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21-2022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白城一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9月阶段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二卷材料分析题两局部。

第I卷45分,第二卷55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最正确选项,每题3分,15道题,共计45分〕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说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2.唐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监察,曾设立十道按察区(后增至十五道),由于局部按察使由州刺史担任,故而监察事务与地方事务融为一体,“道〞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

材料说明( )3.民主正如许多西方思想家所指出的那样,是一件“奢侈品〞。

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社会,没有一局部人的艰辛劳动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就不可能使另一局部人有充分的金钱和闲暇去参加民主政治生活。

据此可知古希腊民主政治建立的根底是〔〕A.独特的地理环境 B.大量奴隶的艰辛劳动C.小国寡民的城邦 D.高度兴旺的物质文明4.1760年,英王乔治三世一上台,马上改组政府,把所有具有王政复古思潮的人聚结在自己的周围,并安插到重要的职位上去,形成“国王之友〞派。

他亲自审阅议会的投票报告,并授意建立了一个专门收买议员的财政管理办事机构。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国王通过内阁控制了议会的财政权B.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起主导作用C.以议会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尚需完善D.国家决策权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5.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说明,抗日根据地〔〕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深刻总结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方面作出的一大创造性奉献。

精品解析: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白城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阶段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

这些观念A. 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B. 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C. 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D. 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这些理念的出现则植根于农业生产需要掌握自然规律,故是农耕经济的产物,B项正确。

题干强调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不是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排除A。

天人感应思想是董仲舒提出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

题干强调道家和儒家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而不是借天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B.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答案】A材料中的“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反映的是法家的思想,是在主张强有力的君主的出现,A 项主张社会变革,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正确;“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属于道家,“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属于儒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属于道家学派,排除BCD。

3.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褒贬给予的称号。

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不敬,于是废了谥号。

西汉时期又恢复了这一制度,除刘邦谥号“高皇帝”外,其余皇帝谥号中大都有“孝”字。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

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其利。

”这反映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A.老子B.孟子C.墨子D.荀子2.孟子曾批判某家学云:“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云:“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哪种思想A.儒家“仁政” B.墨家“兼爱” C.法家“刑不避大夫” D.荀子“性恶论”3.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

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祇 C.神化君主统治D.报答天地之恩4.《汉书•宣帝传》:“五凤夏四年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

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 。

”据此可知A.司马迁的历史撰述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具有限制暴政功能C.《汉书》当中关于日食记载没有任何科研价值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东汉统治影响巨大5.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

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

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

这反映了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 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 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6.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一学者做过如下评价“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在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

”材料中梁启超褒奖的学者是A.李贽 B.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7.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 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B. “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C。

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D。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2.中国古代思想史把魏晋称为玄学时代,隋唐为佛学时代,宋明为理学时代。

那么春秋战国、两汉、明清之际分别可称为()A。

子学时代、经学时代、实学时代B。

子学时代、实学时代、经学时代C. 实学时代、经学时代、子学时代D。

经学时代、子学时代、实学时代3.今天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可以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 “和而不同”和“仁”的思想B. 民本思想C. “有教无类”的思想D. “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4.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对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

"导致这一时期“讲世情的小说”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专制统治有所放松B。

程朱理学促进思想解放C。

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出现D。

商品经济获得新的发展5.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比较,通过比较反映了当时的东西方()A. 文化的交流加深B。

社会发展趋势不同C. 政体的本质差异D. 西方科技水平高于中国6.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因为他的论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 ) A。

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B。

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C. 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D. 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7.“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学,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体验探究合作展示长春市十一高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白城一中历史试题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历史含答案第Ⅰ卷(共48 分)A.提升民众道德操守B.增强民族内在凝聚力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D.维护自身的特权地位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区别在于( )A.一个是唯物主义一个是唯心主义B.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看法C.寻求理的方式D.提出学说的目的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其台词的是( )A. B.C.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①②④5.“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映()A.朱熹格物致知 B.王阳明心外无理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李贽革故鼎新6.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该故事反映( )A.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B.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C.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7.“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8.农历2014年腊月腊八前后,我省各地普降大雪,应验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

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A.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 B.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C.精准的预测性 D.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9.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长春版)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长春版)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长春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说:每一次人类文化的交流,都会带来一次文化发展的机遇。

