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家如何看通胀
经济学如何分析通货膨胀

经济学如何分析通货膨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通货膨胀”这个词。
它看似抽象,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等。
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到底是如何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通货膨胀的定义。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体内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持续上涨。
但这并不是说个别商品价格的上升就叫通货膨胀,而是要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并且这种上涨不是短暂的,而是持续一段时间的。
为了分析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们通常会关注几个重要的指标。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CPI 反映了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通过计算 CPI 的涨幅,我们可以大致了解通货膨胀的程度。
比如说,如果今年的 CPI 比去年上涨了 3%,那就意味着整体物价水平上涨了 3%,我们手中的货币能买到的东西相对变少了。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通货膨胀呢?从根本上讲,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通常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
当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欲望增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幅上升。
而在短期内,供给无法迅速增加以满足这种旺盛的需求,这就会导致价格上涨。
比如,大家突然都想买房子,房地产市场需求暴增,但房子的建设需要时间,短期内供给跟不上,房价就会上涨,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则是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的。
这可能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税收增加等因素。
以石油为例,如果国际油价大幅上涨,那么依赖石油作为生产原料的企业成本就会增加。
为了保持利润,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从而推动物价普遍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类型,通货膨胀还可能由货币供应量过多引起。
当央行大量印发货币,使得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实际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就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它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手中的钱变得不再那么“值钱”。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通货膨胀?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它呢?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实际需要,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需求拉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大幅增加,超过了社会的供给能力,就会拉动物价上涨。
比如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过热等,都会导致对原材料、劳动力等的需求急剧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扬。
其次,成本推动也不容忽视。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福利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随之上升,为了保持利润,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如果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或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会导致相关产品的成本增加,最终反映在物价上。
再者,货币供应量过多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关键。
当央行过度发行货币,或者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大量的货币涌入市场,而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没有相应增加,就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此外,外部输入因素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波动、汇率变化等都会传导到国内,引发通货膨胀。
比如,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会导致国内运输成本增加,进而推动物价上升;汇率贬值会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的上涨。
面对通货膨胀,我们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借贷成本,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减少货币需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可以减少银行的可贷资金,降低货币乘数,收缩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
例如,增加税收可以减少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可以降低社会总需求,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通胀和通缩的标准

通胀和通缩的标准通胀和通缩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物价水平、货币供应、经济增长、利率水平和消费者和生产者预期五个方面探讨通胀和通缩的标准。
1. 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衡量通胀和通缩最直观的指标。
一般而言,物价水平包括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等。
CPI反映的是消费领域的物价变化,而PPI则反映的是生产领域的物价变化。
当CPI和PPI持续上升时,说明出现了通胀;当CPI和PPI持续下降时,则说明出现了通缩。
2. 货币供应货币供应也是影响通胀和通缩的重要因素。
货币供应的指标包括M0、M1、M2等。
M0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总量,M1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0和活期存款,M2指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1和定期存款。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就可能引发通胀;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流动性不足,物价下跌,就可能出现通缩。
