体生动:水亭、归舟、醉人、红荷、银欧、白鹭、晚霞,构成一幅生动绚丽的碗归图。
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上))_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植物群生的园子里充满了生机,花叶上映着的露珠只要日光照射,很快被晒干。
温煦的春曦如施万物以德惠恩泽,万物也欣欣向荣放出光彩。
常常担心秋天到了,花叶枯黄,衰败凋零。
百川东流到大海,什么时候回头西归呢?
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赏析
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
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七、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象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
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
读过之后,很受启发。
《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

《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终南别业》原文及赏析《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
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
全诗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原文】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⑤。
《终南别业》,八句全是叙述,没有一个描写句。
别业,即别墅。
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业,王维的庄园。
全诗说:过了中年,很喜欢修道养性,因此在晚年时就迁居到终南山脚下。
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游。
这种乐趣,也只有自己知道。
胜事,即乐事。
是什么乐趣呢?例如:沿着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尽处,坐在石上看山中云起。
或者偶然在树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谈谈笑笑,忘记了回家。
“谈笑无还期”,这个“无”字是平声字,在这里是失黏的。
《国秀集》中选录此诗,作“谈笑滞归期”,平仄就粘缀了。
但恐怕这已不是王维的原作。
因为这首诗与前二首不同,前二首的声韵都符合律诗规格,是五律正体,而这首诗的第一、二联,已经不合律诗规格,试看:中岁颇好道平仄仄仄仄晚家南山陲仄平平平平兴来每独往仄平仄仄仄胜事空自知仄仄平仄平这四句根本不是律诗,即使把末句的“无”字改为“滞”字,仍然无济于事。
我以为王维作此诗,并不要它成为律诗。
这是一种古诗与律诗杂糅的诗体,也是从古诗发展到律诗时期所特有的现象。
在孟浩然的诗集里,这种五言诗有好几首。
高编的《唐诗品汇》里,把这一类诗都编在古诗卷中,这是对的。
《唐律消夏录》的`著者顾小谢对此诗有一段评释:“行坐谈笑,句句不说在别业,却句句是别业。
‘好道’二字,先生既云‘空自知’矣,予又安能强下注解。
” 这两个观点,都使人不解。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它们形式简练,意蕴深远,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和胸怀,同时也经历了历史的风雨沧桑,具备了极高的文化价值,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被人们传颂不衰。
以下是初中生必背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唐诗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梦李白·其一》——李清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宋词1.《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3.《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元曲1.《卧梅香·花底滑》——辛弃疾花底滑,石头斜,挑水卖杏花。
风吹草地现奶牛,小贩加价强要钱。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汉宫秋·杨柳青青江水平》——秦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弹琴声。
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上))_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从前的仙人已经架着黄鹤飞去,如今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
黄鹤这一去将不再回来,人们只能看见那白云飘飘荡荡。
晴空下,汉阳城历历在目,那将心中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有名的鹦鹉洲。
暮色苍茫,我的心在哪里?江面上烟雾迷茫,真使人不胜忧愁。
赏析本诗的头两句写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前一句写仙人子安或费文韦乘鹤登仙的故事,后一句写仙人已去,楼阁还在,并因此得名。
这两句有虚有实,前句是虚,后句是实,且以虚写实。
第三句肯定黄鹤不会再来,楼阁虽有其名,而无其实。
第四句表面黄鹤仙人去后,岁月漫长,天上只有白云独自悠悠飘荡,想找黄鹤为伴,自不可得。
这两句似有世事茫然,惆怅失意之叹,情绪比较低沉。
第五、六两句写汉阳那边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青草十分茂盛。
“晴川”使眼前的境地更加明朗秀美,高楼、大江、茂树、芳草、白云,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壮阔优美,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最后两句抒发离乡去国之感,因此太阳已快落山,江上烟雾笼罩。