比如说,我们遇到了印度佛教就是一个很大的幸运。

以下事例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无为寡欲主张的提出 B.程朱理学的创立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2.李贽宣称:“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

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这体现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 B.主张不必要求人人都尊孔C.全部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D.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3.明清之际有人说:“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率此不变……虽千百年,而吾知其与乱同事,日甚一日者矣。

”这种思想出现的根源在于A.封建社会危机加深 B.商品经济的发展C.程朱理学摧残人性 D.民主思想的传人4。

《哲学史教程》中说:“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表明智者学派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使古希腊神学思想逐渐绝迹C.阻碍了古希腊民主制度 D.促使了古希腊个人意识觉醒5.《妥善行事指南》告诫市民:“不要到挤满农民的晒场上去……他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一个国王……他们根本不尊重任何地位比他们尊贵的人。

”这反映了当时的意大利A.以上帝为唯一敬仰对象 B.封建统治已经推翻C.人文主义得到了宣扬 D.以神的意志为尺度6.卢梭曾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A.行政权的重要性 B.立法应与行政结合C.立法权的重要性 D.分权制衡的重要性7.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

吉林省白城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白城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9—2019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资料剖析题两部分。

第Ⅰ卷60 分第Ⅱ卷 40 分共 100 分。

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最正确选项,每题 2 分, 30 道题,合计60分)1、春秋期间 ,孔子漫游列国 ,踊跃推行其政治主张 ,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 ,绝望而归。

这说明 ()A.周天子加强统治 ,孔子难以生计B.“仁”“礼”思想不合时宜C.当时髦办私学为官府所禁D.当时战乱不停 ,思想冷清2.学完“百花怒放”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坐”,你以为此中不合适的是()A.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睦相处,有儒家的风采B.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语文老师给我们充足的自主权,很少干涉,深得老子真传D.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拟订了班规,并严格履行3、下侧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简图。

此中,②处所示状况出现的主要原由是A.儒学在民间开始盛行和发展B.民贵君轻思想主张人心所向C.独尊儒术日趋成为社会主流D.三教合一潮流洋溢各个域4、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理学)思想成原,而原又成,而就入公众生活,当公众在种中生计已久,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任何背常的行都将成甚至罪孽。

” 种社会象,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代儒学汲取宗教思想的果B.宋明理学系化、哲学化的果C.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D.明清期儒学新展的表5、有学者:“明清之⋯⋯一些思想家从亘古未有的锋利笔过去正宋明理学做出了性批评,从儒学内部逐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的、异的新思想系。

”资料所的“异”A.体了新市民的求B.没有打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围C.是封建后期“西学”的物D.当中国的社会型影响巨大6、李厚《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后辈的人,由其的利益和要求出,各取所需,或夸其(孔子 )守旧的方而,或其合理的要素,来从头解、建筑和价他⋯⋯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表示,在儒家思想的展程中A.孔子的思想本义受到任意扭曲和改B.儒学思想适了不一样代社会的需要C.儒学思想的演变拥有主观性和时代性D.儒学系统在不停批评中获取发展完美7“在智者学派从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查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利究竟鉴于什么。

吉林省白城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1 (有解析)

吉林省白城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1 (有解析)