3.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通胀和通缩也存在密切关系。
经济增长的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季度增长等。
当经济增长迅速,生产能力过剩,物价上涨,可能引发通胀;当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生产能力不足,物价下跌,可能引发通缩。
4.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对于通胀和通缩也有一定影响。
利率水平的指标包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等。
当利率水平下降,信贷规模扩大,物价上涨,可能引发通胀;当利率水平上升,信贷规模缩小,物价下跌,可能引发通缩。
5. 消费者和生产者预期消费者和生产者预期对于通胀和通缩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消费者信心指数、生产者信心指数等是反映消费者和生产者预期的指标。
当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未来经济持乐观态度时,会增加消费和投资,推动物价上涨,可能引发通胀;而当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未来经济持悲观态度时,会减少消费和投资,导致物价下跌,可能引发通缩。
综上所述,通胀和通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物价水平、货币供应、经济增长、利率水平和消费者和生产者预期等。
如何看待我国通胀下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我国通胀压力的经济形势如何看待我国的通货膨胀的经济压力,首先就得先了解到什么是通货膨胀,只有对个问题达到一定的了解,才有资格继续深入分析看待我国通胀压力的经济形势。
首先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指示器和宏观经济检测的温度计,是市场经济法杖和运行中的一个比较古老的经常出现的现象。
当今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不同的纯在通货膨胀,有的成为了国家的头号难题。
所谓的通货从一种广义的方面来说主要是指的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对现实流通的一切流通手段的总称。
它包括纸币和硬币,当然也包括支票,信用卡,债券等信用工具。
那么什么是通货膨胀呢?用一种广义的说法解释就是指投入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过多,大大地超过了现实流通的需要的数量,引起货币的贬值。
而从经济学上解释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和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过度的发行纸币。
而这种发放的办法比增加税收、增发国债更具有隐蔽性和简易性。
衡量通货膨胀的有物价指数、CPI、WPI、IPT。
通货膨胀的类型可分为平衡型通货膨胀和飞平衡通货膨胀。
也可以分为爬行、温和、奔腾式、超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工资和薪金的增长慢于并小于物价水平的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利润增加,工资收入者首损失,利润收入者的益处。
同时通胀也可能会使经济资源配置不合理状态转向合理状态,当然也可能使资源更加不合理。
通货膨胀还可能影响社会储蓄削弱破坏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功能,阻碍技术革新和科学进步。
下面再谈一下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从数据方面来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多个地区发布的经济增长状况看我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
对通货膨胀的判断和应对措施

对通货膨胀的判断和应对措施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了商品和服务的总量,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判断通货膨胀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价指数来判断通货膨胀的情况。
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通常以基期的物价为100。
当物价指数持续上升,超过100时,就意味着通货膨胀正在发生。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判断通货膨胀的趋势。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且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时,通常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
面对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通常情况下,央行会采取加息措施,提高贷款利率,降低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减少货币流通量。
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财政监管,控制财政支出,减少财政赤字,避免过多的货币投放,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的投资,增加生产能力,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从而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应对通货膨胀也有一定的策略。
首先,消费者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控制自己的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生活成本。
其次,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价格相对稳定的商品,避免购买过于昂贵的商品和服务。
另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购买固定利率的债券或其他金融产品来保值增值,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
总的来说,判断通货膨胀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通货膨胀的趋势。
政府和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控制消费,选择稳定价位的商品来应对通货膨胀。
只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的挑战,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 -回复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回复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方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货币供应的增加,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货膨胀对个人和企业的生活和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为了正确评估通货膨胀的程度和影响,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开发了多种方法来衡量通货膨胀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回答关于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方法。
