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昆明理工大学考试大纲863有机化学

昆明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085235 制药工程第一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三、试卷的内容结构考试范围: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脂环烃、芳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β-二羰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和胺、重氮和偶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立体化学等各章中的基本内容以及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的简单原理和应用。
考试内容:包括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反应历程和反应规律、合成、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内在的联系。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1、命名题(包括写出化合物结构): 20%2、选择题(包括写出化学反应产物或原料):40%3、有机合成题: 20%4、结构推导(包括合成题) 10%实验综合题: 10%第二部分考察的知识及范围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的高低用下列三级词汇区分,从高到低,概念分“理解”、“了解”、“知道”三级;运用方法分“熟练掌握”、“掌握”、“会”三级):(一)绪论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特点;2、了解共价键的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离解能;3、理解键的极性与极化性,分子的极性;掌握共价键断裂的方式:均裂与异裂;4、逐渐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常见官能团的名称与结构,表示方法:分子式、构造式。
5、了解有机酸碱概念,亲核性试剂,亲电性试剂。
了解现代共价键理论的基础知识。
(二)烷烃(考试重点章节)1.熟练掌握烷烃的命名,包括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2.理解烷烃的分子结构: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概念、SP3杂化轨道、σ-键骨架,乙烷的构象和Newman投影式;3.熟练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理解反应机理在有机反应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掌握自由基链反应机理的特点,4.了解烷烃的化学反应:氧化和燃烧、热裂;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的概念;5.认识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活化能、相对反应活性、过渡态等6. 知道烷烃来源和用途;(三)单烯烃(考试重点章节)1、掌握烯烃的结构 , 熟悉掌握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构造异构,顺反异构,系统命名法,Z-E标记法——次序规则;2、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3、熟悉掌握烯烃的化学反应:亲电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过氧化物效应、硼氢化反应、α-H(烯丙氢)的卤代;知道催化加氢、聚合反应。
湖大有机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理科)考试大纲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熟练掌握系统命名法的命名原则——最低系列原则和次序规则,了解习惯命名法和常用的俗名。
系统命名法要熟练掌握脂肪烃、脂环烃、芳烃的母体名称,主要官能团及各种基团的名称及其编号次序,多官能团化合物命名时母体名称的选择和基团编号次序,立体化学的名称重点掌握顺/反、Z/E及R/S标记法。
习惯命名法要理解正、异、新、伯、仲、叔、季的涵义。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既是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系统命名的基础,也是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因。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
具体要求如下(1)碳原子成键时的杂化状态(sp3、sp2、sp、)及碳原子各种杂化轨道在成键时对键长、键角、键能和键的极性的影响,以及对与这些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或官能团的影响。
(2)键和键的特征和区别,用轨道表示法定性说明定域键和离域键(共轭键)。
(3)主要官能团(C=C,-C C-,-X,-OH,-O-,CHO,C=O,-COOH,-NO2,-NH2,-SO3H)的特性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
(4)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说明取代羧酸的酸性强弱,α-氢原子活泼性、1,3-丁二烯的亲电加成以及一元取代苯的定位规则,有机中间体的稳定性。
(5)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及构型异构,举例说明碳架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互变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能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含1个和2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体。
(6)通过乙烷、丁烷及环己烷的构象分析,理解开链分子的交叉式和重迭式构象,环己烷的船式和构式构象,能用透视式和Newman投影式表示不同的构象。
(7)小环化合物的不稳定性和角张力。
(8)芳香性。
3.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某些典型变化规律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对化合物的鉴定、鉴别、分离、提纯及生产工艺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应掌握物理性质的典型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第一篇: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基础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无机、分析化学部分1.物质结构简介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
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
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