吉林省白城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1. 已知命题p :∀x 1、x 2∈R ,(f(x 2)−f(x 1))(x 2−x 1)≥0,则¬p 是( )A. ∃x 1、x 2∈R ,(f(x 2)−f(x 1))(x 2−x 1)≤0B. ∀x 1、x 2∈R ,(f(x 2)−f(x 1))(x 2−x 1)≤0C. ∃x 1、x 2∈R ,(f(x 2)−f(x 1))(x 2−x 1)<0D. ∀x 1、x 2∈R ,(f(x 2)−f(x 1))(x 2−x 1)<02. 已知双曲线x 2a−y 22=1的焦点与椭圆x 26+y 22=1的焦点相同,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22B. √2C. √3D. 23. 已知F 1,F 2是椭圆C 的两个焦点,P 是C 上的一点,若PF 1⊥PF 2,且∠PF 2F 1=60°,则C 的离心率为( )A. 1−√32B. 2−√3C. √3−12D. √3−14. 已知双曲线C :x 216−y 2b2=1(b >0)的右焦点与抛物线y 2=20x 的焦点重合,则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4x ±3y =0B. 3x ±4y =0C. 16x ±9y =0D. 9x ±16y =05. 当a <1时,f′(x)=2x −a −1且f(0)=a ,则不等式f(x)<0的解集是( )A. {x|x <a+12}B. {x|1<x <a}C. {x|x <a 或x >1}D. {x|a <x <1}6. 已知函数f(x)是可导函数,且满足x →0limf(1)−f(1−x)x=−1,则在曲线y =f(x)上的点A(1,f(1))的切线斜率是( )A. −1B. 2C. 1D. −27. 已知函数f(x)=ln(ax −1)的导函数是f′(x),且f′(2)=2,则实数a 的值为( )A. 12B. 23 C. 34D. 18. 若0<x <π2,则xtanx >1是xsinx >1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 曲线C:y =xlnx 在M(e,e)处的切线在x,y 轴上的截距之和为( )A. −32eB. −12eC. 12eD. 32e10. 已知双曲线x 2a 2−y2b2=1(a >0,b >0)的离心率e =2,过双曲线上一点M 作直线MA ,MB 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且斜率分别为k 1,k 2.若直线AB 过原点,则k 1⋅k 2的值为( )A. 2B. 3C. √3D. √611. 设抛物线C :y 2=2px(p >0)的焦点为F ,准线与x 轴交于点A ,点P 在C 是上,若2|PA|=√7|PF|,则直线PF 的斜率为( )A. −√35或√35B. −√32或√32C. −√3或√3D. −√33或√3312. 已知双曲线C :x 2a 2−y2b 2=1(a >0,b >0)的右焦点为F ,O 为坐标原点,以OF 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交于点O 及点A(32,√32),则双曲线C 的方程为( )A. x 2−y 23=1 B. x 22−y 26=1 C. x 23−y 2=1D. x 26−y 22=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13. 渐近线为y =±23x 且焦距为2√13的双曲线方程是______ .14. 已知F 1、F 2是椭圆C :x 236+y 227=1的两个焦点,点P 为椭圆C 上的点,|PF 1|=8,若M 为线段PF 1的中点,则线段OM 的长为______.15. 设F 1,F 2是双曲线C:x 2a 2−y2b2=1(a >0,b >0)的左、右焦点,O 是坐标原点.过F 2作C 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P.若|PF 1|=√6|OP |,则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16. 设函数的图象在点(x o ,f(x 0))处的切线为l ,且l 过抛物线x 2=4y 的焦点,则x 0=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17.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e x +xlnx ; (2)y =sinx−x x.18. 设有两个命题.命题p :不等式x 2−(a +1)x +1≤0的解集是⌀;命题q :函数f(x)=(a +1)x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如果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求a 的取值范围.19. 已知F(1,0)为一定点,P(0,b)是y 轴上的一动点,x 轴上的点M 满足PM ⃗⃗⃗⃗⃗⃗ ⋅PF ⃗⃗⃗⃗⃗ =0,点N 满足2PN⃗⃗⃗⃗⃗⃗ +NM ⃗⃗⃗⃗⃗⃗⃗ =0⃗ . (Ⅰ)求点N 的轨迹曲线C 的方程;(Ⅱ)过直线l :2x −y +1=0的点Q 作曲线C 的切线QA ,QB ,切点分别为A ,B ,求证:当点Q 在直线l 上运动时,直线AB 恒过定点S .20. 已知双曲线x 29−y 216=1的右顶点为A ,右焦点为F ,过点F 且平行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点B ,求△AFB 的面积.21. 已知椭圆C:x 23+y 2=1,斜率为1的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A(x 1,y 1),B(x 2,y 2)两点,且x 1>x 2.(Ⅰ)若A ,B 两点不关于原点对称,点D 为线段AB 的中点,求直线OD 的斜率; (Ⅱ)若存在点E(3,y 0),使得∠EBA =∠AEB =45°,求直线AB 的方程.22.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过点A(−1,√22),B(√62,12).过椭圆C的右焦点F且不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l1与椭圆C交于D,E两点若点G是线段DE的中点,过点G且与直线l1垂直的直线l2交x轴于H.