一.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CPI通过计算一定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水平。
通常,CPI包括消费者购买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并基于比较基期(通常为某一年)确定权重。
以此为基准,经济学家可以计算出CPI指数,并据此衡量通货膨胀。
二.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方法。
与CPI不同,PPI 关注的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和原材料的价格变化。
PPI可以衡量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并进一步影响最终产品的价格。
通过分析PPI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通胀的影响是否扩散到不同行业和经济领域。
三. 核心通货膨胀率核心通胀率则是排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的通货膨胀指标。
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较大,他们的价格变动可能会掩盖实际通货膨胀的趋势。
因此,核心通胀率更加能够准确反映通货膨胀的真实水平。
在政策制定和经济预测中,核心通货膨胀率通常是被依赖的重要指标。
四.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是一种基于市场参与者对未来通货膨胀水平的预测。
投资者、消费者和企业根据各种经济和金融因素(如经济增长、国际变动、政策变化等)来估计通货膨胀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货膨胀预期在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决策,并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
五. 金融指标除了以上提到的指标外,还有一些金融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货币增长速度、利率水平等都可以提供有关通胀的信息。
例如,高货币供应量和增长速度往往与通货膨胀有关,而高利率则可能是抑制通胀的一种手段。
如何看待通胀下的中国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通胀下的中国经济形势如何看待通胀下的中国经济形势民间资本游资化,反映民间投资创业环境存在问题,也说明社会浮躁,寻求一夜暴富的心理相当普遍。
炒作一旦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形态,任何产品的价格都可能上涨。
对付价格上涨,仅仅靠紧缩货币恐怕行不通了。
如何将民间游资引导到实体经济领域去,遏制民间资金游资化的倾向,这是更为根本的问题。
———刘尚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中,强调____年的宏观政策基调是:积极稳健,灵活审慎。
仅从字面看似有矛盾之处,既然要稳健,为何还要积极呢?既然基调是审慎,为何还强调灵活?这表明对____年的宏观政策基调,在年内还可能有明显变化的可能性。
———巴曙松紧缩过度带来滞涨是不可能的。
经济增长10%,怎么能说滞涨呢?全世界都没有过这样的滞涨。
———吴晓求如果货币政策不出现大的失误,我国不会出现长期通胀。
———诸建芳在先后历经最困难、最复杂的调控年景之后,____年,面对“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似乎面临着既复杂又困难的一年:货币政策紧缩,会否带来经济下滑风险?物价狂涨,负利率局面何时将会得到改善?人民币会否升值,热钱如何控制?展望____年,几位经济学家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为您一一解惑。
A 经济增速全年增长8%不成问题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吴晓求:具体季度同比增速目前不好预测,全年来看经济增长达到8%是不成问题的,这也是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巴曙松:____年宏观经济将进入平稳、温和的趋势性增长。
与____年不同季度的环比波动过大相比,____年GDP增速波幅将比较温和。
总体上,前三季度温和上升,三季度可能是全年同比的高点,略超10%,四季度呈现小幅回落,市场预期GDP增速都将保持在9%-10%左右的窄幅区间内波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目前的趋势看,____年的经济增长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
基于____年四季度强劲的增长态势,____年经济在特定季度过热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经济学如何解释通货膨胀

经济学如何解释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学中常见的现象,它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经济学家通过不同的理论和模型来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经济学解释通货膨胀的理论。
首先,货币供应量增加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货币数量理论,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购买力增强,导致物价上涨。
这是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促使人们更多地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活动增加,增加了物品和服务的需求。
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就会上涨。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其次,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也是一个重要的解释。
根据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人们的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导致需求上升。
同时,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导致物价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通常与经济扩张周期相对应,当经济衰退时,需求下降,物价也会下降。
此外,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也是一个重要的解释。
根据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当生产成本上升时,企业为了保持利润率,会将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上涨的原因可以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这种通货膨胀通常与供给紧缩周期相对应,当供给不足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保持利润率。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解释,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释通货膨胀的理论。
例如,预期通货膨胀理论认为,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从而影响通货膨胀的发生。
当人们预期通货膨胀时,他们会提前购买商品和服务,导致需求上升,物价上涨。
这种理论强调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决定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经济学家通过不同的理论和模型来解释其原因和影响。