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青岛科技大学621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621有机化学考试大纲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化工类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内容(一)、基本知识1、命名与结构式(1)系统命名烷、烯、炔、二烯、脂环(环烷、环烯、螺环和桥环)、芳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音译法)、碳水化合物(2)了解以上各类化合物的习惯命名、简单有机化合物的衍生物命名和常见化合物的俗名。
(3)写结构式:根据命名写结构式。
2. 理解下列名词的意义(1) 碳原子杂化:sp3、sp2、sp杂化;(2) 共价键:σ键,π键。
(3)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4) 离域轨道、定域轨道。
(5)共轭体系,共振论,芳香性。
(6) 构造、构型、构象、相对构型、绝对构型。
(7) 旋光度,比旋光度。
(8) 手性(手性中心)、手性碳原子。
(9) 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差向异构体。
(10) 屏蔽效应,去屏蔽效应,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等性氢原子,δ值,τ值。
(11) 亲核试剂,亲电试剂。
(12) 元素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
3. 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涵义。
4. 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物理状态和来源。
(二)、基本概念和规律1. 掌握下列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烷、烯、炔、共轭二烯、环烃(大、中、小环)、芳烃、苯、萘、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重氮化合物、杂环(五元、六元);糖:单糖(Fischer投影式、氧环式、哈沃斯式、椅式、α,β构型);双糖(哈沃斯式和椅式构象式);多糖。
氨基酸,肽键,多肽结构的测定方法,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结构,核酸(核苷酸与核酸的结构表示法)。
2.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3.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4. 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熔点、沸点、溶解度的解释。
5. 马尔柯夫尼柯夫定则,过氧化物效应,扎依采夫规则,霍夫曼规则,芳烃取代规律,次序规则。
(三)、掌握熔沸点的测定,蒸馏,分馏,重结晶,萃取,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15化学考纲

一、有机化学考查目标该门学科在考查中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与掌握各类有机物与化学性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分析、判断各种化学现象,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相关具体实际问题。
二、有机化学考点解析大纲中明确有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典型有机化学反应机制。
要求考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具有独立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学科知识体系分为十四个章节,对大纲中各章节内容考点的总结归纳为十项,解析如下:1、有机化学概论考试内容: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与反应特性。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准确理解概念。
2、饱与脂肪烃、不饱与脂肪烃、芳香烃考试内容:烷烃与环烷烃的结构、命名与理化性质;烯烃、二烯烃与炔烃的结构、命名与理化性质;芳香烃结构、命名与理化性质。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理解化学结构原理、学会科学命名方法,知识点的掌握多出现在选择题与填空题中。
对物理性质了解即可,深入分析各种烃类化学性质,并根据化学性质分析产生化学反应规律,并且要熟练掌握及应用。
3、旋光异构考试内容: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构型的表示及标记方法。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以旋光性、对映异构体等概念理解为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旋光性,能根据要求灵活书写不同结构的化学式。
4、卤代烃、胺考试内容:卤代烃的分类、结构、命名与理化性质;胺的结构、分类、命名与理化性质、重氮盐的制备及应用、尿素的性质。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对结构、分类与命名做基础性把握,学会分析结构,准确命名。
对物理性质只做了解,重点就是化学性质特点及化学反应规律的把握,掌握典型的反应现象及反应特点。
同时根据亲核取代与亲电反应的机制,分析判断反应规律。
在较难的选择题、填空题中会出现,化学规律的考查多以分析与实验设计题中出现。
江西中医药大学专升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江西中医药大学专升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对于专升本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中医专业的,化学与医药的关系不能不掌握。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专升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希望能帮助到您。
江西中医药大学专升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一、绪论1、了解内容:有机化学定义及与药学的关系。
2、熟悉内容:有机化合物分类,有机化学研究方法,官能团。
3、掌握内容:共价键组成、属性,电性效应及影响。
二、立体化学基础1、了解内容:立体异构类型,偏振光与旋光性。
2、熟悉内容:分子模型表示法,立体结构式表示法,构象异构。
3、掌握内容(1)顺反异构类型、命名。
(2)旋光异构表示法、命名。
三、烷烃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
3、掌握内容:命名,化性(卤代及机理),游离基结构与稳定性。
四、烯烃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聚合反应,碳正离子结构和稳定性。
3、掌握内容:命名,亲电加成,氧化,α-H 活性及反应性,马氏规则。
五、炔烃和二烯烃1、了解内容:来源,应用。
2、熟悉内容:制备,常见化合物,物性,聚合反应。
3、掌握内容:命名,加成反应,炔氢反应,氧化反应,共轭双烯特性。
六、脂环烃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
2、熟悉内容:命名,结构和稳定性关系。
3、掌握内容:加氢,卤代,氧化。