(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证明:|DE|=2√2|HF|.--------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称命题否定的应用,属于基础题.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求解即可.【解答】解: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求解.¬p:∃x1,x2∈R,(f(x2)−f(x1))(x2−x1)<0.故选C.2.答案:B解析:解:双曲线x2a −y22=1的焦点与椭圆x26+y22=1的焦点相同,可得6−2=a+2,解得a=2,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e=ca =√2+2√2=√2.故选:B.求出椭圆的焦点坐标,得到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推出a,然后求解双曲线的离心率即可.本题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以及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性质及几何意义,由题意得PF2=12F1F2=c,所以PF1=√3c,根据椭圆定义,PF1+PF2=2a=√3c+c,即可得出离心率.【解答】解:F1,F2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P是C上一点,若PF1⊥PF2,且∠PF2F1=60°,可得PF2=12F1F2=c,所以PF1=√3c,根据椭圆定义,PF1+PF2=2a=√3c+c,则椭圆的离心率可得e=ca =√3+1=√3−1,故选D.4.答案:B解析:解: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5,0), 即双曲线的右焦点为(5,0), 即c =5,则c 2=16+b 2=25, 即b 2=9, 则b =3,即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ba x =±34x , 即3x ±4y =0, 故选:B求出抛物线的焦点,确定双曲线的c ,建立方程求出b 的值进行求解即可.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求法,注意运用双曲线方程和渐近线的方程的关系,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5.答案:D解析:因为f′(x)=2x −a −1,且f(0)=a ,所以f(x)=x 2−(a +1)x +a =(x −1)(x −a)<0.因为a <1,所以f(x)<0的解集是{x|a <x <1}.6.答案:A解析: 【分析】函数f (x )是可导函数,且满足x →0limf(1)−f(1−x)x=−1,可得x →0limf(1)−f(1−x)1−(1−x)=−1,利用导数的定义,即可求得切线斜率.本题考查导数的概念与导数的几何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导数的概念. 【解答】解:∵函数f (x )是可导函数,且满足x →0limf(1)−f(1−x)x=−1,∴x →0limf(1)−f(1−x)1−(1−x)=−1,∴f′(1)=−1,∴在曲线y =f (x )上的点A(1,f (1))的切线斜率是−1. 故选A .7.答案:B解析:解:由f(x)=ln(ax −1)可得f′(x)=aax−1, 由f′(2)=2,可得a2a−1=2,解之得a =23. 故选:B .利用导数的运算法则即可得出.本题考查了导数的运算法则、函数求值、方程的解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8.答案:B解析:解:∵0<x <π2,∴tanx >sinx >0,∴xsinx >1⇒xtanx >1, 反之不成立,取x =π3即可判断出.因此xtanx >1是xsinx >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0<x <π2,可得tanx >sinx >0,于是xsinx >1⇒xtanx >1,反之不成立,取x =π3即可判断出. 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简易逻辑的判定,属于基础题.9.答案:B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导数求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程,依题意,y ′=lnx +1,所以曲线C:y =xlnx 在M(e,e)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所以切线方程为y =2x −e ,从而求得切线在x,y 轴上的截距,即可求得答案,属中档题. 【解答】解:∵y ′=lnx +1,∴曲线C:y =xlnx 在M(e,e)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 ∴切线方程为y =2x −e ,∴切线在x,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e2,−e,∴截距之和为−e2.故选B.10.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考查转化思想,化简得到K1⋅K2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设出M、A、B,表示出k1⋅k2,M、A、B代入双曲线方程并化简,代入双曲线的离心率乘积,求出k1⋅k2的值.【解答】解:因为过双曲线上一点M作直线MA,MB交双曲线于A,B两点,且斜率分别为k1,k2.若直线AB过原点,所以A、B关于原点对称,设A(p,q),B(−p,−q),M(s,t),则有k1⋅k2=t−qs−p ⋅t+q s+p =t2−q2s2−p2,因为A,B,M在双曲线上,则p2a2−q2b2=1,s2a2−t2b2=1,两式相减得:p2a2−q2b2=s2a2−t2b2,即t2−q2b2=s2−p2a2,t2−q2s2−p2=b2a2,所以k1⋅k2=t2−q2s2−p2=b2a2=c2−a2a2=22−1=3.