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拉动、成本推动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等都是解释通货膨胀的重要理论。
在实际经济中,通货膨胀对个人和企业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通货膨胀的理解和应对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专家如何看通胀
理财周刊> 2010年第44期> 文章
目前的通胀是怎么形成的?通胀未来会如何发展?这是每一个深感通胀之忧的人都关心的问题。
对此,经济学界的专家们从各自的角度作出了精辟的剖析。
经济复苏和货币超发招致通胀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说到通货膨胀的原因,国际和国内其实基本一致,就是由于货币的大量供给。
从国际上看,西方的主要国家。
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直到目前为止仍在货币“量化宽松”的道路上往前走,这就直接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条件。
而中国国内亦是如此。
据统计,2009年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约是2008年的2倍,信贷规模可谓空前绝后。
在这样全球经济刺激的背景下,一些没有受到金融危机正面冲击的国家,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实现了率先复苏,这就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充分条件。
因此简单来说,货币的大量发行是通胀的必要条件,而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则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了预期。
由于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国,因此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充分条件:两者相加,最终导致了此轮通胀。
对于未来通胀的预期,新兴经济体率先复苏后又率先进入了政策紧缩期,但遇到的挑战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的货币政策还相当宽松,因此即使未来政策紧缩,国内资产泡沫化的压力和国际化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仍会存在,通货膨胀无法快速减弱。
其实,目前的通货膨胀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2010年的通胀水平总体温和,3%左右的目标可以达成.而真正的挑战是在2011年,通胀仍有向上走的趋势。
此轮通胀可能要持续到2012年上半年左右。
对于目前国际的通胀环境,从静态看,新兴经济体正面临通胀压力,而发达经济体正面临通缩压力,但是展望未来.全球都面临着通胀的压力。
美国最近发行的通胀保值债券(付息水平根据上一年CPI采调整,有对抗通胀的能力)出现了负利率,这就表示这一债券在市场上受到疯狂抢购,也就意味着市场未来通胀预期非常强。
不难看出.即使美国这样静态看仍有通缩风险的国家都有着如此高的通胀预期,未来全球的通货膨胀应该可以预料。
在美国这样全球本位币国家大规模量化宽松、让美元贬值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未来最大的风险是资产泡沫化风险。
但是资产泡沫的水平往往是无法确认的,政策也就无法采取前瞻性行动,甚至会出现失误。
所幸现在出现了通胀,加息政策随即出台,这样也就减小了未来货币政策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三大货币“注水”让货币变得不值钱
孙立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看待此轮通胀,首先要回顾到美国在金融危机前大搞的金融创新。
当时美国的金融创新助涨了资产泡沫。
人们手上的票子得以迅速增长,甚至超出了财富能力。
当危机突然来到时,原本具有相当购买力的票子变成了不良资产。
其实,这场金融危机可以把货币泛滥的问题解决,但是各个国家都没有采取“硬着陆”的方式对待危机,反倒采用注资的方式不让金融机构、大企业倒闭。
金融危机原本可以使不着边际创造的货币收回去,但事实却让本来应该失去的债务关系复活了,2008年前创造的大量货币并没有减少、消化。
而导致此轮通胀的导火索,就是美国连续的宽松货币政策让人们对钞票不再信任。
从前金本位时,钞票的价值由黄金决定,而现在,全球货币的价值由三大货币决定,即美元、欧元、日元,三大货币的注水就让货币变得不值钱。
当人们觉得金融资产已经泛滥、不靠谱的时候,就会把原本投资金融资产的资金转而投向农产品、铁矿石、大宗商品等等。
例如我们熟知的金融大亨索罗斯、巴菲特都已经开始投资硬财富寻求收益,这也就导致了上游资源价格的上涨,从而引起下游投资环境、消费环境一起涨价。
其中,投资环境涨价是指企业成本增加,令其不得不把成本转嫁到生产的最终产品上,形成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
老百姓会因为农产品涨价,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物价上涨了,而这些老百姓中,有一些还有转移成本的能力,比如他本身是一个商户的经营者,那么在他发现生
活开支增大后,即便自己本身不是生产者,也会抬高出售商品的价格,以对冲物价上涨给他带
去的影响。
这样一来。
就形成了全面的物价上涨。
不过,票子泛滥的欧美国家并没有出现通胀,反而是大宗商品所在国不得不提前加息。
由于资金回流增加,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不得不加息,而制造业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都在
升值,海外资金的涌入会造成资产泡沫,所以这些国家同样不得不率先采取加息政策,这就给
世界经济未来复苏带来不透明性。
不单是欧美国家金融危机来了,如今在前一轮危机中没有受害的国家全都卷进去了。
只要美国不放弃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那么全球通胀将没有安宁的可能性,未来通胀只
会越来越严重。
只有当欧美、日本放弃低息政策,大量热钱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趋势才会减缓,世界经济才会复苏。
当生产成本稳定时,企业的利润就可能上升,就业情况亦会好转,人们的生活才会变好。
明年通胀压力可能更大
李伟
(渣打银行中国区经济学家)
从数据方面看,食品价格的上涨是主要因素,而且这种上涨并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明
年通胀压力可能更大。
即便今年年末通胀有所放缓,也只会是短暂的,2011年国内的通胀情况将进一步加剧。
可以说,现在只是处于通胀的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利率进行调整。
国内通胀的产生,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欧美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
虽然食品价格的上涨中,有一定的投机性因素,但整体而言是受到国内经济复苏、需求提升、流动性充裕的影响。
各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是有互相影响的,就以房价上涨为例,人们会感觉到收入在相对贬值。
为了提高收入,农民可能就要提高农产品价格,商人就会提高商品卖价,也就随即产生了互相涨价的情况。
抑制通胀需要全面的管理手段,而不能寄希望于只控制某种单一商品的价格。
由于资产价格的泡沫会有渗透效应,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手段抑制泡沫的生成。
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各种商品价格的平稳。
目前政府采取加息的手段,对抑制资产泡沫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长远来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由记者根据各位专家的观点进行整理)。