七、卤烃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多卤烃性质与应用,亲核取代机理。
2、熟悉内容:结构与卤原子恬性,制备。
3、掌握内容:命名,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查氏规则,格氏反应。
八、芳烃1、了解内容:来源,类型,应用,多环芳烃性质,氢化反应。
2、熟悉内容:非苯芳烃结构,定位规则解释。
3、掌握内容:命名,亲电取代反应,氧化,α-H 卤代,定位规则及应用。
九、醇、酚、醚1、了解内容:类型,应用,硫醇,环醚。
2、熟悉内容:结构,制备,物性。
3、掌握内容(1)命名,醇的亲核取代,消除,氧化。
(2)酚的亲电取代,氧化。
(3)醚的成盐,断链反应。
西北大学考研有机化学考纲

西北大学考研有机化学考纲
西北大学考研有机化学考纲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有机骨架:重点考察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法和基本性质。
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有机官能团,如醇、酮、醛、酸等,并能够根据分子结构进行命名和判断性质。
2. 反应机理:重点考察各类有机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考生需要具备对有机反应的基本认知,如加成反应、消去反应、亲电加成、亲核取代等,并能够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进行反应预测。
3. 其他有机化学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物理性质、分离纯化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条件和试剂,如还原、氧化、取代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系中的重要性,如生物大分子的构建、药物作用机制等。
4. 实验技术:重点考察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与操作。
考生需要熟悉有机实验中的常见仪器、试剂和安全操作规范,能够进行基本的有机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此外,考生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键、化学平衡、溶液化学等。
并且,要注重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机化学问题。
综上所述,西北大学考研有机化学考纲涵盖了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反应机制,以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充分理解考纲要求,认真复习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考试大纲(适用于化学专业)课程编码:X学时:96 学分:3开课学期:第四、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考试方式:过程操作考核和笔试考核额外携带的考试工具:无考试持续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讲解实验、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等]×80%+期末考核成绩×20%一、课程简介《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独立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
先修的实验课程有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
其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学会一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提纯技术和鉴定的方法。
通过实验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从事有关化学方面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大纲依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化学专业。
共分三个部分。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一、考试知识点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安全知识以及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各种玻璃仪器的使用、洗涤与安装;预习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的书写;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及有机化学实验文献二、考核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安全知识、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有机化学实验文献2、学会各种玻璃仪器的使用、洗涤与安装;3、掌握预习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第二章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一、考试知识点加热和冷却;干燥和干燥剂的选择;搅拌和搅拌器的使用;简单玻璃工操作;物理常数的测定;有机化合物提纯方法(蒸馏、分馏、萃取、重结晶、升华、色谱);溶剂选择的原则及方法等。
二、考核要求1、了解加热和冷却的方法;干燥和干燥剂的选择;搅拌和搅拌器的使用。
2、学会溶剂选择的原则及方法。
3、掌握各种有机化合物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分馏、萃取、重结晶、升华、色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四年制本科. 试行)课程编号:0302110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一、课程考核目的促进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受到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养,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并满足目前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二、教学时数本课程总学时为144(36周,周课时4),其中课堂教学128学时,课堂讨论8学时,考核8学时。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1、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主要参考书1、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2、莫里森等编,《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83年3、胡宏文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本考试大纲根据上饶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按照有机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了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的目标。