故选B.11.答案:C解析:解:如图所示,过点P作PE⊥准线,垂足为点E.则|PE|=|PF|,设:PE=n,PA=√72n,AF=p,在△APE中,∠EPA=θ,cosθ=√7,设∠PFA=α,可得:n2=p2+74n2−√7pn⋅√7,解得p=32n或p=12n;当p=32n时,74n2=n2+p2−2pncosα,可得cosα=12,直线PF的斜率为:−√3,当p=12n时,74n2=n2+p2−2pncosα,可得cosα=−12,直线PF的斜率为:√3,故选:C.如图所示,过点P作PE⊥准线,垂足为点E.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可得|PE|=|PF|.结合已知条件,利用余弦定理,转化求解即可.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直线的斜率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法,属于中档题.1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与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题意,先求出半焦距c,再根据渐近线过点A,得到关于a、b的另一个等式,联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M为OF的中点,依题意有,|OF|2=c2=|AM|,即c2=(c232)√32)∴c=2,又双曲线的渐近线y=ba x过点A(32,√32),故√32=3b2a(∗),又c2=a2+b2=4(∗∗),联立(∗)(∗∗)解得a=√3,b=1,∴双曲线C的方程为x23−y2=1.故选C.13.答案:x29−y24=1或y24−x29=1解析:解:∵双曲线渐近线为y=±23x,∴设双曲线方程为x29−y24=λ,λ≠0,∵焦距为2√13,∴9|λ|+4|λ|=13,∴λ=±1, ∴双曲线方程为:x 29−y 24=1或y 24−x 29=1.故答案为:x 29−y 24=1或y 24−x 29=1.由已知设双曲线方程为x 29−y 24=λ,λ≠0,再由焦距为2√13,能求出双曲线方程.本题考查双曲线方程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注意双曲线性质的合理运用.14.答案:2解析:解:F 1、F 2是椭圆C :x 236+y 227=1的两个焦点,可得F 1(−3,0),F 2(3,0).a =6.点P 为椭圆C 上的点,|PF 1|=8,则,|PF 2|=4, M 为线段PF 1的中点,则线段OM 的长为:12|PF 2|=2. 故答案为:2.求出椭圆的焦点坐标,利用椭圆的定义转化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的应用,是基本知识的考查.15.答案:√3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求法,属于中档题.注意运用双曲线的交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 ,再利用余弦定理求b ,c ,a 的关系. 【解答】解:由已知得|PF 2|=b,|OF 2|=c ,则|OP|=a . 在中,,在△PF 1F 2中,=b 2+4c 2−(√6a)22b·2c=bc, 化简得b 2+4c 2−6a 2=4b 2, 则c 2=3a 2, 故e =√3. 故答案为√3.16.答案:e 3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曲线的切线方程的求法,抛物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求出曲线的切线方程,代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然后求解即可. 【解答】解:函数f(x)=2lnx −x 得到f ′(x)=2x −1, 得到f ′(x 0)=2x 0−1,f(x 0)=2lnx 0−x 0,得到切线l 方程是:y −(2lnx 0−x 0)=(2x 0−1)(x −x 0),且l 过抛物线x 2=4y 的焦点(0,1),∴1−(2lnx 0−x 0)=(2x 0−1)(−x 0),得到x 0=e 32, 故答案为:e 32.17.答案:解:(1)y′=(e x )′+(xlnx)′=e x +lnx +x ⋅1x =e x +lnx +1.(2)y′=(sinx −x)′x −x′(sinx −x)x2 =(cosx−1)x−sinx+xx 2=xcosx−sinxx 2.解析:本题考查了导数的运算法则,属于基础题. 根据导数的运算法则求导即可.18.答案:解:要使不等式x 2−(a +1)x +1≤0的解集是⌀,则△=(a +1)2−4<0,解得−3<a <1,即:p :−3<a <1. 因为f(x)=(a +1)x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所以a +1>1,解得a >0,即q :a >0. 又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所以p ,q 一真一假,所以解得−3<a ≤0或a ≥1. 故a 的取值范围是(−3,0]∪[1,+∞).解析:先求出命题p ,q 为真命题时对应的等价条件,然后利用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确定a 的取值范围.本题主要考查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以及应用,要求熟练掌握复合命题与简单命题的真假关系. 19.答案:解:(Ⅰ)设M(a,0),则PM ⃗⃗⃗⃗⃗⃗ =(a,−b),PF ⃗⃗⃗⃗⃗ =(1,−b), 由PM⃗⃗⃗⃗⃗⃗ ⋅PF ⃗⃗⃗⃗⃗ =0可得a +b 2=0, 设N(x,y),由点N 满足2PN ⃗⃗⃗⃗⃗⃗ +NM ⃗⃗⃗⃗⃗⃗⃗ =0⃗ .即PN ⃗⃗⃗⃗⃗⃗ +PM ⃗⃗⃗⃗⃗⃗ =0⃗ , 则a +x =0,y −2b =0, 即有曲线C 的方程为y 2=4x ;(Ⅱ)证明:(1)y>0时,y=2√x,y′=√x =2y,y<0时,y=−2√x,y′=√x =2y,则曲线C上除原点外任一点(x,y)处的切线的斜率均为2y,设Q(x0,y0),A(x1,y1),B(x2,y2),y1y2≠0,可得切线QA的方程为2x1−y1y+2x=0,切线QB的方程为2x2−y2y+2x=0,代入Q,可得2x1−y1y0+2x0=0,且2x2−y2y0+2x0=0,即有AB的方程为2x−yy0+2x0=0,又2x0−y0+1=0,可得2x−1+y0(1−y)=0,令2x−1=0,且1−y=0,解得x=12,y=1.