于是诗人便发出“乡关何处是”的慨叹。
请调虽由明朗转入了低沉,但却描绘了另一种背景:楼阁、树丛、青草,全在夕阳晚照之中;山脚、楼下,一江烟波。
这些景象虽引起游子的淡淡哀愁,但对于一般人来讲,却可以欣赏黄鹤楼的另一种风貌。
总起看来,诗人从黄鹤楼写起,八句诗几乎句句不离黄鹤楼。
或写楼的命名由来,或写楼的背景,先后给黄鹤楼描绘了两种风姿又于登临览胜之时,抒发吊古怀乡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是“即景生情”之作。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78首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78首如今社会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愈发繁重,但从历史上看,学生们学习古代诗词曾是其必修的内容,那时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
虽然如今的中学课程已经与古代文学相去甚远,但中学生背诵古诗词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囊括了78首中学生必背的古诗词。
第一部分:唐诗选1. 入阁行 - 王之涣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3. 静夜思 - 李白4. 春晓 - 孟浩然5. 登飞来峰 - 杜荀鹤6. 望天门山 - 杜甫7. 月夜忆舍弟 - 杜甫8.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9. 将进酒 - 李白10. 长恨歌 - 白居易第二部分:宋词选11. 江城子 - 苏轼12. 定风波 - 苏轼13.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14. 鼓瑟曲才子佳人 - 李清照15. 渔家傲·秋思 - 朱熹16.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17.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张志和18. 满江红 - 岳飞19. 卜算子·咏梅 - 高启20. 渔家傲·丙子年四月二十日夜记梦 - 李清照第三部分:元曲选21. 蝶恋花·春景 - 钱福22. 渔家傲·赤帜映江云 - 白朴23. 滿江紅·登鹳雀楼 - 白朴24. 万事如意 - 郑思肖第四部分:明清诗选25. 小山重叠金明灭 - 杨舒初26. 长恨歌·汉宫秋 - 王世贞27. 题连州山居 - 冯梦龙28. 长恨歌·北斗七星阵图说明 - 薛立29. 难忘·皇帝新宫峥嵘 - 崔藩30. 田园乐·京洛双梦稀 - 郑光祖第五部分:古文诗选31. 汉江临汉公山中道士 - 郑遨32. 宿江上初夜次韵和张武清雪次韵秦之忧 - 孙复33. 和杨景贤江上亭咏蝶 - 朱奕34. 于丹阳别辑诗三首 - 顾宪成35. 送圩文进士赴上元扬州观灯 - 曹操36. 青田背带湖畔野径寻春而游 - 范云第六部分:近现代诗词选37. 杂诗·其四 - 王之涣3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39. 赠汪伦 - 杜牧40. 登鹳雀楼 - 王之涣41. 渡荆门送别 - 李白42. 登黄鹤楼 - 崔颢43. 望岳 - 杜甫44.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45. 雷峰行 - 杜甫46. 登鹳雀楼 - 王之涣47. 相思 - 王维48. 渔翁 - 张志和49. 虞美人 - 李煜50. 悯农三首 - 李绅第七部分:小诗选51. 鹿柴 - 王之涣52. 三衢道中 - 谢灵运53.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 - 陶渊明54.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55. 邶风·青青园中葵 - 郑谷56.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57. 镜湖三百里·草原飞马长史意 - 赵嘏58. 寻隐者不遇 - 贾岛5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之涣60. 天净沙·秋思 - 高观国第八部分:七言绝句选61. 秋夕 - 杜牧62. 寻梦 - 杜牧6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之涣6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65.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李白66. 望月怀远 - 张九龄67. 石鱼湖上白波横·孤帆远影碧空尽 - 白居易68. 别董大丈二首·其一 - 王之涣69. 送王昌龄赴河中丞相百荷陨歌扬州劝学士罢宴奉敕作诗 - 杜牧70. 宫词 - 管中窥豹第九部分:五言律诗选71. 渔歌子 - 张志和72. 渡江云 - 赵蕃73. 白日依山尽 - 王之涣74. 泊船瓜洲 - 杨万里75. 武陵春 - 杨万里76.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陆机77. 行宫 - 元稹78. 春夜喜雨 - 杜甫这78首古诗词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
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
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
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
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
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
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
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突出了“偶然”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
“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
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