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或会、能),三个层次依次提高。
第三学期期中考试考核内容第一章绪论考核知识点1、有机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共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共价键的极性和偶极矩、碳原子轨道的杂化(SP3、SP2、SP)、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断裂方式、过渡状态和中间体);3、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检验纯度、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量分析、实验式的计算、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考核要求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以及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等概念的涵义;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并能从结构上加以解释;3、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骨架和按官能团分类的两种方法,掌握官能团概念的涵义以及一些官能团的名称,并能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4、熟悉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以及它们的主要区别;能够应用共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定性地理解、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5、掌握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偶极矩等概念的函义;能够区别键能和键的离解能以及根据元素电负性判断键矩的方向;6、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以及掌握均裂、异裂、游离基型反应、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亲电试剂、亲核试剂、过渡状态和中间体等概念的涵义;7、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烷烃考核知识点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现象;2、烷烃的命名: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烷基、烷烃的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3、烷烃的分子结构:甲烷的结构——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构型和SP3杂化轨道、烷烃分子的形成和σ键的特征、烷烃的构象(锯架式、楔形式和Nenman式)及构象异构;4、烷烃的物理性质:状态、沸点、熔点、比重、溶解度;5、烷烃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裂化反应(热裂化、催化裂化)、磺化和硝、卤代反应;6、卤代反应历程:甲烷的氯代反应历程——游离基反应历程、甲烷氯代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其它烷烃的氯代反应和烷基游离基的结构及其稳定性;7、烷烃的来源和制备:石油的精制、烷烃的制备(烯烃的氢化、Wurtz合成法、Kolbe 电解法、Gringnard试剂法、Corey—House反应;8、烷烃的代表物——甲烷。
考核要求1、掌握烃、烷烃、通式、同系列、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或碳链异构、构造式、构造异构体、构象和构象体等概念的涵义以及用构象式(Newman投影式、锯架式或楔形式)表示烷烃典型构象的书写方法;2、掌握烷烃的命名方法;3、理解烷烃的分子结构特点,掌握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概念和σ键的特征;4、理解烷烃的沸点、溶点、比重、溶解度与相对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关系,并能用分子间力的观点说明其规律性的变化;5、理解烷烃的化学性质和各种氢原子的相对活泼性;6、掌握烷烃的光卤化反应历程,并能够运用过渡状态理论解释甲烷氯代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活化能和反应热;7、理解不同卤素对同一种烷烃的反应活性以及烷基游离基的结构和相对稳定;8、了解烷烃的来源及其主要用途。
第三章单烯烃考核知识点1、烯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和C=C双键的形成、C=C双键的特点;2、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位置异构和顺反异构;烯烃的命名;烯烃的系统命名法;烯烃的Z、E命名法(次序规则);3、烯烃的物理性质;4、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催化加氢——氢化热和烯烃的稳定性、离子型加成反应(加卤化氢——Markovnikov规则、加硫酸——烯烃的间接水合法、加水的加成——烯烃的直接水合法、加卤素——化学特性试验、加次卤酸——羟卤化反应、硼氢化—氧化反应——烯烃的间接水合法、羟汞化反应、加碳烯、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碳正离子和环状鎓离子中间体、Markovnikov规则的理论解释——诱导效应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亲电加成反应过程的碳正离子的重排、亲电加成反应的活性、游离基加成反应——过氧化物效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Baeyer试验、臭氧化、四氧化锇氧化、过氧酸氧化、催化氧化);聚合反应;α-氢原子的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5、烯烃的工业来源和实验室制法:醇脱水、卤代烷脱卤化氢、邻二卤代物脱卤;6、重要的烯烃及用途:乙烯、丙烯。
考核要求1、掌握SP2和SP3杂化碳原子的特点、形成π键的条件以及π键的特性,定性理解乙烯的分子轨道;2、掌握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系统命名方法以及次序规则的要点,并能用Z、E标记法标记顺反异构体的构型;3、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4、掌握烯烃加卤化氢、加硫酸、加水、加次卤酸、加卤素、硼氢化反应、羟汞化反应、加碳烯反应以及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掌握Markovnikov规则(区域选择性)以及运用Markovnikov规则来判断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进行亲电加成的主要产物的方法;5、理解根据带电体系的稳定性随着所带电荷的分散而增大的原理来判断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并能够运用烷基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解释Markovnikov规则;6、掌握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在过氧化物存在时所表现的过氧化物效应现象即加成产物反Markovnikov规则,并能用游离基加成反应历程解释其原因;能够用电子效应解释α—H的活泼性;7、掌握实验室制取烯烃的方法和原理。