即有AB恒过定点S(12,1);(2)若切点A为原点,则Q(0,1),设QB:y=kx+1与抛物线y2=4x相切,则k=1,切点B(1,2),AB的方程为y=2x,也过点S(12,1),综上可得,当点Q在直线l上运动时,直线AB恒过定点S(12,1).解析:(Ⅰ)设M(a,0),求得向量的坐标,运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和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化简整理即可得到所求轨迹方程;(Ⅱ)求得曲线上非原点外切线的斜率,以及切线方程,求得切点弦AB的方程,结合Q在直线l上,可得定点S的坐标;再由原点作切线QA,QB,求得AB的方程,即可判断定点S的坐标.本题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同时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和向量的共线的坐标运算,考查直线和抛物线相切的切线方程和切点弦方程的求法,以及直线恒过定点的问题,属于中档题.20.答案:解:∵a2=9,b2=16,∴c=5,∵A(3,0),F(5,0),不妨设BF的方程为y=43(x−5),代入双曲线方程解得B(175,−3215),∴SΔAFB=12|AF||y b|=12×2×3215=3215,故答案为3215.解析: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求得a ,b ,c ,从而确定A ,F ,求出BF 方程,代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B .21.答案:解:(Ⅰ)由题意可得{x 123+y 12=1x 223+y 22=1, 两式相减得(x 1−x 2)(x 1+x 2)3+(y 1−y 2)(y 1+y 2)=0,故k AB =y 2−y 1x 2−x 1=−13·x 2+x1y 2+y 1=1,故k OD =y 2+y 12−0x 2+x 12−0=y 2+y 1x 2+x 1=−13.(Ⅱ)设直线AB 的方程y =x +m .联立{x 23+y 2=1y =x +m ,解得4x 2+6xm +3m 2−3=0,令Δ=36m 2−48m 2+48>0,解得−2<m <2, 所以x 1+x 2=−32m,x 1x 2=34(m 2−1),在△ABE 中,∠EBA =∠AEB =45°,且直线l 的倾斜角为45°, 所以BE ⊥y 轴,过A 点作BE 的垂线,则垂足F 为线段BE 的中点. 设点F 的坐标为(x F ,y F ),则x F =x 1=x 2+32,联立x 1+x 2=−32m,x 1x 2=34(m 2−1),x 1=x 2+32,解得m =−1,而m =−1∈(−2,2),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1.解析: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方程与斜率,属于中等题型.(Ⅰ)由题意可得{x 123+y 12=1x 223+y 22=1,两式相减得(x 1−x 2)(x 1+x 2)3+(y 1−y 2)(y 1+y 2)=0,故k AB =y 2−y1x 2−x 1=−13·x 2+x 1y2+y 1=1,故k OD =y 2+y 12−0x 2+x 12−0=y 2+y1x 2+x 1=−13.(Ⅱ)设直线AB 的方程y =x +m.联立{x 23+y 2=1y =x +m ,利用韦达定理得x 1+x 2=−32m,x 1x 2=34(m 2−1),在△ABE 中,∠EBA =∠AEB =45°,且直线l 的倾斜角为45°,则可得x 1=x 2+32,联立x 1+x 2=−32m,x 1x 2=34(m 2−1),x 1=x 2+32,解得m =−1,验证符合题意,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1.22.答案:解:(1)依题意,{1a 2+12b 2=132a 2+14b2=1解得{1a 2=121b2=1, 故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1.(2)证明:设直线l 1的方程为y =k(x −1)(k ≠0)由{x 22+y 2=1y =k(x −1),得(2k 2+1)x 2−4k 2x +2k 2−2=0,Δ=16k 4−4(2k 2+1)(2k 2−2)=8(k 2+1)>0, 设D(x 1,y 1),E(x 2,y 2),G(x 0,y 0), 那么x 1+x 2=4k 22k 2+1,x 1x 2=2k 2−22k 2+1,x 0=x 1+x 22=2k 22k 2+1,y 0=k(x 0−1)=−k2k 2+1,设H(p,0),因为l 1⊥l 2故GH ⊥DE , 所以y 0x0−p=−k 2k 2+12k 22k 2+1−p =−1k,得p =k 22k +1<1,所以|HF|=1−k 22k 2+1=k 2+12k 2+1,|DE|=√(1+k 2)[(x 1+x 2)2−4x 1x 2]=√(1+k 2)[(4k 22k 2+1)2−4(2k 2−2)2k 2+1]=2√2(1+k 2)2k 2+1, 故|DE|=2√2|HF|.解析: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性质以及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题目综合性强,属难题. (1)将点A(−1,√22),B(√62,12)代入x 2a 2+y 2b2=1,求出a,b 值即可;(2)设直线l 1的方程为y =k(x −1)联立椭圆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和已知条件分别求出|DE|和|HF|的表达是从而证明|DE|=2√2|H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有学者研究指出,儒家、道家非是“无生法”的解脱而是“生生法”的成全,儒家所强调的本心主体之自觉与道家注重的天地场域之自然,有利于我们克服现代化之后的困境。

该观点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儒家“克己复礼”的自律C.百家争鸣能解决现代化困境 D.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

这一现象表明()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 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3.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孟子重心性,强调“独善之心”,荀子重群分,强调“君道隆礼(注:有别于周礼,含法的内容)”;孟子推崇“王道”,荀子推崇“王道”但不排斥“霸道”,主张礼法连用;荀子还吸收道家“天道自然”的思想。

据此,可以推知荀子()①奠定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②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③深化儒家关于“礼”的思想内涵④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该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

《荀子·礼论》中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由此可推知,先秦儒家()A.注重自然及伦理关系 B.吸收了法家和道家思想C.倡导唯物主义伦理观 D.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承5.董仲舒认为天有独立的意志,它不仅能以“美祥”来为帝王歌功颂德,还能以“妖带”、“灾害"、“怪异”等来“谴告”“惊惧”人事。

此思想()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 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 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6.有学者说,汉赋多以宫室台榭、田猎、祭祀、乐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无不与君主的举止进退有关,体现着“君德”“君威”。

这表明汉赋()A.体现了仁政理念 B.宣扬了礼治思想C.继承了楚辞艺术 D.蕴含了批判精神7.关于个人学习,朱熹主张“慎思明辩,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王阳明主张学以致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这些主张的共同内涵是()①净化个人心灵②树立独立人格③提升人生素养④强调学以致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宋代的土大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实现其政治理想。

明代的士大夫则转向“党民行道”。

如王阳明强调:“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政治体制的日益僵化 B.市民阶层力量的兴起C.儒学逐渐走向思辨化 D.早期启蒙思想的传播9.尽管程朱理学在其初始阶段连遭厄运,屡被排斥,但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理学的价值愈来愈被封建专制主义者所认识和采纳,逐渐受到尊崇,直至被确立为官方正统哲学。

理学几经坎坷终能实现正统的原因是()A.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B.首倡“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C.“君权神授”思想符合民众需要 D.顺应了社会转型对文化的内在需要10.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对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尤其是针对君王贵族和士大夫阶层而言的,但这种主张被推行的实际结果,变成了统治者限制平民百姓享受最基本的生活权利的利器。

这一现象表明()A.理学背离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理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C.理学家使民众生活日益艰难 D.理想诉求与现实实践的差异1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这主要说明当时()A.李贽思想引起保守势力不满 B.李贽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C.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环境 D.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社会环境12.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

这一看法实际揭示了() A.古代中国科技成果丰硕 B.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转型的原因C.四大发明科技影响力低 D.医学、地理、化学等人才缺乏13.中国古代数学长期使用比较复杂的筹算。