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考核知识点1、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2、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结构(共轭体系、离域π键、丁二烯的分子轨道)、共振论简介和丁二烯的共振结构式、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3、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加成和1,4-加成——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环加成反应、聚合反应;4、重要的二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环戊二烯;5、炔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杂化轨道和C三C叁键的形成、C三C叁键的特征;6、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7、炔烃的物理性质;8、炔烃的化学性质:还原氢化反应(生成烷烃、生成烯烃——立体选择性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加卤素、加卤化氢、炔烃的水合、硼氢化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加醇、加氢氰酸、加羧酸);炔烃酸性氢的取代反应;炔烃的氧化反应(高猛酸钾氧化、臭氧化);炔烃的聚合反应(二聚、三聚、四聚);9、炔烃的制法:邻二卤代烷脱卤化氢、炔烃的烷基化;10、乙炔的工业来源及应用。
考核要求1、掌握炔烃、二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方法;2、及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3、理解二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4、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Diels-Alder反应和聚合反应;5、初步掌握亲核试剂、亲核加成反应的涵义和能够用电子效应解释碳负离子的稳定性。
第五章脂环烃考核知识点1、环烃的分类和命名方法;2、环烃典型构象的表示方法;3、环烷烃的分子结构和稳定性;4、环烷烃的物理性质;5、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加卤素、加卤化氢)、氧化反应;6、环烷烃的顺反异构、构象及构象分析:环烷烃的顺反异构、环丁烷和环戊烷的构象、环己烷的构象、取代环己烷衍生物的构象、十氢化茶的构象;7、环烷烃的工业来源和一般制法。
考核要求1、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方法;2、掌握脂环烃典型构象的表示方法;3、掌握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了解Baeyer张力学说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解释小环比大环不稳定的原因;4、掌握脂环烃产生顺反异构现象的原因和条件,以及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5、了解脂环烃的一般制法。
第六章对映异构考核知识点1、分子的手性和对映体;2、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平面偏振光、物质的旋光性和旋光度、旋光仪和比旋光度;3、对映异构现象和分子结构的关系:对称面、对称轴、对称中心、更替对称轴;4、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外消旋体、构型的表示方法和标记(三维表示式和Fischer投影表示式、D、L和R、S标记法);5、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非对映体、内消旋体);6、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环丙烷和环已烷衍生物);7、不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类化合物、螺并苯类化合物;8、外消旋体的拆分和外消旋化:机械分离法、微生物拆解法生成非对映体法(化学法);外消旋化;9、手性合成;10、立体化学在研究反应历程中的应用:烷烃的光卤化反应、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立体专一性反应和立体选择性反应、溴对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考核要求1、掌握手性、镜象、对映体、立体异构、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平面偏振光、偏振面、旋光度、比旋光度、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相对构型、绝对构型、手性合成等概念的涵义;2、理解对称因素及对称操作;3、掌握Fischer投影规则以及Fischer投影式与Newmann式、锯架式、楔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掌握用R、S法标记旋光性化合物的构型的方法;4、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原理;5、了解手性合成的方法和手性合成一般原理;6、理解应用立体化学现象解释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第三学期期末考试考核内容第七章芳香烃考核知识点1、苯的结构:Kekule构造式、苯分子构造的近代观点(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苯的共振结构、芳香性——共振能;2、单环芳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3、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4、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历程(硝化反应、卤化反应、磺化反应、Friedel—Crafts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加成反应(加氢、加氯);氧化反应(苯环氧化和侧链氧化);5、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两类定位基、定位效应的理论解释和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二元取代苯的定位效应;6、单环芳烃的来源和制法;7、重要的单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8、稠环芳烃:茶(结构(共振结构和芳香性)、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氢反应;蒽、菲、其它稠环芳烃;9、多环芳烃:联苯、三苯甲烷(三苯甲基正离子和三苯甲基游离基);10、非苯芳烃:Hiickel规则、非苯芳烃(环丙基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环辛四烯二价负离子、[18]轮烯;11、Fullerene(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