宋元后实用性的珠算在社会上逐渐兴起。

明清时期作为应用算术书,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多次被翻印改编,时人谓“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

若业举者之于四子书,五经义,翕然奉以为宗”。

宋明时期珠算发展是因为()A.商业发展对实用算学的追求 B.科举制提高对算学的重视C.雕版技术进步推动文化普及 D.重道轻器文化传统的改变14.下列分别是郑板桥的《兰花图》和明人的《江城送别图》,这两幅代表性画作的共同特征是()A.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 B.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C.强调以人物、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D.不注重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15.宋人偏爱画竹,如北宋文人画家文同,他在画作《咏竹》中赞扬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品格。

苏轼也以竹的品格来比喻文同的节操:“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

”这折射出宋代文人画()A.注重展现作者的独特个性 B.重视形似与神韵的高度统一C.体现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 D.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16.在古希腊传统文化中,凡人是与众神同宗同源的,人与神的生活一直被相提并论。

自荷马之后,希腊人把凡人的生活作为众神生活的参照,众神甚至被想象成是“具有凡人萌芽形式的生命”。

这种观念()A.促成了近代人文主义在希腊诞生 B.弘扬了神与人之间的平等精神C.反映出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进步性 D.推动了人文精神在西方的觉醒17.罗素写道:“近代世界与先前各世纪的区别,几乎每一点都能归源于科学。

科学在十七世纪收到了极奇伟壮丽的成功。

”以下对“科学在十七世纪收到了极奇伟壮丽的成功”解读正确的有()①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②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③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④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18.意大利学者皮科(1463—1494年)说:“人是上帝的密友;人是低等动物的帝王;因为人的感官敏锐,理智聪明,智慧辉耀,所以是自然的解释者。

”此观点在当时()A.有利于人性的自由解放 B.动摇了封建教会的权威C.使人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D.推动了自由宗教观形成1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C.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 D.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20.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

材料表明宗教改革()A.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B.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21.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徳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

材料表明两者()A.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B.认为理性是可以被相互转让的C.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D.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22.18世纪80年代初,法国学者雷纳尔提出问题:“美洲的发现对人类是福音还是祸害?如果它是福音,我们靠着什么手段来保持促进其带来的好处?如果它是祸害,我们靠着什么手段来弥补其带来的损毁?”促使雷纳尔发问的可能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引发殖民潮 B.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影响C.启蒙思想肯定人的自然权利 D.美国独立引发反殖民浪潮23.某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时期,英国是西欧经济发展最快、社会改革最早的国家。

英国的社会改革,不是先有理论,后有革命,而是先有革命后有理论。

”该学者旨在说明() A.启蒙运动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社会实践与革命理论相辅相成C.启蒙思想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D.英国革命丰富和发展了启蒙思想24.17世纪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的最后阶段带来了一种新的、完全具有说服力的事物的“连贯性”。

伏尔泰就曾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伏尔泰的论述旨在强调()A.近代科技促成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B.牛顿定理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C.牛顿精神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D.经典力学奠定了狭义相对论理论基础25.《物种起源》发表以后,进化论很快被绝大部分生物学家所接受,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之后,进化论传播开来,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推动了近代政治革命。

这说明进化论被提出之后()A.人类更加自信 B.理性主义进一步升级C.宗教更为脆弱 D.政体形式获得了优化26.20世纪初的《浙江潮》杂志发表文章说:“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权派”。

陈旭麓先生就此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否定一个而且像浪圈一样一圈比一圈大的联系。

其中“变法派”与“自由民权派”的联系,主要体现于() A.“自由民权派”采用了“变法派”的斗争形式B.“变法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利于革命思想传播C.在君主是否保留的问题上两派的态度趋于一致D.“变法派”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辛亥革命运动27.下面为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

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A.社会性质不断变化 B.民族意识逐渐得到强化C.民主观念持续更新 D.国人西学理念逐渐深入28.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张,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这三种制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

该思想()A.为最早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C.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D.受社会进化论思想影响29.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

”据此推断,康梁两人()A.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B.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30.严复的译作《天演论》既不同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又异于赫胥黎、斯宾塞的人文主义进化学说,而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生存竞争法则观察和阐释人类行为,并将其直接与国际政治之弱肉强食的从林法则相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